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192|回复: 0

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重要成果——《潜山薛家岗》读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30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作 者: 董新林  发布时间: 2005-10-13 1:42:19

  薛家岗遗址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城南,是长江下游地区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一——“薛家岗文化”的命名地。1979年薛家岗遗址进行了第一次考古发掘,历经20余年后,《潜山薛家岗》考古学专刊在两代人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呈现在读者面前,无疑是对考古学界的重要贡献。
  一本优秀的考古报告,必须要真实客观、全面翔实地反映考古发掘的成果。近年来,一些中青年学者,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编著优秀考古报告的模式。我们欣喜地看到,《潜山薛家岗》在编写体例、内容,以及表现形式上都与以往的考古学专刊有所不同,特点鲜明。特别是以新资料和新方法盘活“老资料”,老少科研人员通力合作研究方面,对于目前各地老材料积压较多,亟待整理的现状,或许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薛家岗遗址包含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和唐宋时期三个阶段的遗存。《潜山薛家岗》对其发掘的全部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勾勒出整个遗址的文化变迁过程。报告侧重对新石器时代的遗存进行了报道,将其分为六期,并修订了以前刊布资料的讹误。报告明确了“薛家岗文化”的内涵,并对薛家岗文化的文化特征、分布范围和文化源流,以及与周边文化关系等方面都做了系统阐述,提出薛家岗文化产生的“多元论”等新观点,并对其来源多元化的背景做了探讨。作者能够将薛家岗文化置于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样一个大的框架之中,无疑更利于宏观的把握。可以说,此专刊代表了目前薛家岗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
  可以看出,作者对本报告的编写用心良苦,在承继以往优秀考古报告的基础上,根据老资料、新整理的自身特点,进行了一些创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从报告中介绍的整理方法一节可以看出,作者有着明确的编写思路。作者还从认识论的层面介绍了整个遗址数次考古工作的全过程,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文中不回避工作中的错误或不足,并利用脚注等方式,对不足之处做了补充说明。应该说这是一种新的尝试。这与以往报告的“发掘经过”内容有所区别,读起来耳目一新。这些为以后中国考古学术史的研究,也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报告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作者站在了读者的角度,能够充分考虑读者再研究的方便,但同时又不是资料的简单堆砌。按单位全面公布遗迹遗物资料,是近年为考古学者比较认同的编写报告的形式之一。《潜山薛家岗》在这方面又是一个很好的实例。所刊布的单位遗存资料如同卡片,很方便学者的再研究。在细节上,编写者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对遗物的摆放位置做了详细介绍,提供了多种统计数据。并在编辑过程中,将遗物文字与线图的编排都尽量地放在同一页或对开页上,方便读者阅读。而且作者有意识地将遗迹单位中的器物线图编号与器物号一致,减少了读者的检索麻烦。此外,报告中附表6的统计数据压灰网,以及书后附赠的统计表光盘,也都是以方便读者为目的。专刊作者并没有将自己的认识作为最终结论,为以后其他学者的再研究留下了足够的空间。由此可以看出作者以读者为本的理念,难能可贵。
  但是,《潜山薛家岗》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P.308的陶釜风格明显属于早一时期,却仍将其归入中层而未做说明,有些不妥。或许是作者太拘泥于原始记录的缘故吧。类似情况在书中还有几处。另外,专刊中图版比较好,线图总体上也还不错,但个别线图的线条略显粗糙,有点美中不足。
《潜山薛家岗》无疑是近年来一部较好的考古报告。它的刊布,将会推动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深入研究。我想,其编写体例的创新,也必将对以后的考古学专刊编写产生良好的影响作用。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定价398元)
2006529110350.gi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5-1-27 21:41 , Processed in 0.076945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