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原枞阳县浮山的洗墨池,是安庆地区已知的三处洗墨池之一。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指示牌 洗墨池在安庆不仅只有浮山一处,“洗墨池”石刻在枞阳有两处,浮山一处,枞阳老城一处。县城为陶侃洗墨池,浮山为释超仁洗墨池。图二:洗墨池 在一个县同有两处“洗墨池”,恐怕全国少见。“洗墨池”是枞阳人人格自我完善的一种象征。它既把人文之“墨”与山水之“池”联系起来,把文化皈依于大自然而成就“天人合一”。图三:洗墨池现状 方学渐曾说过“岩洞天开,石溪地涌,海潮乍惊。浮空光荡”;方东美曾说过“真正的人,是真人、至人、完人、圣人,是摄取宇宙的生命来充实自我的人,是宇宙和人生和谐共进直指无穷止于至善的人”。图四:洗墨池石刻 浮山正好承载了这两种使命,一是以“鬼斧石室”承载了人的自然人格,以“洗墨池”为象征承载了人的文化人格。从浮山发端,枞阳文化从一池之墨走向江河之墨。图五:洗墨池 唐宋以来,孟郊、白居易、王安石、欧阳修、范仲淹、陆元钧、赵盂、王阳明、袁宗道袁宗宏等都与浮山结缘,而至明清以降,本邑的钱澄之、方以智、左光斗、方苞、戴名世、刘大櫆、姚鼐等则形成了枞阳浩然壮观的“诗人之窟、文章之府、气节之乡”文化气象。图六:石刻石台阶 方戴刘姚形成文化高峰,浮山发端的“桐城派”影响了中国文学二百余年之久,及至吴汝纶、李光炯、光明甫、房秩五、朱光潜、方东美,其文化教育自成一脉,主宰了本邑乃至国人的灵魂。图七:洗墨池为清朝咸丰年间住持僧超仁雕刻 浮山石刻原属安庆,在安庆形成并得到发展。石头上的每一道痕迹,都是浮山的大美。然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石刻就是石刻,历史就是历史,如今这些石刻像是远嫁的女儿渐渐已经不属于安庆。图八:方伯参军指地方有权势的人 超仁洗墨池井深约不足一米,呈近方形,边长约一米余。泉水终年不涸,四季清澈。其位置大概在夕阳楼前,目前夕阳楼已毁。洗墨池为清朝咸丰年间住持僧超仁雕刻。图九:洗墨池周边人工雕刻痕迹 方伯是春秋时期的古汉语词汇,出自《礼记·王制》,原指一方诸侯之长,后泛指地方长官。周初,“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即天子分封诸侯国,诸侯分封卿大夫之家。天子在所分封的诸侯国中,委任王室功臣、懿亲为诸侯之长,代表王室镇抚一方,称为“方伯”。图十:洗墨池三个大字 古代诸侯中的领袖之称,谓一方之长。殷周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汉以来之刺史,唐之采访使、观察使。《礼记·王制》载:“千里之外设方伯。”明、清时用作对布政使的尊称。图十一:池水如墨 《史记·周本纪》:“周室衰微,诸侯彊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裴駰集解引郑司农曰:“长诸侯为方伯。”《史记·秦始皇本纪》:“方伯分职,诸治经易。”《汉书·何武传》:“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唐韩愈 《送许使君刺郢州序》:“于公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与卑鄙庸陋相应答如影响。” 清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荐章交上,升任黔中廉访使,旋升方伯,改授云南巡抚。”图十二:墨如池水 参军是一个汉语词汇,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代以后也可指去当兵。“参谋军务”的简称。东汉末始有“参某某军事”的名义,谓参谋军事。简称“参军”。晋以后军府和王国始置为官员。沿至隋唐,兼为郡官。明清称经略为参军。南朝裴骃 《史记集解》:“宋中郎外兵曹参军。”唐李商隐 《骄儿诗》:“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鹘。”清黄景仁 《十四夜宴程澄江学使者座》诗:“又是当场一辈人,参军苍鹘纷成队。”图十三:悠闲的农妇在洗墨池闲坐 浮山这处洗墨池是当时一位住持超仁为纪念方伯参军某某某(不知何时被人为将人名刻去)洗砚的一处水井,泉水视之为黑色,汲来却明净无色。又因此井泉水形如墨色,题刻“超仁洗墨池”等字样。图十四:洗墨池 [size=0.83em]42.jpg (532.5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url=]保存到相册[/url]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1 分钟前 上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