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997|回复: 1

安徽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源潭刷业:家门口上班,产业链上获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28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一吨剑麻7万元,做成刷子后能卖到14万元,翻一番”

——从卖猪鬃到进口剑麻,打破城乡分工旧格局,让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

一直以来,一些地方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了农村提供原材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农民很难分享到增值红利。

为此,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明确要求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支持主产区依托县域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打造“农产品专业村镇”。

5月8日,记者来到潜山市源潭镇,这个刚刚被授予“中国刷业之都”称号的小镇,一度只是个原料供应地。“上世纪80年代初,家家户户养猪。我们就收猪鬃卖到桐城,在那里做油漆刷。”李后青说,“他们赚大头,我们只落个零头”。

在源潭镇双峰村,65岁的李后青是个名人,这个17岁就出门“赶鬃”的老手艺人,至今仍手工制作油漆刷。“赶鬃”就是走村访户收猪鬃。而现在李后青需要猪鬃,一个电话,桐城的供应商就送上门。“一斤猪鬃50元,可以做80把刷子,利润率在10%以上。”李后青说。

“现在猪鬃供应跟不上,源潭就从墨西哥进口剑麻制作刷丝。”源潭镇镇党委书记余金苗介绍,“一吨剑麻7万元,做成刷子后能卖到14万元,翻一番”。

5月5日,我省公布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名单,源潭刷业在列。“随着加工业发展,分工细化,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催生更多就业机会。”余金苗说,全镇6万多农民,其中3万多人从事制刷,人均年收入3万多元。

“加工业越发达,农民获益越多。”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杨亚明说。这个规律在主粮作物中同样存在。

在涡阳县,冬小麦已临近成熟。“这两年本地加工企业发展起来了,跟农户签订单搞‘品牌小麦’。”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去年在周边小麦滞销情况下,涡阳品牌小麦被加工企业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1元至0.15元的价格订购一空,亩均增收120元以上。

目前,全省已形成食品、小麦、稻谷等5大类10余个优质粮食加工产业集群。

采访中,基层农村干部和企业负责人表示,当前县域农产品加工企业整体发展偏弱。“缺少龙头企业辐射引领,专业化生产程度不高。”杨亚明表示。以源潭为例,90%以上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制约企业发展。

早在2013年,省委一号文件就部署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671”转型倍增计划,要求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今年又强调,打通金融服务“三农”各个环节,加大涉农贷款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申请发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债券。

龙头强了,带动力才更强劲,产业链上的农户才能得益更多。

“加工环节越‘下沉’,越能带动农户参与,农民得利就越多”

——把产业链留在县域,农民才能更多获益,乡村振兴才有产业基础

在源谭镇,人们爱说“每人都有两把刷子”。

这指的是人人跟制刷有关。“要不就开厂,要不就在厂里上班。”源潭镇镇长赵伟告诉记者。以双峰村为例,全村有制刷企业和个体户、家庭作坊近2600家,从事制刷的4200人,占全村人口75%以上,年收入8万元以上的农户830户。

5月9日一早,记者来到源林新村,这是个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安置贫困户157户,其中131名贫困人口进入周边刷业企业务工。“老伴生病在家,我不能走远。现在厂子就几里路远,非常合适我。”在六顺达刷业上班的徐安明说。目前,源潭镇9000多贫困人口中,3000多人从事制刷。

梳理近年来的省委一号文件,越来越强调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2013年,文件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去年要求通过多种形式,让农民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今年则提出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

赵伟表示,在产业发展中,源潭镇没有盲目要求企业往县里或者市里搬,而是就近形成产业集群。对村里的家庭作坊也是规范发展,做大了以后再引导到镇里产业园区,“这让村民有更多就业岗位”。

就业机会多,人口回流明显,在人口朝大中城市集聚的趋势中,源潭反而成为人口净流入的小镇,这与产业链“下沉”密切相关。

“加工环节越‘下沉’,越能带动农户参与。”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副主任张瑞透露,今年省政府将“四带一自”产业扶贫纳入了民生工程,谋划年内在贫困村建成3051个农业特色产业园区,支持主体带动贫困户37.5万户。“引导龙头企业把生产车间建到村里去,产业脱贫的效果会更好。”张瑞说。

采访中,很多乡镇负责人也反映,因为配套设施不足,难以吸引人才,成为产业提升的瓶颈。张瑞认为,产业要在县域突破瓶颈、做大做强,就必须统筹好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对此,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就提出要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人才引得进、留得下、能发展,产业才能不断跃上新台阶,形成长久带动力。

“产业一旦选定,就要心无旁骛去做,长期坚持下去”

——立足优势选好产业,一心一意做大产业,潜心创新提升产业

梳理近年来的省委一号文件,2015年提出要“立足资源优势,提出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施产业集群专业镇工程。2017年强调“在优势农产品产地打造加工产业集群”。今年则进一步明确,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格局。

显然,打造加工产业集群,“因地制宜”是关键。

在砀山,近年来围绕“砀山酥梨”这一品种,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风生水起,既有果实加工远销全国,更有梨花节吸引八方游客。“酥梨是砀山传统优势果品,县里认定这一产业多年不动摇,才越做越大。”砀山县植保站站长王学良说。

立足自身优势选产业,咬定青山不放松,同样是源潭成功的经验。“30多年来,镇政府一棒接一棒抓制刷产业不放,才有今天的成果。”余金苗表示。现在,源潭工业刷占国内市场份额70%,环卫刷占90%,产品销往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杨亚明分析,当前不少乡镇乃至村里缺乏长久眼光,昨天刚引进蔬菜加工生产线,今天又要搞瓜果,明天又谋划着赏花,到头来可能一个也没做出成效。要立足本地的传统优势和资源禀赋,合理选择主导产业,“产业一旦选定,就要心无旁骛去做,长期坚持下去”。

5月8日下午,记者来到安徽天瑞塑业公司一楼的展厅,这里摆放着数百种源潭造刷子,其中一个周身布满7500簇刷丝的圆筒刷,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这个叫3D手机玻璃前后盖抛光滚刷,用来打磨曲面屏,是我们自己研发的。”公司负责人徐贤国介绍,它的每根刷丝直径只有0.28毫米,中间却是中空的,“中国市场上的手机曲面屏,90%由‘源潭刷’抛光制造”。

2017年,省委一号文件提要求“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的支持”,今年又明确提出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工程,打造一批全国同行业领军农产品加工企业。

赵伟介绍,近一年内,源潭全镇申报技改和迁址扩模的制刷企业项目达60多家,30多家刷业企业投入过亿元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改造生产工艺。越来越多的企业与高校合作,联合成立研发中心,“不仅要在数量上有发言权,也要在质量上技高一筹”。

插上创新的翅膀,才能在产业竞争中占得先机,不断积蓄竞争优势。


发表于 2019-5-28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11-26 10:41 , Processed in 0.074876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