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90|回复: 0

孩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9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孩子

  你为什么这样对爸爸

  有一个孩子和大树的寓言:大树看着孩子长大,长大后的孩子拿走了大树的枝叶、果实,一次又一次。后来大树问孩子为什么还是不快乐?孩子说他想到远方去看世界,大树说:现在我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树干了,你把它砍下来做条船吧,让它带你到远方去吧。
  这个孩子再次举起斧子砍断树干,大树只剩下一个光光的树墩。
  在这个寓言里,大树象征着父亲,它对孩子的每一次索取都是快乐地付出,直到“我什么都没有了。”
  我面对陈明(化名),听着他低沉、失落的叙述,眼前出现了寓言里那棵曾经枝繁叶茂的大树。只是真实中的陈明,远不如大树幸福,他的孩子离开后,从没有回来看过他。
  父与子, 咫尺天涯。
  人生镜头回放一:陈明抱着13个月的儿子陈昊(化名)挤上公交车……
  1985年1月11日,这是陈家历史上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大喜日子,在陈明四个兄弟相继生下女儿后,陈家终于盼来了唯一的孙子——昊昊。奶奶给媳妇端来一碗香喷喷的糖水鸡蛋,乐得心里开了花。
  陈明和妻子珍子(化名)是经人介绍认识的,当时两个人都已是大龄青年,陈明是一家工厂的技管人员,珍子在街道工作,认识后都觉得对方人品和条件不错,很快就张罗结婚。不到一年,陈家喜得贵子。
  但这个名叫“昊”的孩子,与其说是爱情的结晶,不如说是婚姻的结晶。从小把他当作心肝宝贝的奶奶,抱着他无限欣喜的时候,这位老人绝不会想到,她后来将在漫长的岁月里看不见她的孙子。
  陈明,这位爱子如命的父亲,也绝不会想到,在不久的将来就要忍受骨肉生离的惨痛。
  这一切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都还没有发生。
  珍子的工作很忙,很重要,夫妻俩决定孩子一岁后就跟着爸爸,放进厂里的托儿所。对于男人来说,照顾一个才十几个月大的孩子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但对于陈明来说,这却是义不容辞的父亲的使命。
  从陈明的家到工厂,坐公交车要转两次车,骑自行车则要将近一个小时。
  那是一个倒春寒的早晨。陈明一早就忙开了,今天是儿子第一天和自己出门。他把儿子裹得严严实实,最后戴上一顶毛线帽子,抱着孩子再背上一个大挎包,孩子要用的一堆东西,奶瓶、碗杯、尿布、衣服、玩具等等,都收拾在这个大包里。一年多来对儿子的照顾,已经让陈明成为一个细心有经验的父亲了。
  可是孩子毕竟只有13个月,每天人家的孩子还在被窝里睡得暖乎乎的,小昊昊就要跟着爸爸出门了。陈明的心里确实不好受,觉得太委屈儿子。人生的路就这样早早开始,那一双幼儿的眼睛,过早地看见了世间的冷暖炎凉。
  公交车来了,陈明抱着孩子在人群中,他使劲往前挤,等一班车不容易,他不想让儿子在寒风中久等。人们看到一个男子抱着这么小的孩子,都给他让路。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坐这班公交车的老乘客们熟悉了这一对父子。
  也许有人还记得那位骄傲的父亲,因为他带着一个可爱的男孩。
  人生镜头回放二:陈明带着4岁的儿子陈昊,在冰天雪地中骑着一辆自行车……
  也许是多年骑自行车的锻炼,陈明的身板笔直,但年轻的体型却掩盖不了一个中年人的沧桑,陈明眼里的悲苦让聆听者的心为之忧伤。
  “儿子长得像我,很英俊。从儿子一岁起我们父子俩就如影随形,在儿子能坐稳自行车的时候,我在车前横档上给他做了一个小座椅,那时候自行车上的儿童座椅还买不到。我们父子告别了公交车,开始了自行车的“万里长征”。
  从北星桥到滨江路,每天来回近两个小时。一年365天,我们有300天在路上,不管是刮风、下雨、大雪还是酷暑。如果我是作家,也能写一部《在路上》了。
  中国骑自行车的人有千千万,可是没有人像我骑车那样担心受怕。那是一辆28英寸、很高的自行车,我这么高的人脚都无法踮住地面。每次停车我都先下来把握好儿子的小身体,再把车停住,生怕他出一点点意外。有一次儿子还是随着车子一起摔倒了,我吓坏了,抱起儿子一看,他在对我笑呢。夏天的时候,我亲手做了一把小阳伞,绑在车把手上为儿子遮阳。路上不知有多少人看我们的车,儿子坐在阳伞下,小脸显得格外高兴、新奇。虽然每天我都是大汗淋漓,只要看到儿子的笑脸,所有的劳累都忘记了。
  最危险的一次,是儿子4岁那年冬天。从晚上开始下大雪,我半夜里睡不着起来看窗外,已是大地白茫茫。道路上,到处都是积雪,早上我小心翼翼地骑了一个多小时。下班时,黄昏的路面冰雪如镜,人走在冰面上都打滑,更不用说骑车了。想着孩子的妈妈在家里等待,想着儿子不能在这冰天雪里挨冷受冻,我咬咬牙说,儿子,我们走!那一天的昊昊非常听话懂事,他知道爸爸这趟车很难骑,乖乖地缩在座位上一点不乱动。
  天空阴沉得可怕,黑压压地笼罩在我们头上。鹅毛大雪飞进我的脸和嘴里脖子里,儿子还伸出戴手套的小手接雪花,他觉得新鲜好玩,他不知道他的爸爸已是高度紧张,大脑神经高度集中,贴身的衣服已被汗水湿透,平时五十多分钟的路这天骑了两个半小时……终于平安到家了,我已用尽所有的力气。
  这就是我,一个儿子的父亲。
  春夏秋冬,年复一年,我们父子行进在路上。这些年我老是想,是否上帝可怜我,知道我此生将有可能会失去儿子,所以在孩子幼小时让他和我共度了那么多的时光、让他和我说过那么多的话、问过那么多问题、留下那么多笑声……
  现在,回忆与孩子在路上的点点滴滴,已成为我人生最大的财富和快乐。”
  人生镜头回放三:陈明面对一间突然上了锁的房门,10岁的儿子陈昊从此在他的生活中消失……
  在很长时间里,陈明曾经是一位妈妈式的爸爸。他带着孩子从上托儿所到上幼儿园再到上小学,这对父子几乎是形影不离。那个年代的工厂托儿所不像现在那样完善,每天陈明最担心的事就是托儿所来电话。“快来吧,陈昊又拉到裤子上了。”陈明以最快的速度几分钟内赶到,为儿子换裤子洗小屁股。他还要一天三餐给儿子喂饭。
  那些年,陈明是人在办公室心在幼儿园,他时时刻刻惦记、担心着孩子。为了孩子,他不能出差,为了孩子,他拒绝了很多工作。这一切无疑影响了一个男人的事业和前途。当时陈明已是助理工程师,可是看起来他却更像一个保姆。孩子放学早,陈明让他留在办公室但不准出声或跑动。最让陈明后悔的是,那时候为什么对儿子那样严厉?“我没有办法,儿子完全交给我带,我得给他做规矩。表面上我对他要求十分严格,可我心里却是很疼他。那时也没有什么平等意识,不能违背我的话,让他怎么样就得怎么样。儿子作业做不出来也是我骂他,进了办公室儿子从来不敢不经我同意就跑出去,他会眼巴巴地看着别的小孩在外面跑来跑去……唉,我真后悔啊,是我把儿子养成了老实封闭的性格,他心里也许只记得我对他的严厉,只记得对父亲的畏惧感,所以才会对我这样……”
  就在陈明全力成为一个模范爸爸的同时期,他的妻子珍子却在几年里不断升职,地位变了,收入变了,口气也变了。而陈明更像一块石头,无论潮涨潮落,仍然静静地留在水底。终于,这一对志不同、道不合的夫妇走到了婚姻的尽头。
  在妻子多次提出离婚申诉后,法院终于判决。离婚三个月了,母子俩还住在家里,这对陈明来说是天大的安慰。此时儿子已由他妈妈接送,因为学校离妈妈单位近。陈明每天仍赶回家,希望多看看儿子,和孩子说说话。
  这天晚上陈明打开家门,发现家里寂静无声,这样的安静让人心里产生绝望的感觉。电灯亮了,陈明发现自己正对着一扇上了锁的房门——他们走了!门被锁上了!
  绝望的男人疯了一样用拳头打着房门,发出哐当当的声音,再没有儿子的声音了。陈明顺着门瘫坐到地上,他突然感觉到一种心被掏空的味道。
  这道门,这道曾经通向妻儿的门,就这样永远对他关闭了。
  接下来的命运对他来说并没有任何怜悯,陈明曾经失业,工厂倒闭,公司裁员,人生的倒霉事似乎都让他遇上了。在他失业时,前妻又打了两场官司,一场是抚养费官司,一场是房子官司。筋疲力尽的陈明为了儿子,哪里需要打什么官司呢?抚养费也早就增加了,在此后的岁月里,无论多么艰难,陈明没有少过一分钱。他最终保住了居住权,但最大的那间通向阳台的房子,家里唯一有阳光照射和空气流通的房子至今仍然被前妻紧紧锁住。那是她名下的财产。陈明没有能力赎回这间房子。他也因此没有能力再婚。
  他住在一半的房子里,心也被割走了一半。
  他住在人生的阴影里,心也早已成了空洞。
  朝夕相拥的儿子呢?为什么一夜间无影无踪?照片呢?陈明忽然想起儿子和他那么多的照片,不禁大喜。紧接着他发现家里所有的照片、证件都没有了,前妻只给他留下了五张他在工厂时的个人照片。陈明拿着自己年轻时的几张照片,失声痛哭。
  我的儿子,我的儿子。那天陈明看着紧紧关闭的门,他感到即使在这样一个狭小的地方,他都无能为力。不甘心的他开始寻找,寻找儿子的踪迹。什么难闻的气味、灰尘积满了的地方、盖满了灰和落叶的阳台,他全然不顾。终于,“我长时间的努力和付出没有白费,我找到了几张儿子小时候照片的底片。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往照相馆跑。照片印出来了,是我儿子小时候大约两岁时的照片。现在这几张照片就是我全部的宝贝了,我随身带着照片,就像小时候随身带着儿子一样……真希望有一条时间隧道,可以让我们父子重新回去,重新开始……”
  人生镜头回放四:陈明伏案在给15岁的儿子陈昊写信。他从儿子离开后开始写信,有近百封信寄出后如石沉大海……
  陈明从此踏上了一条漫漫寻子路。这里所说的寻子,并不仅是他千方百计设法了解儿子成长的足迹,而是寻找父子情的回归。更确切地说,是一个父亲精神上的寻找。
  在婚姻结束十多年的时间里,陈明坚持给儿子写信,基本上每个月写一封,如果这些信都在的话,应该有近百封信了。其时间囊括了儿子陈昊自初中到大学毕业的全部历程,其中因寒暑假和校址转换等原因,有部分信件曾被退回。但一旦陈明得知儿子的准确信息后,他会把信件再次寄出。
  这些信,是一个父亲最大的寄托,也是一个父亲最大的悲哀——因为他的儿子没有给他回过一封信。任凭父亲千言万语,声声呼唤,这个孩子没有片言只语,半点回音。
  2004年3月28日:
  “在相隔了16个月之后,我又一次来到了你的学校。记忆中这是不见你最长的一次。当我进入校门,当我来到教导处时,我真的是好激动啊!马上就可以看见我一直思念的儿子了,我的心里是又紧张又害怕。终于,下课铃声响了,蜂拥的同学中却没有你,教室里也不见踪影,我只好到你上体育课的操场上等你。等你迟迟来到时,已经上课了。我唯一的收获是终于又见到我的儿子了……”(摘自信件复印件)
  陈明离婚后唯一见到儿子的地方就是学校,但是他在学校里见到的儿子,对父亲的态度总是那么的冷漠。就是这一次,陈明在大学操场旁边和儿子匆匆见面后,儿子说的话让他心如冰冻,“你怎么又来了?”陈明张口结舌正要说我想看你,话未出口又听见:“你回去吧,我很忙,以后不要再来了。”说完话的儿子转身就走,丢下父亲在风中颤抖。
  回家后的陈明仍然写了上面这封信。
  2007年2月10日:
  “我已记不清给你写过多少信了,我也不知道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收到你给我的来信。但我想:一是我会坚持给你写信(我会想方设法找到你);二是总有一天,我会收到你的来信,这只是时间问题。因为,我们是亲生父子,血浓于水的亲情是任何人也不能阻断和否认的。
  ……14年的日日夜夜,你知道为父是怎么度过的吗?你知道你奶奶是怎么想你的吗?风风雨雨,催人变老,只是你我之间的亲情要到何时才能有所改变?……你现在大学毕业就要参加工作了,你会去看看奶奶吗?你恨我有理由,可是对奶奶有什么理由呢?奶奶快到八十岁了,她看不到孙子已经14年了,她老人家天天都想你,你的伯伯叔叔还有表妹们都想你,盼望你能回家来看看。你已经成年了,你长大了,还有什么能阻挡你的脚步呢?
  ……”(摘自信件复印件)
  就像在很多封信里所写的那样,陈明又一次将奶奶家电话号码、自己的手机号码及各种联系方式写在了信的后面,以备儿子使用。但是,这个孩子的手,没有一次拿起和亲人联系的话筒。  
  人生镜头回放五:陈明坐在电脑前与20岁的儿子陈昊在QQ上聊天,但儿子并不知道对方就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没有人知道在少年陈昊和青年陈昊的心中积聚了怎样的情感?他为什么在父母离异后,对父亲的态度如此决绝?难道他真的将儿时的一切都忘记了吗?
  或者,比这一切更可怕、更可悲的是另一种态度——无所谓。
  无所谓父亲,也无所谓儿子;无所谓亲情,也无所谓过去;无所谓痛苦,也无所谓幸福。
  然而,陈明无法放弃,一个男人可以失去爱情,却不能失去儿子。
  陈明几乎把所有的感情都寄托在看不见摸不着的儿子身上。“我办了一个手机和账号绑在一起的卡,只要儿子在卡里取钱,手机就会通知我。真感谢这个服务功能,让我随时能知道儿子用钱的信息。我每个月按时给儿子的卡里打钱,除了月规钱外,还有生日、过年过节,都会加上一点。有朋友告诉我,他们母子现在很富有,我的前妻事业做得很好,她是一个成功的女人,我是一个失败的男人。他们说,你每个月给这点钱,在你是很大的事,在他们眼里真是无所谓。我不这么想,他们再有钱,我也要尽我做父亲的责任。我不能亲手抚养他,已经是失职了,这笔钱我是一定要给的。而且,我还觉得,只要儿子在用我的钱,他心里就还是认我这个爸爸,我心里就会感到很安慰……”
  这正是在经过这么多年后,陈明终于说出他的故事的原因——自从今年6月份以来,他给儿子卡上存进去的钱再也没有被取出过。难道儿子最终决定彻底抛弃父亲了吗?
  没有人能回答他。惶惶不安的父亲经过了解,知道儿子已经上班工作,他真的是不再需要这点钱了。得知这一消息的陈明,又是喜又是悲,儿子长大了,独立了,可是也没有父亲什么事了。
  为了和长大后的儿子沟通联系,了解儿子内心思想,陈明曾想尽了办法。他还记得那年得知儿子手机号码的时候,是怎样地欣喜若狂,他在第一时间给儿子发了短信。此后这个可怜的父亲不知发出过多少短信,除了偶尔会收到儿子极为简洁的“嗯”“好”“知道”外,大部分短信都没有回复。让陈明至今感动并保留的最后一条短信,来自2003年非典时期,儿子陈昊回信说:你们也要注意,尤其是艳艳妹妹。令陈明十分纳闷不解的是,从那以后陈昊不再回复短信,还更换了手机号码。
  通过儿子的姨妈,陈明知道了陈昊的QQ号码,他学会电脑打字,化身一个年轻人上网——
  (父):我是一个生活在不幸家庭中的青年,上一代的原因导致我深受伤害。
  (子):请继续。
  (父):我现在跟我母亲,但父亲经常来看我,我心里很难过,这毕竟不是一个完整的家啊,你说呢?
  (子):你现在几岁?
  (父):21岁,父母离婚7年了。
  (子):才那么点啊,我爸妈离婚都11年了。
  (父):7年的时间还短吗?
  (子):比比我就知道了。再说都过了7年了,还那么难过干吗呢?
  (父):我是想我爸爸一个人真是挺不容易,还总是惦记着我,如果我能为他做点什么,我一定愿意。
  (子):……
  (父):你希望有一个完整的家吗?
  (子):人要学会承受。没办法,这就是生活。
  (父):但生活也可以是幸福和美满的呀?
  (子):没办法,这就是生活。
  ……
  不知道煞费苦心的陈明有没有明白?我倒是从以上这段简短的对话中听懂了,做父母的已经让孩子接受了一个痛苦的现实——这就是生活。
  无独有偶,在采访了陈明的故事后,见有报载,离婚后探视权的官司在不断上升。
  当一个孩子终于明白,他不是爱的对象而是恨的武器时,他所能做到的可能只有一个办法——消失。
  回来吧,陈昊。我想告诉你开头那个寓言的结尾:当那个孩子再回到大树身边的时候,已经是一位老人。他说他也已经什么都没有了,这时树墩说,孩子,你还有我啊。这个老人就在树墩上坐下了,坐了很久、很久……

  (为保护个人隐私,文中人物均用化名,与其经历类似者,请勿对号入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5-2-20 20:28 , Processed in 0.074751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