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4000万双新鞋换回1只老瓷瓶,是否划算?■刘晓丹(转自美术报)
在2010年11月11日伦敦的一次拍卖会上,一只估价80万至120万英镑的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以516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5.5亿元)成交。它刷新了今年6月黄庭坚书法《砥柱铭》创下的4.4亿元纪录,成为全球最贵中国艺术品。这只40厘米高的“新贵”免不得引起行内的瞩目,同时引起中英民众热议的,则是买主的意图。 据传,买主是中国人,其竞买动机是“瓷器爱国主义”。 英国媒体称,竞拍者在30分钟之内将价格推高到4300万英镑,让拍卖行和委托方狂喜不已,以至于拍卖师激动得几乎敲坏了木槌。竞拍冲刺阶段剩下的都是中国大陆商人,他们每次以100万英镑加价,最后的竞得者来自北京。英国《金融时报》对此评论道:天价花瓶背后是中国人的“瓷器爱国主义”,如今一些中国富人正带着爱国主义情结,急切地想买回本国文化遗产。 洋人热心赞誉的“瓷器爱国主义”,却很给国人添堵。 其一,多数人认为,该瓷瓶是在“火烧圆明园”期间来到英国,依照多个国际公约,中国有权将其索回,以巨款赎购无异于再次被掠。其二,国内富豪将成交价拉升至估价的近40倍,不仅会刺激国内文物的私掘、盗卖和走私,也会刺激海外卖家哄抬中国文物价格,给流失文物回流增加难度。其三,救穷济困的慈善事业更能体现爱国主义,5亿元巨款不如用以解决2500万贫困农民的新型合作医疗费用。 这里无法考证中国买家是否“爱国主义”,但可以肯定,这是一单数额不小的国际贸易。 所谓“国际贸易”,是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交换,有进口和出口之别。据英国“海关与消费税局”统计,2009年中英贸易额为515.0亿美元。其中,中国自英国进口80.2亿美元,中国向英国出口434.8亿美元,中方贸易顺差354.6亿美元。在英国自中国进口的商品中,纺织品及原料、家具玩具、鞋靴伞等轻工产品、皮革制品及箱包占不小份额,中国是英国该四类商品的最大来源地,分别占其进口总额的30.5%、42.4%、35.7%、43.9%。 国际贸易的基础,是产品的“成本优势”。 亚当·斯密认为,不同国家因为资源禀赋不同,生产不同产品的成本各异。如果每个国家专门生产自己最擅长的产品,然后相互交换,各自都能获得更大的利益。显然,各国都会选择生产成本低的商品出口,以便在国际市场具有价格优势。中国向英国大量出口鞋靴等,便是如此。服装鞋类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英国相比,中国劳动力成本很低。加之中国还没有形成世界级的服装鞋类品牌,所以出口价格相当便宜。据宁波海关统计,2009年该市出口鞋靴2.1亿双,价值仅4.3亿美元,合每双2.05美元。 拍得乾隆粉彩瓶的5160万英镑若折合成时价8000余万美元,相当于4000余万双出口鞋子的总值。 用4000多万双新鞋换回1只老瓷瓶,划不划算呢?对于那些生产鞋子的普通工人而言,当然不值。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8年城镇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人员的平均劳动报酬为18711元,算来,买瓷瓶的5.5亿元相当于29000余名工人辛苦一年的全部收入。这正是瓶子的竞买者被国人普遍看成“烧包”、骂作“败家子”的主要原因。 不过,买家毕竟不是工人。 一掷千金的富豪们,算盘另有打法。相对于国内,这件看似价格不菲的瓷瓶,上面的附加值更大。在英国的一片爱国主义赞誉声中,中国买家实现了一次隆重的炫耀性消费。据上半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商业蓝皮书》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并将在5年后跃居首位。在富人们的跟风性炫耀消费逻辑里,天价艺术品可能以同样的爱国主义名义,转售给其他中国富人,卖得更高的价钱。最起码,中国瓷器价王的出现,已被看做国内秋拍发力的先兆,或许,古代瓷器和工艺品将成为继古代书画之后的又一疯涨板块。 当然,那顶在国内不大容易获得的“爱国主义”桂冠,英国人基本没花多少成本,这同样符合国际贸易的“成本优势”原理。当许多人愤愤不解的时候,中国买家和英国卖家肯定都在打量着瓶子说: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