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563|回复: 1

茶馆闲聊杂侃:中国科学家的地位为何不如娱乐明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29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你真不咋的 于 2017-8-29 13:01 编辑

                           
导语
近日,一篇题为《世界级“一代宗师”去世,领导人致电哀悼,但网络热度几近为零》的文章在社交媒体上热传。文章感叹材料专家、中科院院士柯俊去世网上没有人搭理,娱乐新闻热度却极高。作者做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某新闻平台推送《娱乐圈又一对低调情侣疑分手》,评论几分钟就过了1000条。”“郭敬明性骚扰的新闻,19385条跟帖评论!”而同一平台关于柯老去世的三条新闻,评论量一直为零。这是否说明,“中国科学家的地位不如戏子”?

要点速读


“将军孤坟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的现象素来为人所诟病
“中国科学家的地位不如戏子”,这是由来已久的一种看法,且每每都会引来痛心疾首。除了拿柯俊院士与郭敬明进行对比外,两个月前,78岁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老先生在高铁二等座工作的刷屏照片也引发同样的感慨,有人发问,“戏子当道,祖国的明天该崇拜谁?”。

                在高铁二等座工作的刘先林院士
类似的情绪,还突出反映在两年前遥感专家、“布鞋院士”李小文和歌手姚贝娜前后天去世,舆论关注却差了几个数量级的时候。郭敬明、姚贝娜还不算正牌“戏子”,要是拿王宝强马蓉事件或文章出轨事件来进行对比,“院士不如戏子”的反差感恐怕会更为强烈。
人们之所以诟病这种现象,是觉得,对国家社会有功劳、有贡献的人,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度,“将军孤坟无人问”;相比之下,“戏子”没有对社会做出多少贡献,带不来正能量,反而有些人是负面缠身,甚至“道德败坏”,媒体却去过度关注他们。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不正常的,是不公平的,是一种错误的舆论现象。于是这些人大声疾呼,“戏子当道,谁还去保家卫国?戏子当道,谁还去悬壶济世?戏子当道,谁还去培育桃李?”“如果没有像柯俊院士等老前辈的筚路蓝缕,我们今天的航母、军舰、航天装备、导弹等战略性武器需要的冶金材料、新材料,从何谈起?”号召为柯俊院士的关注热度,升一点温,“所有宣传平台和媒体、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国家柱石和民族脊梁,谁才是真正值得我们追逐和崇拜的人!”

         柯俊院士去世缺少舆论关注引发一些人不满
这种愿望看起来是挺好的,但不得不说的是,违背舆论传播规律,违背人性,很难实现。
硬要把缺乏故事的“有功之人”拉出来提升热度,这种想法本来就有问题
对国家社会有功之人,或者很有名望的人,死后得到极大关注,备极哀荣,像伏尔泰、雨果那样,在当代中国不是没有。钱学森、季羡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不仅国家有高规格的悼念仪式,媒体和大众舆论同样也高度关注。这种关注,当然很大程度是由国家意志主导的,是国家对“有功人士”评价体系的一部分。
但需要指出的是,媒体和大众舆论之所以也这么关注钱学森、季羡林去世,完全是符合舆论传播规律的。钱学森是两弹一星元勋,这在国人认知的科技贡献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其海外归国的经历,还使他拥有了耀眼的“爱国光环”;而季羡林则拥有“中国最后一个国学大师”的称号。两位皆有大把可以书写传播,可以感慨半天的东西,不缺眼球关注。

  作为国宝级科学家,钱学森去世的时候备极哀荣,很受舆论关注
而如果是次一级的“有功之人”呢?那就完全不同了。一个普通的开国少将或者一个普通的院士去世,官方纪念的规格不会有多隆重。而媒体就算想去大动干戈操作,也得有故事写啊,想引起人们关注,也得有些话题呀。像柯俊院士这样,虽然学术界评价非常高,但像发现“贝茵体切变机制”这种贡献,实在不容易成为舆论话题,而“毅然回国”这种故事,说太多了人们也会疲惫。在这种情况下,要造些舆论就只能蹭“戏子”的热点,并把“戏子”批判一番,难道每次都要这样?当然,很可能每次都会这样,因为有很大的可能,作“痛心疾首”状的自媒体,也不知道柯俊院士是什么人,他们只是要制造热点罢了。
事实上,硬要把一些缺乏故事性、缺乏舆论关注元素的“有功之人”拉出来提升热度,这个想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科学家最重要的是得到业内认可,国家、行业或企业在待遇、名誉上给予其回报,通常就足够了。还希望一个普通的院士提升到怎么样的热度?让他在电视上频频曝光,做广告代言吗?这恐怕是对科学家的侮辱吧。只有“伪科学大师”才需要这种大众眼球。
在谈及“舆论导向”时,任何人首先都应该认识并尊重传播规律。大众和媒体追逐明星和娱乐八卦,是因为人性就是爱看这些东西,在工作学习之余进行消遣,甚至有研究表明当人们听到名人的负面新闻时,大脑会产生愉悦感。院士刻苦钻研和毅然回国的故事,与郭敬明的八卦相比,哪个更会成为谈资是不言而喻的,非要人们把注意力放在前者,违背了人性。甚至于科学家们,尤其是年轻科学家们,平日也会津津乐道明星八卦,你不可能期待他们时时都板着脸孔,连电视剧都不看。
而且,大众和媒体追逐明星,也不等于不尊重科学家。在专业领域胡乱扑上去的话,反而会造成各种问题,对科学家的报道,应该更多交给专业媒体。
大众媒体过度地偏向娱乐也是事实,社会需要重塑“名人评价体系”
认识并尊重传播规律,并不是说媒体在选择报道题材的时候,就该完完全全奔着公众兴趣而去。要求对科学家的报道多于对娱乐明星的报道,固然不现实,但对“戏子当道”感到不爽以至于大肆使用“戏子”这种贬称,这种心态却也是可以理解的。事实上,当今中国社会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各种原因,大众媒体过度地偏向了娱乐。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现象。在“2015年福布斯中国名人榜”上,100位名人中,以范冰冰为首,有74名有演员的身份(前10名全部都是),其中66位第一身份是演员。而评选机制相近的“2014福布斯全球名人榜”上,100位名人中只有30位演员(前10名只有1个),还有数量相当的音乐人和体育明星,以及一些作家、导演、脱口秀主持人等。两相对比,差别明显。

        2015年福布斯中国名人榜,前十名均为演员

中国公共舆论视野过度关注演员,过度关注娱乐八卦,这是符合人们的通常感知的。除了电视剧、电影之外,就连综艺节目也基本上都是靠明星。相比之下,国外荧屏上就更为多元化,一些收视率很高的脱口秀节目,会邀请作家、学者等各种类型的名人上镜,并不全是演员霸占了屏幕。
这种差别还表现在,中国的影视、音乐奖项评选方面,不得不向流行献媚,甚至百花奖这种历史悠久的奖项,为了博取关注度,要把重要的表演奖项颁给表现不怎么样的“小鲜肉”,而音乐奖则通常给流行歌手“分猪肉”。而像美国的奥斯卡奖,严肃题材作品和大众商业作品平等竞争,可以称之为“艺术”的严肃题材能获得最高的奖赏和舆论关注。音乐方面的格莱美奖,涵盖的奖项包括流行、电音、摇滚、爵士、古典、民谣、福音等多个音乐类型,平等对待,平等竞争,每一个领域的佼佼者都有关注度,都可以称之为“艺术家”,唱流行的也不会给人“low”的感觉。
就像梁文道评价“为何季羡林之后再无大师”说的那样,“因为他是上个时代的产物,一个学界仍有信誉可言的时代;因为他的成就被国际学界承认,而不是我们今天这个混沌晦暗的江湖自娱自乐的结果。”如今中国的名人圈,娱乐明星们霸屏自娱自乐,鲜有娱乐圈以外的人给他们抬高身价,名声又怎么能好?
改变这一现象的路径,一方面要依赖于媒体。《纽约时报》有讣告版,每年要刊登1000个左右的讣告,其中几十个会登上头版。这些讣告关注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书写他们的故事。比如前NASA工程师Jack Kinzler,生前曾用天才的发明避免了NASA天空实验室计划(Skylab)功亏一篑。但他人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却被公众视线所遗忘。《纽约时报》的讣告把故事写了出来,让人们能够去纪念,这就是“名人评价体系”的一部分。而在中国,缺乏严肃媒体去做这样的事情。

Jack Kinzler手中举着他所设计的隔热罩照片,严肃媒体的讣告挖掘这个故事,帮助人们形成对名人的客观评价

另一方面则要依赖于每一个人。美国名人圈有来自各个领域的人物,与他们都有各自庞大的受众有关,搞艺术的可以跟搞流行的分庭抗礼,严肃的内容生产者有固定的高端受众、重点收视人群,根本不用看娱乐明星脸色。而当下的中国,显然人们的欣赏口味还未足够分化,娱乐明星霸占了太多的受众和话语权。也许假以时日,等中国人富久了,人群的分化也就出来了,就再也不会有人惊呼“戏子当道”了。



                                                                                      作者: 丁阳  话题专栏  第3998期                                 2017-08-29




发表于 2017-9-15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5-1-5 10:11 , Processed in 0.075190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