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潜山县龙潭乡天柱山后山的百花崖,一层神秘而又陌生的区域,这里长眠着一位安庆名人,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从天柱山百花崖远望群山 刘源墓,今为安庆市潜山县龙潭乡天柱山后山境内。刘源是宋朝末抗元义兵长,刘源战死后,潜山乡民感戴保护之德,以檀香木模制假头。配葬其身于天柱山百花崖旁,明朝宣宗追谥刘源为“护地大王”。明朝成化三年(1467年),于其故里彭家岭筑“大王庙”,并定时祭祀之。图二:百花崖山涧 前往刘源墓,是卒子多年的夙愿,能够祭祀这位安庆名人,却走了很长一段路。刘源墓地约几十平方米,为一个山坡,墓碑是清朝设立,地方非常的隐蔽,如不是当地非常熟悉地形的村民带路,要想找到这位护地大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图三:刘源墓 刘源墓是建在一个小山坡的坡面上,高高拱起的墓冢有约一米,呈圆形,清朝时村民用石砌墓圹绕其周。墓前仍立有约七十公分高的石碑,楷书阴刻,文曰:“皇清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五日谷旦。大王坟墓。弟子储汉涛、陈锦荣、陈月松同立。”图四:大王坟 刘源(?-1282年),字叔清,绰号野人,人称野人源,宋朝末淮西同安(今潜山县梅城镇)人,乡绅。南宋末年,刘源在天柱山聚抗元军民十万余众,坚守十八年之久,保护了当地群众免遭蹂躏。天柱山有不少景点冠名“关寨”,这既是沿用宋末抗元义军所用之名,亦是表达对刘源这位民族英雄的纪念。刘源在天柱山设东、南、西、北四关寨和总关寨,神秘谷是屯兵之地,牛马城则是放马之所。总关寨是指挥部,下有百步云梯、石磊寨墙,设垛口和运兵孔,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图五:百花崖环境优美 南宋末,元军大举南侵,宋之半壁河山岌岌可危。各地智勇之士,纷纷起兵勤王抗元。宋朝咸淳元年(1265),元军大元帅阿术率大军至庐州、安庆,刘源奉地方将领之命,领头组织义兵,联络周边山寨,联合抵御元兵。他在野人寨举起义旗,以天柱山为据点,响应者达十万多人。图六:隐蔽而清幽 按照本地农事特点,义兵春则放归耕种,冬则聚合整训,亦兵亦农,井然有序。在排兵布阵上,他将人马五里一营,十里一堡地分散开来,分别占领天柱山区内的各个制高点,并将险要处按所在方位分为五个关口,派重兵把守。一时间,天柱峰周围旌旗相望,鼓角相闻,兵马往来,声震山岳,四方豪杰纷纷投奔。图七:刘源墓 德祐元年(1275),宋朝安庆知府范文虎降元,元军乘机攻山,大肆屠杀野人寨农民义军。刘源悲愤万分,迫于时艰,不得不转入地下,伺机而动。井炎二年(1277)春,文天祥兴复军局部有进展,给刘源以极大鼓舞。他便秘密串联安庆境内其他义军,并与太湖义民张德兴共举义旗,重拳出击,一举攻克太湖,占领了司空山。司空山义民傅高也率众响应,并在山中建造了“朝天宫殿”。图八:大王坟 井炎八月,元悍将昂吉儿率部围剿。联军商议,由刘源镇守天柱山,与张德兴、傅高驻守的司空山成犄角之势。元军攻天柱山未得逞,改攻司空山,刘源出兵援救而中途被阻。不久司空山被攻破,张傅均阵亡,黄州、寿昌复陷。图九:大王坟就是刘源墓 在元军扫清外围之后,刘源义军显得势单力孤,与元军周旋。后来元军使用计谋、改变战法,同时向各关口发起猛攻,义军寡不敌众,关寨被一一攻破。刘源拼命死战,终倒在了天柱峰下。图十:刘源墓 刘源死后,元兵割其首级“函送报功”。元军撤离后,乡民们为寄托哀思,用檀木配制假头,将刘源安葬在百花崖下,修墓立碑,世代祭扫不衰。明朝宣德七年(1432),皇帝追封为“护地大王”,并命就地建庙宇。成化三年(1467),迁庙于刘源故里梅城镇彭家岭,改称“大王庙”。为纪念刘源,他当初起兵的野人寨,至今仍沿袭着“野寨”这一地名。图十一:刘源墓全貌 清朝光绪七年(1881年),潜山三个山民储汉涛、陈锦荣、陈月松,跑到山间为刘源立块石碑。这三个山民里必定有饱读诗书的人,所以后人在刘源的石碑上看见了立碑人称自个为‘弟子’。图十二:大王坟刘源墓 刘源从前写过一首《水调歌头》:几载沧江梦,此夕复通过。双台双峙如画,空翠滴晴波。不是先生高节,激起清风千古,汉鼎复怎么。矫首望天际,烟树翠婆娑。危楼下,数不尽,去帆多。人人惊肉生髀,却日欲挥戈。谁识矶边泉石,别有壶中天地,烟雨一青蓑。自笑亦华发,三叹吊岩阿。图十三:刘源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