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731|回复: 0

茶馆闲聊杂谈 之 二六三:【人物】寻访“阿庆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5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中国江苏网讯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三十岁开外的人,每当听到这段耳熟能详的唱词总会联想到一个既熟悉又亲切名字——阿庆嫂。
  阿庆嫂是现代京剧《沙家浜》塑造的一个艺术形象。阿庆嫂以开茶馆作为掩护,与敌顽展开机智勇敢的斗争,终于使三十六个伤病员安全转移。剧中“智斗”这场戏因脍炙人口的唱词深受人们喜爱,并由此而成为经典,阿庆嫂也因《沙家浜》的走红而家喻户晓。舞台上的阿庆嫂是经过艺术加工塑造的,现实中的阿庆嫂又是什么样呢?“红色足迹,辉煌传奇”苏南报道组5月31日来到“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帮你寻找答案。


  过去,有关阿庆嫂的原型一直有多种说法,有人说阿庆嫂是常熟当地曾任妇女部长、经常捐钱捐物慰问战士们的老妈妈范惠琴,还有人说阿庆嫂是常熟开过茶馆的陈关林烈士的妻子陈二妹。不过,常熟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经严密考证得出结论,将抗战中曾任中共横沔(沙家浜)区委书记的朱凡确定为阿庆嫂的原型的代表。

  综合讲解员的介绍和史料记载:朱凡,原名陆慧卿,生于宁波鄞县,小时候举家迁居上海。初中时代,她投入了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的救亡运动。升入高中后,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爆发,她走在上海学生请愿队伍的最前列。1938年,陆慧卿参加了中共外围组织“雪影社”做救亡工作,义务担任夜校教员。此时,她改名朱凡,她自己解释:“朱,红色,代表革命,我要做红色队伍里的平凡一兵。”1940年秋,朱凡参加了江南抗日义勇军,至苏(州)常(熟)太(仓)抗日民主游击区参加革命工作。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调至苏州任中共横沔(沙家浜)区委书记。1941年,朱凡任中共辛莫区委书记,7月,日伪大规模“清乡”,朱凡负责反“清乡”斗争。在工作途中遇上日军,不幸被捕,被捆系在急速开驶的汽艇后面活活拖死。朱凡牺牲后,沙家浜男女老幼集体出动,在昆山湖找了三天三夜,但没有发现她的尸体。新华社、上海《新闻晚报》等媒体2005年4月的报道是这样介绍朱凡最后的悲壮遇难的:1941年,日本侵略军对沙家浜地区进行“清乡”。7月,在一次“清乡”中,朱凡为了掩护群众撤退,被日本兵抓住。当时目击者讲,两天后,日本兵在昆山湖把朱凡双腿绑在两艘汽艇上,活活撕开,朱凡壮烈牺牲,年仅30岁。

  据介绍,确定朱凡为阿庆嫂原型,主要是因为朱凡与阿庆嫂有多处相似点。事实上,当年在苏南为抗日做过贡献的女性数不胜数,她们或者帮新四军送过情报,或者掩护过新四军的伤病员,她们每个人都与阿庆嫂有或多或少的相似。作为一个艺术形象,阿庆嫂早已根植于人们的心里,那位机智、勇敢的江南女性已经定格在人们的记忆里,阿庆嫂应该是她们所有原型的综合形象,因此,考证阿庆嫂的原型到底是谁似乎没有太大的意义。不过,作为一种精神的传承,今天的人们也绝不能忘记那些为抗日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先烈们,在建党90年之际让我们再次缅怀:陈二妹、范惠琴、王月嫂、干桂宝、胡广兴……因为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阿庆嫂”。
  阿庆嫂主要原型介绍:
  原型一:陈二妹(关林嫂)


  在江苏常熟市董浜镇政府修订的《董浜镇史》上,只有短短的几行字记述了一位叫做“陈二妹”的烈属事迹:“陈二妹,革命烈士陈关林的妻子,曾和丈夫一同开设涵芳阁茶馆,作为我党的地下交通联络站,丈夫牺牲后,她带着一儿一女坚持斗争,直到抗战胜利!”

  陈二妹是最为人们认可的阿庆嫂原型,因为抗战时期在常熟东乡董浜镇上有一家涵芬阁茶馆,是中共地下交通站,接待过谭震林、夏光、任天石等很多同志,茶馆的老板娘就是陈二妹。可是,因为陈二妹并不是党员,所以,人们很难把她和“高大全”的阿庆嫂联系在一起。事实上,陈二妹的条件早已具备党员的资格,为什么不入党可能是当时的特殊状况所致。1941年农历7月26,陈二妹和丈夫陈关林被叛徒出卖,同年11月11日陈关林在虎丘山下被敌人用麻袋套起来用刺刀活活刺死。陈二妹独自拉扯着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继续经营涵芳阁,完成丈夫未竟的事业。为帮助更多的革命者,陈二妹没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此时陈二妹的女儿和谭震林的女儿年龄相仿,为让谭司令全身心投身革命,陈二妹狠心地将自己的一双儿女送到远房亲戚家寄养,而把谭震林的女儿接过来悉心照顾,对外宣称是自己的女儿,从而掩护她度过了艰难的抗战岁月。直到解放后,陈二妹的女儿和儿子才到她身边,一家人在董浜镇种田务农40年,好强的陈二妹从没说过自己是陈二妹,只享受“陈关林烈士遗孀”的规定待遇,从没有对组织上提出过其他要求,直到1996年7月18日去世。

  原型二:范惠琴


  范惠琴老人1911年2月14日出生于常熟沙家浜镇的一个名门旺族,丈夫毕业于上海交大,在当地也很有名气。抗日战争前夕,老人曾和丈夫去过上海、南京、青岛等地,接受了先进的文化观念,思想进步。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回到家乡宣传抗日,还积极发动群众打击侵略者。1939年5月,新四军六团以江抗名义东进,建立了以阳澄湖为中心的苏常太根据地,范惠琴得知新四军来到,第一个主动将新四军指战员接到家中,并在她家里成立了抗日指挥部。

  范惠琴1938年在抗日烈士殷志仁的介绍下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新四军生活极为艰苦,战士们一年只有一套单身军装,而当地又非常冷,时任妇女部长的她,经常组织妇女编织军鞋,捐钱捐物慰问战士们。她让出自家的房屋给新四军居住,平时出入都以教书为由,掩人耳目。她常冒着生命危险,将受伤的新四军接到家中,只要一有动静,立即让新四军藏在地板下,有时通过边门,进入芦苇荡里。由于被叛徒出卖,她曾经两次被日本侵略者抓去,并且多次被上过刑,叫她跪在很尖的硬树柴上,然后用刀背敲头、皮鞭抽打,昏死过三次,让她交待新四军伤员躲藏地点、地下党成员,但她意志极为坚强,一次也没有退缩,更没有出卖任何同志。日本鬼子无奈将她释放时,她两个膝盖上的皮肉已全部溃烂,被人用木板抬回家中的。正是因为如此,上了年纪后的她腿脚一直不好,晚年已经不能正常行走,背部等处也老是疼痛。新四军北撤后,她将所有的秘密资料包括入党情况的说明等,全部烧毁,加上当时主要联系的同志纷纷牺牲,因此尽管她有革命经历,但一直没有被正式承认。后来她的经历被一位当地学者发现并写入书中,范惠琴才有幸成为“阿庆嫂”原型之一。但老人一生淡泊名利,从来不曾向组织上提出任何要求,平时也不向外人提起她的这段往事。在她儿子蒋金宗的记忆里,只有和母亲一起回老家沙家浜时,老人会指着经过的地方,给他们讲起年轻时抗日的英雄往事。事实上,老人解放后虽然住在苏州城里,但一直没有忘记且十分留恋当初战斗过的地方。

  在老人临终前的几个月前,曾经想回沙家浜敬老院度过余生,但因为种种原因,直到她离开这个世界,她的愿望也没有实现。

  原型三:石雪珍


  石雪珍1937年嫁到了阳澄湖畔消泾集镇上的大户人家陆家。当时,陆家是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地下交通联络站,丈夫陆义是“青年抗日联合会”的骨干分子,婆婆沈菊英也支持抗日工作。受家庭的影响,石雪珍也成了一名抗日积极分子,在家里掩护同志、传递情报。1940年7月和1941年3月,石雪珍39岁的婆婆、20岁的丈夫相继被土匪胡肇汉杀害,人称“母子英烈”。丈夫和婆婆牺牲后,石雪珍拖着才17个月大的儿子坚持斗争。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吴县市政府决定建“阳澄湖地区抗日斗争史迹陈列馆”,石雪珍老人主动让出了自家的房屋,还自告奋勇担任讲解员。

  原型四:干桂宝

  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中有个片段:匪兵刁小三想夺一个姑娘手中的包袱,姑娘厉声道:“你凭什么抢我包袱!”刁小三坏坏的说:“抢包袱?我还抢人呢?”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事。

  阿庆嫂的又一个原型人物干桂宝的经历,与舞台上的戏剧如出一辙。干桂宝家住在鲍家坝,当时新四军的后方医院,修枪所就驻扎在那里,她丈夫宋大保是村主席,一家人为抗日工作奔走。一次,干桂宝带着女儿乘船为新四军办货,回来被土匪武装胡肇汉(戏中胡传奎的原型)的船队截住了。为首的小头目姓焦,强要拉船,干桂宝大喊:“你们凭什么抢东西?”于是,戏中的一幕就上演了。正在这时,忽然一个干桂宝有些眼熟的小头目叫住:“小焦,别胡闹,是自己人!”接着,那人又说:“小焦,这是干大妈,帮过咱们大忙,胡司令见了也敬他三分,还不向干大妈陪不是?”那个小焦勉强道了个歉就溜了。这一幕,多么酷似阿庆嫂、刁小三、刘副官那场戏啊!不止如此,就连端掉胡肇汉(戏中胡传奎的原型)老窝的情报,也是借头疼病,看郎中的方法传递出去的。不过,头疼的送信人不再是戏中的沙四龙,而直接就是“阿庆嫂”干桂宝本人。

  原型五:王月嫂

  事迹不详。

  原型六:胡广兴

  京剧《沙家浜》的沪剧原著《芦荡火种》编剧文牧曾经说过:“起先确定阿庆嫂是个男角色”。“因为原型胡广兴是个男同志,后来是由于戏的要求,才改成了女的。”

  梅村有个东来茶馆,与戏中的春来茶馆就一字之差,而这真是常熟县委设立的秘密交通站。交通员,茶馆老板就是胡广兴。他是原“民抗”司令任天石的同学,熟悉当地情况,救助、掩护新四军伤病员,与日伪军周旋。他以日货迷惑敌人,掩护战友;假装溺水,盗船出境。当时,常熟太仓一带日军布下据点,控制严格,胡广兴就自编茶歌,内藏情报,向上级汇报工作,对我党和新四军的地下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摘自: 作者:苏南采访小组  编辑:孟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11-24 16:57 , Processed in 0.073577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