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舒席古称“竹簟”,因其编织的技艺诞生、发展并繁荣于古称舒州的潜山市而得名,舒席代表了一种世代相承的文化传统,反映出形成这种文化传统的原生状态,弥足珍贵。2008年,舒席被列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职能部门、非遗传承人和文化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被抢救、保护和传承。而在这一过程中,舒席也在进行自身的活态流变,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日渐式微 入夏以来,潜山市油坝乡53岁的唐竹林正在抓紧时间制作舒席。她双手快速地将篾条上下翻动,再拿竹箆压紧,心中满是喜悦。 舒席是消夏佳品,所用篾条由潜山盛产的水竹经破、划、起、杆等工序打磨而成。水竹喜爱温暖湿润的环境,因此,圩畈遍布、河流纵横的王河、油坝和梅城一带,竹林密布,品质优异。自古以来,当地百姓以编席、卖席为一项重要营生。唐竹林家,便是祖祖辈辈种竹、刨竹、编席,在浓郁的竹编文化氛围中,她继承了这一传统。 舒席有过辉煌的历史。 清末便远销海外、20世纪初多次在国际商品赛会上拔得头筹的舒席,在80年代,是十足的畅销品。以王河、油坝为中心,收购商们络绎不绝。他们把色泽鲜艳、细薄柔滑的舒席成捆买下,运往江浙零售市场,再销往全国。 然而到了90年代,形势发生了变化。空调等工业品的普及,造成人们对传统睡席需求的锐减。舒席市场日益萎缩,挣不到钱,席农们纷纷丢下篾刀与竹箆,汇入外出务工的大潮。 唐竹林却不能割舍对舒席的热爱。她义无反顾,在王河办起竹席加工厂,寻找留守的零散席农,想要把编织的技艺传下去。 但是不断走低的舒席市场,却让唐竹林接连遭遇打击。招工困难,编织的技术生疏,舒席的产量和品质都很低,工厂一度濒临破产。 迎来转机 转机是从2008年开始的,那一年,舒席被列入省级非遗项目。潜山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找到唐竹林,推荐她作为舒席传承人,支持她开展舒席编织技艺传承活动。 接下来,脱贫攻坚战的全面打响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无疑为舒席的复兴添薪续力。在潜山扶贫办的引导下,40多个扶贫车间在该市各乡镇相继建立,包括200多户贫困户在内的600余户农户在车间就业,不仅带动增收致富,更使舒席编织技艺得以延续。 50岁的张结花是油坝乡东店村人。她自幼学习编织,年轻时曾是编席的行家里手。90年代末,她跟随家中长辈一起外出务工,编席自此被搁置了下来。6年前,一场突发脑溢血,使她失去了在外务工的能力,此后,她一直在家中养病,她的家庭也随之陷入了贫困。 直至舒席就业扶贫车间办起来,张结花重拾老手艺。除了严冬和酷暑,她每天都会准时坐在车间的坐垫上,专心致志地编织。现在,张结花已经脱贫,她还参加了舒席编织大赛,不断提升技能。 迈向新生 唐满结是潜山唐氏舒席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这家公司成立于2018年,主要从事舒席产品的研发、制作和销售。“公司成立有一个契机,当时李国英省长来潜山视察,对舒席的制作工艺大加赞赏,建议我们参加广交会,把舒席推向世界。”唐满结回忆说。此后,唐氏舒席公司与非遗传承人唐竹林强强联合,由唐竹林开展舒席工艺的改进与革新,唐氏公司则专攻新产品研发与市场拓展。 这一结合产生的是核聚变般的效果。 各种由舒席传统制作手法与现代化设计相结合的衍生产品开发成功,市场反响强烈。 在位于梅城镇的舒席非遗传习基地,采用舒席编织法制作而成鞋垫、拖鞋、挂件、坐垫等手工制品琳琅满目,古朴中不失俏皮。唐满结说,传统的睡席价格高,一床在千元以上,属于小众产品。为了丰富产品层次,争取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生产出符合大众需求与承受能力的日常用品,是市场竞争的关键,也是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挑战下得以生存并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今,唐满结正在抓紧时间接轨新业态,他准备试水直播领域,让非遗舒席产品进入直播间,他认为,这样能让年轻人都能了解舒席、喜欢舒席,毕竟,非遗是一种活的文化,只有足够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来关注它,非遗才能焕发新的生命力,不断传承。 来源:潜山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