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677|回复: 6

饮食习惯-----伴你通向长寿幸福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9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1  避免吃出来的疾病   
人类与动物一样,同样是生存环境影响了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统计数据分析发现,以肉食为主的西方人,身高1.8米左右的身材,肠子长度大约5.4米,肠长倍数为3;而以素食为主的亚洲人,身高1.7米左右的人,其肠子的长度大约为8.5米,肠长倍数为5。看来,我们决不能盲目模仿西方人以肉奶为主的饮食习惯。
   从历史上看,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祖先就认为“五谷为养”。所谓“养”是说五谷杂粮是养身之本,是主食,是主体。其后文的“助”、“益”、 “充”是说,水果、荤食、蔬菜之类均是辅助的,仅是主食的补充而已。
   饮食习惯与民族、历史、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历史上我国就是一个农耕民族,除了几个少数民族以外,世世代代从事农业种植,东西南北面积虽大,但都以五谷为主。基于此,中华民族长期以来是以谷类为主要食物的,而我们的胃肠等消化系统,也正是通过这样数万年的训导与适应,才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应对机制和功能,包括西医所说的消化器官内的酶系统、肠道的菌群系统等。
   而较高纬度寒冷地带的游牧民族,世代以游牧、打猎为生,粮食蔬菜果木等植物生长不易,严酷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他们世世代代只能吃牛羊肉,喝动物的奶,且高寒地区也决定了他们要多吃高热量、高脂肪的动物食品来抵御寒冷。亚洲人种中90%以上皆天生不具备消化牛奶的乳糖酶,就是例证。
   有人认为,多吃米面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容易发胖,有些女性为了追求身材苗条,也有些人为了减少高血糖带来的危害,少吃或不吃主食。
   诚然,碳水化合物摄入后可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但肥胖的真正原因是能量过剩。动物实验表明,低脂膳食摄入很难造出肥胖模型,而高脂肪与高蛋白比碳水化合物更容易造成能量过剩。从不限制饮食的人群研究也发现,当提供高脂肪食物时,受试者需要摄入较多的能量才能满足他们的食欲要求;而提供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食物时,则摄入较少能量就能满足食欲要求。因此,主吃米面等低脂食物,不容易造成能量过剩使人发胖。况且,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是红细胞唯一可以利用的能量,也是神经系统、心脏和肌肉活动的主要能源,达不到相应的摄入比例,肯定会影响身心健康。因此,在严格限制主食的情况下,大量食用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食物,盲目多吃动物性食物,无论对于减肥还是对于减少血糖含量,都是舍本求末的。
   再看看以“杂”为平衡。
   人体维持生命需要40多种营养素,这些都是从日常饮食中获得的。我们所吃的各种食物,都有它们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合理平衡的营养是保持健康的基本要求,也是饮食的基本要求。只有食物多样,食谱广泛,各种营养数量充足,比例适当,才能满足营养平衡的要求。人不能贪食,更不能偏食。偏食的人容易患营养缺乏症,诱发某些疾病,这方面儿童的表现最明显。吃饭不仅要按照自己的习惯与喜好选择食物,首先要根据营养与需求来决定食物。有的营养学家提出,人每天要吃25种以上的食物,就是这个道理。
   讲究饮食配合,主要是主食与副食要平衡。吃饭主食应有干有稀,粗细搭配,数量恰当;副食应有荤有素,品种多样,果蔬充足。
   实际上,吃饭不应刻意去追求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也不应刻板地要求自己每天某样食物一定要进食多少两,多少克。吃本来是人生的一分享受,一分快乐。吃饭不是吃药。只要吃的杂一点,广一点,有一个大致平衡的饮食概念就行了。
   就拿早餐来说,最好的早餐理应包括4类食物,即有奶,有蛋,有蔬菜水果,有主食。如果缺了一样,只能算是较好;缺了两样,就是一般了;只有一样,就是不合格的早餐了。
   以“少”为戒律很重要,却常常被人们忽视。
   油、盐、糖等固然人体不可缺少,但过量则危害极大。同样,再有营养的食物,暴饮暴食也是短寿的催命鬼。
      2 “少油”当为饮食第一戒律
  “少油”当为饮食第一戒律。
   “常令充实勿空虚,日食须当去油腻”告诉我们,日常饮食要清淡。植物油中含有丰富的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丙酸等人体所需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它们具有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防止静脉硬化的作用。但油吃多了,血脂就高,脂肪在血管中沉淀下来,就会形成动脉硬化,动脉硬化了,血管阻塞不通,于是心脑血管病就会多发。
   同时,脂肪物质摄入过多,会导致身体肥胖,增加发生胆囊炎、胆结石的机会,引发肠癌、乳腺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脂肪肝就更不用说了。而像肥肉一类的动物性脂肪则对人体健康更为有害了。
   每人每天吃油不应超过25克,而目前我国人均每天食油量超过42克。减少脂肪摄入迫在眉睫。
   市场上的各种食用油中,以花生油和豆油最为普遍,而调和油、色拉油、橄榄油、葵花子油、茶油、玉米油也已常见。其中,最健康的油首选橄榄油。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希腊人的心血管病和癌症的发病率比较低,与当地人长期食用橄榄油有密切关系。橄榄油是天然的色拉油,是理想的凉拌菜和烹调用油。
   除了必须选择不含黄曲霉素、化学残留物、不过保质期及变质部分的优质食用油外,还须特别重视油温的问题。油温过高时,会产生醛类、酮类等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化学混合物。解决的办法是热锅凉油,即往热锅里放油,油起波纹即可下葱姜或蔬菜。而通常不见油烟不下锅的做法是错误的。
   另外,有一种在植物油氢化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人造分子,即反式脂肪,比饱和脂肪酸更有害。反式脂肪摄入量多时,可导致心血管疾病与肥胖,更可怕的是,它会令有助于防止血管硬化的“好”胆固醇减少,并使引起血管梗塞的“坏”胆固醇增加,大大增加了患冠心病的危险。
   据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估算,每个美国人平均每年摄入反式脂肪 2.1公斤。研究显示,如果一个人每天摄入5克反式脂肪,其心脏病发病率会增加25%。由于反式脂肪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存放更久、价格便宜的特点,它大量存在于加工后的黄油、面包、饼干、蛋糕、甜食及炸薯条等洋快餐之中。
   鉴于反式脂肪与冠心病有确切关联,美国加州已颁布法案,决定自2010年1月1日起,加州所有餐馆禁止使用含有反式脂肪的烹调油和人造黄油。这是全球第一个通过法律手段向反式脂肪说“不”的宣战书。奉劝对这类食品还是少吃,远离反式脂肪为好。
   油炸食品完全是高脂肪食物,为防止能量过剩也应尽量少吃油炸食品。
   “少盐”的问题恐怕更严重一些。
   盐对人体有两大作用,一是调味,二是提供在人体内起酸碱平衡和调节渗透压作用的钠和氯,氯还是合成胃酸的主要原料。食盐过少,会引起低血压、疲惫无力、食欲减退等生理反应。但食盐过多则伤肾伤胃,易患水肿病,使血压居高不下,血压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必定会使心脏、肾脏和大脑受到损害。有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每天仅摄入食盐5~6克,血压可下降8/5毫米汞柱,每天摄入食盐降到2/3克,血压会下降16/9毫米汞柱,比吃降压药管用多了。患有高血压的人,尤其要注意限盐。
   中国传统上就对高盐的危害认识不足,烹调饮食习惯味重、味咸、味厚。过去祖辈穷,主食多,副食少,菜咸了好下饭。殊不知,长期的咸重口味习惯会带来灾难性的致病后果。我国人均每天食盐量约为16克。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 1.8亿人以上,尤以北方高盐地区人群为多。实验完全证明,盐的摄入量增加1克,血压平均升高10毫米汞柱。食盐越多,高血压的危险性越大。
   长期高盐饮食可损伤胃粘膜,引发胃癌。有资料介绍,我国8省574个县的调查显示,胃癌死亡率与人均食盐量呈正相关。
           3   离糖适当远一些
  “菜饭宜清淡,少盐少病患”。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食盐的限量为5克,我国鉴于当前人们食盐量较大,建议每人每天的限量为6克。一个3口之家,如果一天三顿皆在家中用餐,一个月不应超过450克盐,即9两盐。不过,这不仅是指盐罐子里的盐,还应包括酱油、咸菜、味精、方便面调料包里的盐,普通人不了解的是,酱油中含盐量为18%。要警惕,饭店里的菜肴与快餐食品均偏咸。
   “多吃咸盐,少活十年”。为了健康,吃的口味淡一些,再淡一些吧。
   “少糖”也是重要戒律,尤其是对糖尿病患者和中老年人。
   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葡萄糖,来自蛋白质的氨基酸,与来自脂肪的游离脂肪酸,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三大能量来源,其中的葡萄糖还是大脑唯一可以利用的能量源。
   糖是构成组织、供给能量、保护肝脏的必需。虽然糖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但吃得过好、过饱、过甜,加之缺乏运动,现代人易患上人称“富贵病”的糖尿病。目前,中国已有3980万人患有糖尿病。
   糖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刽子手,也是很多疾病的根源。营养学家调查发现,长期大量食用甜食会使胰岛素分泌过多,碳水化合物与脂肪代谢紊乱,引起体内环境失调,进而导致多种慢性病的发生,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等,还会导致营养不良、老年性白内障、龋齿、近视、骨折、佝偻病。
   多吃甜食还会使人体血液趋向酸性,不利于血液循环,并减弱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长期嗜高糖食物的人,其平均寿命比正常饮食的人要缩短 10~20年。”世界卫生组织曾经调查过23个国家的人口死亡原因,竟然得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嗜糖之害,甚于吸烟!由此提出了一个“戒糖”的口号,要求人们严格控制糖的摄入量。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标准限制是:“每天最好不要超过40克”。如果一天吃两块蛋糕或是喝两瓶可乐汽水,你当日糖的摄入量就可能超标了。
   当然,也不能“谈糖色变”,少量并在合适的时候吃糖,对人体健康是有益处的。例如剧烈运动前后,低血糖患者饥饿时,普通人血糖浓度降低时,吃点糖,喝点糖水,或者吃一点含有糖的巧克力、甜点之类食品,都可以作为紧急补充,有利于尽快恢复身体平衡。
   离糖适当远一些,是你健康的重要保证。
   “少肉”对不少人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大多数现代人几乎餐餐有肉。不少健康专家认为,过多地吃“红肉”,是导致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现代生活方式病的重要原因。红肉是指猪肉、牛肉、羊肉等四条腿的肉。中国人的主要肉食是猪肉,大多数人也喜欢吃猪肉。猪肉含有较高饱和脂肪酸,容易形成动脉粥状硬化。有人说我吃瘦肉,不吃肥肉。但不要忘记,猪肉瘦肉含脂肪是肉类中最高的,为28.8%,羊肉瘦肉含脂肪13.6%,牛肉瘦肉含脂肪6.8%。牛肉脂肪低一些,蛋白质含量高一些,所以“红肉”中牛肉相对好一些。“白肉”是指鸡肉、鸭肉与鹅肉。鸡肉含脂肪5%,鸭肉含脂肪7%,鹅肉含脂肪11%,而且,白肉脂肪的结构与红肉不一样,是亚油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类似橄榄油,是保护血管的。最好的是鱼肉,全部是不饱和脂肪酸。爱斯基摩人、冰岛人、日本人等酷爱吃鱼,尤其是多吃深海鱼的民族,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都很低。正如有专家所言:“吃红肉不如吃白肉,吃白肉不如吃鱼肉”,“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没有腿的”。
   “少量”是极为重要的养生长寿法宝。
   古语说:“若要安,常带三分饥和寒” 又曰:“不饱方为祛病方”。意思是说,饮食吃饭不可过量,贪食折寿,少食长寿。现代动物实验表明,每天限食限量,摄入热量较少的动物,比不限食限量,摄入热量较多的动物更健康,更长寿。
               


4  人类因多食而早死
  各国长寿地区的老人,均是饮食节制有度,每顿七八分饱,从不暴饮暴食。按现代医学理论,人体每天需要2400大卡热量以上才能生存,然而广西巴马长寿老人的摄入大多在14001900大卡之间,远低于标准限量饮食可以延年益寿已得到国内外医学界和学术界的一致认可。美国阿肯色州一家研究室的结论是,人类是因多食而早死的。少量即是限食。所谓限食,简单地说,就是在保证各种必需营养素充足供应的前提下,减少热量的摄入。具体说,就是热量摄入量要低于正常需要量的80%。限食不同于节食。节食是全面减少食物的摄入量,长期下去会造成营养缺乏,对健康产生不良后果。
  要想身体好,餐餐八成饱。一位曾获美国医学最高成就奖的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来中国讲课,讲了两个小时的高科技,最后一句话:我来中国很多次,送你们一句话,吃饭七八分饱,走路爬楼慢跑。为了健康,控制一下馋虫与饥肠,节制一下美味食物吧。
  
多吃优质蛋白
  
蛋白质是人体生命结构的基本成分。但组成人体的蛋白质与从食物中得到的蛋白质并不完全一样。氨基酸就是人体必需而又不能自己制造的,含氨基酸较多而又容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才是优质蛋白质。牛奶含人体必需氨基酸较多,多数营养学家认为是优质蛋白质。酸奶除了有牛奶的一切营养成分外,还含有乳酸菌等对人体有益的菌种。在乳酸菌的分解作用下,酸奶中的蛋白质能被人吸收掉99%,几乎是牛奶的3倍。鸡蛋、鸭蛋营养价值高,含有的胆固醇也是人体营养所需的一部分,同时蛋黄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核黄素、维生素A等宝贵的营养元素,只是不宜多吃而已。鱼肉当然也是优质蛋白质,它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预防和减少动脉粥状硬化的发生,吃鱼多的国家和民族中,冠心病的发病率都较低。鸡鸭肉与牛羊肉也算是比较优质的蛋白质,但从健康的角度来说,最好还是多吃鱼和家禽为好。大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钙及B族维生素,是我国居民中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大豆的营养价值与鸡蛋、牛奶相同,并略高于牛肉,有学者把大豆称为天然保健品田野中的肉。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居民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的豆类及豆制品仅16克,远低于膳食指南中建议的30克~50克。
  
因此,保证每人每天吃1个鸡蛋,1杯奶,12两豆类制品,12两鱼虾类,12两优质禽畜肉类,或者每周有35次吃鱼虾类或肉类制品,是满足人体所需优质蛋白的基本标准。
  
多吃蔬菜水果
  
蔬菜含水分多,能量低,富含植物化学物质,是提供微量营养素、膳食纤维和天然抗氧化物的重要来源。深色蔬菜的营养价值一般优于浅色蔬菜。吃蔬菜应当选择新鲜和应季蔬菜,吃多种蔬菜,每天至少应吃300克~500克。为了减少营养流失,烹调蔬菜应当先洗后切,急火快炒,开汤下菜,炒好即食,不吃过夜剩菜。适合生吃的尽可能凉拌生吃,或在沸水中稍煮一下即吃。
  
新鲜水果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水果所含碳水化合物比蔬菜多,含有较多有利于预防动脉粥状硬化的果胶,还含有黄酮类物质、芳香物质、香豆素等植物化学物质,有一定的防癌作用,它们都有利于人体健康。其中黄色和红色水果中胡萝卜素含量较高,枣类、柑橘类和浆果类水果含维生素C较高,香蕉、龙眼、红果等水果中含钾较高。吃水果应注意多样性,每人每天应吃200克~300克为好。
  
多吃天然食物
  
目前,食物卫生问题比较突出,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应尽量避免吃受各种污染的、使用添加剂、人工色素较多的、化肥农药施用量较大的食物,也尽量少吃反季节的蔬菜瓜果。有条件的,尽量吃天然的、无公害的、绿色有机食物。
       5 多喝水是肾健康的基本保障
水是生命之源。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曾指出:“水是形成万物始因。一切皆由水产生,最后还原于水。”生命与水是一体的。直到3亿年以前,地球上的生命,都还生活在水中。也就是说生命出现以后,仅在陆地上生活了7%的时间。
   人与水有天缘之亲。水是人体中最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人体细胞中的重要成分是水,水占成人体重的60%~70%。人是由水中生物进化而来的,人的胚胎是在水环境中发育生长的,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和生命体征,都与水须臾不可分离。
   水在人体细胞内构成基本介质,人体内所有的生化反应都依赖于水的存在。水可溶解大多数营养物质,参与食物消化与营养吸收,即使蛋白质和脂肪也要在水中形成悬浮状果体才能被人体吸收。水将营养物质运送到组织器官,又将代谢产物转移到血液,以及将代谢废物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水是体温调节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体内能量代谢产生的热,通过体液传到皮肤,再经蒸发或出汗来调节体温,保持体温的恒定。水维持人体内血液和淋巴的循环。水是人体内的润滑剂,既能滋润皮肤,保持皮肤的温润与弹性,又能润滑组织和关节,使它们免于摩擦受损,且能保持它们运转灵活自如。
   人通过饮水维持生命。科学家研究证明,在没有食物的状态下,人的生命可以维持40多天,但人如果3天不进水,生命将无力回天。
   正常人每天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维持在2000毫升~2500毫升。只有每天饮入足量的水,人才能保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大脑活跃。可见,人和水是一个统一的结合体。
   饮水不足或失水过多,都会引起体征不良变化。当失水达到体重的2%时,会感到口渴,出现尿少;失水达到体重的10%时,会出现烦躁,全身无力,体温升高,血压下降,皮肤失去弹性;失水超过体重的20%时,就会引起死亡。
   水是人体生命的守护神。
   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水列为各篇之首。“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好水是百药之王”,“好水是长寿之源”,已成为养生名言。
   水的防病治病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水是世界上最廉价、最有治疗力量的灵丹妙药。生病时若无法进食,首先需要补充的就是水分。感冒发热时,多喝开水能帮助发汗、退热,冲淡血液中的毒素。多喝水致使小便增多,有利于加快体内毒素的排出,保持体内温度与酸碱度的平衡。
   水能预防肥胖并能减肥。肥胖是能量增加过度而消耗不足的表现,绝非是“胖人喝水也长肉”。恰恰相反,体内的脂肪只有通过大量的水的配合,才能被分解。脂肪燃烧除了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之外,还会产生酮体,这些东西必须在大量水的配合下才能被排除体外。有的肥胖患者不仅过度节食,而且运动时连水也不敢多喝,这种方式是减肥的大忌。另外,体内水分减少,肾脏功能就不能顺利发挥,处理体内毒素的任务就会落在肝脏上,而肝脏另一功能是参与体内能量代谢。当体内水分少时,肝脏分解脂肪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这样就会造成脂肪堆积。因此,每天保证喝2000毫升~ 2500毫升水(约6~8杯水),配合适量运动,减肥根本不是难事。不过,对于那些活动量极小,整天坐着的女性来说,水分容易滞留体内,不利于新陈代谢,容易发生伴有水肿的肥胖。这种情况需要设法改善组织代谢,而不是减少水的摄入。
   多喝水是肾健康的基本保障。肾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目前,医学认为肾结石病人与人体代谢环境、饮食、疾病等因素有关,同时还认为与人体极度缺水或脱水有关。究其原因,一是食物中的钙质没有足够的水来分解、输送、排除,积聚在肾中形成结石;二是补充水分不足,排尿次数减少,尿酸过浓,造成钙质沉淀,久之形成结石;三是肾脏发炎,无法将钙质及时排出体外,日积月累形成结石。要避免肾结石,最重要的是要多喝水。
       6  多喝水能减少忧郁症状
多喝水能减少忧郁症状。科学研究显示,人体中的三磷酸腺苷和腺苷蛋氨酸是大脑保持兴奋状态,保持快速灵活运转、抵御忧郁症的主要化学物质。只有多喝水,使体内水的含量保持平衡,使细胞内外液保持平衡,才能快速分解糖类并转化成大脑所需的能量,从而更多更快地生成三磷酸腺苷和腺苷蛋氨酸,使我们远离忧郁。
   水还是睡眠的天然调节剂。失眠除了跟自身的压力与情绪有关外,也跟身体缺水有关。大脑的含水量高达85%。为了保证身体和大脑的正常运转,身体内部的“水位”必须够高。缺水可使大脑的功能受到极大限制,使人体指挥系统产生紊乱,也影响到正常的睡眠功能。同时,睡前的热水浴或温泉浴,也都会抑制大脑的兴奋作用,降低脑组织的活性,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每天饮多少水才合适呢?
   人体对水的需要量,主要受年龄、身体活动强度、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变化很大。成年人每消耗4.184kl能量,需要1ml水。一般情况下,一个在温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日最少饮水1200kl,约6杯水。如果更合适一些,达到足量健康的要求,则应做到每天饮8杯水。
   喝水要主动喝水,有规律地喝水。口渴了才喝水是被动喝水。口渴是生理反应,说明身体已经脱水了。就好像土壤已经干裂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已经受到影响,这时再去浇水已经为时晚矣。
   人体在缺水时会发出警告信号。第一个信号就是口渴。如果感到口渴,体内就已经缺乏了1%~2%的水分。这种状态如果持续几个月,就会出现慢性脱水。因此,如果口渴了才喝水,或是长期饮水不足,可形成慢性脱水。
   慢性脱水的定义是,持续缺乏1%~2%的身体应该保持水量的状态。这里不是指1~2天,而是持续出现好几个月。慢性脱水的代表性症状包括便秘、尿量很少、皮肤干燥浮肿、精神疲劳倦怠、容易患感冒等现象。
   慢性脱水的危害极大却往往被人忽视。美国营养学会已经研究证实,体内缺水达到2%左右时,就会引起生理行动反应障碍。慢性脱水会提高尿路结石、乳腺癌、大肠癌、尿道癌的发病率,还会导致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其中一项实验结果是,对238名大肠癌患者的水饮用量进行长期观测对比,发现每天平均饮水4杯以上者,发生大肠癌的比率为38%;而每天平均饮水在1杯以下的,则大肠癌的发病比率高达84%。
   有的人不爱喝水,或平时喝水很少,很容易导致慢性脱水。随着年龄的增长,水会以各种形式流失。刚出生的婴幼儿体内的水分比例是65%,但进入老年后会减少到51%。换句话说,人体老化的过程也是失水的过程。
   水可以延缓人体老化的过程。韩国济州岛柑山是著名的长寿村。就长寿原因作问卷调查,大多数老人都认为原因是清新的空气和干净的水。对该村55名长寿老人的调查表明,每天平均饮水5~8杯的,占到72.6%。
   欧洲防止老化协会的克洛德·塞瑟勒博士指出,健康长寿老人的重要特点,就是习惯于多喝水。他强调,有规律地喝洁净的水可以改善身体状态,令人具有活力并抑制老化。
   可见,适时适量补充水分,对人的健康非常重要。
   饮水有了总量的要求,那么,怎样掌握时间与数量呢?
   饮水应该分配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喝水应该少量多次,每次200ml左右(1杯),不宜一次性大量饮水。空腹饮下的水,在胃里只停留2~3分钟,很快进入小肠,再被吸收到血液,1小时左右就可以补充给全身的血液。体内水分达到平衡时,就可以保证进餐时消化液的充足分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少量多次饮水,才能保证体内水的平衡。一次性大量饮水会加重胃肠负担,使胃液稀释,既降低了胃酸的杀菌作用,又会妨害对食物的消化。
   只要是感到口渴,就应该及时喝水,即使不感到口渴,也要注意饮水,至少保证每天喝水6杯以上,而喝8杯水则是更好的选择。
          7  缺乏运动导致体质衰退
  动物,就得动。人是高级动物,当然离不开运动。
   运动是保持健康,防治疾病,延缓衰老的最佳良药。
   运动可以保持强健的体质,对人体的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骨骼肌肉各个系统等都有极为明显的好处。
   ——运动可以有效改善心血管健康状况。一个人安静时,1平方厘米的肌肉微血管仅张开约80条,很多微血管是封闭的,一旦活动可以张开约1000~2000条,整个循环系统旺盛,缺氧缺血状况会改善,可以大量吸收营养,大量呼吸氧气,加速排泄毒素废料,细胞质量高,活力强,心血管疾病当然就减少。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最终可减少约50%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
   ——运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运动可使人体内免疫细胞随着运动量的增大而上升,使人显著增加免疫蛋白A抗体的含量,提高人体制造白细胞的能力。同时增加具有抗癌作用的干扰素,调节各种激素含量,增强循环,升高体温,大量排汗,加速交换,这些状态都能有效降低肿瘤的发病率,减少人体患癌症的可能性。
   ——运动可以增强大脑功能,延缓大脑衰老。大脑是人体的指挥部,有人体最不可思议的尚未完全解开的奥秘。成年人大脑平均1400克,有1000亿个脑神经细胞,一天可以接收8600万条信息。虽然大脑的重量只占人体重量的1/50,但它需要的氧气却占人体总耗氧量的1/5。尤其是现代人勤奋用脑,大脑需要的氧气和营养越来越多。加强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比平时高1/3的脑血流量,供给大脑充足的氧气,氧气把营养燃烧,变成源源不断的能源供给大脑,保证大脑的运转思考与聪明智慧。
   ——运动可以消除疲劳,振奋精神,有助睡眠。运动是一种积极休息,经常运动可以使人体内产生内啡肽,保持兴奋状态,提高工作效率。运动使兴奋和抑制交替进行,锻炼大脑皮层的活动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睡眠质量。
   ——运动可以增强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活性。这4项是人体最基本的体质健康指标,是一个人体能、体质水平的综合反映,也是人的基本生存能力的重大表现。只有运动才能保持与提高这些能力。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活性下降,就是体质水平下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其重要的恶性循环。
   ——运动可以燃烧脂肪,控制体重。脂肪代谢是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脂肪过多不仅使人肥胖,还会堆积在细胞和血管里,使细胞早衰,使血管堵塞。运动可以消耗过度的脂肪与营养,保持和控制体重,防止肥胖症和糖尿病,并减少50%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
   ——运动可以促进人体吸收营养,增强新陈代谢。运动不仅消耗人体能量,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从而促进人体对各种营养元素均衡全面的吸收。运动使人健康强壮,这就是运动既能减肥,也能增强肌肉、增加体重的道理。
   ——运动可以改善情绪,带来快乐,使你心理保持健康与年轻。运动对于减轻压力,解除烦恼,摆脱忧伤,防止忧郁症等心理疾病,改善性格缺陷,增加幸福感,都有直接的积极影响。
   运动的好处还可以列举很多。
   如果不运动或者缺乏运动呢?那上述运动带来的所有好处你将无法得到,疾病的发生,衰老的提前,死亡的早到,会紧紧地缠住你,直至你的生命终结,但绝不是应该自然发生的结果。
   健康是最大的财富。体质是健康的基础,而运动又是体质健康的基础。缺乏运动导致体质衰退是健康的可怕杀手。
   医学专家指出,几乎所有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恶性肿瘤等,都与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从而导致体质下降有关。亚健康是体质下降的结果,代谢性疾病、抑郁症、睡眠障碍、营养过剩、肥胖症、猝死、一身多病等疾病与体质下降有关,肌体器官退行性病变等衰老现象,尤其是与年龄不相称的加速衰老现象,也与缺乏锻炼有密切关系。
        
        8 整天做家务,还需要运动吗?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表明,每年全球约有200万人死于“身体缺乏运动”,而且这种现象在贫穷国家与富有国家一样普遍。全球每年有3000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缺乏运动所引起的病症,其中80%的死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快走、慢跑、爬楼梯等最简单的运动,每年可使数百万人免于被疾病夺去生命。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现在全球有60%~85%的人缺乏运动,缺乏运动已成为全世界死亡与残障的十大原因之一。
   当前,发达国家的人们体育健康意识普遍增强,特别注意加强体育锻炼。美国有 64%的人,日本70%的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新加坡也有46%的人经常锻炼。在许多发达国家,下班后和周末期间,全家锻炼已成了新的时尚。
   遗憾的是,据国家体育总局提供的资料,目前我国只有1/3的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3256名上海居民的抽样调查显示,每年体育锻炼次数少于10次的居民高达53%,其中年龄在35~45岁之间的在职青壮年中,达到合理锻炼量的只有9%。看看你周围的同事和朋友,有多少人坚持体育锻炼呢?
   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必须久坐的职业,青少年也喜好电脑游戏而不愿户外活动,人们习惯于乘车坐车,哪怕是仅有几里远的路程。
   现在许多人过着一种“静坐生活方式”。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整天坐在办公室里面对电脑、处理文件而造成体力活动严重不足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不参加任何体力活动,或每周少于3次体力活动,且每次体力活动时间少于20分钟。在大中城市因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交通堵塞、空气质量差、缺少体育设施,使得人们难以开展体育锻炼。在农村地区,长时间看电视、玩麻将、打牌、闲聊等静坐方式,也成了人们消磨时间的主要内容。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表明,人在35岁以后,身体的主要组织器官功能,包括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以每年0.75%~1%的速率退化,不运动和坐着的人其退化的速率是经常锻炼的人的2倍,衰老程度相差8年,到45岁时彼此相差达20年,以后每隔10年差距递增2年。研究还表明,每天运动相当于快走30分钟的人,比不活动的人死亡率降低56%。因为当人们坐着时,一种负责燃烧脂肪的酶就会停止分泌,同时使心肌收缩无力,易患动脉硬化,还导致胃肠蠕动减慢,增加胃肠负荷,影响吸收消化。可见,“静坐生活方式”是一种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害的生活方式,是导致慢性病、亚健康的重要原因。上海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对本市公务员进行的体质监测显示,25~44岁的公务员监测年龄竟比实际年龄大了5岁,原因是长期静坐,缺乏锻炼,从而导致了体重超重,肌肉无力,心肺功能差,精神不佳的亚健康状态。
   “工作忙,没时间”。这只能是借口。再忙的人也能抽出身体锻炼的时间。与身体、健康、生命相比较,给运动一点时间,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想一想,许多坚持锻炼的大人物难道不比你忙吗?
   “没兴趣,没意思”。兴趣可以培养,意思只能自己寻味和体验。体育锻炼样式繁多,可以选择感兴趣的。体育锻炼完全可以做到既有兴趣,也可以很有意思。在你的世界里,难道只有工作才有意义吗?难道只有看书、看电视、喝酒、打牌、逛街,闲聊才有意思吗?
   “干的是体力活,不必要锻炼了吧?”体力劳动也是一种锻炼,但这种锻炼是强制性的、被动的、局部性的,不可能全面锻炼身体,而体育运动是自发的、主动的、全面锻炼的,是积极的休息,有一种愉悦、舒爽而非劳累的感觉。两者是决不能相互替代的。
   “整天做家务,还需要运动吗?”家务劳动是生活的必需,虽然也有益于健康,但也代替不了运动。做家务劳动强度太小,达不到提高心肺功能的效果。人们劳动时容易疲劳,运动时则会愉快,因为只有运动身体才会产生一种肽效应,使人们产生愉悦感和参与感,产生积极的心态,以形成锻炼促进健康的良性循环。
         9  来自烟草的威胁
  “中医不是强调静养生吗?”不错,中医是强调静养生,但中医所讲的“静养生”的关键,是指动静平衡,动中有静,而非只静不动。传统医学也有很多疏松筋骨、练习功法、强身健体的活动。中医推崇的是慢活动,是柔韧舒展的活动,像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而非剧烈的大强度活动。
   “季羡林老先生的养生长寿之道就是不锻炼啊!”是的,季老先生的长寿秘诀名曰“三不主义”,即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但他明确解释说:“我并不绝对反对适当的体育锻炼,但锻炼不要过头。一个人如果天天望长寿如大旱之望云霓,而又绝对相信体育锻炼的人,则此人心态恐怕有点失常,反不如顺其自然为佳。”他养生秘诀的核心是“养生无术是有术”,意即不要刻意寻求或迷信什么养生之术。
   “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鳖,不动也能长寿啊!”这是个可笑而又无知的比喻。且不说那些是低等的冷血动物,有些动物还有新陈代谢活动极慢的冬眠现象,而各种动物之间的运动形态也是不完全一样的。客观事实是,凡是体温较高的哺乳动物,都必须保持相当的运动量,才能健康生存,这是自然规律。不要说几个月,就是几天下来,几个小时下来,你若是保持一动不动,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病人在病床上不常翻身极度难挨,还会得褥疮。宇航员几个月后从太空回来肌肉会大幅度退化,运动神经功能全面衰退,几乎不能行走。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吧!不需要理由,不需要借口,只需要行动。
   世界卫生组织上世纪末就认为,“体力活动过少”是增加人体患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也早就告诫过人们:“吸烟、过量饮酒、不良饮食习惯以及运动量不足,是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进入21世纪后,明确提出了“运动有益健康”的口号,强烈呼吁人们“坚持体育锻炼,为了健康而增强体质”,并在全球健康新战略中建议所有的人:“一生中坚持运动锻炼!”
   动起来,生命才能更加健康,更加精彩。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与消费国,也是世界上吸烟人数最多的国家。
   在全世界11亿烟民中,中国就有3.5亿人,约占全世界的1/3,吸烟率高达35%。
   我国有 5.4亿人身受二手烟的危害。在被动吸烟者队伍中,15岁以下的儿童有1.8亿之多。
   我国低龄化人群吸烟问题尤为严重。国家卫生部《2008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指出:我国现有13岁~18岁青少年1.3亿,吸烟者约1500万,尝试吸烟者约4000万,男女生吸烟率分别为18.4%和3.6%,而遭受二手烟危害的青少年高达6500万人。
   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是青少年吸烟人数增长的主要原因。这些宣传手段把烟草和运动、成功、独立、成熟、性感联系在一起,美化了烟草形象,对青少年有极强的诱惑力。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曾调查8部热播电视剧和10部电影发现,平均每部剧中烟草镜头为165个,烟草镜头总时间为47分钟;平均每部电影中有26个烟草镜头,持续时间为6分钟。
   烟草是一种有缺陷的产品,它慢慢地、不动声色地杀死了它一半的顾客。
   多项研究指出了烟草危害的可怕前景:全球每年约有540万人死于吸烟,相当于每小时有一架波音飞机失事的死亡人数,这些死亡烟民中一半以上是发展中国家的。由于发展中国家青少年吸烟的比例不断增长,这使得在下一个20年的时间里,每年因吸烟而死亡的人数将上升到830万人。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本世纪将有10亿烟民死于吸烟,并将烟草依赖作为一种疾病列入国际疾病分类,确认烟草是目前对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
   令人不寒而栗的是,目前我国每年因吸烟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100万人,超过艾滋病、交通事故和自杀死亡人数的总和,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2%。到2025年,因烟草所致疾病的死亡将达到高峰,每年达到200万人。到本世纪中叶,将达到最高峰,每年将有近1亿人死于与烟草有关的疾病,其中一半人将在35~69岁之间死亡。
         
        10  吸烟的人患肺癌的几率高10倍
  世界卫生组织吸烟与健康专家委员会指出:“在吸烟比较流行的国家里,90%的肺癌,75%的慢性气管炎和25%冠心病的死亡,是由吸烟引起的。吸烟的人比不吸烟的人,患肺癌的几率高10倍,患喉癌高8倍,患食道癌高6倍,患膀胱癌高4倍,患冠心病的几率更高达15倍。”
   什么叫做发生肺癌的几率高10倍呢?有人说,某人不吸烟怎么也得了肺癌呢?而某人吸了一辈子烟也没得肺癌啊?的确,不吸烟的人中也有得肺癌的,因为有许多因素可以引发肺癌,并不只是吸烟才能引发肺癌。吸烟的人成千上万,的确有人吸了一辈子烟也不得肺癌,据统计,16岁以上的吸烟男性占60%,得肺癌的人毕竟是少数。不过,若是调查肺癌患者,他们90%以上都是吸烟的。假设一年中,10000个吸烟的人中有10个人得了肺癌,而10000个不吸烟的人中只有一个人得了肺癌,这就叫做吸烟的人患肺癌的几率高10倍。这可是千真万确的。
   殊不知,烟草的烟雾是由4000多种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其中含有 400多种有毒物质,能够致癌的就有43种,吸烟至少会得14种癌症。
   长期吸烟是一个慢性自杀过程。如尼古丁是烟雾中的一种有害物质,一支香烟含有尼古丁20毫克,一个人一天吸一包香烟,就等于一天吸入400毫克尼古丁,足可以毒死一只小白鼠。再如,烟焦油中含有强致癌物质苯并芘,它能刺激支气管上皮细胞逐渐向癌变的方向发展。一天吸一包烟的人,其中含苯并芘约700微克。过去吸烟把烟头扔掉,现在香烟大多有过滤嘴,一支烟吸得精光才扔掉,那吸入的有毒致癌物质更多。因此,过滤嘴并不能降低香烟的毒性。吸烟时,大多化学烟雾都在口腔、鼻、喉、气管、肺内沉积,逐渐像柏油状物体涂在支气管内壁,有毒与致癌物质得以侵蚀健康肌体。可以肯定地说,吸烟就等于吸毒,吸致癌物质。
   据肿瘤学上的勃氏吸烟指数,每日吸烟支数乘以吸烟年龄大于400便是肺癌的对象。就是说,若将每日吸烟的支数,乘上吸烟历史的年数,如果大于400/年,那此人则是肺癌的高危对象。一天吸一包烟即20支的人不是少数,20年下来已经达到400/年的指数标准。一天吸两包烟即40支,10年下来也已成为肺癌的高危对象。吸烟的人每年至少要去医院两次作肺部检查,查一查是不是肺癌已经来临。
   吸烟不只与癌症有关,还能引发40余种致命疾病。
   烟雾中的尼古丁就能使血管收缩与痉挛,血流速度减慢,血液黏度加大,红血球活动降低,因而心跳加快,血压也可升高。冠心病人像筷子般粗细的冠状动脉中含有许多脂肪,如果经常吸烟,后果完全不堪设想。据统计,冠心病人中吸烟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比不吸烟的高30倍。当然,吸烟的人发生中风和脑梗死的危险性高于不吸烟的人,也是同样的原因。当前世界各国中年男性心梗猝死的事件越来越多。美国《健康人2010计划》研究认为,吸烟对心脏杀伤力巨大,酗酒加吸烟,会加速心脏病的到来。
   吸烟可使中枢神经系统有短暂的兴奋,但是很快转为抑制,其中的尼古丁直接损害神经细胞,使吸烟者记忆力降低,智力下降,反应迟钝。
   吸烟致使烟雾直接刺激上呼吸道,引起慢性咽炎、鼻炎、支气管炎、肺炎。那些经常咳嗽的人,十有八九手不离烟,烟不离口。
   吸烟时吸入的一氧化碳与体内血红蛋白相结合,可造成皮肤缺氧,使皮下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迟缓,皮肤就会失去光泽,失去弹性,增加面部皱纹。你见过哪个“烟鬼”不是皮肤灰暗,牙齿发黄,皱纹加深啊!
   高海拔地区的人吸烟的危害更大。研究显示,人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吸烟,会阻碍氧的传递,减少组织摄氧量,这样会使本来在高原条件下的缺氧现象进一步加剧,严重时会危及人的生命。
                                                      
发表于 2011-2-9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jpg
发表于 2011-2-10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2-10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匪浅
发表于 2011-2-11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个,拿一分,呵呵
发表于 2011-3-15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条件好,是要讲究养生
发表于 2011-3-15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12-26 00:46 , Processed in 0.091244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