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200|回复: 18

支持梅小不搬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5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我是梅城小学的一名老教师,在梅小从教已经32个春秋,历经蒋、章、杨、汪四任校长,可谓是“四朝元老”了。我从刚到梅小的21岁的懵懂青年,如今变成了五十多岁的半拉老人。其间亲自见证了梅小的发展和壮大以及校名的变更。我在校内居住长达26年,记得结婚的新房就在现在的大门门卫处。做为一名老梅小人,对梅小这所百年老校有着深厚的感情,不愿意离开陪伴我成长30余年的这片土地。
曾记得,90年以前,学校教学楼仅两栋,呈东西走向。一栋灰楼两层共8个教室、一栋红砖两层楼仅6个教室,中间以楼道相连。教学班不过12个,学生不过600人,教师不过30人。发展至今,教学楼两栋,2003年建成的逸夫楼共20个教室,1995年建成的希望楼也有20个教室,现在的教学班共37(不含幼儿班),教职工共100余人,学生2600余人。90年代后,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我校大门东西走向(原来是围墙)向校园内了缩了近10米,桃园路拓宽又向校园内移了近10米,校园面积大大减少。学生数较以前翻了4倍多而校园面积反而减少许多。如今县教育局搬迁,原址空闲两年有余,若将其划给梅小,整个校园呈一大长方形,整齐划一,面积及教学设施将会大大改善,生均面积也基本达标,完全适合梅小的长久发展。在此,我做为梅小老人,强烈要求梅小在原址的基础上扩建,将教育局旧址划给我校。以适应梅小长久发展。理由如下:
一、            梅小是百年老校,创建于1900年,是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官立小学堂;
二、            现在的梅小学两栋教学楼均是希望工程援建项目,是由奥门中华教育基金会、香港邵逸夫先生及本县市民多次捐款建成的,尤其逸夫楼的使用不到10年;
三、            原二中内的70余户校内的老师无法分离搬出,每天的车辆频繁进出,学生安全无法保障!
四、            原二中,门口狭窄,路段更为拥挤,几乎没有停车位,学生放学期间交通将更为堵塞难行。
发表于 2015-4-25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梅小搬迁是与时俱进,历史的必然哟,梅小的建校历史和辉煌是不会因为搬迁而消息殆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5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既然是梅小的“四朝元老”为什么当年没有保护好学校里面的基督教徒呀,那个可是无价之宝呀,也是梅小建校的根本依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5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梅小的基督教堂70年代在哪里学习的人都有印象,葡萄牙人建造的男教堂,武装部有一个是女教堂可惜毁在梅小改革开放后的建设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5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始还以为梅小老师及学生都盼着搬到老二中那里,毕竟那里规模更大。没想到现在是反对声一片。有点不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5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5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这一点上我们应该要向国外学习,人家国外的剑桥牛津等名校,都是百年名校,这些学校的学生毕业之后都愿意为自己的母校转款,设立基金等,因为当他们到成功的中老年纪时,依然能在现在找到当时读书是留下来的痕迹,房子还是当时的房子,和自己几十年前读书的环境还是一样的,这种感觉是在中国的学校找不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5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楼上说的有道理也,像这种老字号的学校,还是继续保持下去比较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5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虽然偶不是在梅小读小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5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5-1-11 22:03 , Processed in 0.088170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