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沙岭崔氏支祠旧址。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崔氏始祖崔华三,原籍江西鄱阳瓦屑坝,元朝末期因陈友谅与朱元璋之间乱战,迁入潜山县城西郊,复迁白水湾,后迁至今岳西县菖蒲镇水车坂。
今天卒子介绍的崔氏支祠是崔氏族谱中记载的原安徽潜阳崔氏现岳西县崔氏。
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五河镇茅山乡沙岭一带,现已废弃。五年前,崔氏支祠尚存,今已几乎倒塌,仅存门楼。非常可惜。
崔氏家族在唐朝达到巅峰,而在唐朝以后,族裔衰落,崔氏后人大批外逃,导致后来崔氏家族一蹶不振。一直到了宋朝才出现了“岭南第一人”南宋丞相崔与之,广东崔氏家族因此而辉煌一时。
岳西县崔氏族谱“康熙甲子创谱序”:“宋则有敦礼公以甲籍耽山水,爱豫章之芝山,遂泛宅於其地,籍隶鄱阳,代多伟人。数传我始祖清献先生,以丞相开家,生元副使德公、元明鼎革秋官大夫龄公,诞我华三公昆、季、凡三人。”
岳西崔氏认为始迁祖华三公以前有数个有名的祖先,分别是:崔敦礼、崔与之(清献)、崔天德、崔龄。事实上,现在公认的始迁祖与之公,也有认为是华三公。
根据岳西崔氏族谱记载,以岳西为聚居地的崔氏,系博陵崔氏,为南宋丞相崔与之的后裔,奉与之公为一世祖。
谱载与之生子三:天德、天祯、天祥。天德生子二:正龄、正文,正龄生子三:华一、华二、华三,原籍江西鄱阳瓦屑坝。
元朝末期,因陈友谅与朱元璋相互之间乱战,华三公渡江而东迁皖西南,籍于潜山县城西郊,复迁白水湾,后迁至今岳西县菖蒲镇水车坂(民国间将潜山县后北乡划归岳西县),其后子孙繁衍,五河镇、茅山乡、响肠镇、中关乡、店前镇、菖蒲镇、天堂镇、主薄镇、头陀镇、田头乡、石关乡等地皆有其后裔,人口较为密集的有五河镇、茅山乡、中关乡、响肠镇,部分后裔远迁江苏、浙江、陕西、湖北、江西、台湾等省,近迁周边各县有桐城、六安、怀宁、潜山、霍山、舒城、贵池、石台、青阳、黄山、东至、太湖等县。
华三后裔约二万余人,海内外凡华三后裔岳西是其祖藉也,古称潜阳崔氏,堂匾为“德星堂”,大门、神堂对字为:“五龙门第,三戟家声”。
华三公迁潜至今六百四十余年,今天卒子介绍的茅山小学原址就是崔氏支祠旧址。
沙岭崔氏支祠内有一幅对联,千百载祖德宗功,培根固本,忆先世文臣学士、武将王侯,岂第名覆金瓯,独高唐代;三万里川源河岳,毓秀钟灵,愿后人黼黻簪缨、垂绅缙笏,依旧门排棨戟,大振潜阳。
崔氏支祠,属于岳西县原潜山县崔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在茅山乡沙岭。始建何时不详,重修于清朝中晚期。是一座依纵轴线布局,纵深达百米的大型祠堂。
沙岭崔氏支祠正对着前方远远的山脉,重重叠叠。
沙岭崔氏支祠现仅存第一进及两侧厢房,前殿为列排式,以抬梁木构架,莲花托斗拱构筑。一进内有戏楼,戏楼前横梁有铁环,梁架上下雕花鸟和故事人物的立体图案,造型生动,手工精巧。
崔氏支祠为四柱三间式,双层建筑,高约五至六米,主间门宽三米,左右次间门宽约二米,厢房为附属建筑。
沙岭崔氏支祠总面阔约三十米,总进深约五十余米,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该支祠为硬山顶,高高的封火山墙,灰小瓦,青砖墙,花岗岩墙基。
祠前有开阔地坪,大门门额镶砖刻“崔氏支祠”四字,解放后在此兴建岳西县茅山小学。
两边有方形青砖立面墙还留有文革标语。大门前一对抱鼓石。中进和后进现已全部坍塌,天井铺条形花岗岩石条也长满青草,倒塌的木柱与横梁杂七杂八倒在地上,早已朽坏。
崔氏支祠年久失修,如今仅存一进门楼。在过去五多里,该祠堂曾经多次坍塌,经历较为曲折。现修复只能听天由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