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楼主: 紫海飘郁

万丈高楼平地起,欢迎添砖加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8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扬振宁和邓稼先是同乡,初中同学,西南联大同学,一起坐船去美国留学。后来两人有着完全不通的价值取向,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扬振宁留在美国繁华世界,靠获得诺贝儿奖,出尽风头,晚年还不甘寂寞!邓稼先当年毅然回国,为中华民族的两弹一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惜的是由于当年的科研试验条件有限,人身防护条件简陋,邓稼先由于核辐射过多,身患癌症,英年早逝,实为国家民族之大殇!但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从历史和国家角度来说,邓稼先必将千古流芳,永垂不朽!是他,永远的奠定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战略安全和民族地位!不管过多少年,所有炎黄子孙都将崇敬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8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杨振宁为中国作了什么“贡献”?

    杨振宁自己也总结说,想来想去,自己对于中国的贡献,顶多也就是自己和李政道是华人第一次得诺贝尔奖,从而改变了中国人认为自己不如人的心理。大家看看,这就是杨振宁对他很“爱”的祖国的最大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8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一次爆炸失败后,几个单位在推卸责任。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原子弹被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件。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个人走进了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之地。他很快找到了核弹头,用手捧着,走了出来。最后证明是降落伞的问题。就是这一次,伏下了他死于射线之下的死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8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邓稼先有一次开会在西湖,他拉着同仁在“精忠报国”那四个古意盎然的字前照了一张相片。许鹿希说,邓不爱照相,但这张照片是他自己要照的。当初随邓稼先一起搞原子弹的科学家,有些中途而退了。因为“没有科研成果,不能家庭团聚,不许亲友通信。作为知识分子和普通人的生活、乐趣、权益,是必须牺牲掉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8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杨振宁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不忠:杨振宁在祖国最困难的时候毅然加入美国籍,父亲劝说也无效,不肯归国效力。拿到诺奖的志得意满的杨因为买不到长岛的房子耿耿于怀(最后还是屈居在教授区买了房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8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孝:加入美国籍,为此事杨的父亲到死也没有原谅他,是为不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8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仁:在祖国富强时,又在与某名牌大学的互相吹捧炒作中,回国颐养天年,自从回国以来,东走走、西逛逛,忙着走穴炒作,不愿踏踏实实做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8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义:窃李政道的研究成果,得诺贝尔奖,还倚老卖老在李政道之前去领奖,并出书丑化李政道;杜夫人刚刚过世,大一的基础物理刚开课不到半个学期,就一心想着上帝的最后一个礼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8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想学位毕业7天,不顾美国阻挠毅然回国的邓稼先,为中国的国防核工业呕心沥血,年仅52岁因放射性影响身患癌症去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8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想同道的李政道先生早年毅然回国,从70年代起,李政道教授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科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为了在中国发展高能物理和建立高能加速器,后来成为建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北京谱仪和进行高能物理实验的骨干;1982年当我国高能物理事业举棋不定的关键时刻,他帮助我国选择了一个既先进又符合国情的BEPC方案,并成为当今世界上在c-τ物理研究能区唯一的高亮度电子对撞机,并做出了重要的物理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5-2-25 07:53 , Processed in 0.08101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