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又到茶树飘香时 一转眼的工夫,又到了茶树飘香的季节了。云雾缭绕的崇山峻岭间,点缀着许许多多挑眼的色彩。那地道的带有天柱山韵味的山歌,唱出的是大山人的粗犷,还是农家人的遐想;是姑娘们的甜言,还是汉子们的憨语?他们把心灵的一切变成了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用灵巧的指尖在诺大的一方纸面上写下了令人心潮澎湃的绿色欢畅。
每年到了清明节的前夕,无论是艳阳高照还是细雨霏霏,那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和不远处飘出的阵阵茶香,真让人有些失魂落魄的感觉。摘一片叶子放进嘴里嚼一嚼,一种嫩嫩的、绵绵的甘甜,顷刻像是钻进了你的骨子里。我好想让那些浮动在山梁之上的朵朵白云游动到我早已痒痒的脚底下,去亲临一下那飘飘欲仙的感受。
其实,我不懂得茶道,也没研究过茶经,但我真真切切地知道,家乡的茶叶是那样的叫人爱不释手,家乡的茶叶有着它不凡的身世。
我无从考证第一颗茶籽儿是什么时候落入这片厚重的充满神奇色彩的土地的,是浓浓的古皖文化的底蕴和富有灵气的山川和河流把它抚养的如此的美丽而洒脱。天柱山所产之茶亦久享盛名,历代都有天柱山产贡茶的记载。唐代茶圣陆羽有“杭州临安,于潜二县生天目山者与舒州同。”唐代诗人薛能称赞“两串春团敌夜光,名题天柱印维扬。秦韬玉亦曰“天柱香茶露香发”,“洗我胸中幽思情”。《太平环宇记》载:“谁南道,舒州土产开火茶,每年民得采撷为贡品。”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亦云“古人论茶,唯言阳羡、顾诸、天柱、蒙顶,都未言建溪。”…… 遗憾的是岁月的沧桑巨变,使天柱山贡茶制作技艺被湮没失传了。
在我最初的记忆里,天柱山的绿茶是很普通不过得了。七六年我所插队的地方就是大队里的茶场,可以说我与茶是实实在在地交道了三年。从茶籽儿埋进土里到稚嫩的小苗出土,从它的幼年到成年,不知喷灌了多少茶农们的心血和汗水。那一眼也望不到边的茶山总是给人满目的绿色,它像是在告诉人们:岁月长流,青春依旧。你用百倍的心血抚养了我,我会用万倍的心芽泡制成四季的芳香让你回味那久远的遐想。
虽然我没学会精湛的制作茶艺,但我享受到了与之交道中的快感。我感悟到的何止是诱人的清香,那纯粹是一种与大自然的交融,是一种朴实无比的心灵沟通。每年一到这个季节我的眼前自然浮现出一幅有声有色有情的采茶图。那无拘无束的嘻笑声,那俊男靓女的追逐声,还有那回荡山涧的山歌声,把一片葱绿茶园里的所有喜气凝固在了那一方云天之下。
的确,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采入蓝中的具有那么厚重的历史,更没有多少人知晓眼前的片片绿叶曾被那么多的文人骚客所赞美,他们依旧捧着粗瓷的大碗从土制的大茶壶里倒出一汨汨陶醉的心香。
静谧的大山它不会忘记,一九八五年六月,在中国南京举办的全国名茶评展会上,从它怀中走出去的“天柱剑毫”戴上了全国十一大名茶的桂冠,在它之后的“天柱弦月”、“毛峰”、“云雾”等等均相应坐在了自己的位置。是它们把天柱山的灵气和美丽与古皖文化的内在揉合在一起,把天柱山人的纯实与大自然的灵秀衔接在一起,让世人的目光凝注在那悠悠的山水之间,凝注在那些花红叶绿的采茶人的心田。
茶树真得又在飘香了,我想,那飘逸的香气定会带去这里所有的变迁… 作者:潜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曹 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