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与杨桥镇之间境内的大龙山西北角顶部古战壕。图一: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顶部
安庆市北面,大龙山在这里与怀宁的山脉连接,明朝胡缵绪编纂的《安庆府志》、清朝康熙十四年《安庆府志》、《怀宁县志》及清朝道光《皖省志略》、清朝光绪何绍基《重修安徽通志》等志书的有关章节均介绍过安庆大龙山。图二:安庆市是当年清军与太平军反复厮杀的地方之一
安庆城素为兵家必争之地,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江第一洲”之赞誉。七百多年间,攻城与守卫在这城墙内外不知上演了多少回。图三:位于安庆市大龙山西北角顶部战壕遗址
大龙山是安庆北大门的天然屏障,距安庆约十公里。大龙山气势磅礴,大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太平军占领安庆时期,陈玉成率太平军与清军殊死拼搏之战场,也是著名的安庆保卫战主战场之一,这里至今尚存太平军将士与清兵浴血奋战的战壕遗址。图四:大龙山西北角顶部以龙角峰为标志
今天卒子再向大家介绍的是当年古战壕遗址之一的西北角顶部古战壕,此战壕深约一米余,整个战壕长约数百米,均为敞口。古战壕建在山势雄伟、险峻地段,不失当年英雄风采。图五:常有驴友翻越大龙山西北角顶部
大龙山虽有植被,在冬季枯叶期,山顶人员跑动在白天还是能够清楚看到,为此军方要求在大龙山顶部多处维修半人高的战壕,用于躲避和隐藏,身在战壕仿佛看到、听到太平军与清军的烽火连天、战鼓咚咚、厮杀一片悲壮场面。 图六:清军
安庆城是1853年始为太平军所占领的,多年来安庆逐渐成为太平军最重要的战略据点之一。其重要地位在于居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的上游,军事上是天京的屏障。同时守住安庆,就能保证长江水道的畅通,保证军需物资的补给。图七:位于安庆市大龙山西北角顶部战壕遗址
太平军领导洪仁玕曾说:“安庆一日无恙,则天京一日无险。”而清军方面,则视安庆这一据点为“眼中钉”,湖北巡抚胡林翼指出:“安庆为长江咽喉,实平吴之根本,安庆未复,水陆阻梗,不能直抵江宁。”湘军主帅曾国藩认为:“若克安庆,则绝金陵贼粮三源,以杀江淮各贼犄角之势。”他还意识到安庆一战:“关系淮南全局,将来即为克复金陵之张本。”图八:驴友们翻越大龙山顶部却很少关注战壕遗址
在随后的岁月里,安庆与安庆周边的地区成为安庆保卫战的主战场,曾国藩、胡林翼开始用兵于安庆周边,先后攻克怀宁石牌、太湖、潜山诸镇。之后清军完成了对安庆城的全面包围。图九:位于安庆市大龙山西北角顶部战壕遗址
湘军领导曾国藩制订了“围城打援”的战略部署,一方面切断安庆城内的物资补给,另一方面打击前来救援的太平军。承担围城任务的是曾国藩之弟曾国荃,他率领的万余湘军在大龙山周边,并开挖两道战壕,在围攻安庆的岁月里,他们击退了以英王陈玉成为首的太平军四次大规模救援行动。图十:清军与太平军
现存的安庆大龙山西北角顶部古战壕,均为太平军或清军使用的战壕,太平军驻守集贤关外赤冈岭及附近的山区,建有能停驻上万人的多处营垒。而清军中的湘军主将多隆阿、鲍超等部也围绕着大龙山建起多处营垒。图十一:战壕遗址
卒子曾多次走访安庆地区多次山寨与古战壕,为安庆地区研究这段历史的活档案之一,现存的大龙山西北角顶部古战壕为人工挑挖的壕沟,深约一米余,长约数百米,依山势而建。在这样的山区高地周围建起的壕沟,就是当年太平军(长毛)驻兵打仗的地方。图十二:大龙山西北角顶部战壕遗址
古遗址在大龙山山顶之上,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太平军在大龙山上建造的战壕和营地,规模不小,这里的古战壕总共遗存几段,最长的接近百米,如今的古战壕依然静静的呆在那里,昔日的硝烟早已散去,留给今人的只有谈资,但大龙山山顶残存的古战壕,却给我们提供了当年那场运动的实证。图十三:太平军
(本篇完)
2018-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