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楼主: 紫海飘郁

万丈高楼平地起,欢迎添砖加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九一八”当晚,驻守沈阳北大营的东北军第七旅只进行了轻微的抵抗便撤到郊区东山嘴子一带修整待命,参与进攻的日军两个守备大队只付出极小的代价便顺利攻占北大营,进而几乎兵不血刃就轻易的占领了整个沈阳城。之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辽宁、吉林、黑龙江接踵沦陷敌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献资料记载,彼时东北军总兵力接近三十万人,而且器械精良,训练有素,且官兵大都有实战经验。“九一八”前后,仅驻扎在东北各地的东北军各部队就有16.5万余人,驻在山海关内的也有近10万人,而日本关东军仅有不足20000人,东北军不仅人数远超日军,而且装备也不输日军,假若指挥有方,英勇还击,鹿死谁手,亦未可知。然而,面对以小博大的凶悍日军,东北军却交出了一份令国人难堪以致汗颜的战绩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军进攻沈阳时,东北军驻沈部队除一小部分基层官兵自发奋起反击外,其大部几乎不放一枪,不战而退撤到锦州,随后整军遵上司命令退入关内。经此一战,本有些忐忑的日军指挥官信心爆棚,骄狂日盛,变得吸髓知味、无所顾忌,东三省在战火硝烟中迅速沦陷。之后,中日两国矛盾已不可调和,双方剑拔弩张,针尖麦芒,一场更为残酷、更为持久的全面战争已悄然拉开序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九一八”当夜的糟糕表现,名闻遐迩的东北军风流少帅张学良饱受国人指责,被赠了一顶“不抵抗将军”的帽子。流落关内的东北军30万将士集国仇家恨于一身,纷纷要求打回关外,收复河山,重回家园。然而,一纸“不得抵抗”的命令让东北军将士的热血变冷,也让国人齿冷心寒,广袤肥沃的东三省成为日本禁脔这一事实变得难以更张,数十万东北子弟兵的不堪表现也让国人的心情由失望变得绝望。那么,在风雨如晦的“九一八”之夜,究竟发生了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期以来,坊间一直流传着“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是蒋介石下令不许抵抗,“逃跑将军”张学良是代蒋受过之说。张学良的机要秘书郭维城的回忆影响力很大,他的叙述为以上说法提供了毋庸置疑的佐证。据郭说:“九一八”爆发当夜,张学良身在北平,他闻讯后一夜十几次致电南京请示蒋介石如何应对,而蒋也十几次轻描淡写的答复他不许抵抗,而且还让他命令麾下部队将军械库锁起来,然后将库中武器一律点交给日军。东北军执行的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这几乎成了历史定论。然而,时隔84年,关于此事的一些疑点渐渐浮出水面,那么,要求东北军“不抵抗”命令到底是谁下达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学者说,直至今日,始终无法找到有关蒋介石在“九一八”惊魂夜后命令张学良不许抵抗的只言片语,更遑论找到任何由蒋亲自签发给张的电报、手谕了。那么,“不抵抗”的命令只是空穴来风吗?抑或是下达者另有其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18日,蒋介石到底在哪里?有学者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理出了略显纷乱的头绪,结果显示出“不抵抗”命令的签发者似乎与蒋无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献记载,9月18日这天上午,蒋介石一行匆匆登上一艘名叫永绥号的军舰溯江而上,准备前往南昌行营亲自督剿活动于闽赣两省的红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在这天夜晚,“九一八事变”突然爆发,19日凌晨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收到张学良的告急以及请示电报时,蒋介石正在赴南昌途中的永绥号军舰上,依当时的通讯手段,蒋对这惊天突变应该是一无所知的。直到19日白天,永绥号抵达九江湖口码头时,蒋介石才得到消息。客观地说,蒋得知这一突发消息是在第二天,他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就做出反应,当夜给张学良下达“不抵抗”严令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彼时的中国,只是形式上的统一,一些拥兵自重的地方实力派表面上服从国民党中央政府领导,装作唯蒋马首是瞻的样子,其实均各怀鬼胎,各有打算。东北系张学良、桂系李宗仁、滇系龙云、山西阎锡山、山东韩复榘、西北马步芳、马鸿逵等均是如此,他们自成体系,与国民政府的关系可用阳奉阴违来形容。即便与蒋介石关系比较亲近的张学良,对中央政府的命令也并非绝对服从。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也绝非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东北军也并不是绝对服从蒋介石的指挥,国民政府的号令也并不是总能在全国畅行无阻,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5-2-25 00:54 , Processed in 0.07395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