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846|回复: 4

山水有清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3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老镇老郑 于 2016-7-3 19:57 编辑

                                                                        山水有清音

                                                                                文/郑学兵   

      五月的宜城,绿树杂花,风清气爽,安庆师范大学在行政楼举行简短而隆重的仪式,聘请郑炎贵先生为兼职教授。其实,许多人并不知道,早在2004年,郑先生就已经被当时的安庆师范学院聘请为兼职研究员,并被选任安庆市皖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面对这诸多的社会荣誉,郑先生仍是一如既往的淡然处之。
      在熟悉郑先生的人们的眼中,他是一个把全身心都倾注在天柱山上的痴情人。为此,许多人既困惑不解又佩服不已。正是由于先生这种痴情,才使他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92年10月19日晚,由郑先生执笔撰文写就的专题片《仰止天柱山》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这是天柱山首次大幅度、大景象地在央视露脸!该片长30分钟,且相继在香港和内地部分省台播出,当年荣获“全国对外宣传优秀节目长专题优秀奖”。1996年3月创作的《天柱山与古皖城》 、2002年7月创作的《凝眸天柱山》 、2010年创作的《神奇地带,雄秀天柱》《拨地擎空天柱山》等文均被央视和省台摄制成专题片播出。郑先生从2003年起,先后七次走进央视演播室,成为《走遍中国》、《绿色空间》等栏目的出镜嘉宾,仅2012年这一年里,就四上央视专题节目,或与广大观众一起品评韩再芬家乡的年味,或参与北纬30度中国行、诉说家在天柱青山绿水间,或探秘天柱山的神奇洞谷,或上山下湖寻找舌尖上的美味。多年来,郑先生潜心天柱文史,努力挖掘、梳理地域文化,先后在国家、省、市报刊媒体包括大学学报发表古皖文化论文三十余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荣获安徽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先生的力作《长诗〈孔雀东南飞〉与潜山之缘》《二乔故里在潜山》等论文的公开发表,为潜山县争取《孔雀东南飞》申报国家级非遗成功以及二乔故里名片资源的保护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史证与学术支撑作用。诗歌《巍巍天柱山》曾获2002年安徽省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在为天柱山申报国家及世界地质公园过程中,他一直承担着材料“总把关”和对外“总联络”的重任。2011年9月18日陪同天柱山主要负责人从挪威捧回世界地质公园证书。这也是先生退休后,最感欣慰的一件事。
      郑先生是一位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长者,一头白发,面色清癯,神清气爽,春和景明,俨然天柱山上的那棵松柏,朴茂葱茏。在他的言谈举止中,你能感受到他的儒雅之风。人如此,其文更有一股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浩然正气,先生宽阔的心胸和炽烈的情感全在他的文字里。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我们可以从他的文学作品中深切的感受到。例如那篇获得过省、市、县三级文学大奖的散文《天柱山合章》 ,恰如山水清音,亦如乐章交响,字里行间流淌着天柱山水的灵韵之美,蕴含着大自然的诗意禅机。
      这篇散文,由《天柱神思》《天柱禅思》《天柱幽思》三个各自独立又互相关联、融为一体的篇章组合而成,饱满情怀地抒发了对天柱山的大爱之情。那在劲健洒脱、炼句如珠的笔触中逐次呈现的山川秀色,那因旁征博引、据典精妙而熠熠闪光的人文历史,那些缓疾相承、从容不迫地融合了音乐之美的语言文字,都集中在这三部曲当中。
      走进这篇散文,先生首先就满怀激情地写道:“恰如山的乐章迸发最强音,大别山——霍山之一脉至此突起一峰如柱……其神姿高彻,拨地撑空,直指苍穹!”这就像交响乐章中的第一组音符,大气磅礴,气宇轩昂,让人从中领受到灵魂的震颤和情感的撼动。
      在这篇散文中,你能听到“2.4亿年前,汪洋大海之中,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碰撞,岩浆涌动,地裂天崩”的巨大声响,能听到“在那个风和日暖,鸟鸣山幽之时,崇慧大师在此为我们留下了一段精彩的对话” ,能听到“沿潜河踏歌、往天柱而来”的诸多名流巨匠,文人墨客的千古咏唱。
      虽然先生自己对散文语言的刻意雕琢不以为然,但文中那种整齐回环、抑扬顿挫、参差自如的语感氛围,于自然中透着的情韵,仍然洋溢着令人陶醉的音乐美。比如“林高歌,花相映,鸟和鸣,自由闲洽;鱼鳞木,天女花,娃娃鱼,天柱献三宝”“群峦环抱,高山耸翠,杂花生树,清流枕石,坡上石径斜;春风吹拂处,菜花黄,荠花白,麦苗绿,鸟声娴”。像这样节奏明快,音节和谐,充满了乐感情采和韵味的文字,在文章中比比皆是。由此就可以看出,先生的这篇散文,不但是儒家思想,禅宗伦理,道教学说、天柱山水和哲理之间的相互交融,更是秉承了中华传统歌咏之韵的艺术精髓。
      人与自然的神交既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前例,那么,有郑先生这样淳厚质朴心灵品质的人该怎样与天柱山水相遇呢?
      郑先生1982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相继任教于小学、中学、高中,并且成为电大辅导老师。在担任宣传思想部门的领导职务直至退休以后,数十年如一日,一直执着于天柱山的事业和古皖文化的研究,并且笔耕不辍,发表了论文、诗歌、散文、联语、杂谈等形式的文学作品一百余篇,是社会公认的学者和文史研究、旅游宣传、文学创作的“三栖文人”。先生对天柱山有着特别的感情和深沉的爱恋,退休以后,仍然拥有一颗从未老去的赤子之心,更有对皖山皖水、潜人潜风、乡梓乡情的精诚大爱。
      而这一“爱”,便是风雨兼程,无怨无悔!


        (本文发表于《安庆晚报》2016年6月27日B6版


发表于 2016-7-3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1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4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6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顶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12-25 10:37 , Processed in 0.078243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