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笔者从四十多年的教育教学中总结出,导致“差”生的因素有:个性特征,基础教育,家庭培养,社会风气,身体素质,逆反心理,旷课过多等方面。的确如此,每个班级都存在或多或少“差”生。而每位老师对“差”生付出的劳动比优生要多得多。“差”生缺乏自控能力,闹情绪,不遵守课堂纪律,不按时完成作业,不主动与同学交流,消极缺乏自尊,甚至无故旷课,逃课。如何转变“差”生,是每位教师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一:给“差”生多一些关爱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过:“没有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只是爱岗敬业,保质保量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关爱学生,尤其是“差”生。心理学表明,很多“差”生的承受能力较为脆弱,自卑感较为严重,总是以为自己笨,以为老师同学歧视他,许多活动不愿意参与,许多现实不敢去面对,许多自己能处理好的事情,不敢大胆的去处理,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因此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停滞不前。所以,老师在把握客观公正这个大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把情感的天枰,向那些需要理解,需要尊重的孩子倾斜。多观察,多接近,多分析,多鼓励。多一些信任,多一些微笑,多一些谈心,多一些肯定,多一些关爱。深入他们,跟她们打成一片,使他们视你为知心朋友,帮助他们清理心理障碍,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帮助他们找回失去的自尊,甚至对他们的错误行为可以延迟或从轻评价,给于他们宽容婉转的态度,以免发生抵触行为,给他们更多的自我修正的机会。多数“差”生都能很容易的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真诚与信任,会慢慢的建立起信心,会以积极的行动表现一点一滴的进步。 二:给他们多一些信任 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差”生很愿意跟老师,跟优生接近,只是没有勇气,很愿意帮班级做事,只是生怕做不好,很想脱颖而出,只是找不到表现自己的机会。为此,老师要摒弃只重视优生,冷落“差”生的行为及言语倾向。给“差”生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平等地对待他们,善于从不同的能力层次,性格特征的学生身上发现他们的闪光处,放手让他们为把班级做事,鼓励他们去发现办事成果,总结失败的原因。不难发现,孩子们的心灵是纯洁健康的。你若对他信任,他很乐意把事情做好。一旦得到老师的理解,肯定,信任,关心和爱护,就会积极的主动的提高自己,战胜学习中遇到的一切困难,争取进步。 三:鼓励优生主动同“差”生合作 在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之间的接触虽然广泛和平頻繁,笔者发现,优生与差生之间,仍然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课间和课外活动时,优“差”生自觉或不自觉的分层组合,分头活动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不利于团结合作,情感交流,不利于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因此,教师不但要自己走进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还要鼓励优生同“差”生合作,交流,去帮助他人,去服务他人,倘若老师经常有意识地引导优生这样做,就会使它们获得双赢的效果。可以让那些自以为是优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差”生也为自己找到了学习的目标。这样不不仅减少班级中歧视和排挤现象,也会形成良好的班风,宽容而积极的心态,同时引起同学之间情感的共鸣,寓教育教学于轻松愉快之中。 四:沟通家长配合施教 引响学生成长的因素,不知是学校,教师,社会,更重要的是家庭。实践表明,“差生大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远在天涯,由于祖辈们的过分溺爱,养成了他们种种不良习惯,所以,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家长通力合作,教师要勤家访,了解他们在家里学习,生活,活动等方面的情况。把他们在校的表现及时属实,客观公正地向家长反映,征求家长的意见,达成共识。争取监护人配合学校,配合老师做好“差”生的转变工作。所谓差生,笔者指的是不勤奋学习,不爱完成作业,进步慢,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但这些学生并非是弱智,显而易见,这些学生的交际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办事成功率并不亚于那些“书呆子”,只要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正面引导。使其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大多数都能赶上或超过优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