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847|回复: 6

安徽潜山弹腔孕国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京剧票友寻根团前脚刚走,你们后脚就来了。 ”66岁的潜山弹腔传承人许开学见到记者,一脸笑容。在崎岖山路上颠簸了40分钟,记者一行走进位于大山深处的陈冲村许家畈村民组。许开学叫来和自己搭档多年的王兰香,现场清唱了一段《四郎探母》,音色爽朗,曲调流利。听着听着,我们眼前似乎浮现出程长庚当年带着弹腔走出大山的情景。

      都说潜山弹腔是京剧的“母腹”,此话言之有理。据潜山县非遗保护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潜山弹腔,又名老徽调。弹腔音乐唱腔中融汇了大量民歌小调,汲取了青阳腔以及民间音乐的多重营养,唱念字韵,沿用“中州韵”,并渗入大量“徽音”,产生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曲调。腔调体现乡土气息,剧目同样表现朴实情感,记者翻了翻老艺人珍藏多年的老戏本,笔迹不一,深浅不同,《二进宫》、《打金枝》、《三堂会审》、《沙陀国借兵》……一出出戏,一句句词,似乎见证着代代弹腔艺人的生活情景,饱含着他们抑恶扬善、颂忠惩奸的审美情趣。

     陈冲村的村主任许开旗向记者介绍,“与村口的千年银杏一般年纪,潜山弹腔早在明朝就已流传开来啦。”明朝以后,以潜山为发祥地,弹腔逐渐辐射至安庆六邑。到清乾隆之初,职业班社多了起来。凭借长江水路优势,这些班社上达四川重庆,下到南京苏浙,并与这些地区的文化艺术广泛交流,弹腔有了“徽调”之称,班社亦随之称为“徽班”。

     老班社华彩留在了史册上,新班社的传承依旧任重而道远。弹腔传承人王兰香记得,30多年前,自己嫁到这个村子里来,就跟着学起了弹腔,当时一搭起台,四乡八里的人都赶来听戏,两个多小时的戏,台下的人听得过瘾,台上的人一气演、唱下来,也不觉得累。在当时的“许家畈业余弹腔剧团”里,老中青三代演员蔚为大观,老者六十多岁,青年十、五六岁,父子兵、夫妻档,兄弟连,可以同台披挂齐上阵。“如今,已传承多年的潜山弹腔,也面临一个‘坎’。”当地非遗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随着新剧种和其他多元文化的冲击,大山深处的弹腔班社数量锐减,演出稀少,演员青黄不接,现在我们在抢救整理剧目资料,定期举办弹腔剧目调演,组织剧团下乡演出,希望让弹腔能尽量‘活’在舞台上。 ” 采访手记

     潜山弹腔孕育了国粹京剧,一提到它,我们往往重视的是它的历史价值,但一项传统戏曲样式的历史价值正是有赖于其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目前,弹腔艺人的年龄普遍较大,代表性传承人中最小的50岁,最大的76岁。从这方面说,培养青年人认同其艺术价值,学弹腔、唱弹腔,正是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尊重。

发表于 2011-12-2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听说弹腔啊!惭愧
发表于 2011-12-2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队长 发表于 2011-12-2 11:37
第一次听说弹腔啊!惭愧

我也是一样,第一次看见这个名词。 感谢楼主 又让我长知识了。
发表于 2011-12-2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有影像多好!期待楼主录一点,传上来,让我们欣赏下!
发表于 2012-2-2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冲村在哪
发表于 2012-3-20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队长 发表于 2011-12-2 11:37
第一次听说弹腔啊!惭愧

县里有位徐霁旻老师,写过几篇关于潜山弹腔的文字……
发表于 2012-12-11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快乐吧 发表于 2012-2-2 14:45
陈冲村在哪

第一城附近,过了山门就是许家畈吧。上面说山路崎岖,搞不懂。就许开学这个名字来说,应该是山门过去,到铁路桥附近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12-23 20:56 , Processed in 0.081968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