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904|回复: 12

你认为黄梅戏真正的发源地在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5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安庆人说黄梅戏的发源地是安庆.湖北人说是他们的黄梅县.如今争论不休.诸位认为呢???
发表于 2007-8-5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追根朔源,还真讲不清楚.有谁知道吗?
发表于 2007-8-5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年来,黄梅戏已经成为安庆市乃至安徽省的闪亮“名片”,但是一直以来有关黄梅戏究竟起源于何处这一问题,在戏剧界始终存在不同观点,成了历史的“悬案”。关于黄梅戏是否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争论愈演愈烈。有关人士认为“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观点存在一定偏颇,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安庆市的黄梅戏享誉全国已是不争的事实。

  自今日起,我们将从历史资料、民间传说、黄梅戏老艺人以及戏剧专家的说法入手,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黄梅戏的源头进行一次探寻,以期让“悬案”得解。



  黄梅戏起源于哪里?如果拿这个问题问安庆人,可能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安庆。可是,近年来,关于黄梅戏是否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争论却愈演愈烈。2006年6月,文化部公布了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梅戏名列其中,然而,同时申报的有湖北省和安徽省两个省份,更令有心人感到惊讶的是,在此前公示期间并未出现的湖北省,后来名字居然列在了安徽省的前面。黄梅戏真的起源于湖北黄梅吗?

  记者在“百度搜索引擎”中键入“黄梅戏的起源”一词,随即跳出了一个“最佳答案”———黄梅戏源于湖北省黄梅县。而除了网络上,“黄梅戏源于黄梅,发展于安庆……”的字样也散见于各种文章、志书中。在黄梅戏研究者及爱好者中,起源问题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观点不一,众说纷纭。

  2007年5月15日,一场关于“黄梅戏源头再探讨”的座谈会在安庆举行,安徽省黄梅戏基金会副会长柏龙驹在会上指出,从目前占有的资料来看,“黄梅戏起源于黄梅”的论断还有很多疑点,证据不足,有必要进行再探讨。“黄梅戏已是我们的品牌,这是不争的事实,如今进行黄梅戏源头再探讨,我们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平心静气地考查、研究,尽可能给历史一个交待。”柏龙驹说。

  记者查阅了有关黄梅戏的历史资料,有关黄梅戏的起源并未在任何一本权威著作中下过定论。《黄梅戏艺术》杂志的执行副主编何成结告诉记者,最初进行黄梅戏起源问题的探寻和研究的,是早期的黄梅戏理论家王兆乾和陆洪非两位老人,他们曾经在上世纪50年代作过尝试,但是因为历史原因,探源研究并没有能够坚持下去。陆洪非所著1985年出版的《黄梅戏源流》一书中对黄梅戏的起源列举了三种传说:

  传说之一∶“黄梅戏是在‘怀宁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每当春种秋收之时,农民们惯唱‘怀调山歌’来歌颂自己劳动的丰收。这种民间优美抒情的山歌小调,统称为‘怀宁调’。”

  传说之二∶“……黄梅戏起源于安徽安庆地区。从前每逢黄梅季节,常常洪水成灾,四乡农民为了祈求丰年,就在这个时候举办迎神赛会,会上出现各种歌舞演唱,在这种歌舞演唱形式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戏曲形式,因与黄梅季节有关,故名曰‘黄梅调’。”

  传说之三∶“黄梅戏源于湖北黄梅县的民歌小调即黄梅采茶调。”

  王兆乾、陆洪非两位前辈为了探寻黄梅戏源头,深入黄梅戏流行地区,搜寻资料,分别从音乐和文学的角度各自写成了黄梅戏专著《黄梅戏音乐》和《黄梅戏源流》,成为研究黄梅戏的最早的两本专著,但专著中对黄梅戏源头之说都没有最终结论。而正是因为没有一个权威论断,有关黄梅戏的源头之争便成了历史的“悬案”,

  如今,“黄梅戏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于安庆”的说法流传甚广,引起了一些黄梅戏研究者及爱好者的怀疑。“对黄梅戏源头的再次探讨必须提上日程!”《黄梅戏艺术杂志》执行副主编何成结不由得感叹道,“随着黄梅戏老艺人的逐渐辞世,留给我们能够追寻的历史遗迹越来越少,现在努力虽然已晚但还来得及,也许再过5年、10年,就真的没人能弄得清这个问题了。”
发表于 2007-8-6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再过5年.10年。。大家就会认为是在安庆了。。因为是安庆让黄梅戏发扬光大```````
 楼主| 发表于 2007-8-6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那些会员知道黄梅戏的历史,请发上来供大家探讨!!!
发表于 2007-8-10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梅戏最初是流行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接处的山歌民谣,后来在湖北黄梅县一带演变成早期地方小戏,人们叫它黄梅采茶戏,也叫黄梅调。约在清乾隆嘉庆年间,黄梅调传到以安徽怀宁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的民间音乐、歌舞相结合,并吸收当地流行的青阳腔、徽调以及其他民间艺术的营养,逐步发展成为语言上以安庆官话为主,在声腔上以“花腔”和“主调”为基础的黄梅戏。其板式有平词、火工、二行、对板、哭板、彩腔、仙腔之类。
  虽然黄梅戏的历史久远,但它的正式形成、发展和繁荣,它民间草台班子登上海内外艺术大舞台,从民间的只有三件乐器、七个演员既“三唱七打”的黄梅小调发展成为完整的大戏,则是建国之后。半个世纪以来,在几代艺术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黄梅戏有过三次大的发展高潮,以至声名远播,享誉中外。这三次就叫梅开三度。
  新中国的成立使黄梅戏犹如深埋在泥土的明珠见到了太阳。这个时期就是黄梅戏梅开一度时期。代表人物是严凤英、王少肪。严凤英祖籍是桐城县罗岭人,1930年农历3月15日生于安庆石,取名红六。12岁学唱黄梅戏,15岁搭班参加演出。1952年赴上海演出,主演《柳书井》《蓝桥会》等小戏,显示出卓越的才能。1954年她在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荣获一等奖。从1953年到1966年在省黄梅戏剧团的13年间,严凤英先后主演了近50个大小剧目,塑造了真实性格鲜明、受人喜爱的众多艺术形象。在十年动乱中,严凤英于1968年4月8日含冤离世。王少肪江苏南京人,祖籍是河北武清。1920年出生于梨园世家,八岁随母学唱京剧。1950年应丁永泉的邀请改唱黄梅戏,在黄梅戏的表演和唱腔上王少肪做了很大贡献。王少肪声音宽厚洪亮,吐字清晰,行腔流畅,韵味浓郁。扮演的人物栩栩如生,令人难忘。他曾获华东会一等奖和文化部颁发的金质奖,两次获省戏曲一等奖。1986年在合肥因病去世。严凤英和王少肪两人不仅仅是表演艺术家,更是戏德高尚的艺术家。1953年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后改为黄梅戏剧院)在合肥成立,严凤英、王少肪等一批骨干由安庆调到合肥。剧团相继推出了《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一批黄梅戏艺术精品。这段时期,黄梅戏在舞台、广播、电影等许多艺术实践中,全方位地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并且港奥台地区和海外广大观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黄梅戏迎来了她的第二春天,这就是梅开二度。1980年马兰、吴琼、吴亚玲、杨俊、袁玫这黄梅戏五朵金花和蒋建国、陈小成等五位男演员从省艺术学校黄梅班一同进入黄梅戏剧院。马兰,安徽太湖人,她和黄新德的合作真可谓是珠联壁合。她的声音自然、纯朴,清脆。扮相俊美。担当《龙女》〈无事生非〉〈红楼梦〉等黄梅戏的主角,2000年她和黄新德、韩再芬一起被评为表演艺术家。吴琼,安徽繁昌县人,现是中国广播艺术团独唱演员.1980年毕业于安徽省艺术学校黄梅班,在安徽黄梅戏剧院分别主演过<天仙配><女驸马><孟姜女>等多部大戏,曾被评为黄梅戏全国"十佳演员之一".1992年调入中国广播艺术团,荣获全国第五次"五洲杯"青年歌手大赛第二名;"用我的心握你的手"获93-94年金奖;"同心"获94中国MTV大奖赛银奖.拍过百集黄梅戏后,一首<我很满足>写出她的真实情感.吴亚玲,安徽省芜湖人,她的歌喉淳厚圆润,行腔娓娓动人,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即端庄又温柔娇娜,在舞台上一频一笑或静或动,都恰到好处,身受观众欢迎。杨俊,安徽当涂县人,1963年11月4日出生,1980年参加工作,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津贴的青年专家.现任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副院长,黄冈市政协副主席.黄新德,原籍是在黄梅戏故乡怀宁,少年时唱过黄梅戏,十年动乱期间在省艺术学校学唱京剧,戏曲基本功扎实。曾拜王少肪为师。也曾获黄梅戏十佳演员。他是黄梅戏舞台上不可多的男演员之一。有一回安徽省电台到安庆去录音,在一群人中韩再芬,10岁的她眨着一双水淋淋的大眼睛看着录音人员,他们就开玩笑说,你会唱吗?她说会呀!于是站在话筒前唱了<<大哥休要泪淋淋>>,于是就发现了这位不可多的的人才.文化大革命后有一次省电台工作人员到安庆招收黄梅戏演员,听说凤台县有个黄梅戏剧团,工作人员就到那里参观参观,结果发现在那一群女孩子中,有一位声音特别像严凤英,就把这个女孩子带到黄梅戏剧院进行严格训练。这个女孩就是陈小芳,这时剧院重拍〈天仙配〉,就让陈小芳和黄新德担当主演。随后陈小芳主演了〈碧玉赞〉,王冠亚先生看了陈小芳的演出连声说:这简直就是严凤英。二度时期,新人新作如雨后春笋,拔地而出,如〈龙女〉〈杜鹃女〉〈香魂〉〈郑小娇〉〈啼笑因缘〉〈家〉〈春〉〈秋〉等。这些剧目在舞台、广播、银屏上都闪烁光彩。黄梅戏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
  进入世纪之交,这就是黄梅戏梅开三度时期。代表人物有韩再芬、孙鹃、李文、余顺等。安徽省于1997年提出了“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建设文化强省”的文化工作思路,艺术家们又相继推出了〈风雨丽人行〉〈木瓜上士〉〈斛擂〉〈柳暗花明〉〈乾隆辩画〉〈秋千架〉〈徽州女人〉等七台大戏,并先后晋京汇报演出,一时轰动了京城,由此拉开了黄梅戏迈向新世纪,铸造新的辉煌序幕。
注:摘录于中国戏曲网.
发表于 2007-8-10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梅戏源于黄梅,发展于安庆...............
发表于 2007-8-11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都错 黄梅戏起源于咱老百姓得口中 你们说呢
 楼主| 发表于 2007-8-12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说法似乎也有点道理!
发表于 2007-8-12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3Q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11-24 01:01 , Processed in 0.077785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