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青山踏遍 于 2015-10-18 21:26 编辑
1
终于觉得该去看看陈独秀了。 斯人长眠于地下,坟墓在安庆市十里乡叶家坡。
墓有五修。 1947年2月,在飘摇的岁月里,一叶小舟载着先生的遗骨,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从重庆还安庆。死了还要奔波,还要经历长江上惊涛骇浪,辛苦繁难的绝不仅是前生。但少小离家死方回,孤魂外游太久,归家总是极大的幸事。 在故乡的荒坡之侧,一抷黄土,一道孤碑,后人们为安全计隐去了先生真名。 陈独秀,换成了"陈乾生"。 至1979年,值先生的百年诞辰之际,中共安徽省委指令,安庆市出200元钱,允以家属的名义重立碑,略加修葺。32载之后,碑上才实写上“陈独秀’的本名。 随后,邓小平指示,先生之墓作为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由安庆重修。半个世纪的疏离,国的大手第一次触碰了这个寂寞的灵魂 ,但坟顶仍敞,凭黄土朝天。 1998年,中央政府派员考察,与安庆市联袂出资130万第四修。2005年,安庆市政府发动本地中共党员捐资1000万元,进行了第五次建设,终把一块小小墓地变成一座堂皇的墓园。 那年,作为一位新晋党员,我捐了100元钱。 即看了网传的照片:先生踞一片青绿山水,有松柏相守,以汉白玉为四季不换的衣裳。
2 “十里乡”是安庆市的北门户。 若从西与北两面进入这个城市,此是必经之处;因为险要,便也是古今杀戮者的秀场。俯窗望去,稻田裸露,稻桩底下的泥似有种惊心动魄的黝黑。蒙古人弃马登舟,安庆是扫荡临安的中点;太平军力拒湘人,漫城的血水是从这里开始聚集。 因为被触动所以纪念,某个路边的建筑,我看见悬挂了一个名为“红水塘”村委会的牌子。 可对于我, 黑色的历史固令人恐惧,而憎恶此地者却另有他因。每过集贤关时,就仿佛进入另类的天地。因为有埋藏的石灰岩,泼墨青山被乡人剖开肚肠,削肩劈胸, 磨其骨成灰,焚其心以火。尘粉飞扬,覆盖了所有一切;光明世界,有魑魅魍魉横行。在我幼时的心里, 深信那是人间最像地狱的地方了。 幸陈先生有朋友“赛”,而他是个拯救者。近年来,小水泥窑渐被大公司兼并,新的工艺技术被采用。引水润石,蔽日的尘霾被摁回了它该回的大地。 魔鬼遁去了身影,杨柳呈绿,彩云伴月,昔时地狱蜕为“仙乡”。 一条六车道的马路,用上好的柏油铺成,通往遥远的天际。 往南侧望去,清晰可看到老旧的墓园之门。 沿路以来,以独秀两字命名的工厂,商店,公园之属可称络绎连绵。天地安好,只山上的炸石炮声轰隆未绝,初听的人一时头晕耳塞。
3 正是桂香袭人的季节。但秋景自是萧杀,一夜雨,一夜花满地。 “杜鹃” 在9月30号登陆,我想,该是2015年最后一场台风了吧,却依然挟风带雨。不由感叹着来自大海的力量神秘而威严,哪怕是它们一年的能量将要耗尽的时候。 大雨之后的青山如洗,黛描墨画。 白石的牌坊,共五列。中间书“独秀园”三字,环拱的则是“民主”“科学”四字。牌坊做工优良,精雕细琢,注视久了,似作鲲鹏之翅,直欲凌风飞去。 从牌坊下穿过,好一条直道。这是通往墓地之道,黑色的石头铺成, 凹凸不平,颠簸着我们这些看客的脚步。 本不甚长,因为笔直故,倒觉得漫长得走不到尽头。 在尽头之前,耸立着一个雕像,当然是这个陵园的主人。 为一中年男子,左手叉腰,右手握着书卷,昂然而立。个虽不高,但睥睨自雄,如传说中身后大龙山上不羁的蛟龙。 游客三两而过,大多默然不语, 而纵声言笑者情绪欢欣。环顾四周,小山怀抱,后天之木和野树相杂其间,幽深自在这一片微小天地。枫叶微红,露如珍珠,眼看从冷白转为冰寒就在这数日之间了。
4
尽头即是墓地。 看坝台之上,层次井然,算是大气磅礴的建构了。亮的色,也和这雨后的清爽人间相配。 但墓的石头并不密合,缝隙间有黑色的污染。想是坟土被雨浸之后,从严封的世界里缓慢的渗出。 墓前,是一口水塘。约莫一亩大小,呈正方形,水光潋滟,倒映着堤上的花影和天上的流云。 铭文上写着“如镜的水面寓示着历史是一面镜子”,这是个沿袭已久的联想了。但我却想起了似乎是杜撰的神话:人死后须经过一段水域,可以是河流,大海,或者“黄泉”。划桨摆渡,再喝下“孟婆汤”之类的东西,清除不堪回首的前尘。 今日,这个小小水塘微澜不起,怎知是适合记忆还是遗忘? 但修墓人不许他遗忘。 一部号称最大书雕塑《新青年》就在陈独秀的面前,因其大,目光所及,谁也无法避开。 灰色的大理石上刻着黄色的字:“(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 多么惊心的话! 映象那么深刻,是某时候曾听过吗?或在我的前生么,那时我是热血的青年还是麻木的看客? 我确定我是忘记的干干净净的了!便努力的记忆着也是无用,虽我总怀疑着我与某些事有不小的干系。恍惚中,一阵萧风掠过,虽在阳光普照之下,背心也不由渗出了几许冷汗。 看来,今冬是极寒的天气了。 这辈子我却确定不再青年了。当朔风将起的时候,还是袖口无言吧。 2015年 10 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