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姊妹岭渡江战役牺牲烈士墓。
安庆是安徽西南部长江北岸的重镇,在渡江战役中,这里属于由刘伯承指挥的西集团作战范围。刘伯承提出:敌人在长江北岸以桥头堡、要塞及江湖支点等构成掩护阵地,配合其舰队、飞机迟滞我军渡江行动,以掩护江南主阵地的防御实施。
安庆无疑是国民党在安徽西部最突出的桥头堡。解放军完成对安庆的包围后,三兵团领导依据“扫除敌人江北桥头堡,以利渡江”的一般战术原则。
安庆是敌人后退配备的一个前出据点,再之,安庆守敌为桂系174师,战斗力彪悍。如贸然攻城,守敌仗凭城坚之力,周围地形复杂,只会徒增伤亡,不如围而不攻为好。
三兵团领导仍然决心攻取安庆,对野司连续两封电报未做答复。第二天,刘伯承赶往三兵团,批评、阻止了攻取安庆的部署。刘伯承反对攻打安庆除军事原因外,还有政治上的原因。这就是中共中央正在和白崇禧的代表进行秘密谈判。
1949年3月30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并告陈毅、饶漱石、粟裕、谭震林等,指出:白崇禧的代表(刘仲荣)今日到北平,我们准备联合李、白反对蒋介石国民党。1949年4月2日,毛泽东又致电刘伯承等:南京代表团本日到北平,李、白要求,我军勿攻安庆,驻安庆桂军可以适时撤退。当日,刘伯承复电:我们确定不攻安庆,最好让该城守军提早撤退,更利于渡江作战。而后,毛泽东复电白崇禧,要求其安庆部队迅速撤退,并限于4月10日前撤退完毕。4月10日,白崇禧方面致电中共中央:关于撤退一事,暂有困难。因自该地区发生战事以来,国防部暂令坚守待援,该部属京沪区指挥,不方便擅令守军撤退,拟请贵方允许,暂留该地勿攻,以待和谈解决。和谈失败后,安庆守军弃城南逃,解放军进至安庆。1949年3月,江南一派春天的景象,刘伯承指挥第二野战军3个兵团分由阜阳、沈丘、漯河地区,浩浩荡荡向长江北岸挺进。
解放军以三兵团为左路军从阜阳直开安庆,以四兵团为右路军,从沈丘径指望江,五兵团为中路军开赴桐城(桐城渡江战役纪念馆卒子前期已经介绍)。为牵制迷惑白崇禧、又令桐柏、江汉军区部队向安陆、应城、天门之线宽大机动作战,威胁武汉侧背,吸引白崇禧部分兵力西顾。
为了靠前指挥渡江作战,1949年3月24日刘伯承率二野司、政、后等领导机关从河南商丘出发前移至安徽六安。解放军二野五兵团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所辖十六军于4月6日进驻安庆西南漳湖东北地区,即怀宁县海口洲至三益圩(现属皖河农场)沿江一带。解放军十七、十八军相继进驻洪家铺(现名洪铺镇)周围三、四十里地区,待命渡江。4月13日,兵团司令部进驻洪家铺,司令杨勇住在洪镇街刘璞山家里,五兵团司令部渡江战役指挥部也设在这里。
1949年4月21日冲破长江天险,占领敌滩头阵地和要点,24日上午,第35军主力从浦口渡江,在夹道人群的欢呼声中开进南京城。
1949年4月的某一天,安庆集贤关背后的姊妹岭人头攒动,部署在这里的守军国军部队等待着解放军的渡江冲锋号。据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八十六岁的老人介绍,当时他仅十多岁,战斗在一天夜里打响了……
村民们纷纷跑到山上躲藏起来,这里就包括现八十多岁的老人。当年,战斗在大龙山一带打了整整一天一夜,国军死伤多人,解放军也有伤亡。当年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见到刘伯成将军,他一只眼睛被打伤,老人说记忆留在脑里特别深刻。
战斗打起来之后,敌我双方你死我活,在大龙山集贤关至石门湖一带全线展开,跑到大龙山镇姊妹岭一带的守军国军与前来夺取制高点的解放军在这里激烈的战斗。
现在在大龙山姊妹岭不远的一片山坡间,八十多岁老人非常清楚的记得当年解放军一位指挥员牺牲在坡上,战斗结束后村民们就地将这位牺牲的烈士掩埋在这里,卒子见到这里埋葬烈士的坟冢高高隆起,约有八个平方,长满杂草和树木。这里原是一片山田,现已废弃。
卒子在此呼吁有关部门,能否将渡江战役牺牲的烈士墓重新修缮一下,立一个渡江战役牺牲烈士墓碑,让烈士在酒泉之下含笑。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