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224|回复: 8

失落的韩氏祠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0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我出生在大别山西南麓古老的村庄,村庄不算大,三十多户人家,都是同宗姓“韩”;方圆百十里地,五十岁以上的人,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同姓同宗的大庄户最古老的建筑--韩氏祠堂。
祠堂建在在村庄的正中央,有说是宋朝建的,也有说是明朝建的,不管是哪个朝代建的,都见证了我们韩姓子孙的繁衍及人世沧桑;且不说祠堂建筑的宏伟壮观,单凭老人们传说:建造这个祠堂招待工匠们,做饭的食堂就刴穿了三块砧板,烧漏了九口大铁锅。可见修建这个祠堂的历时之久,工程的浩大。
祠堂也叫家庙,一般是祭祀同宗的祖先,按西方白虎星确定方位,与历史上其他祠堂东西走向不同,韩氏祠堂是南北走向,祠堂东西的两边均匀地分布着村庄里的住户,从祠堂通往各住户是由其每边的上下两条长弄堂连接,其中上弄为主弄,也称为大弄,直接贯串于村庄的东西两头。各住户的门户,俗称为“进户门”,依着这几条连接祠堂的大小弄堂而开。遇到雨雪天气,即使是最东头的大婶到最西头的二嫂家串门也不用换雨鞋。孩子们也喜欢这样的老宅子,一旦大人们出去干活了,孩子们每天不约而同地来到祠堂大厅,习惯上称为“大堂厅”,一些岁长的老人们也习惯性的集中在大堂厅,一边天南海北的聊着天,一边照看着孩子们玩耍。许多传奇而又有趣的故事,我就是从这里听到的。
站在大堂厅的中央可以直接眺望东西两头的远景。冬季,两头的弄门一般是关着的,这样就把凌烈的寒风挡在了户外,保证了庄子里的住户免受寒冷之苦。夏季,两头的弄门敞开着,使得整个的老宅深厅凉风簌簌地穿弄而过。一到中午时候,干了一上午农活的庄稼汉子们就在弄里的各家门口临时支起一张凉床,美美地睡上一觉,即养足了精神,体能又得到了补充。庄子里有个什么大事小事的,族长只需从大弄的东头向大弄的西头边走边喊,一遍了事,家家户户都能听见,因此祠堂的大厅自然也就成了全庄子的人精神向往的地方。
所说的“大堂厅”,由前厅、中厅和后厅三进厅组成;最为壮观的要算是中厅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厅中四根粗大的红木柱子,只有两个小孩手牵手才能把它合围住。柱子的底部座落在比柱子更粗的大理石石鼓上,每根柱子上还刻有各种姿态和面容的龙的形象,有的怒目圆瞪、杀气腾腾,有的姿柔温顺、憨态安详。那金黄色的龙的鳞片恰似触手可得的黄金一般。顺着柱子抬头向上望去,高大的柱子直通顶部的四个角落,连接四根柱子的是雕龙画虎的大串枋,将大厅中央的天花板围城了一个倒扣般的“城池”,这“城池”的中央雕刻着一个若大的太极八卦图案,寓意着人们除凶避灾、祈求幸福吉祥的美好愿望。
前厅与中厅之间有一个大大的天井,天井的四周是宽阔的走廊,走廊上方是木制的楼阁,与前厅二层的戏楼相连,形成走马通楼的格局。通楼上下两层侧面的墙壁上绘制着许多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人物的画像,大人们经常结合着画像给我们讲述过很多喜闻乐见的故事,其中有些典故在后来的读书时也得以重温。
后来,我长大了一点,也慢慢懂得了关于祠堂的一些事。
其实,“祠堂”本身不仅是一个建筑的名称,而且还代表着一种旧社会的权力机制。宗法家族的管理,是维系古老中国农村基本管理制度,延续了几千年,直到公元1949年。据大人们说,祠堂里有着自己的财产和产业,如房产、田亩和学堂。祠堂左右周围的居户基本上是依祠堂而生存的。农忙时,经营管理着祠堂的田地;农闲时,做些祠堂的修缮工作。方圆百八十里的同姓的族人每年自愿向祠堂奉供一些物品,以资助、保举那些有着才华的学子,据说家族里每年都有新的科举产生。此外,祠堂里的族长是由年尊辈长、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大凡本家的族人犯有不孝敬父母、善待家人等败坏家风的行为者将会在祠堂里受到一定的训斥,以告诫人们遵从仁、和、忍、让的文明礼仪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新中国成立之后,韩氏祠堂就成了村里的政务中心。在火红的大跃进年代里,祠堂又充当为供全村百姓学习和工作的重要场所。随著大跃进步伐的加快,祠堂也随之有了新社会的气息,从此,就有了第一部有线电话和广播喇叭。
然而,好景不长,文革开始了,祠堂的厄运就来了。
一天,一群红卫兵小将在造反派头子的带领下,红旗招展、锣鼓喧天般地进了村子。当时的我,也挤在人群中看热闹,忽听有人高声喊道:“破四旧!立四新!紧跟中央干革命”
第二天,又来了大批的人马和车辆,在不到几天的时间里,这座保留了几百年真正体现我中华名族之神韵的古建筑被砸得七零八落、破烂不堪。
如今的后生很少谈起祠堂的事,古老的祠堂和古村落早已被散落在山川田野的栋栋小楼替代。只有羁留在繁华闹市讨生活的庄户老农,每逢大雨天建筑工地休息时,或夜深人静时,抚摸病残的身躯,偶尔想起埋藏在庄户人心里的那遥远的家和挥之不去的古老祠堂。
                                            作者:韩冬生
                                              2015 .06.17

发表于 2015-6-20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应发原创地带,顺便为您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0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我们这里的人奴性强,皖南那些牌坊群我们本来也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1 05: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潜山许多老祠堂经过维修,得到恢复。重新对外开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1 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好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1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多户人家,的确是不大的村庄。
楼主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1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请问那座韩氏祠堂坐落在哪个乡镇村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1 11: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国之前的建筑应该都列入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如未列入应向上级申请、不能将此古建筑遗漏、更要认真保护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1 13: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点照片更好

来自:掌上潜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11-23 09:02 , Processed in 0.075809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