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太湖县小池镇中心村应家寨,有一处叫马家堂轩的地方,今天卒子介绍这里。图一:马家堂轩门厅 马姓,在安庆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马氏主要由一、由“马服”氏改变而来。马服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块土地,位于今天河北省邯郸市西北。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于公元前270年率军在秦、赵瘀氏之战中大败秦军,赵惠文王因此把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并赐其号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等。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此后,马家后代又在西汉武帝时期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定居下来,所以《姓谱》一书中记载说,“马”姓的发源地是扶风。图二:马氏相关资料 来源二、据《姓氏考略》记载,西域古有“马”姓,后西域有姓“马”者入内地,即以“马”为姓。图三:马家堂轩门前水潭 来源三、又据《姓氏考略》载,元代礼部尚书月乃和,因祖父曾任金代的马步指挥使,而改姓“马”,名祖常。回族中的“马”姓是“马”姓来源的重要方面。人常说:“十个回回九姓马,另外还有沙、喇、哈”。用这句俗语概括回族的姓,虽不十分准确,但大体符合事实。图四:马家堂轩石门框 来源四、回族中马姓这么多,主要与阿拉伯、波斯人名的音译,特别是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音译有关,因为马与穆谐音,所以明代许多著述中都将穆罕默德译作马哈麻。这种译法对清代及后代影响很大,如清代徐珂《西域水道记》、魏源《海国图志》等均将人名中的首音“穆”译为“马”。甚至有人称穆罕默德为“马圣人”。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再加上“马”姓是皇帝赐姓,回族又不似汉族那么重视姓氏谱系,而是可以自由选姓使用,故很多回族人便选用了“马”姓,大大增加了“马”姓的人数。安庆大多马氏为此后裔。图五:马家堂轩经过近年的维修 其它来源、出自清代,满族人中的马佳氏,改姓为马。在我国东北聚集着许多满族马姓,努尔哈赤建立金国后,在八旗中就有许多满族马姓。满族的马姓跟地名有关,据说在西汉时期,在现在的吉林省境内,有一个夫国,这个国呢,他们也是以养名马出名,而且他们还把官叫马加、狗加、牛加,以六畜为官名,迁入这个地区的女真族,都以这个地名为姓了,所以它也算是同姓不同宗。另外还有、出自他姓改马姓。如汉代有汉戚人马宫,本姓马矢,至马宫以仕学显,改姓马。图六:马家堂轩木门为清末民国初期的原物 马姓的迁徙分布最初发祥于河北省邯郸市一带。在战国末期,马姓子孙就已有一些迁居陕西省咸阳,在此后的时期内,马姓不断得以发展,并且有许多成为当朝高官。家族逐渐得以兴旺,并且最终使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成为马氏的发展繁衍中心。在西汉时,马姓中又增添了由马矢姓改姓马而来的一支,也逐渐得到壮大。当今,马姓为中国第十九位大姓,拥有人口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上,并且主要生活在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马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九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是全国回族十三大姓之一。图七:马家堂轩先祖牌位 马姓的历史名人有马融:东汉右扶风茂陵人,著名哲学家。马良:东汉文士,学问好,才气又高,文章动人。马超:字孟起,马腾之子,右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人。三国名将,出身于凉州豪强家族。马谡(卒子偏爱此人):字幼常(190-228),襄阳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南)人。图八:马家堂轩*音堂 马姓在安庆的著名建筑为探花第, 为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安庆马氏八代子孙马大用高中武探花,雍正御赐“探花及第”金匾而高悬府中,故名。是安庆市回民中官宦望族的故居之一。图九:马家堂轩 安庆马氏以回族敦悦堂马氏名声最著,而继述堂马氏的名气在清末也很大。据继述堂《马氏宗谱》记载,其始迁祖马聚成原籍山西大同府,明洪武年间调守安庆卫。至清末时有马守愚、馬徵麐(著有《淡園文集》,纂修同治版《怀宁县志》)父子是安庆名流。而马绳武支系的官阶更高,其后人外迁,今山东青岛退休教师马含芳为其曾孙,著有《金銮殿·绿头签》一书,详述马家在清末以来的风雨历程。继述堂《马氏宗谱》有清代安徽名流杨汝谷、张朝缙、李鸿章等为其作序,舒卓元、吴汝纶、郝同篪等本地名家为其“填讳”。图十:马家堂轩厢房天井 太湖县小池镇的马氏堂轩待考,该建筑为清末民国初期风格。堂轩正门外为一半圆形水潭,堂轩供奉着马氏叫马宣焱与叶氏的牌位,相关资料有待进一步核准中。图十一:马家堂轩大门 [size=0.83em]_0004711.jpg (382.5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url=]保存到相册[/url]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58 秒前 上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