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20日
县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 县长 石 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及“十一五”工作回顾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决战之年,也是我们奋力拼搏的攻坚之年。一年来,在中共潜山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园区建设突破年”、“招商引资推进年”和“效能建设提升年”活动为抓手,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强力推进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全面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圆满收官。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聚焦产业增创优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亿元,同比增长14%;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9.5亿元,增长38.4%;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0亿元,增长49.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3亿元,增长2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亿元,增长20.8%。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74.38亿元,比年初增加14.36亿元;贷款余额39.58亿元,比年初增加8.3亿元。 ——农业发展基础更加巩固。实现农业总产值21亿元,增长13%。战胜特大强降雨等自然灾害,粮食作物总产达24.2万吨。发展无性系茶园5000亩、瓜蒌5000亩、食用菌400万棒,流转和低改桑园3250亩,新建标准化畜禽舍4.65万平方米,新造、低改油茶林1.4万亩。人工造林1.17万亩,飞机防治松毛虫21万亩。发放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资金1564万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家,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25家,5家企业跻身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天柱山瓜蒌籽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我县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百强县”、“全省绿化模范县”。 ——工业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五大产业实现产值79亿元,增长53.7%。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27家、新增50家,实现增加值22.8亿元、增长32.5%。产值超亿元企业发展到20家,增加5家;纳税超50万元企业发展到44家,增加17家。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1.5亿元,增长69.1%。国有集体工业企业改制全面完成。新增省著名商标2件、名牌产品1个、新产品7项、质量奖企业1家,源潭镇被命名为“省产业集群专业镇”。 ——旅游发展活力得到提高。新一轮《天柱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通过国务院审批。天柱山创“5A”旅游区通过考核验收,申报世界地质公园获国内总分第一。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文化园建成开园,炼丹湖景观整治、国际养生中心正在建设,大龙窝索道建设项目通过批准。旅游度假区骨干路网、安置房建设快速推进,温泉养生中心项目成功开采温泉,国际商务旅游度假中心项目即将签约。 ——城乡消费市场日趋活跃。新注册私营企业339家、个体工商户3425户。华润苏果、苏宁电器、新百百货等大型连锁超市入驻开业。供销社系统企业改制全面完成。发放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3096万元。地沟油、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整治扎实开展。完成2000吨县级储备粮轮换。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到4家,政府控股的汇丰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扩充到1.2亿元、发放担保贷款2.8亿元。县投资公司融资规模达到4.3亿元,委托贷款解决企业周转资金1.84亿元。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1.03亿元。交通运输、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金融保险、邮政通信、物流仓储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承接转移大干快上,发展后劲稳步提升 ——园区建设实现突破。投入2亿元用于县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安置取得明显成效,新建成投产项目33个,新开工项目34个,区内实现工商税收8965.2万元、增长59%。县开发区扩区申报工作进展顺利。源潭工业聚集区晋升省级开发区。乡镇工业聚集区建设提速升温,新引进入区项目46个,成为乡镇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新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60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24个、亿元以上11个;实际利用县外境内资金41.7亿元、增长20%,境外资金977万美元、增长14.94%。华茂纺织、优丽斯新型建材等8个亿元以上项目当年引进落地、当年开工建设。新增自营进出口经营权企业7家,实现外贸进出口1700万美元。 ——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7.1亿元,其中中央新增投资项目补助资金1.8亿元。编报“十二五”重点项目209个,其中列入省“861”项目26个。60个续建项目和20个新开工项目推进迅速。下浒山水库成功获批,望东高速长江大桥连接线设立潜山出口。我县被列为“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国家扶贫连片开发试点县”。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统筹建设力度空前,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城市建设亮点纷呈。投资10亿元,大手笔、快速度推进城市大建设,10余项市政重点工程推进顺利。城关镇全年征地3000亩、拆迁210户。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城区污水管网、园丁路、财富广场、世纪大厦等工程竣工使用,法院综合审判楼、嘉宜广场一期、天柱山宾馆等项目建成封顶,二乔公园、桃园南路和北门河综合改造等项目全面启动。完成城区主次干道楼体及行道树亮化,打造出流光溢彩的城市夜景。规范城区殡葬治丧,建立健全“门前三包”责任制,全面推行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市容集中整治成效显著,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 ——村镇面貌日新月异。完成野寨、痘姆集镇综合整治和黄铺、余井、油坝街道亮化,槎水八一大市场基本建成,水吼旅游综合功能区、塔畈茶叶大市场、五庙农贸大市场开工建设。启动建设五丰河拦河堰,除险加固10座病险水库,改善防洪灌溉面积26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2.1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解决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造县乡村公路97.7公里,105国道潜山段大中修项目竣工验收。建成7个乡镇敬老院、4个综合文化站、18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个留守儿童活动室和80个留守儿童之家。554个自然村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新建沼气池2327口。源潭、王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顺利实施。1700户享受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360余万元,水吼燕窝被列为省村庄整治建设现场会参观点。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构建和谐尽心竭力,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实事工程基本完成。投入资金5.15亿元,实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社会和谐发展的10件实事。古塔路、皖山路、度假区1号路建成通车。余井黄岭基本农田整理发挥效益。城区20所便民公厕和槎水、黄柏农民工创业园建成使用。城区电网改造、潜水六公堤段堤防加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县职教中心创“国重”通过省验收。痘姆红星至吴塘三级路完成路基铺筑。318国道改线(县城南外环)工程Ⅰ、Ⅱ标段全面开工。110千伏槎水长宁输变电、35千伏梅城利民变电所和城东入口综合建设工程正在抓紧推进。 ——民生保障持续加强。投入资金3.4亿元,实施37项民生工程。打卡发放涉农补贴资金1.5亿元。发放中小学贫困寄宿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贫困大学生资助金490万元,重建加固校舍6.3万平方米。建成112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免费救治结核病、晚期血吸虫病、贫困白内障患者315人,免费婚检2685对、接种儿童疫苗11.36万针次,4855名农村孕产妇享受分娩补助,我县获“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县”称号。开展新型农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工技能等各类培训2.5万人次,新增就业6398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328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13.16万人次;我县被列为“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已有69898名农村居民享受基础养老金。发放城乡低保、五保供养补助、失地农民养老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住房困难户租赁补贴、城乡医疗救助、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和计生奖扶资金4800万元。超额完成廉租住房年度建设任务。投入各类扶贫及革命老区资金1.4亿元,减少贫困人口800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910元,增长16%。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土地市场建设规范有序,国有土地拍卖出让取得新成效;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新增及补充耕地1697亩,争取用地指标5599亩。成功举办潜山中学百年校庆,黄铺中学跻身省级示范高中行列,高考本科达线率全市第一。5项科技创新成果获省市科技奖。组织文化下基层活动2200场次,经营性文化单位完成转企改制。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稳妥推进,乡镇卫生院和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人口计生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十二五”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完成编制。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阳光村务”和“三资”清理工作扎实推进。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顺利实施。应急预案体系得到完善。砂石管理秩序进一步规范。编纂《潜山年鉴》。开展革命遗址普查。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顺利完成。人民武装、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人防、保密、档案、地震、气象、盐务、烟草等工作均取得新的成绩。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扎实推进民主法制,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依法行政有效推进。顺利完成县政府机构改革。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7件、政协提案111件。高度重视老干部、老龄人和关心下一代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作用。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治安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校园安全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信访维稳突出问题综合治理、打黑除恶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平安潜山建设卓有成效。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开展法律援助服务350件,“五五普法”通过验收。 ——政风行风继续好转。建立县政府工作月例会制度,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实行月督查、月通报、月调度。成立县招标采购管理局,招标采购行为不断规范。取消或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200余项,集中便捷办理行政审批及配套服务事项17.8万件。扎实开展“小金库”专项整治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坚持机关效能半年民主评议、季度明查暗访,审计监督、财政监管、效能监察力度进一步加大。 各位代表,“十一五”已经过去。回首过去的五年,我们团结依靠全县人民,有效应对金融危机,战胜各类自然灾害,办成了一系列大事,办好了一系列实事,办妥了一系列难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 “十一五”时期,是我们紧抓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实现新跨越的时期。地区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分别是“十五”末的3.13、3.1、3.8倍,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71.8%提高到8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32家发展到127家,产值增长5倍。工业化率由32.2%提高到39.7%。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5家,农业特色产业实现“二次创业”。省级旅游度假区成功设立,天柱山旅游配套水平持续提高、接待能力不断增强。 “十一五”时期,是我们紧抓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再添新活力的时期。公务员制度、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等改革平稳实施,农村综合改革和投融资改革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财税体制等其它各项改革纵深推进。县开发区及乡镇工业聚集区扩容12平方公里,县开发区企业净增70家。五年引进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8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1个;实现外贸进出口9043万美元,增长5.7倍。相继建成天柱山旅游综合开发、园区基础设施、六潜高速潜山段等一批重大基础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达43.8%。 “十一五”时期,是我们紧抓城乡统筹,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的时期。投入城市建设资金26亿元,相继建成老城区广场、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40余项市政重点工程。完成城区4条道路景观整治和5条河道疏浚治理,推出一批精品住宅小区,新建、改建城区道路66.3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净增8.8平方公里。小城镇建设在“宜城杯”竞赛中连年获奖,城镇化率由34.6%提高到42.8%。新建、改造92个村部。6个国家和省级土地整理项目、11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顺利实施。建成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663.3公里,农村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两镇二十六村”新农村示范村镇建设稳步推进。 “十一五”时期,是我们紧抓社会建设,人民生活又有新改善的时期。先后实施38项民生工程,办成47件政府实事,发放涉农补贴资金4.8亿元。新增省市示范高中6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贫困学生助学体系基本建立,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自主开发专利产品109项。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实现应保尽保。在108个贫困山区村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7%。我县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项、省级7项,先后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等4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荣誉称号。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潜山综合实力提高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潜山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对外形象快速提升的五年。回顾五年风雨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强县富民的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县、旅游兴县这一符合潜山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必须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强县富民的第一引擎,坚持以产业发展统领工业发展,以工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县富民的第一途径,抓园区、抓招商、抓项目,以大建设、大投入促进大发展;必须把民生福祉作为强县富民的第一追求,办实事、解民忧、惠民生,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全县人民;必须把作风建设作为强县富民的第一保障,强化督查、调度和问责,不断提高工作的落实力和执行力。 各位代表,五年的发展令人鼓舞,五年的成就催人奋进。这是全县上下在竞争中迎接挑战,在前进中经受考验,在打拼中赢得发展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潜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一贯理解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和在潜创业发展的投资者、建设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矛盾、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县域经济总量偏小,产业支撑能力不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征地拆迁难问题仍然突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偏窄,技术人才短缺,加快发展的要素制约还需进一步破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较薄弱,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程度还不高,部分低收入群体生活还比较困难,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离人民群众的要求尚有差距,政府职能转变仍需深化,政府部门服务发展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切实举措,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当前,在省内,我县经济总量、人均水平居中靠后,欠发达的县情没有根本改变;在市内,标兵已远、追兵已近,立足第一方阵仍需艰辛努力的县域经济竞争环境没有根本改变。发展是解决我县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追赶跨越,加速崛起。我们要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在百舸争流中把握主动,在扬长避短中抢抓先机,在超越自我中寻求突破,以更超前的思维、更积极的姿态、更有效的举措,全力推进潜山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根据县委关于《潜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所提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追赶跨越、加速崛起’主题,围绕‘十亿财政和撤县建市’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旅游兴县、生态立县和城镇化四大主战略,牢牢把握改革创新、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四大主抓手,突出工业产业、特色农业、旅游升级、城市建设、民生改善五大主攻点,全面加强经济社会建设,牢固立足安庆第一方阵,努力建成皖江城市带生态产业承接示范县、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和皖西南风景旅游城市。”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到2015年,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过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人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确保地区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以上。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实现工业经济大飞跃。坚持以产业发展统领工业发展,大力实施促进工业发展的系列计划,扶持机械机电制造、医药化工、纺织服装、轻工制刷、农产品和旅游工艺品加工等五大产业提速发展,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超3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50家以上、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6家以上、上市企业2家以上,打造百亿产业集群2个,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提升到60%以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着力招大商、引大资。推进开发区扩模增容、转型升级,完成河西新区10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辐射带动城西片区经济提速发展;建成省级源潭经济开发区,支持乡镇工业聚集区扩模发展,加快形成以县开发区为龙头、国省道沿线乡镇工业聚集区为节点的工业经济走廊。 ——实现旅游产业大发展。继续推进天柱山品牌创建。统筹推进全县旅游资源开发,做活名山、名寺、名人和文化、养生、休闲文章,加快景区创A、宾馆创星,打造山水观光游、休闲度假游、历史文化游、体育健身游、宗教寻根游等特色旅游产品;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力做好山下配套文章,建成国际商务旅游度假中心、温泉养生中心、皖文化园等旅游综合项目,力争度假区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加快形成以天柱山为核心,以旅游度假区为平台,以三祖寺、***、薛家岗、板仓、金紫山等景区景点为节点的旅游经济走廊。推进天柱山改革改制,实现上市融资发展。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建立跨区协作机制,将天柱山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争创中国旅游强县。 ——实现农村面貌大改观。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和经济带动力,着力打造“一轴一带四大功能区”,形成一批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中心城镇。扶持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进一步壮大农村经济。创新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深入推进以农村综合改革为核心的各项改革。健全农业保险制度,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建成下浒山水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县道升级和危桥改造,实施好“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项目,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 ——实现县城规模大扩张。围绕建设皖西南风景旅游城市和设立天柱山市,坚持把县城当作城市建设、把城区当作景区管理,按照“一带五区五节点”的思路,推进县城北扩西连、跨河发展,构建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双向牵引”、开发区和度假区“两翼支撑”格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河西新城,再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实施城区河道整治蓄水工程,高标准建设雪湖公园、二乔公园和潜水沿河景观长廊,全面完成桃园南路、北门河综合改造和县城至黄铺快速通道等重大工程,推进政务新区建设,完善城区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配套,以大投入、大建设带动城区大发展、大变样,力争实现撤县建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实现社会事业大进步。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加快城乡文体休闲活动场所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突出抓好重大疾病防控、医疗服务管理、卫生监督和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引导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建立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重视抓好防灾减灾,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建立健全数字化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深入推进“平安潜山”建设。 三、扎实做好2011年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必须开好头、起好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达到省市目标要求。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突出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主攻工业园区,提升产业优势,增强发展支撑力。坚持把工业强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政策机遇,决战园区,聚力工业,促进园区扩模增效、工业翻番增长。 夯实工业园区。加快县开发区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和安置房建设,建成县综合服务中心和梅河路、东环北路等五条主干道路,力争征地1000亩、拆除房屋400户。启动建设县城至黄铺快速通道,拉开河西工业新区建设框架。坚持入区项目月调度制度,确保区内新投产项目25个以上、财税收入突破亿元。加大对乡镇工业聚集区建设的支持力度,推进省级源潭经济开发区扩模发展,促进黄铺、梅城、余井、痘姆等工业聚集区上规模、增效益。 做强五大产业。加强督促调度、服务指导和项目引进,推动优势产业加速膨胀裂变,确保五大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扶持轴承、汽车零部件、纺织器材等生产企业提速发展,促进华茂纺织、优丽斯新型建材等建成企业尽快达产达效,推进卫康工业园、凯龙变压器、天柱皖都酒业、国际物流园、汉狮服饰、中合机械产业园等开工企业尽快建成投产。建成刷业大市场,引导建设好刷业产学研基地。 壮大企业群体。大力推进全民创业行动,精心实施“中小企业成长”、“骨干企业翻番”等系列计划,促进中小企业上规模、骨干企业上台阶。建立纳税超百万元企业县级领导联系制度,健全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快速反应机制。制定激励政策,力争企业上市取得突破。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引导企业培育品牌、争创名牌。重视培养企业家队伍,积极引进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完善综合保障。多渠道争取建设用地指标,坚持集约节约用地,清理闲置用地,鼓励企业建设多层标准厂房,新上“零增地”技改项目。建设人力资源综合服务中心,建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工信息采集机制,搭建用工服务平台。挂牌运行农村商业银行。完善信贷投入考核办法,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引导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扩大业务规模。加快城乡电网改造建设,实施开发区、源潭、黄铺、王河变电站主变增容。 (二)扩大有效投入,承接产业转移,增强投资拉动力。坚持把扩大投入作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坚定不移攻项目,全力以赴抓招商,以大投入、大开放带动经济大发展。 狠抓项目建设。准确把握国家投资导向,紧扣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现代服务业、自主创新、保障性安居和改善民生等政策支持重点,开发、包装、储备、争取项目。精心编报大别山生态屏障功能区、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项目,重点争取城市防洪和合九城际铁路、阜景铁路途经潜山等重大项目。动工建设下浒山水库、望东高速长江大桥北岸连接线。继续坚持县级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和定期调度制度,加快实施中央投资项目、省“861”项目和市县重点项目,确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强力招商选资。强化环保意识,提高准入门槛。改进和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产业招商,全力引进工业项目、大项目和外资项目,力争引进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7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个。坚持招商项目月调度制度,建立服务联动机制,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开工率和投产率。 发展对外贸易。培育壮大对外贸易主体,鼓励企业增加自营出口比重,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力争实现进出口2250万美元以上。 (三)强化规划管理,加快城乡建设,增强县城承载力。坚持把县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来抓,进一步拓展空间、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不断彰显风景旅游城市魅力。 加速推进城市建设。加快城市各专项规划和重点区域控规编制,建立规划变更审定制度。建设市民广场、县民兵训练中心、县城客运中心、二乔公园和秀狮步行街、嘉宜广场二期工程,高标准开发原农科所地块。实施人武部、潜山二中、梅城镇政府等单位搬迁,加快桃园南路、北门河地块综合改造,推进政府公租住房、廉租住房、地下管网、5万吨水厂二期和人防工程建设。建设城南至黄铺快速通道大桥,启动皖西南汽车大市场、皖城物流大市场等商业综合体建设,带动河西新城发展。 精心塑造城市形象。巩固城市亮化成果,继续抓好城区河道疏浚整治,提升城区绿化、美化水平。加大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力度,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整治背街小巷等薄弱地域市容市貌。加强城区公交客运管理。强化小区和集贸市场物业管理。严厉打击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 着力改善村镇面貌。坚持将小城镇与工业聚集区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加强重点镇和中心镇、建制镇建设管理,不断完善小城镇功能。推进源潭扩权强镇试点。启动建设六潜高速天柱山进出口综合整治工程。完成余井大道、209省道拓改工程建设。组织实施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危房改造、千村整治、“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切实抓好“两镇二十六村”新农村示范村镇和中心村庄建设,积极争创生态村镇。 (四)做活旅游经济,带动三产发展,增强旅游影响力。坚持把天柱山作为发展旅游经济的着力点,抓统筹、创精品、聚人气,促进三产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层次提升。 理顺管理机制,提升发展后劲。以天柱山风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列入全省试点为契机,推进天柱山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加快天柱山旅游发展公司改制进程,培育有竞争力的旅游集团,推进市场化运营。 打响旅游品牌,加快配套建设。抓好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创建迎检。建成炼丹湖景区和三祖寺二期工程、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加快大龙窝索道、东关新游线和虎头崖景区建设,推进板仓、龙潭河、薛家岗和金紫山等景区开发,力争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文化园晋升“4A”旅游区、***晋升“3A”旅游区。强力推进旅游度假区征地拆迁安置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促进温泉养生中心、国际商务旅游度假中心、皖文化园等大型旅游综合体落地建设。 强化市场营销,做大游客总量。充分挖掘古皖文化内涵,筹办演艺、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以“5A”旅游区授牌为契机,加强旅游产品整合包装,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巩固拓展境内外客源市场,力争全年旅游总收入增长20%以上。 繁荣商贸流通,加速三产发展。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推进家电、摩托车下乡,全面落实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加强商品房销售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完成商务、粮食、交通等系统企业改革改制。规范发展物业管理、测绘、评估等新兴服务业,积极培育信息咨询、电子商务、文化休闲、保险、中介、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五)做强特色产业,改善农村条件,增强农业竞争力。坚持在夯实基础中发展农村,在做强产业中提升农业,在发展经济中富裕农民,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筑牢农村发展基础。扎实抓好“国家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建设,建成五丰河拦河堰,除险加固8座病险水库,解决4.5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县乡道路养护改造。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大力发展沼气、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新建沼气池1000口。深化林权配套改革,建设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实施好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加快农村电气化、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努力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全覆盖。 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进一步完善农业六大特色产业发展推进机制,做大产业基地,做强龙头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和保护,力争新发展无性系茶园5000亩、瓜蒌5000亩、食用菌400万棒,新造改造油茶林2万亩、桑园6000亩,新建标准化畜禽舍5.2万平方米。抓好水稻核心示范区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耕作水平,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启动实施“菜篮子”工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支持农村能人创办经济实体。鼓励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扎实开展扶贫连片开发试点和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力争减少贫困人口8000人。 (六)高度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增强发展凝聚力。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公平正义,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精心理好民财。加强财源建设,强化财税征管。推进砂石资源可持续利用,规范整顿石材资源开采秩序。深化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绩效评价等财税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财力更多地向民生和基层倾斜。 聚力改善民生。进一步加大投入、巩固成果,组织实施好续建和新增的民生工程。积极开展新型农民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力争新增就业岗位5398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50人。进一步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健全以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五保供养为重点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市第三光荣院建设。落实稳定市场价格的各项政策措施,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和商业欺诈行为。 着力解决民需。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统筹发展学前、基础、职业和成人教育,支持发展民办教育,努力解决城区就学难问题。组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争创“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完成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进一步夯实人口计生工作基层基础,健全优质服务和利益导向机制,强化性别比和流动人口综合治理,稳定低生育水平。推进社区建设,开展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组织实施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全面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强化统计能力建设。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启动县综合档案馆建设。重视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邮政、对台、县志、保密、烟草、盐务、消防和老干部、老龄人工作。 切实维护民安。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高度重视维稳信访工作,扎实开展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启动实施“六五普法”,深入推进依法治县。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实施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争创“全省药品安全示范县”。开展全民国防教育,高度重视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 (七)加强自身建设,创优政务环境,增强工作执行力。坚持把依法行政、实干施政、廉洁从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努力做到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以法为纲,建设依法行政政府。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促进政府行为依法、公平、公正。自觉接受县人大依法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文联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健全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集体研究、专家咨询、社会公示等制度,促进政府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以干为要,建设务实高效政府。坚持县政府工作例会制度,对政府实事、重点工程和重点工作实行月督查、月调度。坚持一线工作法,建立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时间倒排、工作倒逼、责任倒查的工作机制。巩固效能建设提升年成果,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评议。加快中介机构脱钩改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电子政务建设,逐步推行网上办公。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和行政问责制,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以廉为荣,建设清正廉洁政府。认真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强招标采购标前标后管理,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土地出让、项目资金使用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权力运行,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新的一年,我们将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办好11件实事工程: 1、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农民社会养老保险。 2、实施金家河、梅河整治蓄水工程。 3、建设旅游度假区至潘铺道路连接线。 4、全面实施农村清洁工程。 5、建成城区5个垃圾转运站。 6、建设环城北路(皖国东路)。 7、实施10个村扶贫整村推进、连片开发。 8、建设县医院门急诊综合楼、中医院门急诊综合楼。 9、实施王河三保圩土地整理。 10、建成梅城农民工创业园。 11、完成318国道改线(县城南外环)工程建设。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倍感欣慰;放眼未来,我们豪情满怀。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展望“十二五”催人奋进的宏伟蓝图,我们深感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中共潜山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同心同德,开拓创新,务实奋进,为圆满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开创“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