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520|回复: 5

安徽是个政治家、军事家的多产省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8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安徽,因其所处的区域位置,尤其政治、经济、文化的诸多社会原因,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向以藏龙卧虎、人才辈出著称于世。/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一)/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安徽是个政治家、军事家的多产省份。春秋时,这块土地上就涌现出一些著名的政治人物,其代表是颍上人管仲。他对齐国的吏制、军事、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战国时,楚国下蔡(今凤台)人甘罗,12岁为秦使赵,助秦得11城池,封为上卿。秦末,居巢(今巢湖市)出了料事如神的范增,城父(今亳州市)出了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范增助项羽,张良助刘邦在中国大地上上演了一场雄壮的历史剧——楚汉相争。其中,六(今六安)人淮南王英布也徘徊于两大政治军事集团间,成为一代风云人物。  
    汉末三国纷争,江淮大地是魏吴拉锯地区。沛国谯(今亳州市)出了唯才是举、精通兵法、雄才大略的魏武帝曹操,建立了三国中最强盛的魏国。其子曹丕,即魏文帝,实行影响后世的九品中正制,确立士族豪强的政治特权。吴国阵营,皖人也居核心地位。舒(今舒城县)人周瑜、东城(今定远县)人鲁肃、富陂(今阜南县)人吕蒙,帮助吴主建立“三世基业”。  
    东晋时,安徽境内谯国龙亢(今怀远县)、县(今濉溪县)出了桓彝、桓温、桓玄和桓伊等桓氏杰出人物。桓彝为东晋初年的重臣。桓温控制朝政、拥有八州数万雄兵。桓玄同样是显赫的政治人物。桓伊与谢玄、谢石大破秦军于淝水,稳定了东晋的偏安局面。  
    到了五代,砀山出了后梁皇帝朱温,庐州(今合肥)出了吴王杨行密。  
    宋代,庐州出了廉洁奉公、刚正不阿的清官包拯。歙州(今歙县)出了农民起义军领袖方腊。  
    元末明初,在中国的政治军事舞台上,安徽人物成为主角。颍州(今阜阳)人刘福通协助韩山童举行红巾军起义,定远人郭子兴率众响应。凤阳人朱元璋在郭子兴的部队中成长,最终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手下云集了一批皖人,尤其是以淮西为主的文臣武将。文臣有冯国用、冯国胜、李善长、朱升,武将有汤和、徐达、常遇春、胡惟庸、蓝玉等。明代嘉靖间,绩溪出了平倭总督胡宗宪,定远出了抗倭名将戚继光(祖籍定远)。万历、天启年间,桐城出了铁骨铮铮、弹劾魏忠贤的御使左光斗。  
    清康熙、雍正年间桐城张英、张廷玉,人称“父子宰相”,张英任礼部尚书,张廷玉历任户部、吏部尚书、军机大臣。乾隆间,歙县曹文埴任户部尚书,道光年间曹振镛历任工、吏、户、刑部尚书、军机大臣。  
    咸丰年间,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中,淮系政治军事集团崛起。其为首者是合肥人李鸿章,重要人物有肥西人刘铭传,合肥人张树声、张树珊、丁汝昌、叶志超、周盛波、周盛传、聂士成,贵池人刘瑞芬,庐江人吴长庆、潘鼎新,东至人周馥等。  
    太平军中,有全椒人康王汪海洋,巢县人听王陈炳文。捻军领袖有涡阳人张乐行、龚得、张宗禹、任化邦等。  
    民国年间,安徽在军政界方面也不让前人。民国初年,所谓“北洋三杰”之一的合肥人段祺瑞,是皖系的首要人物。另外有内阁总理贵池人许世英,陆军总长、合肥人段芝贵。国民党方面,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巢县籍人冯玉祥,国民党著名将领、巢县人张治中、合肥人卫立煌、舒城人孙立人、寿州人方振武、无为人戴安澜、徐庭瑶等。中共方面有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中央局总书记陈独秀,在遵义会议上起重要作用的泾县人王稼祥,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巢县人李克农上将;另外,还有陶勇、皮定均、洪学智、梁从学、杨国夫、陈先瑞等数十位著名将领。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历史造就英雄。在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淮上健儿、皖西儿女,与封建军阀、国民党政权进行了浴血斗争,产生了许多英雄人物和革命烈士。在抗日战争中,在皖江、淮南、淮北三块抗日民主根据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成为中华民族反抗日军侵略的中流砥柱,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著名的军政人物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绩溪人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贵池人姚依林,国务院副总理歙县人柯庆施、肥东人吴邦国,国务委员肥东人张劲夫。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张治中、朱蕴山。政协和民主党派方面有,全国政协副主席太湖人赵朴初,东至人周叔,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桐城人章伯钧,民建中央主席休宁人孙起孟,致公党中央主席合肥人董寅初。  
    (二)  
    在教育、科技、文化艺术、卫生等方面,安徽自古以来同样人文荟萃,其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发出熠熠光华。  
    安徽北部涡淮一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故乡,是道家的发源地。老子、庄子等思想家长期在这一带活动。西汉时,以刘安为首的淮南子新道家学派在八公山下著书立说,涉猎政治、历史、哲学、天文、地理等各种学科。西汉之际,沛国相(今淮北市)诞生了卓越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无神论者桓谭。在汉代淮北还出了著名的私人教育家桓荣和张。《汉书·儒林传》记载的皖籍学者就有16人之多。东汉末年,沛国谯(亳州)出了医圣华佗及其弟子李当之、吴普、樊阿等一批名医。  
    东汉末年和三国时,安徽还出了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建安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他们的诗歌创作和文学理论所体现的“建安风骨”,对后世极具影响。三国时,庐江出了著名的天文学家王蕃。魏晋时,“竹林七贤”中嵇康、刘伶都是安徽谯沛地区人,嵇康的侄孙嵇含是植物学家。  
    东晋时,县(濉溪)人桓伊不但是著名的军事家,还是“江左第一”笛子吹奏家。桓伊的同乡戴逵是卓越的绘画大师。  
    唐至五代,安徽出了一批诗文家,主要是亳州谯县(今亳州市)人李绅、舒州(今潜山)人曹松、池州石埭(今石台县)人杜荀鹤、和州(今和县)人张籍、歙州人冯延巳等。唐谯郡人曹霸以画马驰名于世。  
    宋代,安徽所出的诗词家,主要有现实主义诗人、宣城人梅尧臣,爱国词人、和州(今和县)人张孝祥。舒城人李公麟被推为“宋画第一”。  
    明代,安徽出了许多音乐家、戏曲家。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政治失意后,成为卓越的剧作家和散曲文献家。朱元璋的孙子朱有纯也创作杂剧,被认为是明朝前期“第一杂剧作家”。这一时期,影响最大的杂剧家应推皖南的汪道昆,他创作了《唐明皇七夕长生殿》等多种剧本。宣城人梅鼎祚、休宁人汪廷讷、安庆人阮大铖等,在戏曲艺术方面也均有建树。音乐方面,朱元璋第八代孙朱载创造了“十二平均律”,被后人称为“明代科学和艺术的巨星”。明季,休宁还出了珠算大师程大位,宣城出了词汇学家梅膺祚。朱元璋第五子朱是著名的古代医药方剂专家和植物学家。歙县人江是我国第一部总结历代医案专著的作者。明末桐城(今枞阳)出了哲学家、思想家方以智。  
    清代200多年间,安徽人才同样群星灿烂。休宁人戴震是清季著名的思想家,学术集大成者。诗歌方面,宣城人施闰章被时人尊为“南施”。散文方面,出现了桐城派,像桐城人钱澄之、戴名世、方苞、刘大、姚鼐及宿松人朱书等。小说创作上,全椒人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被称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第一部讽刺之书。在戏剧方面,安庆人高朗亭、程长庚、杨月楼、杨小楼把京剧艺术锤炼成国粹。在绘画方面,有歙县人渐江、休宁人查士标、休宁人汪之瑞、休宁人孙逸,合称“海阳四家”,亦称“新安画派”。歙县汪士慎、罗聘还被归入“扬州八怪”。铁画的创始人芜湖汤鹏在中国艺术史上也留下一笔。怀宁人邓石如擅长金石书法,人称“皖派”。科技方面,清代的安徽数学学派有很大影响,其代表人物是宣城人梅文鼎。其他方面,光学家有歙县人郑复光,天文历法有宣城人梅成、歙县人程瑶田,还出了女科学家天长人王贞仪。晚清时,桐城人姚莹的历史地理著作融入许多西方的科技知识,渗透了反侵略的爱国思想。泾县出了著名经世派代表人物、爱国思想家包世臣。当涂出了著名经世派史学家夏燮。经济货币方面,歙县人理财家王茂荫被马克思《资本论》提及。  
    此外,明清时期徽商中出了一大批“贾而好儒”者,像祁门人马曰,经营官盐,扬州首富,又有“棋王”之称。绩溪人胡雪岩更是有名的官办商人。清代,安徽科举取仕在全国位于前列。康熙二年至光绪二十九年(1663~1903年)乡试,全省共选拔人才4752人。康熙六年至光绪二十九年(1667~1903年),安徽人考中进士的有905人,其中后来因政绩显著被立传的有357人;考中状元的有吴锡龄、赵文楷、洪莹、龙汝言、戴兰芬、李振钧、孙家鼐等9人,另外还有30人中榜眼、探花、传胪,居全国各省区第三位。  
    近代以来,安徽更是文化、科技人才层出不穷之地。绩溪人胡适是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的著名学者和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另外,还出了著名通俗小说家潜山人张恨水,作家、文艺理论家芜湖人阿英(钱杏),小说家六安人蒋光慈,文艺理论家歙县人叶以群,作家泾县人吴组湘,诗人无为人田间,作家旌德人周而复,美学家枞阳人朱光潜,人民教育家歙县人陶行知。艺术方面,歙县人黄宾虹与齐白石同称“北齐南黄”,还有绘画大师泾县人吴作人、雕塑家萧县人刘开渠、音乐家歙县人张曙、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桐城人严凤英、杂技表演艺术家潜山人夏菊花、京剧表演艺术家太湖人叶盛兰、电影表演艺术家安庆人舒绣文。体育方面,射击运动员和县人许海峰实现中国在奥运会奖牌零的突破。  
    在实业界,著名的有至德人(今东至)周学熙、周叔,周学熙与张謇齐名,人称“北周南张”;还有寿州人(今寿县)孙多森、孙多钰。合肥人龚心湛也是一位有影响的实业家。  
    科技界,数学方面著名人士有合肥人杨武之、芜湖人钟家庆、旌德人江泽涵、舒城人樊映川,物理学家有桐城人孙德和、望江人陈新民,工程物理专家有望江人何祚庥、滁县人陈学俊,物理数学专家有怀宁人邓稼先,化学家有阜阳人丁绪贤、怀宁人王星拱、舒城人刘有成、泾县人查全性,地学家有广德人许杰、当涂人徐仁、滁县人阮维周、巢县人徐克勤,生物学家有和县人侯学煜、休宁人汪坤仁,气象学家有安庆人叶笃正,计算机专家有桐城人慈云桂,自动化专家有来安人陆元九,航天专家有宁国人任新民,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学部委员、科学院院士,在现有的中科院院士中,皖籍院士有54人,其中地市安庆市最多14名,宣城地区9名,黄山市8名,六安地区5名,合肥市4名,滁州市4名,马鞍山市2名,芜湖市2名,阜阳市1名。安庆市区和休宁县各为4名,桐城、舒城、绩溪、泾县各3名,六安、怀宁、望江、枞阳、巢湖、和县、当涂、歙县、芜湖市区各2名,阜南、肥东、潜山、来安、定远、凤阳、宁国、旌德、广德、黟县、滁州市区、黄山市区各1名。著名美籍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原籍合肥。  
    建国以来,在近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更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治淮英雄、劳动模范、改革创新人物,为安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  
    在历史长河中,安徽人才英发,不断形成各类人物群,在中国大舞台上成为执牛耳的群体,使得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不断打上皖人的印记。  
    安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人物群体是在秦末大起义和楚汉相争时期,主要人物是参加陈胜、吴广起义的葛婴、邓宗、宋留、任徐、朱鸡石、取虑,加入楚汉相争的重要人物有范增、张良、英布等。  
    汉末三国时期,安徽形成两大人物群,掌握魏或吴的军政大权,在江淮大地上争战。以曹操、曹丕父子为核心的曹魏集团人物,多是谯沛(亳州一带)曹操家乡的豪强地主,不少是曹氏亲戚,如曹洪、曹仁、曹纯、夏侯、夏侯尚、曹休、曹真以及许褚等。曹魏成为三国中最大的军事政治集团。  
    在江淮之间与曹魏对抗的孙吴,其核心人物同样是安徽人,他们是周瑜、鲁肃、吕范、吕蒙等人。周瑜、鲁肃联刘抗曹取得赤壁大战的胜利,确立三国鼎立的局面。吕范也是赤壁大战中的骁将。吕蒙则是周瑜、鲁肃之后的孙吴重要将领,取得对蜀汉关羽作战的胜利。  
    东晋及其后的南北朝时期,安徽形成一些以世家大族为主的人物群,主要是谯国龙亢和县的两支桓氏人物。他们操纵东晋、南朝的政权,对待司马氏如同司马氏对待曹氏。龙亢桓氏的桓彝官至宣城太守,他的儿子桓温、桓冲都权倾当朝。桓温官至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废司马奕,改立简文帝。桓温的儿子桓玄也官至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县桓氏的桓宽,官至梁州刺史、平北将军;桓伊官至江州刺史,都督14军事。  
    明代,安徽地区形成了朱明王朝人物群。凤阳人朱元璋在多年反元和与其他起义军反复争夺政权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了以淮西人物为主体的军政人物群。主要人物有胡大海、常遇春、徐达等数十个统军将领以及朱升等谋臣。依靠这一人物群体的力量,朱元璋建立了明王朝。另外在皇权斗争中失意的朱元璋儿孙们,形成了在文化艺术方面很有成就的人物群。  
    咸丰、同治年间,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控制中国政局20多年。淮军作为中国近代实力强大的武装集团,一方面是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凶手,另一方面又是提倡富国强兵、引进西方科技、促进洋务运动的重要力量。淮系集团中位至总督、巡抚和尚书、侍郎的有67人,副将、总兵以上将领1800人。著名人物有直隶总督张树声、广西巡抚潘鼎新、湖南提督周盛传、海军提督丁汝昌、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等。  
    清末民初的北洋皖系首领段祺瑞曾任北京政府国务总理,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个翻云覆雨的人物,门下集聚一批皖人,长期控制国家军政大权,所以有“会说合肥话,便把洋刀挎”的说法。  
    民国时期,在以合肥为中心的皖中一带形成了国民党将领人物群。著名人物有巢县人冯玉祥、张治中,合肥人卫立煌,无为人徐庭瑶、戴安澜,舒城人孙立人等。  
    皖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鄂豫皖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大别山麓、淮河之滨的英雄儿女参加了红军,形成了后来的皖西共产党将领人物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全国九大将军县中,皖西有金寨、六安两个将军县。1955年授衔时,皖西共有将军130人。著名的有洪学智上将,皮定均、曾绍山、陶勇、林维先、张贤约、滕海清、梁从学、杨国夫、徐立清、李耀、聂鹤亭中将。  
    除军政人物外,明清以来直至近现代,在安徽沿江和皖南,还形成了一些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人物群。  
    (四)  
    安徽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层出不穷的著名人物,与其所处的区域和民风有很大关系。  
    安徽位于中国的南北冲要,地形多样,两大河流长江、淮河横贯东西,把全省分为淮北、江淮之间和江南三大自然区。淮北为广阔的平原,坦荡如砥;江淮间是连绵的丘陵,起伏如波;沿江是平展的绿畴,间以明镜般的湖泊;皖西、皖南是雄奇的大别山和黄山。如此多样化的地貌和气候环境,形成了多样化的居民群体性格和民风,造就了不同特点的人才人物。  
    淮北大平原上生活的人,古代讲老庄,信黄老,民风剽悍豪爽,“即使走险,也群起响应”,因而多出胸怀坦荡的英雄豪杰。梁启超曾说:“淮河流域,阳开阴合,为我国数千年来政治史的中心,其代产英雄,龙跳虎卧,为吾国数千年人物史的代表。”该地区出了魏武帝曹操、后梁太祖朱温、红巾军起义领袖刘福通、捻军起义领袖张乐行等人物。  
    江南和皖南,山青水秀,流水潺潺,宋明时是程朱理学影响最大地区。这里的人视家庭为立国之本,“家齐而后国治”,遵守严格的伦理秩序。皖南山区、新安江畔,现今仍保存完善的一座座宗祠就是这一切的历史见证。这里民风温文尔雅,为人谦和又不失自尊,行事谨慎缜密,多出学问家,如戴震、胡适等。明清时的徽商,人称“徽骆驼”,以能吃苦耐劳精打细算并有儒商特点而著称于世。江淮地区,兼有淮北之刚,江南之柔,具有一种过渡地带的民风,既出军政人物,又出学问家,如明太祖朱元璋、吴王杨行密,国共两党将领,以及现代科技人物杨武之、邓稼先等。  
    安徽位于祖国南北冲要,长江、淮河系南征北战的天然屏障,在历史上是重要的政治军事区域。沿江沿淮,历为南北统治集团必争之地,军事地位极为重要。安徽是夏王朝建国之地,商王朝发祥建都之地,春秋时是兼并战争频繁之地。“吴头楚尾”的安徽,是吴、楚在淮河、长江流域反复争战之地,楚国后期建都之地。秦末陈胜、吴广大起义揭竿而起,楚汉大决战,三国魏吴拉锯争锋,也都在今安徽境内。南北朝江淮间更是屡燃战火。宋代,金与南宋同样以淮河为界对峙争战。元末红巾军起于颍州,朱元璋兴王于凤阳。清代,太平军、捻军与清军激战于江淮,摧清王朝于欲倾。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历史上的重大战事,很少有离开江淮的。  
    从古至今,在江淮大地上爆发的著名战事有:徐楚娄林之战、楚灭方国之战、吴楚鹊岸之战、秦灭楚蕲南之战、大泽首义、楚汉垓下之战、汉景帝平七国之乱、汉末王州公起义、三国魏吴逍遥津之战、濡须坞之战、西晋祖逖北伐、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南朝钟离保卫战、隋灭陈采石之战、江淮人民反隋起义、唐藩镇割据战争、黄巢起义军战事、宋方腊起义、宋金顺昌之战、柘皋之战、采石之战、红巾军颍州起义、太平军安庆保卫战、三河大捷、人民解放军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  
    江淮之地向为政治家强化政权之地、兵家四战之地。古人云:“江淮定而天下稳”。俗话说“乱世出英雄”,频繁的政治斗争和雄奇的军事斗争的烈火熏陶和锤炼了皖人,他们从祖辈的血液中继承了军事的韬略和政治的权谋。因之,安徽自古政治家、军事家迭出,像管仲、曹操、李鸿章等等。就是今天仍有人说,有许多经验和政策,如农村改革政策都出自安徽,推向全国。  
    安徽也出良吏。《汉书·循吏传》6名传主中,安徽就占了3人。东汉“党锢之祸”中坚贞不屈的范滂是太和人,宋代包拯更是封建时代清官的典范,桐城人左光斗是明代反权奸魏忠贤的斗士。  
    以上是政治军事与安徽人物形成的关系。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是安徽人才、人物形成的根本原因。五代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黄河流域,安徽淮北地区属于中原之一部分,经济和文化较为发达。先秦在淮北形成了老庄道家学派。到了西汉,寿春一带形成了以刘安为首的新道家学者群。而当时长江以南,尤其是皖南,还没有很好开发,所以从这一时期的典籍中几乎看不到这一带出过什么人物。汉末三国时期,孙吴统治江东后,江南才得以开发。东吴在皖城(潜山)、皖口(安庆)、濡须坞(含山)等地屯田,并兴修水利和圩田,使江南和皖南的农业经济得到开发。在农业发展的同时,商贸也随之兴旺,宛陵(宣城)、姑孰(当涂)、芜湖成为江南商贾云集的城镇。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出现铜冶炼中心梅根冶。由于中原战乱,江南经济的初步发展,北人南徙,世族豪强渡江来到江南。这一时期江南土著人物尚没有出现,主要是北方南迁士族人物,如迁至宣城的桓氏集团。  
    唐代中前期,安徽的农业、手工业、制瓷业、茶叶生产都得到了发展,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仍在北方,政治和文化领域几乎为北方人物垄断。安徽这一时期人物人才的产出不多,处于“低迷”状态。  
    北宋时期,安徽工商业尤其矿冶业得到较快发展。江南的铜铁开采量增加,池州铸造货币,皖南文房四宝工艺发达。安徽江南商业集镇密集程度逐渐超过北方。建炎三年(1129年)后,宋室南渡,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江南、皖南的人物人才密度大大超过北方,出现了张孝祥、倪涛等人物。  
    明中叶至清中叶的三四百年间,由于朱元璋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倾斜政策和徽商的崛起,安徽发展呈现辉煌。芜湖成为国内重要商埠和手工业中心。凤阳一度成为中都皇城。桐城文章扬天下,形成了桐城文派。皖南出现了徽商人物群和新安学派人物群,如戴震、程大位等。宣州出了安徽数学学派梅文鼎等大家和施润章等诗文家。  
    鸦片战争后,安徽与全国一样,经济文化逐渐向沿江、沿海转移。长江重要港埠安庆为安徽政治中心,近代工业在这里发端,兴办了一批实业。芜湖开埠,米市兴起。沿江地区的卫星城镇也在增加和发展。由于西方科学民主思想,后来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出现了陈独秀等思想家和杰出人物。到了民国年间,安庆仍是安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然成为全省人物人才集中之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历史的原因,沿江江南仍然是安徽出人才之地。皖中合肥因是省会,更是成为人才相对集中的地方,知识分子在人口中的比例居于全国中等城市前列。  
    由于历史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南移东渐,使得安徽人物、人才出现了区域性的不平衡。南宋以前,人物人才主要在淮河以北地区,江淮之间也有分布。南宋以后,人才逐渐进入江南和皖南的宣州、歙州等地。到了清末,人才又移向沿江的安庆、芜湖等地。合肥成为省会后,皖中一带成为人物人才集中之地。  
    安徽的人才人物的产出量与经济基础有一定关系,人才人物的产出类型也与经济文化的区域水平和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历史上,安徽人才人物的形成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封建宗族势力是安徽人物群形成的重要支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数千年,安徽是个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地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农村中大宗小族分片集中居住,血缘关系亲密,小城镇也有封建性的行会、帮会。宗法势力是历代统治阶级既要利用又非常疑惧的力量。这些宗族群体往往有土堡、土围,有自己的武装、监狱、公堂,有自己的家庙、祠堂。当民族矛盾上升时,这些武装绝大多数都反抗侵略,在统治者的领导下一致对外,如东晋时由两淮地方武装组成的北府军,南宋抗金前线的淮军等。当农民起义爆发时,一部分宗族武装参加了起义,如东汉太平道、元末的白莲教、清末捻军。一部分宗族武装站在统治者一边镇压起义,如淮军等。当封建朝廷在农民大起义中行将崩溃时,部分坐大的宗族势力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操纵政局,控制兵权,甚至随时准备取而代之,如东汉末年的曹魏集团、唐末的朱温集团、元末的朱元璋集团、清末的淮军和北洋皖系均是这样。  
    纵观安徽数千年的人物活动史,许多把握国家命脉权倾一时的人物,往往都寻求宗族势力的支持,渐渐形成与自己利益一致的宗姓人物群体,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皖人重视教育,是江淮大地人才多产的又一原因。  
    汉武帝独尊儒术,江淮地区办起了官办学校,由学官来教授学生。九江郡人梅福是当时有名的教育家。东汉时,宛陵(今宣城)办郡学,丹阳形成了好学风。建安时,刘馥镇守合肥,重建学校。  
    汉代私家教育也很发达,淮北著名私人教育家有桓荣、张,桓荣的儿孙也以教授为业,收门徒数百人。江淮之间的教育中心是九江郡,西汉时这里出了宁普、陈侠、张邯三位大学问家,还出了卫宏、谢曼卿等鸿儒。寿春人召信臣,因授经学被荐,成为著名循吏。  
    魏晋南北朝时,虽因战乱官学时废时停,但民间教育繁荣,出现潜人杜夷与相人刘等知名教育家。刘宋政权专设玄学馆,主持人是潜山县人何尚之,海内知名人士慕名至此游学。何尚之的玄学被尊为“南学”。  
    北宋起,安徽的人文和教育逐渐繁荣。这一时期书院兴起,知名的有颍州“西湖书院”,舒地“龙眠书院”,歙州“紫阳书院”、“西畴书院”,当涂“天门书院”,丹阳“丹阳书院”,休宁“西山书院”,黟县“石鼓书院”,泾县“峨岱书院”,无为“林泉书院”,贵池“齐山书院”,六安“龙山书院”、“武陟书院”,旌德“敏文书院”,芜湖“中江书院”等等,培养了一批人才。  
    两宋时徽州刻书业兴起,也促进了皖籍著述人才的产生。  
    明清时期,徽商兴起后,许多儒商热心家乡的公益,尤其是教育。当时,徽州府6个县有书院54所,占全省133所的40%,人称“十户之村,不废诵读”、“东南邹鲁”、“文献之邦”。明清时徽州共出618名进士、996名举人。更重要的是出了皖派经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等学术文化流派。  
    此外,入清以后桐城文派的许多重要人物,如戴名世、刘大等都任过教习、教谕,培养出许多人才。  
    清代晚期,近现代经济文化中心向沿江转移。现代教育开始较早的是安庆、桐城、芜湖等地。安庆的求是学堂、省立法政学堂、省立师范学堂、绿营警察学堂、安徽巡警学堂、安徽学院培养了一批人才。建国后,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医科大学、安徽中医医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教育学院等,成为皖籍人才摇篮。  
    可见,重视教育是从古至今安徽人才迭出的直接原因。  
    (四)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在对待人才的培养、发现、管理和发挥其作用方面,应结合安徽人物人才形成发展的历史特点,把人才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民主化作为努力的目标。“人存国兴,人亡国衰”,做好人的工作,尤其是人才工作,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事。历代兴衰,成在得人,败在失人。只有人才辈出,群星灿烂,才能有繁荣富强国力昌盛;也只有繁荣富强,国力昌盛,才能更加人才辈出,群星灿烂。  
    回顾江淮大地数千年的人才人物史,唯希望新世纪的安徽人才人物更加兴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能进入中华大家庭的前列,才无愧于在江淮大地上曾经创造过灿烂和辉煌的先人。
发表于 2010-9-18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9-18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淡定··不骄傲··
发表于 2010-9-18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肯定是俺们安徽人写的,貌似湖南的名人多些
发表于 2010-9-19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晕,自我意淫,出几个官蛋用!
发表于 2010-9-20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辈有骄人之绩,我辈更需努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5-1-10 18:21 , Processed in 0.080889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