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胭脂井
胭脂井,南朝,陈国, 景阳殿之井,又名辱井、景阳井 。 祯明三年, 隋0兵南下过江 ,攻占台城 , 陈后主闻兵至,与妃张丽华投此井。至夜,为隋兵所执,后人因称此井为辱井。故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侧。
史料记载
东汉建安四年,孙策从袁绍那里得到三千兵马,回江东恢复祖业,在同窗好友周瑜的扶持下,一举攻克皖城(今潜山县城)。在皖城东郊,溪流环绕,松竹掩映着一个村庄------乔公寓所,后人称之为乔公故宅(潜阳十景之一)。乔公有二女乃国色天香,又聪慧过人,远近闻名。于是,便有了孙策纳大乔、周瑜娶小乔的韵事。明代诗人高启在《过二乔宅》诗中云:“孙郎武略周郎智,相逢便结君臣义,奇姿联壁炤江东,都与乔家作佳婿。” 在乔公故宅的后院有一口古井,水清且深。相传二乔姐妹常在梳妆打扮,可谓“修眉细细写春山,松竹箫佩环。”(清?王士桢《二乔宅》)每次妆罢,她俩便将残脂剩粉丢弃井中,长年累月,井水泛起了胭脂色,水味也作胭脂香了。于是,这井便有了“胭脂井”的雅称。有诗赞曰“乔公二女秀色钟,秋水并蒂开芙蓉。”(明?罗庄《潜山古风》)
民间流传
关于“胭脂井”,民间还流传着另一说法。二乔婚姻并非自愿,孙策、周瑜逼婚时,两位美女欲投井自尽,又念及老父,便坐在井旁,相对而泣,滴滴血泪,落入井中,染红了井水。正如“天柱老人”乌以风所云:“双双佳女会王侯,倾国定怜汉鼎休,谁识深闺残井水,至今似有泪痕流。” 在现在的扬州三和四美酱菜厂,有一口井,相传农历五月五日午时,井水会变成红色,像女孩们用的胭脂,所以又被称为胭脂井,现已废丢弃。井主人是清代学者、刑部主事汪懋麟。 据我市文史学家汤杰介绍,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破城,守将史可法把火炮置于城墙上,向清军开炮,清军死伤惨重,最后攻城时,不得不以自己同伴的尸体为梯才得以破城,破城处就在现在的扬大瘦西湖校区附近。当时尸体堆积如山, 老百姓便把那个破城之处称作“骚狗山”,清军破城后,改称为“扫垢山”。 汪懋麟,生于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卒于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康熙六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内阁中书职务,曾以刑部主事入史馆任纂修官。他撰写的《明史》传记,在当时受到人们的称许。 清军将要破城时,汪懋麟的母亲毅然投井,幸被家人救起,当时汪懋麟年仅5岁。清兵屠城十日、母亲毅然投井,对汪懋麟产生很大影响,以致多年后他多次在文中讲述清军破城时民众的苦难,终因此触怒康熙,罢官返乡。 汪懋麟故居在扬州东关街哑官人巷内,现已改称雅官人巷。园内旧有百尺梧桐、千年枸杞,并有一朱砂井(胭脂井)与一墨池。故居内筑有百尺梧桐阁,是汪懋麟读书处,可与大盐商江春、马曰璐所筑秋声馆、小玲珑山馆相媲美。汪懋麟罢官后闭门谢客,致力于经史研究,成果虽丰但积劳成疾,没几年便辞世了。 据世居雅官人巷、年近8旬的郭老太回忆,童年时她还打过胭脂井的水,后来,井被圈入四美酱品厂,现已废弃。在井的旁边有一株胳膊般粗的枸杞,每到夏季,累累红果缀满墙头,现在到四美酱品厂还可看到枸杞缀树的景象。杜浚、程邃、黄裳、李渔、孙枝蔚等一代诗文大家曾多次登临,写下“曾登百尺梧桐阁,复来十二砚斋中”的诗句。郑板桥在游百尺梧桐阁时写道“百尺梧桐阁,千年枸杞根”,被传为佳话。
现存地址
地址:中国安徽安庆潜山县舒州大道 舒宛新村境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