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380|回复: 5

中师生的宿命——师范30年同学会纪念册序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23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你一定会……
——写在纪念册的前面
你一定会记得三十年前的那个仲夏夜,星月俱隐,天象庄严。
开完学生时代最后一个联欢会后已近深夜,从 《澎湖湾》与《小夜曲》,到《毕业歌》和《送战友》,所有的乐曲都被我们演绎出骊歌的深情。曲终人散后,大家突然都有些不知所措,十八九岁的年龄,我们还从来没有预习过别离的程序,回到寝室稍稍入静后,才隐隐觉得,1985630日的这次离散,不是另一个习以为常的悠长暑假的开始。
不知道是谁第一个没有忍住抽噎, 碎石路边,法梧树下,教学楼前,大家都失去了平日的矜持,泛滥的离殇让黎明前的黑暗变得更加浓重。
如果把时间拉到今天,我们向自己的孩子絮叨地讲述,630日夜晚不眠的执手相看,如何延续到71日清晨泪奔的围车送别,呜咽声居然掩盖了宿松车站缓缓移动的老式客车的轰鸣……这些似乎夸张了的离愁表述,可能会让互联网时代的孩子们困惑:不过百余公里的空间距离,以及几乎共同的职业前景,何至于如此的黯然销魂。
其实,连我们自己也是到后来才慢慢明白,那种几乎突然爆发出的激情式的哀别离,不仅是对朝夕相处的同窗好友的依恋,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永远剥离的切肤之痛。
你一定会经常梦回宿师,在红墙碧池间徜徉踟蹰,这时候,你才能深切理解那场送别,理解我们共同的生活境遇与心理体验。
那个时代的食物供给简单贫乏却清新自然,茭白、洋芋与小湖鱼组合出的味蕾记忆至今还是最可回味的温馨;那个时代的课余活动形式单调却充满激情,火热的球场对抗与神秘的竹林习武让精力旺盛的男生乐此不疲;那个时代的艺术呈现质朴简陋却直指人心,一曲《葬花》一出《下凡》会让漂亮女生的表演受到公主般的礼赞;那个时代的老师箪瓢陋巷却忧乐天下,用君子谋道的行动阐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意涵……
杂花生树的阡陌垄上,三两合群的散步,可能是在讨论优雅的诗歌节奏或者艰深的哲学命题;幽深的老街书店和逼仄的报刊亭边,这个县城里“最高学府”的学子,用结余的菜金抢购自学丛书或者新到的期刊;稍显粗粝的校园布局简约,意外地有那么多的角角落落,足以荫蔽初谙情事的师范生们的惶恐,——他们用小儿女般朴拙的真诚,悄悄送出这辈子最火热的第一封情书……
在我不得不使用最俗套的排比来做回忆呈现的时候,却遗憾于省略号的内涵过于丰富。是的,师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一个镜头、情节、字符,如结绳记事的节点,平时默默潜伏,却在你某一次舐创自怜后的蓦然回首中历历在目。
即使最卓然独立的同学也很难否认,宿松师范的三年生活,培养了我们大家共同的生活姿态,我们的认知角度、思维体系、话语方式、行为特点,如胎记附体般烙上了共同的宿师图腾。
你一定不会忘了了宿松师范,忘不了中师生的身份,并期待以此为名义的相聚。学校空间的变化与名号的改换其实已不重要,我心安处,即有校园。
是的,作为一名中等师范学生,现在想来,当年飞泪相送的场景,未尝不是我们提早了的青春祭。作为中师生的集体宿命,优越的智商基因与迷惘的前程预期,让心高气傲的我们对未来既不敢愉快地张望,又不甘默然地沉沦。于是,背负着自织的的理想的经幡,或意气风发,或执着进取,或隐忍砥砺……我们一路行走到今天,走到知天命的路口。
你当然经常也会有相聚的念头,如多年结伴后被强行分开的孩童,想重新温一遍默契的规则,玩一场熟悉的游戏,见一见亲切的脸庞。在宿松,在潜山,在北地,在江南,或民居院落,或城镇楼宇,孤独的孩子在等待屋外那一声清亮的口哨。
于是,有了这个一呼百应的相聚,我们当然应该感谢雪平、锦玉、吴炜、岳辞等同学的及时动议与积极组织,同时也要感谢我们自己。没有人能够叫醒装睡的人,没有人能融化冰冷的心。只要有一点火星,薪火便会连绵燃起;只有有一面令旗,我们就会用奔跑的姿势迎接相聚。
我们倔强地坚守在毕业30年与人生50岁的门槛前,我们打破了班级的分野,以宿松师范85届毕业生的共同名义,再次相聚在一起。
即使是由于特殊原因未能到场的同学,我们也看到了你温暖的面容,听到了你急切的足音,你永远是我们中的一员,我们有一百零一个理由不离不弃,包括那个青春早逝的沉默少年黄节权。
你一定会经常翻开这本册子,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或独自回味,或亲友同阅,一起复习我们的生命流年。
这里面有我们青涩的合影,有我们成熟的近照。面对一张张熟悉的面容,你一定会读出艰辛、执着、努力、从容、超脱、幸福等等复杂的内涵;但不变的一点,——你是我亲爱的同学,你是我信赖的旅伴,你是我倾诉的知音……更重要的,你是我最美好的青葱岁月的见证。
今天我们站在知天命的门槛边。我们已经知道哪些是我们“能够改变”的,并且已经将最好的年华投入过这个浩大的人生工程;我们也渐渐知道哪些是“不可改变”的,会平静地接受如宿命般的因果设定。也许,30年沉淀下的友情与阅历,让我们成为彼此的“上帝”,让我们“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可改变的,并彼此赐予分辨两者的智慧和勇气,做一次最从容的生命穿越……
你一定不会忘了今天,而你一定会期待并守望着明天……
(执笔:宿师85届毕业生 程东文,2015年初秋撰于杭州)
其他文章见博客
http://blog.sina.com.cn/chengdwhw

发表于 2015-8-24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年代,能初中考取中专的人,都是优秀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6 18: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师曾经很辉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7 11: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共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出的是作者的多情与萧洒!
30年再聚首,又一次执手相看泪眼.
天命早知,曾经的壮怀已依稀难辨.
是宿命,也是必然.
当你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最大的幸福就是悄悄然欣欣然地退出历史的舞台,
而不带走半点遗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79年,我要报考野寨中学,班主任却非要我报考中师。当了30多年孩子王.............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12-24 08:59 , Processed in 0.081668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