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安庆市岳西县莲云乡的橐箱石,是自然风化造成的一块较为独立的大石头,以很小的支撑面立在巨石上,远远望去,像一支大木箱立在石头上。图二:清朝背井离乡的移民
橐箱石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古为潜山县后北乡,离潜山县城约五十余公里。图三:优美的风景和圆润的石梯
橐箱石位于一个山坡的半坡边,旁边是一条有着数百年的古道。古道上下坡均有石块铺设的梯道,数百年间,古道上被一代又一代的山里人踩着光滑而圆润。图四:橐箱石
橐箱石是一个标志,又是一个符号,这是一个家族风水的标志,古人认为这个抬箱石是大自然造化,是一处风水宝地。图五:抬箱石的不同角度
刘氏先祖数百年前迁居此地,渐渐形成安庆地区的名门望族。图六:橐箱石局部
在橐箱石不远,有一块立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的禁碑,距今204年。图七:抬箱石不远溪水
立碑无非是要让世人皆知、以期传之不朽。在安庆地区家族的发展历史上,碑刻是一座文化宝藏,也是一笔珍贵的历史遗产,能为后人提供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等方面的原始记录,是历史的见证。图八:橐箱石自然风光
这块禁碑四周为麻石砌成的碑框和碑盖。碑记由刘氏家族撰写,使用了魏碑体,详细记载了二百多年前,刘氏家族购置此地繁衍发展的过往。图九:刘氏禁碑
刘氏禁碑,刻于清朝嘉庆十八年(1813年),标题为“彭城郡应斗公后裔的碑记”。该碑高约一米、宽约半米余,魏碑体阴刻,竖书约十多行,碑文数百字,字体端庄有力,字迹基本清晰,是清代碑刻中的上乘之作。图十:禁碑正反面均刻有文字
清朝康乾时期,清廷渐渐推行的是摊丁入亩的政策,恰时皖西南经过数百年的生息,人口渐渐稠密,此时清廷明朝初期的移民经验,在皖、鄂、赣等地区实行规模的组织,向北方地区移民。图十一:安庆刘氏宗亲会长
清廷在实行移民初期,采取的是“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手段,移民在迁徙路线上,沿途各州县政府采取接应和监督措施以防移民私自回老家。图十二:碑立议禁
据《刘氏家谱》记载族人于乾隆初年迁居陕西,这些移民达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山区,经过勤劳耕作,逐渐站稳脚跟,再经过艰苦创业,取得较好发展。图十三:刘氏在抬箱石置地
从刘氏禁碑以及卒子今后再次介绍迁陕安庆移民回乡安葬的墓碑,都可以印证。图十四:禁碑阴刻文字
为记载这段历史,刘氏禁碑以应斗公先祖创业为绳,详细记载了人口迁徙,并在嘉庆年间立碑传颂。图十五:立禁碑
橐箱石与刘氏禁碑不远,就一座土地庙,是刘氏后人敬畏山神与土地神灵的小小庙宇。图十六:对盗葬、砍伐树木等均为禁止
橐箱石与刘氏禁碑,虽然已经过去二百余年,从实物见证了安庆地区的先祖集体智慧,从碑文看,其中大部分记载“禁火烧山林、私砍竹木”等强制性规定,也是古时的道德准绳,对民间良风美俗的形成和净化社会风气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图十七:禁碑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