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305|回复: 8

古玉知识之色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7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独钓寒江 于 2011-12-29 14:37 编辑

                                                                                 
1.jpg


                             古玉的色沁

     出土古玉的色沁除了大坑人工浇灌的水银沁和土中自然水银沁使玉器表面形成黑漆古外、还有土斑、石灰沁、地火沁、血沁(不一定红色)、铜锈沁等多种颜色。在生坑时玉肌理的色沁很难看出,经过盘玩先看到玉表面的色沁。一旦盘熟,把玉对着强光才能看到看清此玉肌理受什么色沁,受几种色沁,所以看色沁对出土古玉断理只能看出土古玉表面的色沁,如土斑、黑漆古、石灰沁和地火沁等。

        本篇主要谈如何看黑漆古、石灰沁断代的一般规律
        三代古玉距今二三千年,如是大坑之王受水银浸泡的时间长,全身黑漆古,成片结块者多、黑漆古深入玉肌,颜色于老深暗如黑石,对着亮光不见质地。盘熟后黑如漆、明如镜、清光大发。三代古玉受石灰沁绝大部分通体一色,不管是白玉、黄玉还是青玉入土。出土时表面颜色都如同石灰,质如泥土,对着亮光不见质地,盘熟后石灰色将逐渐变红,俗称孩儿脸。
        秦汉古玉距今二千年左右,大坑水银沁者较逊于三代,黑漆古虽成片但薄,虽深暗但嫩,玉露质地,把玉对着亮光有可能看到玉的质地,有时还可看到玉器肌理的颜色和色沁。 秦汉古玉受石灰沁通体一色,但石灰沁已有深淡之分,白玉受石灰沁色如鸡骨,曰鸡骨白,黄玉受石灰沁色如象牙,曰象牙白。青玉受石灰沁色如鱼骨,曰鱼骨白,盘熟后各种白色都将变"孩儿脸"。
        唐宋古玉距今只有一千年左右,受大坑水银浸泡时间短,水银沁吸人未久,玉器表面虽有黑漆古但只是局部薄片,而且是在盘玉过程中也易变色,唐宋古玉露质地,把玉对着亮光已能看见古玉中是否有其它色沁。 唐宋古玉受石灰沁虽也有通体一色,但颜色较淡较薄,已露玉器自然颜色,盘熟后色略变红。 明代古玉即使受大坑水银浸泡但由于时间短,黑漆古已不能侵入玉的肌埋,而且黑漆古在玉器的表面也难形成。
        明代古玉受石灰沁,玉大部分露质地,易盘。 注意受微量大坑水银沁形成的微量黑漆古和受大量土中自然水银沁形成的黑漆古很难辨别,我们只能从玉器的生熟、刀工、雕法、器型、纹饰、玉皮等去全面衡量了。 地火沁是玉器受地下土中的自然热量即地火蒸烧而成,受地火沁的玉器表面也发白,但地火沁的白是石灰白和石灰沁的白不同。石灰沁的白在玉器的表面有一层白色的包浆,而地火沁的白没有像石灰沁一样的包浆。石灰沁盘熟复原脱胎后玉的颜色会变“孩儿脸",地火沁盘熟复原脱胎后玉的颜色还是白色。不管是白玉、黄玉还是青玉受地火沁处盘熟复原脱胎后都将变白色。石灰沁和地火沁的区别不可不知。

        玉器作伪的主要方法
        1)煨头:将玉器用火烧烤,变为灰白色,仿“鸡骨白”沁色; 古玩家称“伪古灰古”。有烧制的细裂纹。
        2)羊玉:将优质玉器植入活羊腿中,数年后取出,产生血色纹理,仿传世古玉。
        3)狗玉:将玉器放入刚杀死的狗腹内,数年后取出,产生土花斑纹。
        4)梅玉:将质差的玉器,用乌梅水煮,再用提油法上色,冒充“水坑古”。
        5)风玉:玉器经浓灰水和乌梅水煮后,乘热取出,置风雪中一昼夜,产生冻裂纹,冒充古玉中的牛毛纹。
        6)叩锈:用铁屑拌玉器坯料,用热醋淬火,放入潮湿地下十数天,取出后再埋入交通要道地下数月,取出,产生橙红色桔皮纹。
        7)提油:用硵提之法使玉器上色。如硵砂提。
        8)老提油:北宋,用一种红光草汁加少许硵砂,腌于玉器纹理中,再烧烤,使玉器纹理内产生鸡血红。
        9)死玉:埋入土中的玉器,遇金,变黑滞干枯,像水银沁。
       10)造黄土锈法:将玉器涂上胶水,埋入黄泥土中,产生黄土锈。
       11)造血沁法:将玉器埋入猪血和黄土混合的泥中,较长时间后,产生黄土锈血沁色。   
       12)造黑斑法:水煮、火烤、抹醋等,产生黑斑。

       识别古玉主要具备几方面的知识
       首先要了解历代玉器的纹饰。这就需要到博物馆去观摩展品,还要经常翻看有关的玉器图册,看多了你就会感到历代玉器的特点是不同的,它们按照不同的时代分成了不同的类型。你观察的越仔细,掌握的时代特征越多,你的识别能力就越强。如果一件原本属于商代器型的玉器,纹饰却带有某些战国纹饰特征,那么这件玉器或者属于旧玉后改,或是后来的仿古制品。如果你判定了这件玉器是仿古做的假古玉,你还可以判断它的制造年代。一般来说仿商代玉器出现的很晚,多是清代晚期的作品。
        要了解历代玉器的形状特点。这是因为许多玉器的形状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例如汉代的玉杯多呈现细高筒状,而唐代的玉杯矮而阔,与汉代风格截然不同。到了宋代,杯形又发生了变化。往往通过一件玉器的形状特点就能判断它是哪个时代的作品。对于古玉形状特点的了解越深入,你的古玉识别能力就越强。例如,目前的旧货市场上常能看到仿制的商代玉戈,这些玉戈在形状上与商代作品差不多,又进行了做旧处理,但这些作品往往较商代玉戈厚,戈上的脊线又无商代作品特征,据此可识别为仿品。
        要了解各时代玉器的加工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开片、钻孔、纹饰雕琢和表面光泽处理几方面。在新石器时代,玉器制造中就已出现了线切割技术,玉器上往往留有线切割痕迹。如果在一件玉器上发现有线切割痕,这件玉器的时代就可初步确定新石器时代。古代玉器以有孔者为多,钻孔技术又随时代不同而有变化。商代以前的玉器,孔径变化很大,或两端直径大、中部小,或一端大,一端小,这类孔在近代仿古玉中也曾出现,但在孔的形状、内壁光泽上与古玉不同。周代之后某些玉器的钻孔也有特征,但差别细微,须经仔细观察才能识别。在纹饰雕琢方式和表面光泽处理上,历代玉器也有所不同。例如战国、明代、清代的许多玉器上都还有玻璃光泽,但战国的玉器显得光泽含蕴;明代的玉器光亮而刚硬;清代的玉器则显得滑软。
        要识别新玉与旧玉。识别玉的新旧一方面要看它制造时的刀工(砣痕),另一方面就要看玉表面的受蚀情况,看玉色。一件古玉器除了玉材本身的颜色外,还可能有其它颜色,这主是盘色和沁色。盘色是玉器在手中盘磨所产生的颜色变化,这种颜色主要出现于传世玉器。一些玉器制成后,没有经过土中埋藏,在传世过程中长期经人盘摸,色泽会产生变化,有人称之为"熟"、"熟坑"等。有一些玉器经埋藏产生色变后又经盘摸,也会成为"熟坑"玉。
      
        神秘的新石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中,中国玉器走上了与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等相结合的道路,成为某种观念的象征。          
        红山文化玉器较突出玉器的质地和光泽,不太讲究装饰、细部的刻画。玉器造型大胆取舍、夸张。"C"字形玉龙是红山文化玉器典型的造型。         
       良渚文化玉器造型以几何形为主体,突破了光素无纹的传统,雕琢出繁密细致的主体纹、装饰纹、地纹。神人兽面纹成为良渚玉文化特有的装饰。          
       礼仪化的商周玉器是当时重要的礼仪用器,同时是贵族阶层显示财富和权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此时,玉器的造型、品种与数量空前增多。出现了大量浮雕、圆雕动物和人物等作品。玉器上多以独特的几何形纹勾连而成,形成特定的观念符号。其文化意义远远大于写实意义。
      
        人格化春秋战国时期,玉器作为商品广泛出现。在战国贵族阶层中,玉器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珍贵物品,甚至必需品。玉器造型富于变化,工艺精致。儒家强调玉的本质不在于表现外在美,而重在表现人的高尚精神世界和自我修养,玉器人格化进一步确立。          
        神化的汉代玉器采用写实与夸张并行的创作手法,玉器的工艺更加成熟,风格自由奔放。造型采用高度概括、舍弃细节的手法,注重整体效果,镂空器物明显增多,线的运用炉火纯青。玉器在汉代后期被神化到顶峰,认为玉是山石之精,吞食可以长寿,敛尸可以不朽,佩戴可以避邪。         
        生活化的隋唐至明清玉器。这一时期玉器已没有史前的神秘,没有商周的威严,而显示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时代风格。玉器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装饰用玉和生活用玉大量出现。过去用作神物的玉璧,此时不过是佩戴的装饰物。玉器冲破皇家贵族的垄断,逐渐走向基层民众生活,纹饰更加注重喜庆祥和之气。玉雕艺术一扫过去图案化、抽象化、神秘化的陈迹,摆脱了拘谨、冷静、威严、神秘的气氛,面向自然,面向生活,把花鸟虫鱼、飞禽走兽,一并选入画面。此种风格一直延续至明清。
      
        中国玉器的加工,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仰韶、红山文化。当时人们还未掌握金属冶炼技术,玉石的加工主要是以石攻石,利用锐石刻玉、划线,磨玉成形,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后来人们采用硬度大的岩石制成“解玉砂”来琢玉,利用绳线、兽牙、木杆、骨片、石器配合解玉砂进行钻、锯、磨,使玉材成形,这是史前玉器加工的主要方法。 用转动的砣轮加工玉是一大进步,而原始砣很可能始于良渚文化时期。人们用手拉弓弦使砣轮转动,砣转用石材制成,做成不同的砣头配合解玉砂进行琢玉。 商前有了铜,铜的砣轮强度不大,自身容易磨损,做出的沟线浅而宽,断面多呈半圆形。西周末,春秋有了铁,铁xxx坚硬,能够做得薄而锐,提高了加工精度,可以刻出细细的线条、深深的沟,铁xxx一直使用到民国初期。民国后期到70年代,有些地方仍有用铁xxx解玉砂琢玉的作坊,这种加工玉器的方法称之为老工。80年代后几乎全部使用高速电动机具和用人造金刚砂制成的磨具砣。这样在现代玉器加工中,电动工具和砣轮磨具砣一统天下,这就是新工。 近些年,在古玩市场行情不断看涨的情况下,一些假冒古玉纷纷出笼,它们有的手法拙劣,稍有常识的人一看便知,但也有些仿品十分逼真,令不少行家大跌眼镜。
       其中老玉新工和新玉老工尤其令人感到扑朔迷离。
       老玉新工有三种情况,一是老玉补工,如在老玉素器上加上纹饰。二是老玉改制,如将璧改作玉璜。三是老玉新做,利用残破的老玉改制一些小件玉器,如肛塞、鼻塞、冲牙之类。老玉新做的目的是提高玉件的身价,想谋个好价。但老玉新工会有很多蛛丝马迹。首先是破坏了老玉的皮壳。大家知道玉器埋地久远之后,其表面会有一层蜡状、石灰状的皮壳,如果施以新工,那么新工之下玉质表面的光泽质感,就会不同于原来的表面光泽与质感。老玉新工还会破坏原来老玉的沁色、沁纹,使之断开,这也是老玉新做的一个特征。改制的老玉露出皮壳之下的玉质,也不同于透过皮壳看到的老玉颜色,这是因为受沁的皮壳被磨去,沁色就变为空中阁楼,成了“孤立”沁色,失去了从哪里沁入的“大门”。老玉新做很有迷惑性,一不小心就会上当。 新玉老工,在新玉上模仿老工制作。因为有一些石材和边玉具有自然花纹条斑,有的像沁色,有的像钙化,有人就利用这些石材来仿造老玉器。为了在做工上不露马脚,有的开窗口也用手锯拉出来,有的先用新工做好,再用解玉砂磨砂,有的用特别细密的金刚砂砣,减小轮速细心勾线,不让线条出现崩口等等。做好之后还要人造皮壳、灰皮、假沁、土咬种种花头,包装出笼骗人骗钱。新玉老工除了认玉之外,在钻孔、线条沟底、开窗时首先钻下的钻孔等地方都会有破绽,另外在洞底死角、膛内形状等处也很容易找到新工的痕迹,从而识破伎俩。 现在据报道,新工有了新的发展,如激光雕刻、微波震动雕刻、喷砂雕刻等等,但只要我们认识了老工,别的什么加工方法都不会与老工完全一样。这是因为古人与现代人的审美观点、对纹饰与造型的理解、使用的工具设备都不可能相同,因此制作出来的器件在神韵、气质上必然有所差别。尽管有些仿件也精心模仿,只要我们多看多想,总会看出破绽。有一点要指出的是,现代新工由于设备、工具、磨料都比古时先进,精心制作的玉器完全可以精美绝伦,用先进的加工方法和现代工艺去创造当代崭新的玉器艺术,是我们共同赞成和希望见到的。
        前人认为,古玉器温润纯厚,晶莹光洁,尤其各种色沁之妙,如同浮云遮日,舞鹤游天,富有无穷的奇致异趣,不仅悦人之目,且能悦人之心。但古玉纵然具有最美之色沁,如不加盘功,则将隐而不彰,玉理之色更不易见,玉性不还复,形同顽石。 故前人十分重视和讲究盘玉之法,盘玉分为急盘、缓盘、意盘三种,曰:“急盘须佩于身边,以人气养之,数月质稍硬,然后用旧布擦之,稍苏,再用新布擦之,带色之布切不可用,以白布粗布为相宜,愈擦则玉愈热,不宜间断,若昼夜擦之,灰土浊气,燥性自然退去,受色之处自能凝结,色愈敛而愈艳,玉可复原,此急盘之法也;缓盘须常系腰中,借人气养之,二三年色微变,再养数所,色即鲜明,佩至十余年后,或可复原,此言秦汉之旧玉,若三代古玉,非六、七十年不易奏效,诚以玉入土年愈久,而盘愈难,因其所受地气深入玉骨,非常年佩之,而精光未易露出也,此缓盘之法也;意盘之法,人多不解,必须持在手内,把玩之,珍爱之,时时摩挲,意想玉之美德,足以化我之气质,养我之性情,使我一生纯正而无私欲之蒙蔽,至诚所感,金石为开,而玉自能复原矣,此意盘之法与急盘、缓盘之法不同,面壁工夫,能者鲜矣! 三代古玉,盘之年久皆能脱胎,脱胎者渣滓净尽,清光大来,直同成仙者脱去凡胎之意也!”古玉一经盘出,往往古香异彩,神韵毕露,逸趣横生,妙不可言。“旧玉盘三伏,犹胜三年余。盖以三伏炎热,金石皆能出汗,故易盘耳;若严冬盘玉,非在暖室,不易生效。”
        古玉也有畏忌,“常与火近,色浆即退。”对强光温的持久照射亦应尽量避免,尤其出土不久的玉器,受光热后色更易变淡。 初识古玉,禁不住摇头咋舌。好好的一件玉器,因为埋藏地下多年,变得麻麻赖赖,温润不足,粗糙有余,颜色也变得酱酱的,拿在手上比新料还生涩。这就是所谓价值不菲,甚至连城的古玉?“老外了。”老收藏家们对我的疑问讪笑不已,“这就是沁,这才是古玉的魅力所在。” 行家告诉我,未曾入土而得以传世的称为“称世古”,俗名“自来旧”;随墓葬入土然后出土的,或者因洪水侵袭、火山喷发不随墓葬而入土的,均称“土古”,前者又有一个俗称叫“玉”,传世古玉大部分是出土玉,凡出土玉,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挂上沁色。 沁的学问很深,说穿了就是玉器上的“锈”。 它是考究玉器年代和同期玉文化、工艺美术、雕刻艺术、丧葬文化的重要依据。在哪里出土,在什么环境下出土,就会挂上怎样的沁,就像一个人的身上烙着的出身的印迹。在土里,特别是在墓葬里面,玉器接触的环境很复杂,泥土的多样或随葬的物品的丰富给玉器挂上不同的沁色。黄褐色大多是泥土或随葬的枕香所沁;青蓝色主要是衣物的染色所致;黑色是封棺的水银侵蚀;白色是吸收了墓葬中的硅质。沁色之丰富,绝不可一言以蔽之,光是白色就被严格分为“鸡骨白”、“象牙白”、“鱼肚白”、“梨花白”、“雪花白”等十好几种。 有时候同一件玉器上面挂有不同的沁色,古人将沁色单一的称为“统一不杂”,沁呈双色的称为“天玄地黄”,三色沁叫“桃园结义”或者“三元及第”,四色沁称为“福禄寿禧”,五色沁叫作“五福捧寿”、“五星聚奎”,更多的沁色统称为“群仙聚会”、“万福攸同”,一个个美好的名字代表一个个良好的祝愿,古玉文化因沁而变得丰富多彩,意趣浓浓,更有玩味。 渐渐地,起初在我眼里不堪一视的沁,变得绚烂美丽,从它斑驳丰富的沁色里,我开始咂味一种来自远古的,千百年来自然形成的色彩美韵。 沁,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就是一种分子之间的游动。曾经有人将铁块和金块紧密地压在一起,结构完全不同的物质,眼睛无法看见,指掌不可触摸的分子,多年以后,竟相互渗透融合为一。光阴流逝,不改其志,风侵雨蚀,不摧其坚,岁月摩挲,不损其形,精诚所致,金石为合。岁岁年年,年年岁岁,默默的心无旁鹜的渗透渗透,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的渗透渗透,终于某一天,成为了密不可分的整体,这种执着,足以让人肃然起敬。          佩玉是玉器中的大宗产品,从西周起,玉作为佩饰已逐渐变为身份的象征,如璧、环、镯、璜、带勾等等,无时无刻不与地位、权力、信仰、财富同在,早期的玉佩大都是组佩,我们从大量的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组佩当时的形态。《补记·玉藻》中记载,古之君子必佩玉。几千年来,古人相信佩玉可以避邪、祈福。久而久之,佩玉演化得便于携带,尤其到了清朝,片状腰佩成为玉佩的主流。玉佩也称玉牌,以长方形为主,其他形状为辅。一般正面为图案,背面为文字,上面有孔可穿丝绳,系于腰间,随时可以把玩,也可向人炫耀。
        清代玉牌选材较严,和阗白玉为首选,俗称羊脂玉,顾名思义,可以想见其温润洁白。由于晚明的苏州制玉大家陆子冈名气太大,许多清乾隆的玉牌子都落有“子冈”款,曾成为一种时尚的标志。这时的玉牌,内容丰富,翎毛走兽、花鸟鱼虫、人物故事、山水风景,应有尽有,多数精美绝伦,反映了乾隆时期佩玉的普及程度。 清末衰落的赏玉、佩玉文化,近年来出现起衰重兴的现象。翰海春拍玉器专场成交率高达91%,说明了代表中国文化的玉器已渐渐成为人们收藏和投资的热点之一。
        用料不同,价值迥异。现在人们所说的玉,通常指的是软玉(由于翡翠硬度高,因而被称之为硬玉)。软玉从颜色上看,有白玉、墨玉、碧玉和黄玉之分。其中的羊脂玉闻名遐迩,价值连城。制作玉器的原料,因其本身的价值在制作之前便有了“底价”,这也是玉器与其他如书画、青铜器、陶瓷等古董的不同之处。玉料价值的大小受产地、色彩、形状、大小等因素的制约。 近来价格不断攀升的玉器多是明清时代做工精细的品种。玉器的雕琢自古以来基本上是人工操作,目前雕琢玉器虽然由机器操作,但还是离不开人的智慧。雕琢玉器的人工费越来越高,玉器的附加值也越来越高。人工雕琢的玉器作品,每件都不一样,因而价格会更高。在今年翰海春拍中,一件战国时期的玉双犀璜以110万元的高价易主,而在此之前拍卖行竟无法对其进行估价。   
        乾隆制玉是中国玉雕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在乾隆制玉中主要以仿古为主。清代玉工独树一帜,雕法浅而秀雅,尤以玉牌最为秀雅可人。据行家介绍,一块清代的玉牌在20世纪80年代还只是几千元,现在,这个价码正以乘数攀升。今年6月,在上海敬华春季拍卖会上,一款白玉清勤慎忍诗文牌竟以46.2万元易手,而早前对其的估价仅在1.5万至2.5万元之间,两者前后的差价就像穿越了时空隧道。落槌的北京翰海秋拍中,一款清中期的白玉人物佩以33万元竞出,比估价高出近一倍。 收藏最忌盲目,就因为古玉其价格诱人,所以造假泛滥,购玉一定要慎之再慎!
      
        最值得骄傲的是:最早的玉琮见于我县薛家岗第三期文化,距今约5100年。



01300000426200127328565830302.jpg






发表于 2011-12-27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12-28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ouren 于 2011-12-28 00:57 编辑

听说赵老师最近潜心研究玉石?有机会帮我捡漏弄个便宜的石头玩玩吧!
发表于 2011-12-28 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玉是好东西,学习了。
发表于 2011-12-28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身上一直带了块玉,我也请赵老师帮我鉴定了下,有沁色,是块老玉。
君子比德于玉。
发表于 2011-12-28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身外之物,爱之则近!
发表于 2011-12-28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12-28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10-9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11-23 05:55 , Processed in 0.085129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