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天气忽冷忽热,孩子更易生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孙越峰说,最近来看中耳炎的孩子明显增多,以白天半天门诊量150位病人来算,中耳炎的病人占了15%,总有二三十个病人。 “除了鼻炎、鼻窦炎,中耳炎算是我们科室病人最多的病种了。”孙主任说,特别是晚上急诊,看耳鼻喉科的孩子中有一半是中耳炎,都是因为耳朵痛得受不了来医院。
百分之六七十的孩子得过中耳炎
孙越峰主任说,12岁以下的孩子,特别是2-6岁的,很容易得中耳炎,这个病在孩子当中非常普遍,每十个孩子中,起码有六七个得过中耳炎。
为什么孩子特别容易得这个病?
人的耳朵与鼻腔、口腔是相通的,这个通道叫咽鼓管。咽鼓管靠近鼻咽部的地方有个类似阀门一样的结构。平时,这个阀门是闭合的。当吞咽、打哈欠时,这个阀门会打开,以平衡中耳和外耳的气压,有利于鼓膜的正常振动。
咽鼓管很短,只有三四厘米。而小孩子的咽鼓管还没有发育完全,孙主任用四个字来形容它,“粗、短、平、直”。绝大多数孩子的中耳炎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感冒后,咽部、鼻部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如果这个通道“粗短平直”,细菌、病毒等致病菌能够轻易通过,进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中耳炎常见的致病菌是肺炎球菌、流感病菌等,所以感冒的孩子,不少伴有中耳炎。
中耳炎的第二大病因是游泳。孙主任说,有些孩子游泳时,不小心喝了泳池里的水,而泳池里的水可能含有致病菌,当他不小心吞下去的时候,这些水很可能会通过咽鼓管导致中耳炎。
还有一些坏习惯,也会引发中耳炎。
不要捏着两侧鼻翼擤鼻子
许多人有过这样的体验:捏住两侧鼻孔,并屏住呼吸。当用力鼓气后再吞咽一下,就会听到双耳内“砰”的一声,这便是鼻腔和咽腔的气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并振动鼓膜所致。这也证明了鼻耳是相通的,且咽鼓管功能正常。
感冒时,鼻涕较多,有的家长喜欢捏住孩子两侧鼻翼,然后让小孩用力将鼻涕擤出。医生提醒,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可能会引发中耳炎。
这是因为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鼻腔至咽鼓管会出现压力差,在这个压力差下,原本处在鼻腔内的鼻涕,会倒流至咽鼓管,进入鼓室,引发中耳炎。
正确的擤鼻方法是: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擤出另一侧鼻孔的鼻涕。然后再擤另一侧。
尽量不要让孩子叼着奶瓶睡觉
许多小孩都有叼着奶瓶睡觉的习惯,医生提醒说,叼着奶瓶睡觉也易得中耳炎。
当人坐着或站着吃饭喝奶时,咽鼓管位于咽部的上方,食物或液体不太可能进入咽鼓管。但当人躺下时,咽鼓管与咽部差不多处于同一平面上。吃奶时,咽鼓管的阀门又刚好是打开的,此时奶水就比较容易进入咽鼓管,流入鼓室,引发中耳炎。
所以尽量不要让孩子叼着奶瓶睡觉,特别是在感冒时。
母亲哺乳时,也最好采取坐位,把婴儿抱起呈斜位,而不要躺着哺乳。
游戏易引发中耳炎也是同样的道理。
孩子出现这些表现
要高度警惕中耳炎
小儿中耳炎是一个极易让家长疏忽的疾病,它的症状表现为耳朵痛、听力下降等。但这种症状有时候很模糊,以耳朵痛为例,有的是隐隐作痛,有的是剧烈疼痛,有时痛一下后又不痛了,或者在幼儿园里痛一下后回家后又不痛了。此时,有的家长会以为是孩子不当心碰到了耳朵,不会马上怀疑是中耳炎。特别是对于3周岁以下的小孩,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很难告诉父母到底哪里不舒服。
急性中耳炎如果发现及时,对症下药,一般马上就会痊愈,不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听力。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变为慢性中耳炎,就有可能导致孩子听力永久下降,甚至有生命危险。
在这里提醒家长,当小孩出现下面这些情况时,要高度重视:
耳朵痛一下又不痛了,但精神没有平时好;
抓耳朵,或时不时用手指掏一下耳朵洞;
对大人说话不理不睬、老是要大人重复一遍,或喜欢把电视机音量开得很大。
有的小孩,得了中耳炎后,并没有明显的感冒发烧症状,可能只是38℃以下的低烧,或流点鼻涕,如果伴有上面这些表现,家长就要高度警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