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真是个好地方,不由得我不见异思迁。
出行赶上情人节
如今的节日泛滥成灾,对于我们这些“冥顽不灵”的人来说,即便是中国本土的传统七夕节,也不觉得有多么特殊,有多少重大意义。谁知才出皖界,就有外地人给我们上了精彩的一课——
繁华地段高速路总是不堪重负,大大小小的车子心急火燎地疾驰而来,呼啸而去。旅游大巴稍一愣神就被别人抢了道,占了先。行至湖北境内,前方高速路抢修施工中,双行道不得不并轨成单行道。眼见着前面的车子一辆辆减速并道,旅游大巴也跟着慢了下来。孰料,车前一辆崭新的小轿车见前面大车减速,突然一个急刹车,稳稳地堵在大巴前。大巴司机是个老手,虽然老远就踩下了刹车,可是巨大的惯性加上满满一车人的重量依旧驱使着大巴徐徐地直朝小车追去。“砰”!“哐当”!稀里哗啦的碎片四处纷飞,一车人还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大巴已经追尾过后擦着小车滑到小车前面,这才缓缓定下神来。惊魂未定的是我们,若是追尾过后溅到主行道上,那么,美丽的情人节就将变成一个灾难日了。小车里的人更是被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面无血色。一个女人,肩上带着点擦伤,拉着个小女孩,半天才从车后座上下来,一屁股跌坐在路沿上,动弹不得,失神的眼睛里写满恐惧。司机和副驾驶上的另一个男人也吓得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车祸猛于虎,这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想来,所有的人都该额手称庆。
未几,有人上车来告诉大家,那辆崭新的小轿车果然是刚上路不久,驾车的司机是个顶有钱的主儿,买回一辆新车,办完一应手续后,便想赶在七夕当天开到温州去给在温州经商的夫人做情人节礼物,顺便捎上另外一家三口出门旅游。谁想夫人还没见着新车的面,新车就见不得人了,真是让那位大款郁闷到极致。一车人这才恍然惊觉:原来今天是东方的情人节!这一对牛郎织女原是想赶一回时髦的,偏偏摊上这一出!真是让人且惊且叹。高速路上不许旅客逗留,我们自然也就只能在车上、在心里,为自己、为对方千呼万幸,祈祷接下来的行程一路平安……
经此一折腾,耽误了半天,到达长沙时已是晚上十点。旅游旺季,导游分身乏术,大巴在长沙城内盲人摸象般瞎转了一个钟头,才终于找到下榻的宾馆。夜晚的长沙城流光溢彩,一路上,浓郁的节日气息扑面而来。商场、饭店、酒吧……到处都悬挂着醒目的节日招牌,五彩的霓虹灯下,旖旎浪漫的情人节促销活动一浪高过一浪,扑入眼帘的大多是勾肩搭背、甜蜜恩爱的情侣,双双对对,你侬我侬。这一天,属于所有的有情人,属于爱赶时髦的都市人。我们,站在情人节的边缘,欣赏着这不期而至的一幕,心中,不由也泛起一丝柔情……
走进马王堆
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是明天的历史。
走进马王堆,就走进了昨天。已经故去的人当然不会开口说话了,就连那些栩栩如生的木佣、似乎一拨就能流出清音的乐器、薄如蝉翼的绫罗绸缎……也统一了口径似的将言无言。然而,无数的参观者,谁又能说他们没从其中听到历史的潮流奔涌的声浪呢?同样,明天,亦将有无数的观众或虔诚或浮泛地聆听今人躺在故纸堆中将历史一遍遍低诵,或在心中将旧事一遍遍演练。唯有回望昨天,回望历史,你才能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与进步。
一个发黑的旧竹器,一双变了色的酒樽,一件损毁严重的纱裙……一段导游娴熟得如同亲眼目睹的解说,一路走马观花地泛读,一些似懂非懂的思维……在马王堆里碰撞,交织,然后衍生成些许感喟和说不清道不明的错位感。直到我们头也不回地走出展厅,这座热闹却并不朗然的博物馆依然停顿在历史的某一个节点上,忠实地拥护着大汉朝的那位长沙王。隔着厚重的玻璃,历史,走不出来;我们,走不进去。
游人总是太多,不想移动,也被推着搡着往前移。人们的兴趣似乎不完全在于剖史、窥私。在今天这个科技无限发达的时代面前,读史,除了让我们生出一种幸运感、一种幸福感,对于古人的聪明智慧,我们还是不得不诚服。
没了导游的指引,三十多人撒成一盘散沙,角角落落里四处游走,也因此错过了许多只在电视书报上见识过却不为我们所亲眼领略的其他史料。遗憾,总是要留到以后,伺机,或可弥补。
零星的细雨之中,倚在博物馆外的围栏上,我不能免俗地给自己烙上了“到此一游”的印记,提醒自己:我也曾经来过。
解读岳麓书院
其实,以我的资质和逼仄的阅读视界,我是没能力也没足够的时间来解读这座已经在湘江边上矗立了几千年、同样在中国文人心中矗立了几千年的岳麓书院的。只是因为曾经心中有书,曾经热爱读书,一直以来,岳麓书院是我心中一座似乎不可企及的丰碑。然而,再也没有想到,当我怀着十二分虔诚的心态来参拜心中的这座丰碑时,它已经沦落为一道再平常不过的、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的风景了。这,似乎是此行唯一的遗憾。
庭院很深,很大,很开阔,青砖石地,粉墙黛瓦,飞檐拱角;修簧丛丛,绿衣婆娑;溪流环绕,池水清碧;沧桑的大树斜枝横逸,树下石桌石凳井然有序;层叠的屋子逶迤而去,直达最里间一栋高耸庄严独立的小楼旁。九曲回廊间,我一个人拉在最后,总想努力穿过时光去倾听曾在历史的廊院间回荡的书声。然而,我能听到的只是现代人匆忙的脚步声,和与书院格格不入的鼎沸的喧哗,以及自己同样浮躁的心跳。那座古朴的小楼,门禁森严,在汹涌的人潮中寂静得如入定的老僧。尘世的浮华不曾裹身,却也凝滞不住匆匆的往来过客。曾经,它也向无数莘莘学子敞开胸怀,传经授道,如今,它和所有的庭轩一起归于沉寂。只有正门两边那副气势恢宏的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依旧骄傲地将书院曾经的辉煌与智慧定格、扫描。
卸下重任,失去了使命感,书院已经不成为书院了。它和那些已经陨落的巨匠一起,躲进历史的深深回廊里。尽管有自己的思想和内涵,然而,它们和他们,似乎只需要用来缅怀,用另一种意义去追捧了。因为,历史,总在前进中,休怪我,解读不出其中的精髓。
参观毛主席故居
伟人也是人,伟人也有小心眼的时候。只是,伟人的小心眼自有另一种说法——考验。十年动乱,当年,谁敢说那是毛伟人的小心眼发作了?考验你的忠诚而已!
参观刘少奇故居时,天下起了毛毛雨,似乎是为了配合我们低缓的步调。只是,就像我们从未经历过战争,不懂得其中的甘苦,我们亦不能完全合拍地回应老天。行程总是匆匆,从刘少奇故居出来,来不及感叹,我们又匆匆踏上去毛主席故居的大巴。
雨越下越大,时起时落,我们的心情也跟着时阴时晴。阴晴不定不是因为我们在攒积感情等着瞻仰凭吊毛伟人,而是因为天气。我们崇拜毛主席、感谢毛主席,但未必就得将这种情绪酿得那么充分、外露。
故居前人头攒动,雨的大小无关乎游人的热情和好奇之心,或者还有景仰之情。警戒线有时候也只是摆设,——总是往游客们身上泼冷水难免会泼冷游客的心,况且毛主席他老人家在世时也不是这样行为的。于是,故居前变成了伞的海洋,想再来个“到此一游”的写真,总也抓不到安静的镜头。没奈何,就算“有缘千里来相会”吧,和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合个影儿也不错。
门前、道旁的荷花池里清水蓝天、碧叶粉荷相映成趣,点点雨晕画出一圈圈涟漪,可是在细数毛主席圆满的公德?我们无暇感悟,前客让后客,匆匆而去。就让那些花儿代替我们随风送去我们对毛主席的怀念和敬意吧!
对于韶山人而言,毛主席不是人,是他们心中永远的图腾,有关毛主席的奇闻异事,韶山人早已将它们全镀上了神话的金边。每一句解说,每一个动作,无不透露出他们对这位伟人的膜拜与尊崇。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尊神,毛主席是韶山人心中共同的神。
是神,就会理所当然地庇佑苍生,更庇佑一方。红色旅游区,免费开放,这是政策使然。但是韶山既然是毛主席的故乡,韶山人又岂能心甘情愿在伟人的光环下过着心如止水的日子?于是,便有了五花八门的促销手段,出其不意的消费策略,让游客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乖乖地解囊。你还只能私下里偷偷嘀咕一声,否则,不说韶山人不答应,自己似乎也觉得有些不妥。不过,这不能怪毛伟人,大概是韶山人在替他老人家考验我们吧——光鞠几个躬,不有所表示是说不过去的!
其实,不只是毛主席故居,只要能与传奇、与传说、与名人、与历史哪怕只是沾上点边,任何一个地方,都被后人争着抢着挂上招牌,然后理直气壮地宣传、推销。搞活经济、促进发展既是国家大政,也基本是普通人的共识。
驶近毛主席铜像广场时,老天越发考验起我们的诚意来,雨下得铺天盖地。既定的活动计划只好取消,大巴绕着广场缓缓行驶,对着毛主席的巨幅铜像,我很庸俗也很虔诚地默念:“毛主席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