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霉素磷酸酯引起急性肝损伤 谭昀杜熙 李玉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药剂科,100044 北京 内容提要:40岁女性患者因“左跟腱断裂”入院,术后应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异帕米星预防感染,用药18天复查生化提示ALT 173U/L,AST 79 U/L,r-GT 80 U/L,CK 90 U/L,结合消化科、临床药师会诊意见考虑药物性肝损伤不除外,积极给予保肝治疗、停用肝损伤药物后逐渐好转出院。本文对该病例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同时查阅相关文献,提出关注药物性肝损伤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关键词:克林霉素,药源性肝损伤,安全用药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40岁,工人,主因“左足外伤后跖屈活动受限17天”于2009-5-29日门诊以“左跟腱断裂”收入我院。患者自诉17天前扭伤左足部,当时感左踝后部疼痛,伴左足跖屈活动受限,静养约2周后未见跖屈活动情况好转,疼痛减轻,左足肿胀明显,就诊于本院门诊,行B超检查提示:左跟腱断裂,断端及周围血肿。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 入院查体:患足肿胀明显,未见皮肤破损及皮下淤血、瘀斑,能以足趾站立,左足后方压痛不明显,跟骨上方2cm处肌腱局部触及凹陷,可及空虚感。Thompson试验阳性。左足背伸活动好,跖屈肌力Ⅳ-级。根据患者病史、症状及体征,考虑左跟腱断裂(陈旧性)诊断明确。 病程中患者无昏迷、抽搐,无头昏、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胸闷、心慌,无腹痛。患者自受伤来精神饮食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患者对青霉素过敏,个人史、家族史等无特殊。 患者为中年女性,明确外伤史。考虑诊断左跟腱断裂(陈旧性)明确,完善术前检查后于2009年5月29日在腰麻下行左跟腱断裂修补术。手术顺利,术后安返病房,石膏固定患肢于跖屈位。考虑到该部位术后感染主要以阳性球菌为主,患者有青霉素过敏史,克林霉素对阳性球菌及厌氧菌抗菌作用强,骨浓度高,静脉给药后1~2小时达峰,有效血浓度维持时间长,异帕米星体内分布广,可渗入创口渗出液中。术后予克林霉素磷酸酯(福德)0.8g+0.9%NS 250ml ivgtt Bid,异帕米星(依克沙)0.4g+0.9%NS 250ml ivgtt Bid预防感染、对症治疗,定时换药。术后复查白细胞计数(WBC)6.4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58.44%,谷丙转氨酶(ALT)14U/L,谷草转氨酶(AST)15 U/L,转肽酶(r-GT)21 U/L,碱性磷酸酶(ALP)62 U/L。患者术后伤口恢复不佳,定期换药,继续原治疗方案,取分泌物培养未见细菌生长。 6月18日患者病情稳定,一般情况良好,诉伤口疼痛减轻,未诉其他不适,体温:37.5℃,化验提示WBC 6.46×109/L, NE 58.44%,ALT 173U/L,AST 79 U/L,r-GT 80 U/L,CK 90 U/L,查体示:支具固定稳定,切口敷料干燥,换药见切口局部有暗红色血性渗液,可及触痛,左踝功能活动受限。左足五趾屈伸活动好,感觉无异常,血运可。主任医师查房后认为转氨酶升高可能与局部坏死组织吸收、炎症反应或抗生素副反应有关,消化科会诊为“肝功异常原因待查药物性肝损害?”建议查抗体过筛,腹部B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美能)、葡醛内酯(肝泰乐)、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保肝治疗。临床药师会诊认为该患者甲乙丙戊肝(-),无胆石症病史,术前肝功能正常,术后应用克林霉素磷酸酯3周后发现转氨酶升高,符合已知的克林霉素不良反应,需考虑药物引起肝毒性不良反应的可能;患者目前为预防感染,用药时间较长,建议停用克林霉素及异帕米星,更换为肝损害较小的药物,加用保肝药物,及时复查肝功能,监测病情变化。临床调整治疗方案为头孢呋辛(西力欣)1.5g+0.9%NS 250ml ivgtt Bid,复方甘草酸苷(美能)60ml+5%GS 500ml ivgtt Qd、维生素C注射液2g+5%GS 500ml ivgtt Qd保肝治疗。化验回报抗体过筛阴性,腹部B超无异常,生化检查结果见下表1。 表1 患者用药及化验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0.8g+0.9%NS 250ml ivgtt Bid 0.4g+0.9%NS 250ml ivgtt Bid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g+0.9%NS 250ml ivgtt Bi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75g+0.9%NS 250ml ivgtt Q8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月26日患者一般情况可,诉伤口疼痛,无其他不适,体温不高。化验结果WBC 8.08×109/L, NE 74.83%,ALT 150U/L,AST 48 U/L,r-GT 68 U/L,ALP 75 U/L。查体无异常。临床医生咨询临床药师,为何转氨酶仍未恢复正常?经查阅文献,药物引起肝功能异常多为转氨酶一过性升高,停用肝毒性药物后迅速恢复,一般3周内可恢复正常。临床药师认为患者目前停药仅一周,转氨酶已开始逐步下降,可继续应用保肝药物,定期复查。另患者伤口未痊愈,也不能排除伤口局部坏死组织吸收原因。查阅患者病例后发现头孢呋辛用法不合理,头孢呋辛为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应按照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一日3-4次给药,建议调整为0.75g+0.9%NS 250ml ivgtt Q8h。加用口服保肝药葡醛内酯片100mg po Tid,维生素C片200mg po Tid,复合维生素B片 2# po Tid。 7月2日患者伤口愈合可,未诉明显不适,体温不高,停静脉抗菌药物治疗。7月8日患者及家属要求出院。出院2周后门诊随访患者转氨酶基本降至正常。 2 讨论 克林霉素磷酸酯为化学半合成的克林霉素衍生物,体外无抗菌活性, 进入机体在血液中碱性磷酸酯酶作用下迅速水解为克林霉素而显示其药理活性。主要在肝内代谢, 经胆汁和粪便排泄。临床上广泛用于敏感阳性球菌及厌氧菌感染。其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 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其次可见药物性皮疹等。造血系统方面偶可引起一过性的中性粒细胞、酸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少数患者可发生一过性碱性磷酸酯、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及黄疸,经查阅文献报道较少。回顾该病例,尽管无病理证实,根据我国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共识意见中药物性肝损害临床诊断标准[1],患者用药18天发现肝酶升高,停药8天时血清ALT峰值水平下降≥50%,基本排除病毒、胆道疾病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肝损伤,仅存在伤口局部坏死组织吸收,RUCAM评分得9分(>8分为极有可能),可基本确诊为克林霉素磷酸酯引起的急性肝损伤。患者主要表现为血清ALT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2倍,ALP正常,考虑为肝细胞性损伤。 肝脏是人体药物代谢排泄的重要器官,最易受到药物作用的影响,随着各种新药的广泛应用以及联合用药的增多,药源性肝损伤(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日益成为医疗卫生工作者、制药工业和药品管理部门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据报道,DILI占药物不良反应的10%~15 %,而临床上实际发生的药源性肝病数远多于实际报道数量。在过去数年中,已有不少药物因导致肝损伤和死亡而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从市场上撤回或限制使用,如溴芬酸、乙溴替丁、曲格列酮、氟烷、氯丙嗪、曲伐沙星、他克林等[2]。 目前发现能引起肝损伤的药物有1100种以上,如对乙酰氨基酚(APAP) 、曲格列酮、司他夫定、氟烷、拉米夫定、地达诺新、胺碘酮以及奈韦拉平等,许多药物作用机制不明,可不同程度引起肝损伤。国内报道中草药、抗肿瘤药、抗微生物药是引起肝损伤的主要因素[3]。临床应该对DILI保持警惕,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肝功能变化,发现肝功能异常时,需仔细询问用药史,根据临床诊断标准进行判定。如在本例患者,术后早期检查中肝酶正常,但间隔19天中未再进行生化检查,未能更早期地发现肝损伤,及时采取停药、保肝等对症处理措施,用药周期过长,可能与停药后转氨酶下降缓慢有关。 根据文献报道,绝大多数患者在用药后12周内发生DILI,在一定用药期间内,持续用药时间越长,发生DILI的几率越大[4],提示临床需更加关注长期用药患者的肝功能情况,应尽可能减少用药、缩短疗程,减少药物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损害。DILI一旦诊断成立,首先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对轻中度的肝损伤,可积极给予适当的保肝对症治疗,而对于重度肝损伤或发生急性肝衰竭(ALF) 的患者,除积极监测和纠正其并发症外,建议采用人工肝支持疗法,对于预期有可能发生死亡的高危患者,应考虑紧急肝移植治疗。 作为临床药师,关注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是工作职责之一,药物引起的急性肝损伤发生率较高,因此临床药师应该熟悉掌握可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了解相关的诊断标准、分析处理原则,及时为临床提供咨询,为患者的安全治疗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草案).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1):765-767. 【2】 黄精俸,江振洲,王涛,等.药源性肝损伤的研究概述.药学进展.2008, 32(8):358-362. 【3】张琪,彭劼,侯金林.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广东医学.2008,29(7):1102-1103. 【4】李平谢,同柄.132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13(1):48-50. 作者简介:谭昀杜熙 女 硕士 主管药师 主要研究方向:临床药学 工作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药剂科 联系电话:88325752 138105002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