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652523403 于 2010-12-26 14:09 编辑
孝不孝,回报母爱
先说母爱,这是一个被写了多少年的热门话题,可人们一次次写来,却有一次次的新意,一篇篇读来,就有一回回的感动。因为那都是写者亲历亲为的感受,也是读者感同身受的共鸣。
母爱,是被人们千古吟唱的世上最伟大的爱。
因为那不仅是母亲十月怀胎,你在母体里就被关爱的柔情,任她妊娠反应,呕吐难受不已,但那要做母亲的心情是甜蜜的;尽管你在她肚子里折腾的她吃不好,睡不着,但是她却把尽可能多的养分输送到你的身体里,让你健康成型、发育良好;虽然她经过艰难的阵痛,用尽体力生产,但听到你的第一声啼哭后,她才能露出欣慰的笑容,安然地睡着休息去了。
也不仅是在她母乳的甘甜中,在她臂膀的摇篮里、在她双手的牵引下,在她声声的呢喃里,度过你欢乐的幼年。
也不仅是在她深夜还在给你裁剪书包、缝补衣服的灯光里,在她呼儿吃饭、唤儿起床、甚至责骂你不听话的母语中,在她香甜的饭菜、亲切的抚摸、慈祥的目光、殷切的叮咛中,度过你成长的青少年。
也不仅是在她在路口等儿女已经远行,仍在风中挺立着,仿佛还能看到儿女的影子仍在她的泪眼中,还是在她与父亲每晚必看的儿女所在城市的天气预报,然后记挂让儿女多加点衣服或者不要中暑的叨念中,还是在儿女引回了自己的对象、生下了自己的儿女那喜上眉梢的笑容中,度过你的壮年。
也还是在她尽管身体已经虚弱、白发已经丛生,但却又在关心你的身体状况,怕你工作劳累过度,怕你应酬喝酒过量,怕你开车大意麻痹,怕你出差在外遇上难题的思虑中,在盼望你的电话与消息,盼望你能多回家看看的思念中,度过你的中年。
就是你到了晚年,可只要你的母亲还在,那你永远是她心中难以长大的孩子,是她心中永难割舍的牵挂。她的心中除了对后辈的挂念,已经别无他求,在她风烛残年,即将走完生命历程的时候,就在儿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的时候,她的心里也依旧牵挂着儿女们,即使在弥留之际,也是盼望儿孙们能在她的床前,她只要看着儿孙们,才能满意地闭眼离去。
以上就是母亲对儿女的爱,那种理所当然、无怨无悔,义无反顾的爱,那种不求回报,只愿付出,不求索取,只想奉献的爱。
她把她的牵挂串成了一根看不见但能感受得到的丝线,与儿女紧紧连在一起,一刻也不能分离;她把她的思念凝成了一句句无声的但却胜于有声的话语,诠释着母爱,那无私的母爱、博大的母爱。
而后辈是如何对待、回报母爱的?
当我们呱呱坠地,降临人间的时候,我们对这个世界还一无所知,但是,那时我们就成了母亲的心头肉、贴身小棉袄。不管我们多丑陋,多弱小,但在她的心中,儿女永远是那么漂亮、那么机灵。可儿女呢,只会哭着寻找母亲的奶头,那是他(她)唯一的念想。
小时候,我们都以为母亲就是我们的衣服,就是我们的饭食,就是我们的避风港,就是我们的指路灯。我们理所当然地吃饭穿衣学习玩耍,别人有的,自己就应该有,如果没有,就要想法得到,要什么,父母就得给买什么,就在这认为都是父母应该给他的心理中,慢慢长大了。
上学了,可还得父母供足,还得母亲为他(她)的穿衣吃饭操心,他(她)的心里,只会是掂记着在学校的费用家里何时才能汇过来。多会放假回家后,才能吃上母亲的手擀面。
上了班,需要买房子,结婚需要花钱,如果自己难以筹集,而首先想到的就是找母亲,看母亲能如何给自己解难题,如何帮自己度难关,那母亲就是自己的主心骨,可父母的实际境况如何,也就不是自己考虑的范围了。而生了孩子,需要父母来照看,那又就是挥之即来,来之能干的事了。
工作忙了,是不回家看母亲的理由;孩子星期天补课,也是不回家的理由。在外边喝酒应酬的时间多了,而回家看母亲的时间却少了;对下一辈的关爱多了,对母亲的关心却少了。平时想不起母亲来,可是到了在职场受到伤害,在工作受到排挤,在仕途受到打压的时候,却想到了母亲,却想躺在母亲身边,让母亲用那粗糙却温暖的双手,用她那亲切温柔的话语,来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灵和落魄的情绪,而等到自己的伤口愈合,又可以去一往无前、冲锋陷阵地打拼时,还能想到母亲那忧郁的目光吗?
等到母亲风烛残年的时候,我们有所醒悟了,可是再好吃的东西,母亲却咬不动、消化不了了;再美丽的风景,母亲却行走不便、看不到了。那大把大把的金钱,对母亲又有什么用呢?那宽敞明亮的房子,却等不来母亲的身影了。她太累了,太需要好好地休息一下了,尽管她的心里还是那么急切地想让儿孙们来到她的床前,但是她又知道那工作的竞争、生活的压力,还是不忍去拖累他(她)们,只是让他(她)们快去上班工作,她没有事,真的没有事。
等到母亲入土为安时,我们嚎啕大哭,我们肝肠寸断,但是,那母亲亲切的笑容、那温柔的话语却只能留在我们的心里了,只能变成美好的回忆了,那母亲真的已经离我们而远去了。你就是还有大量的金钱,还有大量的时间,还有再大的权利,还有再多的威信,但那又能换来你再见母亲一面吗?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却有一个约定俗成,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往下亲,在自己的家庭里,首先想到的、首先要关照的是自己的子女,是下一辈。都认为母爱都是向下的,对母爱是坦然地接受,没有一点愧疚,都认为向下亲是当之无愧,而没有想想也向上亲亲自己的母亲。
我亲身体验到的一件事情,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一对老夫妻,一天上街,走到一个卖鸡腿的摊子前,见人们争想买,也就十元钱买下了三根,两人每人吃了一根,感到确实是香。可就在他们要伙吃第三根的时候,母亲想到了女儿,女儿目前家境有点困难,收入不高,还要培养两个儿女上学,一定也很长时间没吃到这么香的鸡腿了,于是老俩口决定把那一根留给他们的女儿吃。父亲给女儿送去的时候,家里就她一人,男人打工去了,孩子上学去了。父亲拿出鸡腿,交待女儿说:你妈妈让我给你送来,并且吩咐一定要让你吃了。就在一旁看女儿吃,女儿吃了几口,就不吃了,说“爸爸,我真的咽不下去了。并不是她不爱好吃那东西,也不是那东西不好吃,难以下咽,而是她又想起了她的儿女,想到他(她)们还没有吃到,所以自己就吃不下去了。当时听了,我的心头一热:真是让人感动的母爱呀。
可是又一想,这也不太正常呀。为什么老是父母先想到给儿女鸡腿呀等吃喝,怎么儿女就不先、不主动往这方面想呢?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心情来感受母爱呢?应该如何来回报母爱呢?
《读者》上的一篇文章让我感慨万端,说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东京,有一年母亲节前一天的午夜时分,电信局的电话线路突然臃塞了,开始以为是线路故障或者是有人破坏。但后来事情真相大白了,原来是电视台一档节日的缘故。原来电视台在母亲节的前夕,想制作一套庆祝母亲节的节目,于是记者就采访了一百位或现在独身一人居住,或者在养老院里生活的母亲,让她们说说她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没想到大部分母亲的愿望竟然是想让儿女们给她一个电话,也让她知道知道他(她)们现在的境况如何。节目主持人说到此,忍不住哭了起来。随着节目的播出,众多的人们不约而同拿起了电话,于是线路臃塞了。
是的,我们现在的生活富足了,安逸了,我们有足够的经历与财力来培养下一代了,可以说对下一代的关爱是不遗余力,费尽心机,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可是我们对母亲如何呢?我们如何回报母爱的?我们能时时回家去看她一下吗?能时时给她打一个电话,问候一下她老人家,给她报一个平安吗?与其我们在老人去世时捶胸顿足,后悔不已,为什么不能趁母亲现在还健在,就去看看她,让她享受享受儿女的孝敬、享受享受天伦之乐呢?为什么我们每个人不能现在就起而行之,尽举手之劳呢?不要等到“儿欲孝而母已逝”时才后悔!!!!
人们都爱唱一首歌:妈妈,我爱你。这首歌我不会唱,但是我想问大家一声,我们真的爱我们的 母亲吗?
我有5个姐姐,每次她们每个回来,吃完饭后回家的时候,我母亲总是目送很远,一直等车开过去半天,她老人家还是那样深情的看着车走的方向。。。。。。 写于2010年寒冬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