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你真不咋的 于 2015-5-5 11:04 编辑
谁是亚洲真正仇视中国的国家?为什么开挖泰国的运河,会对中国有如此重要的意义?上海自贸区为何会乘势崛起?又为什么是对新加坡和美国的“致命一击”? 刚看完李克强的新闻发布会,就见腾讯发布新闻:“中国确定投资开挖泰国的克拉运河”。好激动!!!一个被延误了十年的会对中国有不可估量的经济和政治影响的项目,终于尘埃落地。
那为什么开挖泰国的运河,会对中国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一、 政治上 现在,中国、日本、韩国、朝鲜、港澳台与欧洲、非洲的的大宗货物都必须绕道新加坡控制的马六甲海峡。 而新加坡是美国在亚洲最大的海空基地,尤其是根据美新协议,新加坡机场的一半归美国空军单独使用,新加坡的所有港口美军舰艇都可以无须事前告知地停泊。 所以如果我们贸然去“解放台湾”,美国不用直接参战,只要不让你的石油过(我们大部分石油要经油马六甲),你就坚持不了几天。因为现在的时代,老百姓长期没有油用是容易造反的。
那美国有没有权利封锁马六甲海峡呢?当然是没有这个权利的,问题是马六甲海峡的深水航道在新加坡一侧,有美国撑腰,新加坡宣布不让你过,你就过不了。拟建中的克拉运河 国际上一旦发生意外,比如中日开战、朝韩战争、台湾危机、日韩摩擦、越柬冲突,美国只要封锁马六甲海峡,这些危机几乎都可以按照美国的意图“化解”。十二年前我在上海国防战略研究所工作,才知道我们的战略石油储备只够7天。
不仅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连港澳台都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新加坡一直是我们的“心头之痛”。因为新加坡为了自身安全利益,它只是信上帝的城市,却与世界上最大的二个伊斯兰国家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为邻。 所以,新加坡自然要选择同样信上帝的美国做靠山。而且这还不是狐假虎威,因为那只美国老虎在亚洲的利益与马六甲休戚相关。甚至,对美国而言,新加坡的利益受到侵犯比日本韩国受到侵犯还严重,他比新加坡还清楚必须保护新加坡的道理。新加坡也正因为有美国的撑腰才在东盟有话语权。 可以这么说,东盟做出的种种对中国不利的举动,多数与新加坡在背后的小动作有关。因为从利害关系上,新加坡一直将中国视为最大的威胁。 十几年前,新加坡因为地处马六甲海峡的特殊地理位置,成为世界第一大港,集装箱的年吞吐量超过1千万标准集装箱。 新加坡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是因为中国大陆、日本、韩国、朝鲜、台湾、香港和澳门甚至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从非洲和欧洲来的货物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 众所周知,物流的中心一定是资金流的中心;资金流的中心一定是金融的中心;金融中心又一定会派生出贸易中心、商业中心、生活中心、服务中心……
统计部门的人也知道,物流GDP每增加1元可以拉动其它行业的4元GDP。新加坡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 一方面,大船的运费大大低于小船的运费,货主都希望用大船装运;另一方面,大船因为太大,船上货物的目的地往往不单一。 比如,船既装了韩国的货又装了日本和中国的货是不方便轮流去这3个国家卸货的。因为你在韩国卸了货以后装上韩国回程的货就会影响中国和日本的货物卸船。 所以,大船装了多个目的港的货以后一般必须在第一个港口一次卸完,去其它港口的货由另外的小船续运。这就是中转港的概念。铁路上叫“编组”。 显然,新加坡是最天然的转船港口。首先,因为新加坡是深水港,可以停靠大船。其次,新加坡与上面那些目的港的距离都差不多。最重要地是新加坡是自由贸易港,转船无须手续和税费。 当你成为物流的中转港以后,你就会成为大宗货物的交易地。比如,中国大陆的许多期货交易虽然在国内,但是货物的交割地点多在新加坡。
尤其是中国期交所挂牌的大宗货物的交货地(比如小麦大豆等)多数都在新加坡。十年前,新加坡仅仅每年的期货交割的金额就超过中国全年的GDP。 所以,新加坡不仅是世界最大的物流中心,也是世界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 因为为了处理自己的货物,世界各国的银行都需要在新加坡设立分行。一个人口不足500万的国度,外资银行就有几百家,在银行就业的员工就是几十万,为银行服务的行业则需要更多的人。新加坡想不发达都做不到。 所以,新加坡的发达,根本不是新加坡人所说的他们勤劳,说的实在点,就是它是抢了上海的饭碗。 因为亚洲过去的物流、金融、贸易的中心是中国的上海。上海解放前就是整个亚洲的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 后来船越造越大,上海的大陆架地形导致大船进不了港,再加之毛主席的计划经济导致上海失去了自由贸易港的身份,于是上海就失去了物流中心和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新加坡就拣了个大便宜。
所以,新加坡的发展几乎就是与上海港的衰败相拌的。 克拉运河不仅将有利于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对香港台湾,尤其是柬埔寨和越南都更是有利,亚洲的新发展热点就剩印度支那三国了,开挖克拉运河肯定有助于我们对这些国家的影响,必然将使他们不敢一边倒地支持美国。 至于有人说美国和泰国也不错,问题克拉运河起码20年内是由中国控股的,虽然具体协议我还没看到,否则我们凭什么为你去挖? 如果泰国以后发生暴乱怎么办,大家已经忘记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过去的小米加步枪了,泰国无论谁在台上都不敢! 二、 新加坡为什么要视中国为敌人?
如果克拉运河通航,上海再建成深水港,新加坡的世界航运中心的地位就将不复存在了,因为货物中转量起码减少80%,即使去日、朝、韩的货物都不会再选择新加坡中转而会选择上海。 因为上海距离日、朝、韩不仅是等距离,而且比新加坡近得多,意味着大船可以走更远的距离,运费就会进一步降低。 于是,新加坡就将失去美国控制中、日、朝、韩甚至港、澳、台的战略地位。一旦失去美国的保护,新加坡很可能会成为异教徒的羔羊。所以它必然会拼死抵抗。 新加坡在中国有很强的“院外”势力,过去一段时期规定中国“后备干部”基本上都要经过新加坡的“培训”,所以现在这些被新加坡“洗脑”过的干部几乎都在国家的重要岗位上。 所以你可以发现,过去一段时期的重大举措或信息,不少都是新加坡先发布的。 由于新加坡“培养”的大批“后备干部”几乎都已经转正进入了我们党和政府的关键岗位,这些人深受新加坡的思想影响,或多或少地认为新加坡是在帮助中国的发展。
因此在行动上不自觉地配合了新加坡,反对在上海建设深水港、自贸区,反对开挖克拉运河。以至于这么好的项目延滞了十年。如果新加坡只是说说,问题也许没那么严重。可是新加坡绝对没有只是停留嘴上而是落实在了行动上: 十年前,为了能充分利用西部的炼油设备,中国计划修建从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到新疆喀什的铁路。 因为中国新疆的石油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已几尽枯竭,大量炼油设备即将闲置,如果开辟瓜达尔港到喀什的铁路,中东和欧洲非洲到中国西部尤其是新疆的石油和其它货物就不必再绕道马六甲的新加坡和上海,可以节约80%的路程。 可是新加坡知道后居然和中国竞争瓜达尔港的经营权,在以高得离谱的价格中标后,竟然闲置了十年!其目的很清楚,就是为了拖延时间。 十年后,巴基斯坦终于看穿了新加坡投标的恶意,从新加坡手里收回了的瓜达尔港交给中国,可是时间已经整整过去了十年。而且新加坡在还没交出瓜达尔港的时候,就先去印度挑拨,说中国经营瓜达尔港是为了建军港,威胁印度。希望印度阻止瓜达尔港的建设。 当俄罗斯提出要开辟北冰洋航线缩短东亚航程的建议后又是新加坡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甚至当中国人大批去西伯利亚种地,新加坡的李光耀都会出来教育俄罗斯:当心中国的扩张。
凡是去新加坡学习考察甚至旅游的中国人,新加坡人都一定会想方设法让你“路过”连新加坡人自己都不相信的"XX功"的宣传地,领受反中国政府的教育。 甚至中国发生非典,也是新加坡第一个要求全世界禁止中国航班进出。 新加坡还是世界上唯一建议中国不应该搞民主而应该像他们那样搞专制。说到底,新加坡就是惟恐中国不乱。 最可恶的是,中国很可能就是接受了新加坡人的建议向温总理的家乡投天津投去4千亿发展什么新港。而这个4千亿,可以同时开挖克拉运河、铺设渤海隧道、发展瓜达尔港、建设上海深水港。那今天的中国就完全不一样了。 可是,这个4千亿却用在了连不冻港都不是的天津,而且天津根本不具备中转港的条件,因为日韩的货物是不可能绕道去天津中转的。 新加坡建议中国发展天津而不是发展上海的目的就是天津不可能对新加坡构成竞争。无论天津怎么样,新加坡都会一切照旧。
三、克拉运河对上海的意义 2012年,上海的港口吞吐量已经是十年前的三倍:超过3千万标箱,也超过新加坡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可是,新加坡的发展虽然没有上海快,但是2012年的吞吐量也接近3千万标箱。这是为什么? 一方面是因为上海没有自贸区,新加坡是自由港,所以期货的交割中心只能设在新加坡而无法设在上海,这也导致世界原油的交易中心、矿石、钢材等大宗货物的交易中心都还只能在新加坡;另一方面,新加坡仍然是亚洲、欧洲、非洲贸易的唯一通道,在新加坡中转或者停靠对于长时间航行的船舶很重要。 如果克拉运河一通,再加上上海自贸区的政策,洋山深水港的设施,上海的地理位置优势,泰国优良的“开放式的人文服务”,新加坡就彻底失去了中转港的优势,而新加坡自身发展有1百万标箱的货物就够了(他们一共才4百多万人口)。 所以,那近3000万标箱的货物最终会选择从中国走,主要会是从上海洋山港走。上海的吞吐量就不会只是3000万标箱,而会是6000千万标箱甚至1亿标箱,上海周边的浙江、江苏都会受益。李克强的讲话透露出的信息就是“就业第一”。
而这个“超级物流中心”拉动的金融、贸易、仓储、商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带动的将是优质的就业岗位的繁荣,对于大批大学生的就业,下岗公务员的就业,都是利好的消息。 四、经济上 我在发表那篇《上海自贸区砸了谁的饭碗》后见到不少留言和评论,其中最多的抨击就是“挖克拉运河没有必要”。 主要理由是克拉运河投资巨大,节省的运费有限。而且美国在泰国也有基地,新加坡基地的美军一样对中国克拉运河有威胁。 坦率地说,就是在运河通行费上赚不到钱,克拉运河还是可以搞的,因为不仅中国可以掰开卡在自己喉咙上的那只由美国控制的新加坡毒手,而且给中国未来带来的经济发展效益不是几千亿而会是几万亿甚至几十万亿! 对泰国而言,这么巨大的工程所带动的就业不仅是 可以预见,泰国会通过经营运河两岸的服务业获取巨大的利益。不难想象,经过长期航行的船舶,个把月都见不到个人影,还有谁会再忍三天绕道新加坡去“休整”,要不了多久,克拉地峡的运河区就会成为世界最有影响的旅游区了。 那么是不是新加坡的美军基地仍然可以威胁克拉运河呢? 应该说全世界都在美国的威胁范围,问题是新加坡宣布禁止中国的船通过其马六甲水域是合法的,而且美国不仅会支持,甚至根本就是美国指使的。 可是克拉运河是中国控股的运河,中国可以宣布禁止美国的船通过,就像当年土耳其禁止中国的辽宁号航母通过其海峡的道理是一样合法的。 所谓的封锁不是武力的而是要以不违反国际法为前提的,无论新加坡、土耳其,在美国的支持下封锁航线都是合法的。 如果美国威胁中国的长江航运、中国控股的克拉运河的航运,就等同于宣战了,不是一个美国总统能够决定的。
2015-05-04 06:00:54
------“本文到此截止,下面是相关内容”----- 新加坡防长:“中国,你这是什么意思” 新加坡在南海问题上应当保持中立
[环球网报道 记者 葛鹏]据美国彭博社3月16日报道,新加坡防长黄永宏(Ng Eng Hen)在16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加坡希望印度在南海问题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称“印度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希望其在南海的存在和参与能强化信心和促进相互理解”。 报道指出,1月份时美国第七舰队海军中将罗伯特•托马斯就曾要求日本在南海问题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称美国欢迎日本加强对南海海域空中监视。
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报道指出,印度上月宣布将国防预算增长11%至4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04.8亿元),并同意建造6艘核动力潜艇,这是其现有量的三倍,以及新建7艘护卫舰。黄永宏说:“我们对印度同行表示,我们受益于其在印度洋的存在和发出的声音,他们如何在印度洋行动由其自己决定。”
3月8日,中国外长王毅在谈及南海政策时表示,中国在自己的岛礁上开展必要的建设,不针对也不影响任何人。我们不会像有的国家那样跑到别人家里去搞“违章建筑”,我们也不会接受在自家院里施工的时候被人指手划脚。只要是合法、合理的事情,我们就有权利做。 同时,他说,中国将继续维护好南海的航行自由,继续致力于通过直接对话协商和平解决争议,继续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发挥我们的建设性作用。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旨在奉行“亲、诚、惠、容”的理念,实现睦邻、安邻、富邻,这个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 黄皮白心:一样的中国年,不一样的中国心 新加坡市中心的天福宫庙门外,此时已挂上了大红灯笼和春联,使这座有170多年历史的寺庙比平日更添了几分明艳。这座寺庙正在准备迎接一年中最繁忙的时间:接下来的几周内,成千上万名善男信女将在这里上香许愿,迎来一个吉祥的中国年。在这样的日子里,即使如我一样、远谈不上虔诚的人们,也会尽量维系这条代代传承的传统纽带。 在如此典型的中华文化环境中,对自己的传统提出质疑似乎显得格格不入,但今天,新加坡就意味着对“华人身份”这个传统观念的挑战。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她在对外输出一套关于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概念,这种概念在海外华人社会中产生了新的张力。从前,新加坡华裔曾经被称为“中国人”或“华人”,而这两个词之间存在着细微的区别:前者是指具有中国国籍或在中国出生的人,后者则泛指任何在种族和文化上属于中华文明的炎黄子孙,这种细微的区别被认为是人为添加的。但正是这种微妙的区分,现在已经成为了新加坡华人身份问题的关键所在。
新加坡天福宫 从种族上区分,新加坡有四分之三的人口是华人,他们多数是19世纪上半叶从中国福建省远渡南洋定居星洲岛上的移民后裔。虽然新加坡的马来裔与印度裔原住民,与19世纪来自这些国家的移民一起,在当地形成了重要的社区,但华人才是最初构建新加坡的中坚力量。 在马来西亚独立后,为了在这个以马来人为主的新建国家中维护华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权利,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爆发了苦涩的矛盾。1965年,新加坡不得已从马来西亚脱离出来。如今,比起版图远超自己、且资源丰富的邻国,新加坡这个以华人为主的蕞尔小国的人均GDP约为马来西亚的5倍。 但在今天的新加坡,这种向好的经济趋势恰恰对华人身份构成了困扰。2013年,新加坡政府发布白皮书,为未来维持经济增长以及增加人口(从530万增至690万)制定了计划。新加坡本来就人口稠密、建筑空间有限,这份计划甫一出台便饱受争议,甚至在社会上引发前所未有的抗议:鉴于新加坡低下的生育水平,这种数量的人口增长必须依靠外来移民,而大量民众认为,这些移民将主要来自中国。 表面上看,中国移民要在文化上融入新加坡无比轻松。在新加坡的多语种教育系统中,华语实际上是仅次于英语的第二语言。近半个世纪前,新加坡采用了中国大陆的简体字,而非香港和台湾的繁体中文。在20世纪70年代末,新加坡政府发起了“讲华语运动”,以限制各种中国方言的使用。由于新加坡与中国有相似的华族美食和根植于儒释道传统的华族习俗,新加坡人熟悉中国文化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新加坡的华人和中国大陆的中国人之间,仍然横亘着一道鸿沟。造成这种割裂的,是当代社会价值和价值背后的语言。 在新加坡活跃的互联网媒体和网络论坛上,对中国移民的偏见处处可见。新加坡人经常抱怨中国大陆人言谈粗鲁、举止不文明:前不久,曾发生一起“中国女人”在一尘不染的地铁站内排便的事件,在“真实新加坡”(The Real Singapore)和海峡时报移动版(Straits Times Online Mobile Print)等门户网站上引发轩然大波。中国移民则对新加坡华人同胞们表现出的冷漠深感失望,并且认为他们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足见这些岛国华裔不是正统的中国人。 这种紧张关系造成了双向的仇外情绪,尽管新加坡本地华人与中国移民同根同源,但双方彼此指责对方持种族主义立场。可以预见,这种情况将导致双方各自强调文化意义上的身份认同。虽然新加坡电视电台播放的节目大多采用中国大陆抑扬顿挫的普通话,但当地商店、公交系统和的熟食中心(观察者网注:即大排档)里,人们操着带有浓重口音的新加坡华语——它混杂着当地特有的词汇,并糅合了来自英语、马来语以及各种中国方言的外来词汇。闽南话等当地方言仍相当流行。虽然学校必须向华族学生开设华语课程,但有相当大部分主要来自富裕阶层的新加坡华人讲起英语更加自在。 中国对新加坡人日常生活的影响力日趋明显,促使他们更加认同自己作为新加坡人的身份,而非中国移民后裔的身份。如果说当初新加坡华裔是为了与马来西亚作区分而对华人身份产生了认同,今天他们再次定义身份则是为了与中国划清界限。去年秋天,我有位新加坡华人朋友前往日本工作,因为钓鱼岛问题,当时正值中日两国关系高度紧张的时刻。临行前他告诉我,“我只需确保他们(日本人)知道我是新加坡人,不是中国人。” 但当我处身天福宫中,与其他信徒一起按照中华传统准备香火供品时,我很难想象不以“中华”去形容周围的一切。大多数新加坡华裔仍然自称为“华人”;仍然与我以普通话进行沟通;仍然没有脱离中国的传统习俗。然而,这些海外华侨在新加坡传承并利用悠久的中华传统,塑造了崭新的身份认同,创建出一种混合文化,对单一的中国人身份认同提出了质疑。
反華急先鋒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被診斷罹患前列腺癌,他明(16)日將入院接受手術,切除前列腺。李顯龍昨(14)日仍照常出席社區活動,訪問宏茂橋德義區居民。根據聯合早報報導,李顯龍將接受無切口的機器人輔助手術,他的主治醫生是新加坡中央醫院泌尿科部主任鄭畏三教授。新加坡總理公署文告指出,他是在包括鄭畏三在內的一組專科醫生建議之下,決定動手術,醫生相信他可完全康復。 文告透露,醫生是在李顯龍上個月接受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MRI)掃描時,發現他的前列腺有可疑腫塊。在接受進一步的細胞活檢(biopsy)後,醫師診斷他罹患了前列腺癌。 文告指出:「根據美國史隆格德林研究院的研究數據,有相同病情且接受同樣治療的患癌者的15年生存率高達99%。」
據悉,李顯龍將請約一周的病假,期間將由副總理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暫代職位。 李顯龍是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的長子,他在1992年任副總理期間曾罹患中期淋巴癌,但經過化療最後康復,並在2004年從第二任總理吳作棟手中接過總理一職。 今年63歲的李顯龍,在上周二(10日)剛過63歲生日。他在近幾個月曾向媒體透露,已在物色下一任總理人選,接班人將會在下一屆國會大選後產生。 辱华随处可见 新加坡店家羞辱中国顾客
周女士蹲地捡硬币。网络资料图
香港《新报》11月9日报道,事发新加坡森林电子购物广场一楼的名为“Mobile Air”的电器店。 当日,周付款后,发现店家竟然收取2400元新加坡元(约14430港元)的高价。周随即要求店家退还1010元新加坡元(约6000港元)的差价,店方当即拿来一大袋硬币,包括有5分与1角,在她面前全部倒落地上。 周女士未有争辩,默默蹲下来捡拾硬币,而店家却不断对女子冷言冷语。周将全部硬币捡起来后,随即报警。然而当她提着这些硬币到当地银行要求兑换时,却遭到拒绝。 于上述店铺受害的顾客,并不止周一人。近日有报道称,一对到新加坡旅游的越南情侣来到该店,男子买了一部iPhone6送给女友,却被店家用同样手法欺诈,该男子为讨回退款,被迫向店家跪地哀求。 新加坡人为什么不亲华?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日前发表文章,题为:为何新加坡华人讨厌母语?作者:吴一凡。文章如下:
“你喜欢华文吗?”,“我不喜欢华文”。“你的华文成绩那么好,为什么不喜欢?”。“因为华文很难学,为什么还要逼我学”。 “你最喜欢的科目是……?”,“我最喜欢科学、数学“。“哪华文呢?”“ 我讨厌华文!”。“为什么?”,“因为……(自己也说不上来)”。 以上是我跟两位华文程度很好的本地学生的对话。 我是一名印度尼西亚华裔,已经来新加坡几十年了,平时能够以流利的华语与人沟通。以前印尼政府是不允许学华文的,因此一般印尼华人多半不谙华语。还好我的家乡离新加坡很近,我们从小都是看新加坡电视节目长大的。所以当地华人在华语的听、说方面没什么大问题。从小我的父母亲就让我们在家里“偷补习”华文,老师是早期印尼华校的正规老师,上课是用以前新加坡教育部小学至中学的课本。在某种意义上,我的华文应该有新加坡中学的程度吧? 新加坡学生之所以不喜欢,甚至讨厌华文,据我看,应该已经是个根深蒂固的想法。以前没有那么深的体会,不了解这里的学生为什么不喜欢自己的母语,直到自己有机会接触一些新加坡学生,才发现这里的学生“讨厌”自己母语的程度可以如此之深——即使是华文程度很好的学生。为什么不喜欢自己的母语呢?我觉得有三种原因:对自己母语本身的认同感、语言的使用环境和语言本身的难易度有关。此三种原因又环环相扣,互为影响。 回想起以前我们在印尼“偷补习”华文的年代,很少听到其他的同学说华文很难学或不喜欢华文的,自己也从来没有那样子的想法。现在仔细想想,也许是我们没有面对华文考试的压力?又或者我们很珍惜学习华文的时光,知道这是“很难得”的机会?又或者觉得学习华文是一种华人身份认同的象征?所以非但对华文不抗拒,还“欣然接受”这个“不属于我们自己母语”的母语?
新加坡学生对自己母语本身的的认同感似乎不那么强烈,因为即使身为华人,华语并不是自己的习惯用语。从小到大在学校学的科目都是以英语为媒介语,华语只是其中单独一门科目而已。学生本身对自己母语的态度,也因为整个社会的氛围而不那么重视,认同感也比较薄弱。不认同自己的母语,进而造成不喜欢,甚至于厌恶。 在印尼,一般的印尼华人是用印尼语(Bahasa Indonesia)来沟通的,华语自然也和新加坡一样,没有使用的环境,但对印尼华人来说(特别是老一代的印尼华人),却对华语很有认同感也有感情。即使很多印尼华人不谙华语,也没有机会学习,他们都渴望能够学会华语;若有机会学的话,一定会事半功倍吧! 学习一门语言,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语言环境来听、说、读、写。英文毕竟是这里的工作、沟通、上课的语言,有着其必然的强势地位和需要,不是其他语言可以替代的。华文,在这里的功能,只能沦为家庭用语或学校考试的科目。比较难创造一个有利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用华语来沟通。久而久之,华文对学生来说就只是为了应付学校考试。当然对华文就不会有什么“感情”可言了。没有环境来使用,还要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叫学生如何喜欢呢? 在印尼的华人必需掌握好印尼语,因为那是印尼人的唯一沟通语言,上学、工作都得使用的语言。但除了印尼语外,一般印尼人也得学英语。以前,我们是上了中学后才学英语的。但现在有些私立学校的学生,从小学起,就得学印尼语、英语甚至华语。从小就得学习三种语言,是非常不容易的! 那华文真的难学吗?这是个很吊诡的问题。从华文字的结构来说,它的确比拉丁语系的语言来得难认、难写。但从语法来看,它又没有英文来得复杂。一般新加坡学生都认为华文难学,可是华文真的就很难学吗?还是一种偏见?又或者学生本身打从内心就抗拒、鄙视这个语言?因为内心的抗拒、鄙视,所以学起来就觉得很难了呢? 其实,一种语文难不难学,见仁见智。每个人学习语言的能力也互不相同。很多以华语为母语的地方如中国、台湾,应该没有人会认为华文难学吧?但认为其他外来语如英语难学的反而大有人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为什么在新加坡觉得“很容易”学的英文,到了其他地方就变成“很难学”了呢?相反的“很容易”学的华文,到了新加坡就被认为“很难学”了呢?
以前印尼的华人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学也没有机会学华文。这是身为华人的一种遗憾,因此我们希望能够填补那空白的三十几年,让年轻的一代能够喜欢和学习自己的母语。新加坡的华人是幸福的,可以自由学习自己的母语,希望下次当我再问那两位学生:“你喜欢华文吗?”的时候,他们会很自豪的回答我说“我很喜欢华文,很喜欢我们自己的母语。” 作者是旅居新加坡的印尼华裔 甘心作美国的"话筒" 首先,回顾下近期两则新闻: 1.新加坡总理李显龙3日在一个大学的论坛上,被问及香港问题。李显龙说,香港不是一个主权国家,必须遵守一国两制,外人不应干涉。 2..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4日报道称,针对香港情况与西方舆论,新加坡外长尚穆根受访时指出:西方媒体对香港做了许多不实、带有反华成见的报道,反之中国中央政府的观点被忽视。尚穆根说:“西方媒体隐去了一个事实,就是过去150年以来,香港并没有实行民主制度。港英政府和香港媒体从来没有讨论香港实现民主的问题,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也没有提到普选。
新加坡作为美帝亚洲盟友和海外驻军国之一,从来都是帮美国人拿话筒的,扬美贬中之词说了不知多少。为什么现在反过来帮中国说话呢?而且香港一直是新的有力单键对手,“占中”行动无疑对他们是大在有利的。我想,除了中国影响力的剧增之外,这里面一定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即中国目前针对新国的“挖祖坟”之举。新国立国之本在于运输、金融和旅游业,看到中国近来所做的动作吧: 1、据新加坡旅游部门统计,上半年中国赴新旅游人数下滑三成。按目前中国与日、菲、越的紧张关系,中国赴新旅游人数应该会增加才对。这里面是否含了对新的有意打压呢? 2、上海自贸区的建设,虽然有一些转移来自香港的外部势力压力的目的(在这里不得不西服中国领导层的远见卓识),对新加坡金融业的冲击是绝对的,以中国经济发展的快速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加,这种冲击和影响只会越来越大。 3、目前中国和泰国正在积极推进克拉运河的修建,柳工集团、徐工集团等国内企业已对克拉运河提供重要支持。只要摊地图,看下运河的位置就知道其作用和后果。虽然还没有正式开工,但这个压力却是实实在在的,可以预见的未来,运河建成,新只能如真的鼻屎一样被抛开。对提出这个计划的人点个赞!(也许这个计划真的只是个永远的计划,关键看以后新国的走向) 4、中国南海种岛战略和美国已经阳萎了的“亚洲再平衡战略”,让新国产生了时刻将暴露在解放军武力下的危机感。 当然,中国从不会像美国一样一棒子把人打死,只要你配合,好处是不少的。这不:
《 人民日报 》10月20日电:20日,新加坡交易所正式推出人民币期货合约交易,包括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期货和人民币兑美元期货合约,合约规模分别为10万美元和50万元人民币。 当地时间上午7时40分,新交所的人民币期货合约开盘后,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完成了人民币期货两个合约的首单电子盘买卖交易和首单场外大额买卖交易。截至下午6时共交易了1846份合约,价值约11亿元人民币。 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行长郭宁宁表示,新加坡交易所推出人民币期货进一步丰富了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品种,可以让全球人民币持有者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并进一步活跃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增强了新加坡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和外汇交易中心的竞争力。中国银行将进一步支持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与新加坡交易所等合作伙伴携手研发推出更多人民币业务品种。 在此希望中国投桃报李的策略能够让新国最终醒悟,否则迎接它的只会是遗弃的命运。 有新加坡好受 中缅原油管道正式运行 中缅原油管道试运行仪式现场,油轮鸣笛、水炮喷涌,一片喜庆气氛。本报记者王天乐摄 在马德岛泵站控制室前,缅甸能源部长吴泽亚昂、中石油集团总经理廖永远、中国驻缅甸大使杨厚兰和若开邦省长吴貌翁共同转动控制阀门。从“新润洋”油轮卸下的来自中东地区的原油,首次从印度洋登陆缅甸,注入中缅原油管道马德岛首站的储罐内。1月30日,缅甸皎漂马德岛。彩绸、礼花、欢呼,伴着缅甸的传统音乐,身着传统服装的民众在现场翩翩起舞。 马德岛泵站控制室前,缅甸能源部部长吴泽亚昂、中石油集团总经理廖永远、中国驻缅甸大使杨厚兰和缅甸若开邦省长吴貌翁共同转动控制阀门。 伴随着阀门的开启,来自中东地区的原油从30万吨级的“新润洋”号油轮卸下,首次从印度洋登陆缅甸,注入中缅原油管道马德岛首站的储罐内。 距离阀门不远,中缅原油管道纪念碑蒙着黄色绸布,吴泽亚昂和廖永远同时为纪念碑揭幕。 “盖头”掀起时,油轮鸣笛,水炮喷涌,喜庆气氛掀起高潮。在场嘉宾依次为纪念碑洒水,献上最为诚挚和美好的祝福。 不久后,这些原油将“换乘”直径42英寸的中缅原油管道,一路经过缅甸的若开邦、马圭省、曼德勒省及掸邦,跋涉771公里后,从云南瑞丽进入中国。
马德岛港。 30日,经过近5年建设的中缅原油管道工程,在缅甸皎漂马德岛举行试运行仪式,马德岛港同时正式开港。两项工程总投资约为24.5亿美元,由中石油集团、缅甸国家油气公司共同出资建设,所占股份分别为50.9%和49.1%,项目运营期30年,设计年输量为2200万吨。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必将永载史册。”廖永远在仪式上发表致辞时说。
“马德岛港是缅甸境内的首座国际大型原油卸载港,港口长度约为480米,可供30万吨级大型油轮靠泊。此外,马德岛上还建有12座高75英尺、单体容量为2200万加仑的原油储罐,以及一座5000吨级、长度为150米的工作船码头……”吴泽亚昂在仪式上说。 既“流”过,也“留”下,通过原油管道的原油,在输往中国的同时,也将在管道沿线实现原油下载,供缅甸境内使用。“助力缅甸经济发展,造福缅甸人民。”吴泽亚昂说,“若开邦马德岛港顺利实现巨型油轮的首次靠泊作业,是全体若开邦人民的骄傲和自豪,也是缅甸政府的骄傲和自豪”。 “中国很棒!中国很伟大!”说起中缅原油管道工程的试运行,吴貌翁向记者竖起了大拇指。 “一方面,这是增进中缅友谊的一件大喜事;另一方面,对于解决我国西南地区能源需求和促进该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中缅友好协会会长耿志远对本报记者表示。 与原油管道基本并行的天然气管道,2010年6月3日开工,2013年7月28日投产通气。截至今年1月29日早6时,已累计向中国输气40亿立方米,同时,也为缅甸下载了1.5亿立方米。 在中缅胞波情谊的浇灌和滋润下,天然气进入中国的千家万户。而随着“新润洋”号在马德岛港口成功卸下首批原油,通过中缅原油管道输送的原油进入中国也指日可待。
“水溢满处荷花艳”,28日晚,在仰光举行的中缅原油管道预试投产仪式上,缅甸副总统吴年吞发出如此评价和感慨。他强调说,除增加国家收入、促进石油资源利用以外,也将为缅甸人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将通过社会公益事业的开展,改善当地教育及医疗卫生条件。 嘉宾们又乘车来到马德岛港运营中心驻地,驻地中心由综合楼、办公场所和员工宿舍组成。万里无云的蓝天下,红色屋顶闪闪发光。据以前来过这里的当地媒体同行介绍,3年前这里完全是一片荒地,一脚踩下,半只脚都陷进泥里,“完全没想到,现在已经变成一个美丽小城了。” 在驻地综合楼前的小广场上,吴泽亚昂、吴貌翁、杨厚兰、廖永远一起种下4棵中缅友谊合作之树。 按照原定计划,今天的活动应该到此结束,但嘉宾们临时决定,增加一项活动,要为马德岛上的村庄进行一次捐赠活动。 汽车往村庄驶去,路上不时有摩托车从旁边驶过。同车的东南亚管道公司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原来的路很窄,开不了车,现在车辆能顺畅行驶,是中国项目公司帮着修的。“我们刚来的时候,岛上根本没有摩托车,正是因为拆迁补偿以及为当地人创造了就业机会,马德岛人开上了摩托车。” 捐赠活动在村庄的一座寺庙前举行,廖永远代表中石油集团为当地居民赠送了毛巾、被子等日常生活用品。村民收到礼物后非常高兴。一位30多岁的女医生,在看病间隙主动向记者提出拍照要求。谈及中缅原油管道工程,她赞赏道:“非常好啊!不说别的,就从当地人的角度,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创造了就业机会,这是多大的好事啊!” (完)
文章提交者:驱逐舰hd 加贴在 环球风云 铁血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