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北浴乡廖河村珠树岭的廖氏祖堂。图一:宿松县北浴乡廖河村
廖氏祖堂坐落在北浴乡廖河村珠树岭的岭头,今属北浴乡的廖河村,这里是大别山余脉延伸,一部分递趋湖北英山入蕲州(今蕲春县)。这里自古地属安徽宿松县与湖北省蕲春(古蕲州属地),廖河一带自古地形繁杂,东北属安徽省太湖县,南属宿松,旧县志载,为县龙脉严恭山之祖。图二:地处三省交界的宿松县清朝民风民俗
今天卒子介绍的珠岭又称株树岭,这里是大别山余脉,有著名的三面尖与小隘岭,小隘岭又称株树岭,廖氏祖堂就在株树岭上,这里的山脊与湖北的蕲州为界,历史上这里曾是吴头楚尾的分疆之地,既为国界又为省界。图三:宿松县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民间传说,一座山三面两省三县各县山域分别各有各的山神、土地,各佑各方。小隘岭为元末陈汉所修,自隘口(今隘口乡治地)至北浴株树岭接蕲州的一条山路,全长五十余里。这里峭隘盘曲,关寨险峻,历代在此均设有军事营汛。过此关是宿松通往湖广、中州河南乃至燕京齐鲁的一条交通商贸古道,军事战略位置也十分重要,明初石良元帅征西,攻湖广即由此岭通达蕲州。清康熙黄岗府曾设分界界碑于此,今界碑犹存。图四:宿松县珠树岭廖氏祖堂
皖西南的宿松县青山如黛、秋水无波。绵延起伏的山岗,在绿色草木的衬托下,香气诱人。今天卒子介绍的地方,是一个人口较少的廖姓。廖氏祖堂重建于八十年代,共有三栋,廖氏祖堂是廖氏百姓祖宗创业千秋颂,廖氏祖堂又称廖氏祠堂。图五:宿松县廖氏祖堂门楼与青砖
在秋日艳阳的照耀下,廖氏祖堂显得格外祥和安静,古朴厚重。在整个株树岭中一座普通的老宅子,青砖黛瓦,雕梁画栋,风格古典,庭院雅致。屋后有一片廖家的风水林,层林尽染,松柏参天,林间鸟唱虫鸣,尤觉山林幽静。图六:宿松县廖氏祖堂门楼
祠堂不算很大,面积二百余平方米,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距今已经有近二百年,民国初经修葺后为族人所居,现重修后的祖堂壁上镶嵌着廖氏的家训碑。图七:廖氏祖堂内部
据了解,清朝顺治六年(1649年),潜山设立大营,分调把总常川驻守宿松县城,另设乡勇把总驻防隘口,后又增设千总、百总分驻城关、隘口、仓镇,互为犄角,以资镇懾。康乾时期,城关共设四营,分兵驻守东、西、南、北四门;沿江分设小孤、泾江、归林三巡检司署。图八:宿松县廖氏祖堂后面厢房部分坍塌
清朝嘉庆元年(1796年),白莲教起,潜山游击蓝进禄,宁国营千总火嘉瑞带兵防守宿松县城,另派抚标右营游击侯斌进驻隘口,游击营千总罗英驻守朱岭,宁国营把总张定邦驻二郎河,宁国营外委陈锺驻寨子铺,另委叶茂威驻佘家嘴。四年事态平稳,始行撤去。道光以后,防务渐弛,仅存县城一营和小孤一司。图九:廖氏祖堂内部
清朝咸丰二年(1852年)十一月,安庆知府牛镇、参将田大武率领皖、浙兵勇驻守宿松县城及二郎河。三年二月,洪秀全率太平军沿江东下,挺进宿松,曾留重兵驻守宿松县城。七年八月,清军骁将都统都兴阿、都护多隆阿,总兵鲍超等领步马全军,从湖北挺进宿松。八年十一月,太平军大将陈玉成大军数十万进驻宿松,与清军激战梅墩畈。九年十月,曾国藩率湘军进攻安庆。驻扎宿松县城。十一年三月,太平军收复宿松,至八月安庆失陷,始开拔西去。图十:廖氏祖堂墙壁上镶嵌着家训碑
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春,曾国藩调沿江水师分驻宿松东南各地,另调提督李鸿章急调开字全军驻防宿松县城至二郎河一带。六年,捻军挺进至鄂东,曾国藩飞调提督周威传率部驻防宿松县城。图十一:廖氏祖堂清朝窗户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清廷调集宁、汉两路大军在太湖、宿松举行秋操。以宁为北军、汉为南军。划定宿松为南军驻地。同年十月十五日,南军正统张彪,协统黎元洪率步马全军进驻宿松。十六日至十九日在凉亭河及铁线河举行小操,二十日赴太湖会操,因接北京急电,慈禧、光绪先后病死,会操停止,各军次第撤返原防。图十二:廖氏祖堂家训碑
(本篇完)
2017-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