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031|回复: 5

潜山余井竹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3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潜山余井竹器
朱邦振

  竹器是指竹质的用具器物。在潜山县余井镇,大凡日常生活用具都可用竹子加工制作。制作人俗称“咬匠”,既是职业人,也是民间艺人。余井竹器制作传统源远流长,加工技艺经典独特。1985年10月,余井竹器选送“中国首届竹制品展销会”展出,以质量全优,获“信得过”产品称号和证书。1991年8月利用105国道建成通车,从余井至县城公路沿线长约10公里地段开设“潜山竹藤器市场”。至1992年底实现交易额800多万元,次年5月,又延伸8公里到本县黄铺,称之为“皖西南竹藤器市场长廊”。1992年11月保健凉席获中国工艺品博览会优质奖。
  1、余井竹器的起源和发展
  余井镇位于潜山县境的中部,国土面积为220平方公里(2008年),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为大别山边缘山区,中部为丘陵岗地,山场广阔适宜竹类生长,毛竹为大宗,山场面积达38000余亩,龙潭是安徽省著名的竹乡。
  余井镇是天柱山脉与皖水交汇处山口古镇,周边发现新石器时代花阳岗遗址及东汉至唐代马道岗墓群,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族群   遡流域而居。史载:明代中期,古徽州一支余氏族众在现余井老街位置围滩屯田定居下来,至清代康乾时期建成余井老街。陆路交通,老街正处在唐宋之后,我国著名贯通东西连接南北古淮西驿道上,老街附近的老马驿是潜山主驿,驿道直接怀宁、桐城、太湖三县地,至民国九年设马52匹,马夫33名,差夫24名,年开支2210两银。水路交通,老街依山临水,得舟筏之利,皖水中上游的土产山货在老街集散中转,毛竹是主宗,年产量达30万根,除部分中转水运到下江安庆外,大部在余井老街就地加工成竹器,再由水陆两路,销往周边省分。余井竹器及制品有50大类、220个品种,大至篮球场面积相当的粮库底垫囤脚、长达20余米的浮筏,小至5厘米竹钉、牙签,制作技术含量高的有床、屏、桌、几、柜、橱、椅、蒸笼等。加工最精致为席类,以竹为席称篾蓆,比蒲草席清凉,以白黑缯作为席的边缘,称簟,“下莞上簟乃安斯寝”。竹篾蓆中“簟”较荐、莞,更加精致。古人将竹制席类分如此细详,足见其技艺历史悠久。1992年12月,潜山文物工作者在彭家岭发掘一件战国时期竹席,其篾条薄,人字形纹理编织十分细密,席面平润光洁。不同时期出土还有竹箱、竹筹、竹笥,考证结论: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的年代古皖地区不少家庭具备寝席竹器,且工艺达到较高水平。史载,余井竹制品中汉时有“竹丝水晶灯笼,一名篝烛,燃于内,光映于外,以引人步。”唐时,皖城巧工以竹篾制作“常满灯”,七龙五凤,杂以芙蓉莲藕之奇。两宋时,编竹为筒,空其中,而窃其外,暑时置床席间,可以憩手足,取其清凉,俗称“竹夫人”。旧时,余井竹器中有一种“夹膝”,功能同“竹夫人”。将潜山视为自己家乡的黄庭坚有记,“赵子充示《竹夫人诗》,盖凉寝竹器,憩臂休膝,似非夫人之职。子为名曰青奴”。在潜山盘恒多日,访游多地的苏东坡题诗:“留我同行木上座,赠君无语竹夫人”,自注:“世以竹几为竹夫人也。”历代文人对竹器的点赞,赋于了竹器的文化内涵。明清之际余井竹器发展达到巅峰,簸箕帚席等主产品销量达数十万件。以竹子枝桠扎成笤帚,因经火燎去叶,竹枝微黄,柔韧耐用,称“金丝火把”,在周边邻省最受欢迎,在竹器中享有盛誉。民国九年潜山县志载:“笤帚运行皖北等处,销数甚巨。次则制为各种竹器下至篾瓤、竹屑、亦无弃材。冬笋列入土贡味极鲜美,春笋出枝时伐之曰竹麻、水浸石灰中,供造纸原料。”这一时期由于加工技艺的成熟,对竹子原料利用达到尽善尽美地步。
竹制品类区域分工更为精细,民国时期漆铺乡分为上漆铺专业编稻箩、戽箩,年产过万担。下漆铺专业制作筷子、刷竹、柴扒莲茄、囤围,都形成了各自优势产品。1954年以余井老街竹器加工点为主体成立竹器社,组织分散“咬匠”集中生产各类外销竹制品。组织生产有利于传统技艺的交流、传承和提高,增强了本地区产品在更大市场的竞争合力。
  2、余井竹器制作技艺特征分析
  2.1讲究实用、内蕴文化
  竹器作为千家万户的生产生活的用具,本质的追求是经久耐用。这种内质的要求,一是竹子原料优质,二是加工工艺流程科学合理。因竹器用途不同,磨损的部位不同,为达到不同部位的刚柔性能要求,“咬匠”非常注重料竹的选择。从择地植竹、沤林垦复,密度配置、通风排水,竹园全方位、竹子生长期全过程精心管护,以保障每一株料竹的优质品性。如阳坡生长的竹子,杆稍短杆径细,虫蛀少,宜制作床、桌、几、橱、柜等家具,刚性大,经久耐磨。阴坡涧地生长的竹子杆稍长,杆径粗、皮青、节长、柔性好,宜剖篾编织能卷曲折叠垫子、蒸笼、箩筐、筛子、郎盆、晒席、囤围等用具。阴壤适地大型竹称簰竹,用来制作浮簰“大者编伐,运行货物,霍山等处,皆仰给于此”。择料竹另一标准是“砍三留四不过五”。选用3年生,预留4年生作竹种,5年以上,竹质老化、脆化,全部砍伐充作柴薪。竹子是禾本科植物,性能界于草木之间,鉴于这一特点,竹农一株多用,竹叶沤林,枝条制帚(金丝火把)梢制柄把,中部节匀制作凉床、竹椅等器,中下部剖竹籽、削竹片,制作脚手架竹跳板。剖篾可分头青、二黄、三黄、四瓤、以其柔韧度的不同编织精席,普席、箩、筐等用具。
  一件竹器结实精致,主要由外框骨架牢固度锁定,“咬匠”利用竹料物理性质、皮层厚薄、打孔切楔承装部件,打孔切楔精度要求高,看料下刀,丝毫不差。弯曲孔楔,用明火上半部火焰炽烤,柔韧度加大,称热扭揉,装进档杆,绳索捆扎定型,再用炒焦竹钉插入,栓定,整个过程,成竹在胸,一气呵成。每一道工序,每一环节的细部处理的尺寸、力度、火候全凭经验掌控、上手师傅检验竹器结构的牢固度方法亦十分独特,即将竹器底部固定,在上部45度方向发力搓、推、摇、拉动而无声为好。也有将制定骨架抛至屋檐高度,自由落体摔下不散架检验牢固度。缝楔结合部“针插不进,水泼不渗。”桌椅面板平整细密在于剖竹籽刀工力度,开而不离,断而丝连。拉力强劲的毛细纤维系紧韧皮层,原竹曲面压成平面后,既平整光洁,又察不出缝隙。余井竹器经久耐用,本地不少竹制品家具,如竹床、竹椅,使用并无年限,有的甚至传过三代。精席(毛竹垫)甚至使用超过百年,依然晶莹滑润,光鉴照人。余井竹器制作也十分注重制品外观端庄、均衡、和谐。不同时期的审美情趣蕴涵其中。竹席的边角以黑白篾条编织出民间吉祥图案。竹椅背靠最为考究,一般由二弧一直三根竹皮镶拼,外突内收,与人体脊梁凹凸曲度相吻合,中页竹片以明火炙出竹汁,浓烟熏黑,近于黑漆涂染,光亮可鉴,以中国画白描手法,刻画龙凤呈祥,山水花鸟、中国结等图案,阴刻直书的祝辞、励志、祖训类文字,这些对比强烈书画之刻,使一件普通日用竹器顿时容光焕发,透出风雅和韵味,体现地方特色与深奥丰富的文化内涵。
  2.2适地适人,艺在专攻
  余井竹器制作传统悠久,历史过程中形成技艺流传分布适地适人各有专攻的特征。
  沿河“簰佬”。专工制簰、掌簰。制簰如造船,选取同一簰竹园4年生长短粗细均匀的大竹,运至河边沙滩,经丈量断裁,刮青、打孔、炙烤、做弯、炭壳、封孔、迭排、扎筋、合成、置篷等多道工序。每一道都有专业把式,分步管控,严格把关,方能下水。下水之前亦举行“拜河神”祷告仪式,供三牲、烧盘香,祈求顺风顺水,如果香烟徐徐上升,成束成缕、预告簰筏将行水平安,主家大吉,制簰全过程禁忌不吉利话语,如称“伞”为雨具,称“帆”为篷,“盛饭”为“装吃”,带有较为浓厚的原始宗教崇拜的神秘色彩。簰佬多是皖水河边人,从小就跟随父辈做簰掌簰,了解河洪水情,甚至熟悉河床上每一块石头,这对制成的簰筏性能数据安全保障作用极大。这就是“外河人做不惯本河簰”的道理。
  山湾的“篾匠”擅长竹片剖、削、刮、浸和编织技艺。从事垫、席、箩、筐类制作。
  老街“咬匠”,擅长床、桌、几、椅、柜、橱箱制作。“咬”含有竹器孔窍缝楔咬合的技能。
  由于长期技艺积淀,余井竹器制品形成小地域专业分工:杜埠、湖田、河街黑簰制造,森华、万涧的金丝火把、漆铺的稻箩、戽箩、囤脚、围皮,清末该地就有车具工艺,类似车床、用来加工竹油筒、竹童碗。龙湾凉子席,龙潭的槽器、制品各具特色、各具优势。特色产品形成地域分布,既与该地竹资源、地理环境优势相关,又与技艺传承习俗相联系,适地适人适艺的良性循环一旦建立,既促进专业技艺的提高,又保障了主产品在同类产品中规模竞争优势,提高产品在当地和销售地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2.3 因势利导,历久弥新
  余井竹制品生产采用纯天然竹材料,工艺精湛,美观大方,卫生洁净,便于携带且经久耐用。虽然衍生在农耕文化时代,但在后工业化时代的城乡仍普遍为许多家庭接受,广泛使用,因为绿色环保,其使用价值愈来愈高。上个世纪60年代,塑料制品替代了部分竹制品。近年,随着国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化工合成塑料制品出现削减的势头,正逐渐被反替代,历史轮回竹制品市场回暖已现端倪。富有传统特色竹制品生产和技艺又迎来复兴的春天。但不是历史的完全重复,必须创新中发展。如何因势利导,使传统的竹制品历久弥新,余井镇龙潭乡地方政府制定产业复兴规划,将遗产传承,技艺创新,实施目标和措施列于产业规划,启动申报中国传统村落程序,利用竹乡优美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引导传统竹制品生产向旅游工艺品转化,以销促产,借产能增大,提高竹制品市场的占有份额。以现代市场需求导向创新传统的竹制品技艺。如县内多地开办了竹筏漂流项目,增加对竹筏和竹椅的需求,又丰富了旅游项目。许多老匠人重操旧业,传带一大批年轻人。余井老街因1969年洪灾冲毁,原云集在老街匠人分散安置到周边乡村,加之105国道的改线,原销售旺盛的竹藤器市场萎缩。2014年余井镇中心镇区总体规划通过评审,在原老街地段划定“竹藤器加工集贸区”安置项目已经启动,老艺人陆续回“巢”,前店后坊式竹制品生产恢复生机,一大批时兴实用竹器系列得以开发,制作技艺也与时俱进,得以创新和发展。
  3.结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拥有3万余亩毛竹资源余井和龙潭人民,一千多年前就从事竹器生产,传统本身就是文化的存储器,蕴涵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竹器制作技艺生生不息,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技艺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是人们通过内心的长期潜移默化而形成的心理定式和心理认同。继承和发展这一珍贵的遗产是我们这代人责任,不能等到它消逝遗尽,才去抢救保护。一个骨子里渗透着技艺的乡镇,在未来经济与文化竞争中,因为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和个性,只会立于不败之地。
  余井竹器与其它传统产品相似,也遇到被现代时尚产品替代,老匠人渐少、后继乏人,附加值不高等发展中难题。迫切期望得到相关方面的关注和帮助。群策群力共同跨过经济转型期门坎,抓住难得历史机遇,保护好遗产,发展创新竹制品技艺,让过去的流金岁月走向未来的岁月流金。

簰竹园


金丝火把


竹夫人(又名青奴、夹膝)


余井竹籐器市场


加工竹筏


龙潭竹乡


皖水漂流


竹  床
发表于 2015-8-3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3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3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当年,余井竹藤器市场商品琳琅满目,加上位于国道旁,销路甚好。可从国道改道以后,竹藤器生意渐渐萎缩,商户们纷纷撤离潜山,搬至桐城,后又迁往江西九江高速出路口一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3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潜山群众 于 2015-8-3 20:27 编辑

呵呵,申请非遗!
是不是这样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10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潭竹乡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12-23 16:47 , Processed in 0.079866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