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287|回复: 0

留美北大生与父母决裂北京今天财富与您同看 谁造就了“残废的皇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30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在父母和外人眼里,王猛(化名)符合所有“别人家孩子”的特征:从小成绩数一数二,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被北大生物专业录取,本科毕业后又前往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读研……然而,光环背后却是王猛和父母的决裂:12年前,他不再回家过春节;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他将自己与家庭决裂的根源归结为父母从小对自己的“过度关爱”。(红星新闻1月28日)

“留美北大生”“高考状元”“12年春节不归”“拉黑父母6年”……当这些关键词组合在一起时,这则消息顿时呈刷屏之势。父母受过良好教育,子女生活无忧、成绩优异,这样的家庭似乎没有任何缺憾,可是,两代人之间的家庭关系为何偏偏脱离了轨道呢?虽然,父母与孩子决裂属于极端个例,但从类似的报道时可见诸媒体来看,80后、90后长大成人以后与父辈之间的关系,存在不容忽视的危机。

王猛之所以和父母决裂,如果从一般的路径分析,可以从父母、他本人以及应试教育几方面入手寻找原因。或许,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应试教育该担负主要责任。

应试教育的弊病尽人皆知,上小学后还不会剥鸡蛋,“内向,敏感,不善交际”的王猛,确实堪称典型的应试教育符号。然而,真的是应试教育塑造了王猛的一切么?究竟是教育造成了王猛的内向和敏感,还是王猛的个性特征没能得到其成长环境的包容与认可?如果没有父母的推波助澜,情况绝不至于僵化到这般地步。

作为大院子弟的王猛,从上小学到高中毕业,所有的生活圈子几乎都在院子里,“包括朋友,都是他们(父母)认识、了解或者听过的,跳出学校的几乎没有”。从小到大几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和审美来置办的……如此大包大揽,祸兮?福兮?

“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控制孩子,那我父母真地是出类拔萃的模范!他们所有的付出只是为了控制。”王猛的话虽然失之偏激,但父母的“关爱”成了伤害,却是不争的事实。正所谓物极必反,过度保护也会将事情引向另一个极端。如果父母师长对孩子关爱备至,那就极易造就外表极其光鲜、内心非常脆弱的“茶杯”式孩子。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肯德隆将这种具有极强优越感而又时常焦虑的孩子,形象地称为“残废的皇族”。

这并非只是戏谑之词。很多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孩子,探究其成长经历,往往会发现他们拥有一个外人看来极其“完美”的童年。殊不知,正是父母的过度“体贴”,使孩子成了温室里的花朵。一旦生活不顺心、陷入逆境,往往不知怎样应对,当然极易失控甚至崩溃。

虽然说,父母热衷于控制子女,但他们并没有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不敢、不愿在第三方面前作孩子情感的支撑,让子女成了“情感的孤儿”。从王猛的陈述看,父辈的社会交往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他独立进入社会以后的人际交往。受“大院文化”影响,父辈习惯于处处躲让矛盾,甚至在孩子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忍气吞声,然而,王猛显然不属于那个“大院”的时代。

或许,有人会以现实来为中国式父母辩解。确实,在分数和考试面前,谁都不能免俗,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完全没有选择余地。身为父母,不能罔顾孩子的差异,以某种一厢情愿的期望来塑造子女。以爱孩子的名义,违背子女的天性,破坏他们的健康成长。

教育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养育方式。无论家长怎样不遗余力地为孩子提供完美童年,子女早晚都要面对“不完美”的社会。哲人有云:所谓文明,就是学会适应不够完美。为了让孩子顺利适应“不完美”的现实社会,家长首先要学会做一个“不完美”的父母,不再事事为子女作决定,但在关键时刻不惜一切地保护孩子。如此,才能克服自己的“家长欲”,保持孩子的“野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12-28 02:49 , Processed in 0.072736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