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5759|回复: 18

大 器 皖 城 ---浅谈潜山城市建设与文化历史的融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6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大   器   皖   城
---浅谈潜山城市建设与文化历史的融合

   赵 方 剑


一、史料中的潜山

      要想了解潜山的历史,可先粗略看几个数据:
       1. 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自然与文化遗产、国家森林公园”等称号的天柱山山体形成过程,可以追溯到距今26亿年前的太古代时期。它以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剥露最深、出露最好、超高压矿物和岩石组合最为丰富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经典地段而享誉世界。
webwxgetmsgimg (5).jpg
                                               摄影:徐亦军

       2. 潜山境内出土的约6000万年前的“潜山安徽龟”化石,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龟鳖类地史纪录之一;距今5000万年前“东方晓鼠”化石的发现,推翻了西方学者“啮齿类起源于北美” 的论断。原国际古生物协会副主席、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周明镇先生称潜山是“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宝地,亚州哺乳类的发源地!”
6e8a01f0gx6D3ih4FmD0f&690.jpg   

       3. 《仙傳拾遺》记载:“…… 虞帝登仙于蒼梧,赫胥曜迹于潛山……葬朝阳 ” 6000年前,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之一赫胥氏曾在潜山一带生活,并葬于天柱山(天柱峰又名朝阳峰。潜山境内曾有二座朝阳庵:一在旧玉照乡,一在旧清照乡)。
赫胥.jpg

       4.  距今4800 – 5500年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薛家岗文化遗址”,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远古文化的典型代表。出土的玉琮为我国最早的玉琮;出土的13孔石刀,是我国迄今新石器时代考古中首次发现的具有明显个性的文物,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孔数最多的石刀。
u=2663116359,354049984&fm=27&gp=0.jpg
    玉   琮

13孔.jpg
十三孔石刀

       薛家岗潜山先民活动的时期,正是与黄帝、炎帝平行的年代。
       黄帝、炎帝,以及后来的舜帝与大禹。他们和潜山有交集吗?

     《洞天记》云:“黄帝封五岳,南岳衡山最远,以潜岳副之。舜南巡狩,至南岳,即霍山也。汉武考谶纬,皆以霍山为南岳,故祭其神于此。”这里的衡、霍、潜三山与南岳均指现在的潜山天柱山。
黄帝炎帝.jpg
黄帝、炎帝造像

      《淮南子·时则训》:"南方之极,自北户孙之外,贯颛顼之国,南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此赤帝,即炎帝,南方之火德。南岳天柱山为赤帝、祝融管治之所。薛家岗出土石刀上的红色如火的纹饰,是否就是炎帝头顶的“羊角”造型或者潜山先民崇尚火的图腾呢?
红果纹.jpg
薛家岗石器上的红色纹饰


       又《尚书》曰:“(舜)五月南巡狩,至于南岳。”
       汉代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记:“禹乃东巡,登衡岳,血白马以祭,不幸所求。”禹沿用了这种祭岳制度,并专程来天柱山下的潜水上游“白马潭”杀白马祭告天地,得“金简玉书”,立“治水丰碑”。
      至于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汉武帝)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之盛况宣传较多,此处不赘述。

【画面展开】26亿年前,混沌世界,扬子、华北两大板块俯冲、碰撞,地处北纬30°的天柱山缓缓隆起,沧海变为桑田;6000万年前的古新世末期,潜山盆地新生代地层形成褶皱构造,亲眼目睹了恐龙灭绝的龟类,以化石的蝶化方式讲述着这片土地的变迁;6000年前,上古帝王赫胥徜徉在天柱山麓,醉心于山水之间,终老在朝阳峰下;5000年前,黄帝分九州奠五岳,后来的赤帝、祝融、尧舜、大禹等首领少不了巡祭南岳;2000年前,雄才伟略的汉武帝登礼天柱,恭身南岳,傲视天下;1000年前,唐宋大家李白、白居易、苏东坡、王安石、黄庭坚等齐聚潜山把酒临风,吟诗唱和,“山谷流泉”留存300多方文人墨客的摩崖石刻。
77a6-hhqtawx8937465.jpg
山谷流泉摩崖石刻

       对于天柱山“古南岳”之谓,我想准确的表述应该为“黄帝封岳,舜禹祭岳,汉武拜岳”。至于潜山的“老子讲经台与道教之山”“国内最早五岳祠”“孔雀东南飞传说”“左慈炼丹记载”“禅宗祖庭三祖寺”以及“程长庚、张恨水、夏菊花、韩再芬之故乡”等等等等,人文资源数不胜数。这些暂且不表,若搭上话把,恐三天三夜难以言尽。
       再说说天柱山下的皖城。




二、从史料中寻找皖城

      5000年前的薛家岗,目前为止没发现祭台和城市遗迹。
      2000多年前的潜山,是春秋时期皖伯大夫的伯爵封地,称皖国。

      皖伯,偃姓,他的先祖便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被称为“中国司法鼻祖”的皋陶。而皋陶,就是那位逼得共工“怒触不周山”的颛顼的孙子。颛顼谓谁?黄帝之孙!
      皖伯治下的皖国都城,即为最初的皖城。古皖城具体位置尚待考证。
      相传公元前540年楚灵王建筑皖城,周七里二十有一步,高二丈,四门。由此可推算,皖城历史距今已有2559年之久。
      初设潜山为皖县,后汉庐江郡治皖城。
      武德四年(621年)始称舒州,州治皖城。
      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以宁宗潜邸故升为 “安庆府”,府治皖城。嘉定十年(1217年)安庆知府黄榦为防御金兵侵犯,修筑“安庆府城”九里半。《宋志》载:“安庆府端平三年(1236年)移治罗刹洲(今贵池太子矶),又移杨槎洲(今东至黄石矶),景定元年,改筑宜城”。
      元代始,“潜山”作为县名出现,其间有筑城史。
      明代崇祯十一年(1638年),兵备道史可法上书荐潜山知县柯友桂承故址建城,加石升墙,修筑工程持续两年多,未竣工。1642年被洪水冲垮。      
      清代顺治七年(1650年)知县郑誉玄收缩城脚,改筑土城。“惟东北仍旧城基,西南收缩,由高营坝至同安桥,与东北旧址接,建四门。”以后康熙、乾隆、咸丰等年间均有重修和扩建。
      民国初年,城中有7街10巷,24座牌坊,40多处宗祠,宫祠林立市肆繁荣。

      潜山,曾是宋宁宗的潜邸,也先后是十几位王室皇子的封地。其政治和军事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8年,潜山撤县建市,城区内棚户区大规模拆迁,部分护城土墙展露于世。寻找潜山古城墙的活动也由此拉开帷幕。

IMG_6071.JPG
        2019年3月10日,安庆市历史名城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查健等一行七人抵达潜山,与潜山市博物馆、市文物局专业人员以及潜山文史热心人士共计20余人一道,就皖城城墙遗址的准确位置展开调研。

webwxgetmsgimg (7).jpg
       本土文史专家郑炎贵先生陪同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张敬国教授考察古皖城遗址

       结合潜山县志和相关史料的记载,以及现场实地考察与走访,基本可以断定潜山古皖城的潜山城市兴建历程大约分四个阶段并可推定四道城墙位置。
webwxgetmsgimg (23).jpg
清康熙《潜山县志》中的县城图

webwxgetmsgimg (24).jpg
民国九年《潜山县志》中的潜山城廓更加清晰

城市兴建:
       第一期:古皖国和楚皖邑,城市因封建和战争的需要而出现。
       第二期:汉代至东晋的“皖县”,城市作为政治中心存在。
       第三期:南北朝至两宋,城市作为政治经济中心存在。
       第四期:宋景定元年,安庆府移至今安庆,至新中国成立前,潜山一直作为重要的军事隘口,为兵家必争之地。

四道城墙:
宋明之前.jpg
黄榦筑城.jpg
史载:黄榦筑城“三千四百三十步”(约4459M)。地图概测4578M。

       南宋绍定壬辰年(1232年)知府赵希衮筑城。志载:“崇祯八年乙亥,六月十九日,洪水冲崩县北门坝,露出旧城石闸问上有“绍 定辛卯石匠吴通造”数字,砖上有“绍定壬辰知府赵希衮监造”数字。”
       至明代,史可法临县祭城,掘出旧城脚。脚出断碑,有“水啮其下,城不能支。周显德五年”十余字。可见周显德五年(958年)即南唐之前潜山亦有古城。  

       清代的潜山筑城史记载更加详细:
清顺治.jpg
史载:“惟东北仍旧城基,西南收缩,由高营坝至同安桥,与东北旧址接,建四门。”与民国九年《潜山县志》记录吻合。
康熙五年.jpg
史载:康熙五年(1666年),知县周克友复修城之东北,见东北一带砖城高不满丈,捐俸鸠役,筑土城三百五十七丈(约1178M),与西南旧土城相接。地图概测1160M。

       另有记载: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知县段舒改筑西南门;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知县倪廷模修;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水圯,知县李善旭修。
       至咸丰年间,城池再次收缩。
清咸丰.jpg
        志载:“咸丰间,粤贼踞城,毁西南隅,收缩之。咸丰十年(1860年),知县沈定均修,增高四尺,添筑碉楼、炮台,深浚城濠(安徽通志)。是年修城,知县沈定均,总兵赵克彰,率湖北新前营,及合邑士绅,日督民夫万余人,增修高二丈许。越百八十余日竣工。周长九百二丈,垛口一千九百九十九,女墙一千九百十四。傍城浚池,并建碉楼十五座。”

        四道城池的位置基本核实。
        一张60年代的潜山城区航拍图,不但有力地证明了这种推测,并且似乎记录了一个更早的“龟形城”痕迹。




三、一张航拍图引出的“龟形城”

       一直关注潜山古城池的安庆历史名城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查健先生提供了一张潜山市区的航拍图,拍摄时间为1967年12月13日。此图十分珍贵,它真实地记录了上世纪60年代潜山市区河道、池塘及道路交通的概貌。


潜山老航拍图.jpg
       让人诧异的是:细看城区内部的布局,以四牌楼为中心,竟然有圈弧形房屋布局。外围,水系环绕,唯东南角与天寨相连,构成一套独立完整的防御体系
       ---活脱脱的一座“龟形城”!
龟形城廓位置.jpg
       上图红圈范围内,民房密集,为市民最集中的居住处。红圈南北297米,东西436米,正是古代“龟形城”的常规尺寸!现在的“潜阳路”横穿东西,“南岳路”贯通南北,由轴线位置发散四方。南门,为一个城池的主大门,而图中的南门外侧正清晰显示着一座“瓮城”形状!
       再往南,是外城吗?
       倘若此区域正是一座“龟形城”,又是什么年代的呢?是湮佚已久的“古皖城”遗址吗?






四、从水系中寻找皖城

       中国古代都城都有水系,水系对古代城池的建设十分重要,是古代城池选址的重要因素。战国秦都咸阳城,北魏洛旧城,汉长安,唐长安与洛阳城,元明清的北京城更有很大的水系。
      丰富的水系,不仅解决了生活和生产用水,还可以作为防护用水,比如城池失火,亦或是城池的防御,护城河更是如此!
      于是,再勾勒出1967年的潜山城区水系图:

      没有什么更能如此清晰地反映古城郭的概貌与方位了,除非您告诉我这些直角的、环围的、独成一体的水系不是“护城河”,全是自然形成而非人工的。
      从此航拍图中观察城区老水系,结合史料记载和前期对皖城遗址的探究,发现这些"护城河"曾守护着“龟形城”和前四个不同朝代的城池,不仅位置对应准确,甚至连内、外瓮城的形状也一览无余。
皖城一小.jpg
早期的龟形城池

皖城二小.jpg
宋明以前城池遗址

黄榦之城小.jpg
宋代黄榦所筑皖城

皖城三小.jpg
清代顺治所筑土城

皖城四小.jpg
清代咸丰所筑城池

      虽然时过境迁,现在城中的部分水系已遭到破坏,但北门河、东门河、干沟以及雪湖、南湖、学湖等依然存在;关于城墙的记忆,不少老人都会说上几句;古城砖则散落四处,俯身可拾。
IMG_60小.jpg
种菜的老人说:文峰塔以前就在这里,夜里倒的,声音很大!


      上刻“正堂倪”字样的城砖,应是乾隆年间知县倪廷模的筑城痕迹;上刻“正堂李”字号的城砖,应是道光年间知县李善旭的勤政纪念。这些古城砖或被砌入菜地矮墙,或被丢弃路旁,无人问津。
砖.jpg
      如果还觉得年代近、不可惜,那再来两块明代的:
史、柯砖.jpg
          明代兵备道史可法与县令柯友桂筑城用砖“都院史”“正堂柯造”!

      最外围土城墙的墙体中,宋明之后的残砖断瓦、片陶碎瓷随处可见,俯身可拾。
      目前土城墙保存相对完整,其位置与现状如下:

      东面土城墙:
webwxgetmsgimg (2).jpg
东门河堤(往四中方向)

东门.jpg
1938年,日本鬼子侵略潜山时的东门影像(老二中东20米左右)


       南面土城墙:
IMG_6155小.jpg
东段:雪湖中学向西300米左右(摄影:金键)

webwxgetmsgimg小 (28).jpg
西段:雪湖南岸,天柱国际大酒店背后(接西环路)




       西面土城墙:
QQ图片20190606161408.png
西南角的城墙,被水泥路断开

webwxgetmsgimg 小(14).jpg
西环路东侧,两段,仅存十余米

瓷片铜钱.jpg
土墙中发现的瓷片及宋代“治平通宝”


       北面土城墙:
IMG_636.jpg
       桃园桥东的土墙遗址。感谢相关领导及时制止挖掘机,否则,再也寻不着了。
webwxgetmsgimg 小.jpg
       此碑留有三个年代的历史印记:光绪九年八月吉日、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仲春、一九七八年四月。因北门河改道,此碑已不在最初位置。


      闲时涂鸦:古时的潜山,是不是这个样子呢?
webwxgetmsgimg (17).jpg
从雪湖南岸望天寨

webwxgetmsgimg (19).jpg
南门瓮城

webwxgetmsgimg (20).jpg
那时依然倔强挺立的文峰塔

webwxgetmsgimg (21).jpg
       天寨上的舒王台,应是崇文、廉政、创新的城市标志。



四、建 议


       在潜山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强力推动下,在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和积极努力下,潜山人民期盼已久的“雪湖公园”建设各项工作正稳步推进。结合以上古皖城的历史元素,有以下不成熟建议:

1.   权威认定
       建议政府立项,邀请相关专家实地勘察,出具权威的“古皖城”认定结果,若能证实,那实为国内罕见。同时,这些资料也有利于申报更高级别的“历史文化名城”。

2.   古迹收集
       因雪湖东、南、北三方以前均为古城墙遗址,各朝代的古城砖、城墙基石及其他古城池构建地面地下四处散落,拆迁之前应请文物部门加以甄别、收集。建议在景区内设立“皖城博物馆”,实景结合实物向市民和游客讲述潜山古城的发展史。

3.   古为今用
       前期的“雪湖公园规划方案”已融入很多的历史文化元素,比如舒王台、文峰塔、曹操点将台等古建筑的复建。潜山缺少一个大型的实景演出场所,“曹操点将台”的建设是否可以兼顾这个功能,以为将来发展之备用?
雪湖东、南、北三方的古城墙遗址均在项目最外围,不影响整体规划,但天寨东面“鱼花场”方向的堤坝也是一段古城墙,且古墙砖仍整齐排列保留至今。与天寨相连的,正是潜山古时最重要的“大南门”---这段“古城墙”与“大南门城楼”能否继续融入复建规划,并且成为今后实景演出的历史背景一部分?

4.   水系设计
       因时代的快速发展,潜山城区内原来丰富的水系已不复存在,古建筑也没能保留,这也是潜山人的一个遗憾,也是作为旅游城市的一大短板。但幸运的是,城市的主要河道和基本街道未变,还能通过航拍图判断各朝代古城池的大致形状。撤县建市,潜山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棚户区拆迁改造、住宅区清理整治,在提高城市品位的同时,政府将福祉送给了千家万户。老城中心区域的古城墙恢复难度太大也没有必要,但若将古水系(护城河)结合到新潜山的城市水景设计中,在有可能的情况下,通过水系再现古城轮廓,让潜山遍地有水景,处处有故事。延绵几千年的历史集于一城,游人恐也会发出“千古寻觅处,无梦到皖都”的惊叹了。

5.   建筑风格
       潜山的建筑风格本为“徽派”之祖 ---“皖派”,新诞生的建筑及后期规划是否能坚持和统一“皖派风格”?

       相信在潜山市委市政府的高端立意和科学布局下,统一目标,不断完善,潜山一定会蝶变成一个“千古儒雅、睿智含蓄”而又不失“时尚现代、创意灵动”的高品位文化旅游城市!


发表于 2019-6-6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7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愿心想事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7 10: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看过赵总政协会议发言,最近认真读过赵总的多篇文章,赵总是位热爱潜山,热爱潜山文化的才子。
赵总的论述非常翔实,政府要尽快组织考察研究,请高层次专家做出保护规划,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建设,不能在我们这代人身上留下遗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7 10: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充满期待——再现皖国古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7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7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7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诸位关注家乡!时不我待!拆了,建了,可能又要再等一百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8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9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11-22 23:47 , Processed in 0.089508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