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怀宁县月山镇某村的一座小山冲里,有一座名为杨八堂的地方,杨氏源一公后裔迁徙到这里已经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老屋已经不存,只有后修建的一座杨氏宗堂,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怀宁县月山镇 话说元末明初时期,有杨氏世居江西,明朝实行人口迁徙政策以后,江西杨氏有三兄弟杨太大、杨太寿、杨太和,随后他们兄弟三人在鄱阳分手,老大杨太大一支迁至安徽潜山县,也是卒子以前向大家介绍的万涧杨氏;老二杨太寿一支迁至安徽怀宁县,是为今天卒子介绍的杨氏宗堂八房的先祖;杨太和一支留在江西原地。图二:隋朝皇帝杨坚像 那么迁到安庆怀宁县月山一带的杨氏怎么会有八房祠堂?八房并非指杨氏有八个儿子分地八方,据了解,八房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房又称八份裔系。中共中央曾掀起“八荣八耻”就源于杨氏的八房说。图三:杨氏宗堂及倒塌的杨八房老屋 杨氏重视文化,他们将后裔分成八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名立为八房,其中孝房始祖良公杨成森;悌房始祖良公杨成章;忠房始祖良公杨成模;信房始祖良公杨成楷;礼房始祖良公杨成乔;义房始祖良公杨成梓;廉房始祖良杨成楠;耻房始祖良公杨成杞。图四:杨氏宗堂神台及山间小道上的杨氏墓碑 杨氏本姬姓也,系周武王子成王之弟叔虞之裔。晋武公称次子伯桥之后。伯桥以功采食於羊舌氏。传三世至肹,肹字叔向,历相四君,功绩卓著。至晋平公彪,更封於杨,其后遂以杨为氏。号杨侯,后为晋所灭,散于四方。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日:“虞、虢、焦、滑、霍、扬、韩、魏、皆姬姓也。”子孙逃遁华阴山谷,战国时章始出,故凡华阴杨氏,皆祖章也,也就是后来的弘农郡。图五:杨氏宗堂先祖杨震 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王融在《沈冥地狱篇颂》:“阳墙虽两密,幽夜有四知。”从此,杨震四知,为廉官清吏之典范,千古流芳。怀宁县杨氏宗祠也以“四知堂”闻名于世。图六:杨氏宗堂坐落在怀宁县月山镇境内 杨氏裔孙,立四知堂以继承先德,启迪后昆。怀宁杨氏就是四知堂之裔孙。杨氏出人才,汉末文学家杨修,任丞相曹操主簿,积极为曹操出谋划策,欲使曹植为魏太子,后曹植失宠,操因修有智谋,又是袁术之外甥,恐有后患,遂借机将杨修杀害。杨修后裔杨素在周武帝时,任司城大夫等职,隋文帝灭陈时,他率水师从三峡东下,因功封越国公。开皇十年(590年)因功任尚书左仆射,后封楚国公,官至司徒。杨素后裔杨淳自安徽祁门迁到江西浮梁,又迁鄱阳。娶妻石氏,生三子:曰太大、太寿、太和。太大迁安庆潜山县,太寿迁安庆怀宁县,此系为弘农郡望。图七:杨氏宗堂为现代建筑 潜山县杨氏宗祠,位于安庆市潜山县龙潭乡万涧村境内。祠堂建于清朝道光十九年(1839年)。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说是世居江西的杨氏兄弟杨太大迁徙而生;怀宁以杨氏宗祠,位于安庆市怀宁县月山镇广村村境内,现存多数文物,据说是世居江西的杨氏兄弟杨太寿迁徙而生。后期卒子将陆续向大家介绍怀宁杨氏宗祠,月山杨氏宗祠也为四知堂,是目前江西迁徙安庆杨氏的集大成。图八:杨震画像及故事 杨太寿源一公迁徙到安庆怀宁县后,其子孙继续繁衍,陆续到了周边各地兴建住房。但杨氏子孙所到一处,必先修建宗堂,不忘祖先。现位于月山镇一个山冲里的杨氏宗堂,原先在清朝时期杨氏在这里兴建了大量的住房,称为下四房,卒子来到怀宁县月山镇这个山冲里,现在下四房杨氏八房老屋已经全部坍塌,所剩个别老屋的石条也散落各地。图九:杨氏宗堂先祖与迁徙到安庆各县 唯有这幢建在老屋遗址上的杨氏宗堂默默向世人传递,这里曾是杨家八房所在地。杨氏宗堂系新建建筑,砖石混泥土结构,青砖墙体、现存面宽约四米,进深十多米。杨氏族人在重大庆典、节日和祭祀及族务活动时,到此祭祀。图十:杨八房 据《杨氏宗谱》记载,潜山杨氏是在宋朝绍定元年(1228)由杨氏太大公从江西鄱阳迁至潜山县(时为怀宁县)西堡(今潜山县黄柏镇),越五世,由真一公复由西堡迁潜山县龙潭乡皖涧村(今万涧村)。据云,真一公喜游览山水,迷山恋水成隐,与卒子相仿。见皖涧山排天柱山青历百盘而拔翠,水泻龙潭之碧,经九曲而澄清,修竹茂林环绕左右,遂于元至正三年(1343年)由西堡而迁皖涧居之。图十一:杨氏宗堂与“四知”故事 据此资料分析,杨氏迁怀宁县的源一公杨太寿应该也是宋朝绍定元年(1228)迁徙到怀宁县的。至于杨八房,是指杨太大、太寿的先祖还是后裔,并不了解。但杨八房在安庆怀宁县确繁荣起来。图十二:杨氏宗堂先祖源一公 安庆怀宁县与潜山县杨氏,系出同门,原为兄弟。源自隋朝皇帝杨坚,及宋代名将“杨家将”之杨,但非嫡裔系。据有关史料记载,隋文帝杨坚,乃弘农华阳人,这和杨震、杨素等同郡,安庆怀宁县杨氏先祖就是杨震、杨素。图十三:杨八房现在只剩地名 据村里百姓介绍,原杨氏八房人才辈出,在这个小山冲里是杨八房下四房,原杨氏宗堂是一幢青砖灰瓦的徽式院落,是一处安庆难得的古建筑群,背山面山,一条小河从山间流过,杨太寿后裔在此拓荒扩土、繁衍子孙,到清朝时期,杨氏在安庆各地兴建宗堂,杨八房下四房杨氏宗堂可能就是这个时期兴建的。由于时代久远,老屋与宗堂随着除四旧和人口迁移已经倒塌。图十四:杨震闻名天下 现在杨氏宗堂上的“杨氏宗堂”门匾系现在大理石雕刻,不作介绍。但卒子却在不远处寻找一根长长的“门簪”石。这种门簪石具有了身份等级象征。封建时代重视门弟等级观念,在清朝能够有这样的“门簪”石,应该是在朝廷有过品级的官员的人家。图十五:杨氏宗堂石门簪 杨震后裔历经数千年,源自东汉弘农华阴,他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故事,影响深远,汉安帝知道后送他“四知堂”三字牌匾,赞许他是廉政模范,安庆怀宁县月山镇的杨氏也视为根本。图十六:杨氏宗堂 唐宋以后,杨震的后人四处迁徙,把“四知堂”的堂号也带到各地建祠立庙。前国家主席杨尚昆的故居,就是用“四知堂”来命名的。这柱子上的对联“凡今之人不如我同姓;聿修阙德无忝尔所生”旨在激发族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清白传家“四知堂”与这些家训家规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促进并形成了杨姓修身敬业积极进取的良好门风。图十七:杨氏宗堂门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