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欢迎阅读购买潜山本地抗战小说《魂归天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7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济(潜山) 发表于 2016-8-24 23:22
作者简介:汪济,男,安徽潜山人。出身于中医世家,潜山县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所著《新编中医三字经》, ...

没想到潜山还出了个这么样的大作家,敬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7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虎头崖人 发表于 2016-8-27 17:29
没想到潜山还出了个这么样的大作家,敬佩!

见笑了。习作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8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3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尾声
        1949年,私立景忠中学与私立光华中学(潜阳汪氏一本堂族学)合并,改名为“安徽潜山县私立景华中学”;1952年私立景华中学改为公立,乃更名为“安徽省潜山初级中学”;1970年恢复高中招生,便改名为“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至今。
        浩淼潜川,巍峨天柱,壮哉野寨风光。
        堂堂公墓起岗峦,先烈永流芳。
        景忠厅,读书堂,纪念意深长。
        琴韵书声,一堂讲习,此乐应难忘。
        立品学,健体魄,莫彷徨。
        立地顶天期救国,开来继往志坚强,吾校寿无疆!
        这首诞生于建校初期、由原景忠中学教务主任章石生老师作词的校歌,也历经数十年传唱不辍。从景忠中学唱到野寨中学。曲调换了,词却一直在传唱。这首校歌,承载了野中人的光荣和理想,成了野寨中学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由于历史的误会,烈士陵园年久失修,甚至遭到人为的破坏。有的建筑已荡然无存,有的物件已破烂不堪。
        纪念塔早在1954年就被拆毁。白崇禧所题的“忠烈永留”碑,被人遗弃作为铺路石。文革时,有人将其翻出,打算捶毁。老校工刘开晴赶紧上前制止:“这块好石板,打碎多可惜。那厨房水沟上,正缺一块盖板,待我搬过去。”那人见说,鼻子里哼了一声:“废物利用也可以,不过这上面的字要铲掉。”说着,叫来一个石匠,命其把上面的字被锉去。石匠不敢不从,费了半天力,才完成了任务。不知其是手下留情,还是工作马虎,那字并未完全锉去。若仔细看,痕迹尚依稀可辨,也算是很幸运了。
        三座亭子,已毁两座;只有浩然亭尚在,但也已柱烂梁歪,朝夕不保。
       将士墓已成平地,杂草丛生。有些瓦罐破损,骸骨外露;四周栏杆已无,不少石条被打断;很多石碑散失于路旁沟边,没于荒草之中;或断裂损坏,或字迹模糊;或作为阶石,或改铺路面。
        这还不算,竟有人怀疑公墓里,还埋有后来因内战而死的人。这时,老校工刘开晴又赶紧站出来解释:“我于1942年便来这里,自始至终参加了公墓的修建工作。墓葬完成后,上面便用水泥封顶,从未打开过。即使是176师一个名叫苏椿华的军医,在1945年上半年生命垂危时,也只是要求把自己埋在校园的某处,想与战友作伴相望而已。这样的人都不能入葬公墓,其后几年死的人,还能加葬进去?何况挖坟掘墓是断子绝孙的下作事,哪个愿干?”刘开晴说罢,又引着人们去右边山上找到一冢荒丘,指着坟前的一块小石碑念道:“苏君椿华之墓”。至此,那伙人方才释怀而去。
        忠烈祠也成了造反派的眼中钉,要将其拆掉。刘开晴正好住在那里,其实就是为了看管房屋的。见要其毁祠,当然不肯:“这不是封建祠堂,不是四旧。而是为那些抗日牺牲人建的纪念场所,怎么能说拆除就拆除呢?”由于刘开晴据理力争,忠烈祠得以保存,但内中物件损坏严重,急需修复整理。
        春风化雨,陵园复苏。
        1987年底,潜山县政协副主席徐继达,率文史资料委员会一行六人,赴野寨中学,对176师阵亡将士公墓进行了实地考察,先后走访了当年亲身参加公墓修建的乌以风教授和老校工刘开晴,并召开了相关人员座谈会。后又去安徽省档案馆、图书馆查阅了有关公墓的档案资料。经综合整理,得出结论:墓中将士都是为抗日而牺牲的烈士,其为民族大义而舍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应得到发扬光大,彪炳于世。于是建议修复公墓,并将其申报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7月,耄耋之年的范苑声老先生,病逝于台北。这位民国大员、176师抗战阵亡将士公墓的筹建者、景忠中学创办人、首任校长,弥留之际,仍心怀故乡,思念景忠。野寨中学亦不忘故人,辟“范园”于景忠厅门前。1993年10月,一代英杰范苑声,终于叶落归根,回到了潜山,归葬范园,与176师抗战阵亡将士隔山相望,一同长眠于野寨中学校园中。
        1996年,野寨中学将原在公墓前的忠烈祠,迁至公墓之后,按原样重建;同时修葺浩然亭,且又先后重建了觉后亭和光岳亭。使三亭鼎立校园,重现昔日风采。
        1998年,抗日阵亡将士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6月,烈士公墓修缮竣工。上面正中一块黑色梯形的大理石上,镌刻着“毋忘烈士”四个大字!那是李本一为首届毕业生的题词。边上竖立着当年刻有985名将士姓名的石碑和部分题词碑刻,以及建造公墓的当事人名单;正前方仍然竖立着那块高大的墓碑,虽然碑平失字,但其精神是不可磨灭的!其下铺有石阶数十级。人们踏阶而上,高山仰止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2013年是抗日阵亡将士陵园落成七十周年,也是建校70周年。野寨中学在原塔址上,重建了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塔高9.85米,象征着985位抗战烈士的英灵。此举得到海峡两岸高层人士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在新落成的纪念塔上,镌刻着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民革中央原主席周铁农的题词:“抗战英烈永垂不朽”和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先生题写的塔名:“陆军一七六师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塔”。
        2013年11月9日上午,野寨中学全体师生员工和部分老教工、老校友以及外来贵宾,在新落成的纪念塔前的广场上,共庆野寨中学七十华诞,同时向烈士纪念塔献了鲜花。
        现在,这里已是野寨中学新生入学第一课的课堂。每年的清明节,师生们都来这公祭,为烈士扫墓,陵园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年先贤们因陵建校,以校护陵,培育优秀爱国青年的初衷达到了。这里已成为野寨中学的立校之基、精神之根、文化之魂!抗日英烈彰显的民族大义和爱国精神,在这里得到发扬光大和永久传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4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文峰文人 于 2016-9-4 10:51 编辑

    可喜!终于能见到研究潜山本土文化的好文献。
    向汪老师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12-25 21:34 , Processed in 0.07285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