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13|回复: 1

学习《文汇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4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学习《文汇报》

一只含着珍珠的大鸟飞过

   来源:文汇报   作者: 丁及
  责任编辑:郑泽川   
     这块水泽地,很久

以前,大鸟的影子落下来

  珍珠一样落下

  慢慢沉入

  一个城的梦底

今日醒了,大鸟的影子在长

  影子里长出脉络

  长出水草一样的羽毛

  漫过水底森林边缘,浮出

  掠水的趐膀

  挂满星星的露珠

  荷叶胸口,布满波光的念珠

  在水泽的壳贝,跃动

  琴弓的声线,一个城的心跳

  复活,珍珠一样的影子

  又一只大鸟,含着珍珠飞起

  在这块水泽地,很久

  以后,人们写下大鸟的神话

  含着珍珠的泪

  回眸,一个城的约会

新诗难于谜语,真难猜。看不明白的可能才叫诗,我的那个文字排列组合一览无余,确实还不能叫做诗。诗要做到言尽意不尽,意在言外,我尚未做到。我在进行这样汉字排列组合时,生怕别人不能明白我的意思,而尽可能多排列几个汉字,这只怕是初学写作者通病了,这首诗是五月见报的,落下现在才看,看了一会儿还是一头雾水。订一份报,一年到头也只能看到几首诗作,总该把它大抵弄清楚吧,不然就会对不住我的三百多元的订款。

看这首诗作时,我仿佛回到当年的数学函授学习,遇到难题也是一筹莫展,想也想不出,问又没处问。看来文学也是不好惹的。在网上搜搜看,果然网上有了。打开也就是这么原诗作的几行文字,没作一点解释。哎!这又不是什么大家名作,谁有闲工夫愿意去解释呢?我想,毕竟见报了,起码编辑看懂了。要是自媒体的作品,就当作他自己也不懂好了。      

看古诗就怕典故,不明了诗人用的典,也是望诗兴叹。现在的网络工具一查找稳出来,其实也就不难了。这首诗有没有典故呢?是不是有个大鸟衔珍珠的典?恐怕未必有。是不是可以扯上精卫填海的典?好像也是扯蛋!据我所知新诗差不多不用典故,不然引进新诗这个洋玩意干吗?古时谁要是滥用典故也会遭到当时人的唾弃,骂其“掉书袋”。掉在书袋里了,要你写干吗?我查查好了。但我认为新诗也可以适当的用用典,这样可以达到惜墨如金的效果,使诗简练、精辟,而又意味隽永。像“三顾茅庐”这类妇孺皆知的典故,是不会增加读者难度的,像“巫山云雨”这类典故,就不是个个知道了。

这首诗我粗略的认为作者是在诅咒人类文明。有人或许会说:不会吧,这样的诗作怎么可能发表呢?这就是水平呀!怎么不会呢?从黄帝到老子到庄子到魏晋竹林七贤都在诅咒呀。《桃花源记》看似避战乱求和平,实质还是老庄哲学在文学上的反映。

作品中的珍珠就是人类文明的种子呀,大鸟衔来了,又衔走了。这里大鸟有现代文明的影子,是飞机的意象。掠水的趐膀  挂满星星的露珠  荷叶胸口,布满波光的念珠  在水泽的壳贝,跃动
不就是飞机夜晚起飞的样子?现代的大都会,像梦幻一样,人们觉得是那么美好。当这颗种子再也不能发芽时,大都会就会像影子一样消失殆尽,当我们人类再回眸时只是一些“美好”的记忆了。还好没做“世界末日”论。

我只能理解这么多,也只需理解到这里。不像数学,一个问题不能只去做一点朦胧想法,必须全明白,不然就等于白想。这就是文学的好处了。
                                                       2015.7.1


发表于 2015-7-4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12-26 09:30 , Processed in 0.077901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