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马潭全名白马潭,本地人习惯简称马潭。距潜山县城西行二十七公里,位于潜山县水吼镇沿潜河东岸乡村公路西行五公里处,靠近邻县岳西县境,属潜水(潜山本地习称潜河)上游一几字形拐弯地带。
一路沿河,青山夹岸,树木葱茏,间有村落民居小楼掩映其间。行到马潭处,河水汤汤又逢河湾且有落差下冲形成深潭,逢盛水期水势浩大流急,潭之上沿因落差形成一排白色瀑布与水花挟着怒吼的水声高高溅起,直如一群白马正并排奋蹄奔腾,于是随有了白马潭的美名。当然另有一说是因河边丛生芦苇、芭茅,秋后梢顶白色花束形成白茫茫一片,故原称白茫潭,乡人嫌白忙不好听也不吉利终谐音成白马潭。
白马潭自有着天生丽质的原生态山水美景,历来他人之述尽备,毋庸我再置喙。我只想说在我初始的映像中,白马潭原始的山水之美本如世外桃源中布裙荆钗却纯美绝伦的素颜村姑,浑身散发着迷人的古朴风情。然而时移势易,如今的旅游开发早已引进了现代时兴的漂流、骑马、卡丁车等等游玩项目,昔日的村姑懵懂地走进了新时代,开始涂脂抹粉、穿金戴银起来,还步履蹒跚踩上了高跟鞋,虽时髦了许多,却也伴生了些许的不协调,题外话不宜多饶舌就此打住。
我以怀念为题倒并非是感叹白马潭的山水美景有什么流失,实际上白马潭山的水美景倒是依旧,只是添加了一些外来的和谐不和谐的现代元素。我所怀念或者干脆说是痛惜的,是白马潭潜河上一座老桥的消失与更迭。
白马潭的潜河上,原有一座通往对岸的用原木搭成的高高的、窄窄的、长长的像一条龙似的独木桥跨河通向对岸。说独木桥其实桥面并非真的就只是独木一根,而是由几根小腿般粗细的松木串并连接而成,人行其上感觉非常狭窄形如独木。桥墩及两侧斜柱也都是由粗细不等的整株松木一头插入河底另一头与桥面相连接,把窄窄的桥面顶在了水面以上两米多高处。就是这样一座看似简陋古拙实则精巧牢固的原始风格的木桥,曾让我这个初访者欣赏不已!
我初始结识并亲密接触白马潭已是近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时的白马潭尚未做什么旅游开发,完全是原汁原味原生态,连过了水吼镇下国道左拐沿河进去的路都还是沙土路面。我骑着摩托车探行前往也非观光旅游,而是那时正痴迷玩石,为找寻河流弯道石滩一路溯河而上,乃得与白马潭邂逅,算是因石结缘凭水相逢吧。因为寻石是此行主题,所以记得当年一到马潭首先就发现对面河滩上全是大大小小的白花花一片的卵石,心想看来应有收获不虚此行。要去找,得过河,要过河,得找桥,往上游方向一看即发现不远处就居然立着这么座全木结构的细长的小桥。好古朴散发着浓浓原始味的小木桥啊!初登其上我竟不觉来回走了好几遍,一时忘了本来是要过桥去石滩寻石的。我在桥上时而像个少年疾步快行以考验自己的平衡能力,时而如老夫子驻足俯看桥下清澈见底的流水效“子在川上曰”,更多的则是立于桥上观景:环顾两岸,青山叠翠中点缀着耀眼的白色农家小楼;仰望天空,湛蓝无穷的深处之上不时有白云缓缓浮过;反观自己置身美景仙境立于仅两脚宽的木桥上凌空于水面,颇生仙人泛槎之幻想。美哉!此桥此景,浑然天成,景为桥边景,桥乃景中景。我虽非真正的烟霞客或驴友之类,却也曾因了职业之便游历过不少国中风景名胜,我观白马潭之景自属小家碧玉,而白马潭的这座小桥却是独具一格别有韵味,尤其是这桥与周边的环境与景致是那么的协调自然。
因了这美景,这石滩,尤其这座桥,我之后对白马潭陆续有过回访。然而随着旅游开发的脚步日益加快,白马潭渐渐褪去了她那粗布短褐的原始衣装,开始打扮入时,逐渐时髦洋气起来。随着新建的六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去白马潭的道路正好要从巨大高耸着的高速公路桥墩间穿过,昭示着这片深隐于山间原世外桃源般的景区已与繁华的外部世界紧密相通。终于有一天,我再去到白马潭时发现那座令我着迷的原始小木桥不知何时就那么消失不见了,原址上代之而起的已是一座毫随处可见毫无特色更了无趣味的虽宽大却苍白的钢筋水泥结构的桥,白马潭动人流畅的山水乐章中随有了不协和音,我对白马潭的好感随一落千丈。扼腕叹息之下我不禁固执地幻想:假如我有决定此桥命运的拍板权哪怕是参议权,我断不会同意拆除那座看似原始、土气、窄小的木桥,更不会同意在这片美好的景致中放上个生硬且粗笨不堪的钢筋水泥桥。若为两岸老百姓来往方便,完全可以在上下游距主景区有些距离的隐蔽一点的地方去架设那种仅具交通功能的钢筋水泥桥。然而幻想不能疗伤,现实已成永远的痛,为景区增色不少的小木桥已然不复存在,突兀的水泥桥生硬地对和谐自然的山水美景进行着破坏。
我曾很多次地走过南京长江大桥、二桥,走过武汉长江大桥、二桥,还走过其他许多长江、黄河等江河上的各时代建造的各种大桥,也走过大江南北很多风景名胜区里各种风格的廊桥、拱桥、吊桥,但我依然觉得白马潭那座已消失了的小木桥属别有韵味的一品,只能在梦里再遇了。
怀念白马潭的那座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