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位于原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宝基塔遗址与纪公大和尚坟。图一:宝基塔一侧的山脊
安庆市杨桥镇位于安庆市北郊约十多公里处,这里是安庆背面的天然屏障,这里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是旅游休闲度假最佳之宝地。杨桥是座古镇,安庆人应该要知道它的历史。杨桥过去有座宝基塔,又称簸箕塔,俗称波基塔。宝基塔,历史悠长,卒子简单介绍一下宝基塔。图二:宝基塔如今已经剩被毁的残迹
沿着杨桥有一条进山石径山溪小路,顺着河溪而上,这条河溪常年水流不断,溪水清澈见底,顺着这条小溪,是一段沿山石坡山路,登上这段小石坡,很多安庆本地和外地的驴友都曾走过这片区域。进山的石坡路很窄,然后能够步入峡谷,峡谷的一边是宣店村,另一边是溪庵村,两边都是山,中间是山涧,陡峭时而弯曲,这条石坡路是杨桥古道,大多石块都是从山涧里的河溪里拾起的石块垒砌而成,已经有数百年历史了。图三:宝基塔遗址处的残瓦碎砖
大约要行走半小时路程,经过一座小石桥,就是一片竹林,竹叶遮天蔽日,竹林中还有三座被遗弃的房屋,而这片竹园,在百余年前就是“宝基塔”。宝基塔,应是后人口口相传的名称,历史上真实的名称已经不得而知了。这座塔,究竟是石塔,还是砖塔,也无从考证。从竹园的中心位置看,从竹园间那些破碎的青砖遗址看,这座塔应该是座青砖舍利塔,塔基应该供奉着在此修行的和尚的舍利。图四:宝基塔遗址
为了证实我(卒子)的想法,我在附近寻找着一切能够解答的答案。果不其然,在塔基不足百余米的地方,有一座也许是唯一一座建于清朝道光二年(1822年)的纪公大和尚的坟。图五:宝基塔遗址处的碎青砖
卒子见过很多和尚坟,但这座和尚坟,从碑文记载略有区别。碑文上记载,茂林堂上,十六世祖,上映下徹,纪公大和尚之墓,附葬上脱下*老和尚,建坟的是二十世孙隆义。这座坟,应该是在宝基塔附近寺庙修行的姓纪的和尚的墓,而宝基塔应该也是在此修行的和尚圆寂以后建起的舍利塔。从逻辑推论看,应该是先有寺庙,后有塔。图六:宝基塔一侧山脊的巨石
不知从何时起,太平军进驻安庆,安庆周边的寺庙成为了烧杀对象,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占领杨桥镇,很快这片区域成为太平军军营,在随后太平军撤离时,连同寺庙和这座塔也被损毁,现在唯一留存的就是一个地名,和地上已经长满青苔的碎青砖。图七:宝基塔只剩地名
宝基塔,建在一处三面环山的一块簸箕地,这块簸箕地是两座小山之间的山冲,经过数代人的垒土建田,这里渐渐形成了面积约上百亩的簸箕地,地面平坦,四处古树参天,中间竹林翠绿成荫,在竹林的屏障下,山脚还有很多梯田,河溪顺山而下,这里渐渐成为杨桥一处僧侣修行之地。图八:宝基塔背后的小山坡
宝基塔建在海拔约二百米的簸箕地中心位置,想必数百年前,这里应该还有一座规模不小的寺庙。这里不但风景秀丽;还有很多口口相传的故事,据说在明朝中期,此处修建一座大庙,大小房屋有二十四间,都是青砖瓦屋,庙中间有一个大天井,建筑风格典雅大方,庙内供有大小菩萨十几尊,住有五个和尚,这些和天天吃斋念佛,练得一身好武功,经常搭救贫苦之人,广受民间好评。理性的分析看,这个传说基本不太靠谱,寺庙建于何时已经无从考证,但从现在的屋基看,过去建有几十间寮房应该是真的,由于僧人众多,大德高僧圆寂以后,其子弟为其建起砖塔或石塔,也应该是符合逻辑推论的。图九:宝基塔寺庙中修行的纪公大和尚墓
山下百姓谈起簸箕塔,和以前这座寺庙,大多是带着个人胡猜乱讲的成份。但从安庆历史资料看,这里曾建有一座石(砖)塔,六角形,高七层,约七米,相传这座石塔原来叫“报恩塔”,塔座底下,是古代一位高僧死了,他的肉身遗体打坐在一个瓦缸里,埋葬在这塔底,这位高僧他一生救苦救难,专做善事,为了纪念他,报答他,才做这座石塔或砖塔,随之取名“报恩塔”,后来时间长了,由于当时没有刻名,没有文字记载,人们看这塔有簸箕那么粗,且如簸箕那么圆,就把“报恩塔”谐音成为“簸箕塔”了。太平军占领安庆期间遭受烧毁,已成为历史传说了。图十:纪公大和尚墓碑“茂林堂上”与“十六世祖”字样
再以后,附近的百姓又在这片废墟上重建了一座庵,里面供了个“娘娘”菩萨,雕刻十分精致,穿戴着真人衣帽,栩栩如生,天天香火不断,很是显灵,几乎每日都有过往客人前来烧香求签,可惜这菩萨在文革时期被烧毁,此庵也毁于一旦。图十一:纪公大和尚墓碑局部
如今,再到这片竹园里,仍然能够看到破碎的瓦砾和断裂的青砖。看着这些遗址,再看一看纪公大和尚的坟,宝基塔这个传说,应该让更多喜欢历史的朋友去考证、去研究。图十二:纪公大和尚墓碑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