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149|回复: 31

青春年华(英雄崔银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6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凯丽 于 2014-12-16 21:36 编辑

青 春  年  华
英 雄 崔 银 水

作者:陶芳明

一、童少年时代

一九二六年五月,时值春夏交替季节,气候宜人,人们正热心准备迎接秋粮播种之际。在山西省壶关县桥上乡石嘴上村里,一位婴儿(他就是未来的特等战斗英雄崔银水,图一)哇哇的降生之声,从一个贫困潦倒的农家传出来,惊动了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前来贺喜。一阵热闹之后,这家男主人崔元福的心窝里深深含着喜忧之情,静坐在屋里而沉思着。他眼见长子金水在12岁那年,上山砍柴,不幸滑落悬崖下被摔死;长女秋菊,由于家贫如洗,无法供养而提早出嫁;这次次子的降生,给全家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而喜上心头。他站起身来,走进卧室,抱起刚出生的儿子,久久的亲昵着他。这时女主人笑眯眯的说:他爹,给他起个名字吧?崔元福立即回道:就叫二水吧,怎么样?女主人说:好,你说的算。
石嘴上村是太行山区一个僻静的小山村,与河南省林县相毗连,距交界处约30华里。由于是深山区,交通十分不便,山高岭大,山间小道蜿蜒崎岖十分难走,骡马是这一地区搬运物资的最主要的工具,其次就是肩挑背驮的了。由于战火频繁发生,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的破坏,贪官污吏们趁势搜刮民脂民膏,中饱私囊;而当地的土豪劣绅们也不势弱,从中敛财扩资,从民众中攫取大量的林山沃地为己有,为今后更进一步加大盘剥老百姓而创造条件。而广大的劳苦民众,则在那些屙屎不生蛆的旱地上,终年累月,尽心尽力地耕种。这些旱地是依山坡建成的梯地,易毁易旱。所以,当地群众总结成一句话:“三天小旱,五天大旱”。这里的旱地一年中只种秋粮一季,故有“一年四季等一秋”之说。所以,秋后就不种庄稼了,由此,当地有句“过了九月九(农历),牛羊遍地走”。崔元福一家人与全村其他劳苦大众一样,举家拼命地耕种着这点救命的2.5亩旱地,农闲时他还为其别人家做些木匠活。就这样还不能养活全家七口人,过着吃一餐无一餐的生活,在生死线上苦苦的争扎着。
破屋偏逢连阴雨。因艰难的生活,让崔二水从小开始挑起生活的重担。二水的大姐在未出嫁前患白喉病时,向当地老财秦全群家借三块大洋治病。因这笔高利债无力偿还而长期拖欠。在无奈的情况下,将近12岁(1938年)的二水,送到秦家放牛。秦家只供吃住,以他全年工资来抵销高利债的当年所涨的利息。秦家住在小天池这个地方,在当地是个很有名气的富豪,谁也不敢得罪他。
1940年,崔二水已是14岁了,在本地丁家圩村放集体牛。就是该村的无人放养的养牛户,把牛交给他白天放养,夜晚仍交归各户,按每头牛每年一斗玉米付工资,干了一年。家庭生活还是难以维持。次年,为了改变这种困境,崔元福狠心外出专干木匠活,家里2.5亩旱地丢给二水和他娘耕种。可怜,还不足15周岁的他,却挑起了全家主劳力的重担,苦苦的撑着一年,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当二水16岁那年,与本村另二位成年人结伙,给三户老财家雇用到山里放群羊,这可是件苦活呀。为了全家人的生活,他硬着头皮去干。新春伊始,他就和另二位背着日用品等,赶着三家雇主的羊群,进入大山深处,寻找草杨放牧。一日两餐,过着游牧生活。每到一处,他们三人选择一个山洞,做为临时安居的地方。白天找草场放牧,并防止羊群走失和受害;夜晚,则将羊赶回山洞,与羊同在一个洞里。为了防止狼来叼羊,白天就拾一些石块放在洞内,狼来了就扔石块来驱赶。无论是冷、热、晴、雨天气,他们三人的日日夜夜,就是这样在无遮无掩,提心吊胆地与羊共眠中度过的。有一次,那二位成年人要回家拿食物,临行前商妥当日返回。可是他二人失约,没有返回。到傍晚时,可怜的二水,孤苦一人把羊赶回洞,他草率地填胞肚子,就蜷缩在被窝里,蒙头睡觉,想减少外界的干扰,使思想情绪平静下来。可是事如愿违,两只耳朵在这天晚上格外灵敏,稍有一点响动却能听得清清楚楚,整个身子在被窝里都颤抖了起来,这一夜,就是在提心吊胆中度过的。
17岁(1943)的时候,和弟弟三水到离家15华里的洪底沟这个地方。二水给人家打短工,每天一升玉米工钱;三水给一个村里放群牛。这年5月份,突然来了一队日本兵,在该地有一处叫双梯山,山上驻有国民党兵。此山悬崖峭壁,仅有一条小道通向山顶。国民党兵严封这条道口,鬼子兵无法上山,相持三天之久。最后日派部分援兵从山后上了山,才把国民党兵赶走。二水兄弟两和当地老百姓一道,躲在山上密林深处。眼见一位妇女抱一婴儿逃跑被日寇打死,并用刺刀捅进小孩身体扛在肩上,小孩痛的嗷嗷叫,这些人面兽心的鬼子兵还嬉笑的走着,惨不忍睹。这时二水的父亲崔元福,来洪底洞看他弟兄俩,被日寇发现,被枪打断了大腿,因流血过多而死亡。自此以后,这个家仇和民族恨,深深的烙在他兄弟两的心坎里。由此,二水回到家中就埋头种地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初露锋芒
1943年底,解放军来到石嘴上村一带山区,当晚住在靠大山脚下一个小山村里。次日,部队就开始组织发动群众,以个人谈心和集体开会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阐述这支部队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是劳苦大众的子弟兵,打土豪,分田地,保护劳动人民的生命财产;并动员全国人民与解放军团结合作,全面抵抗日本侵略者,来提高广大群众的斗争意志。在此基础上将群众组织起来,成立儿童团和民兵等组织。二水参加了民兵,日夜站岗放哨,保护秋收和社会治安等工作。
由于长期受到这支部队的政治思想教育,加上他亲眼目睹日寇侵略者的惨酷暴行所驱使,1945年7月中旬,崔二水报名参加解放军。被编入刘、邓大军的34师102团3营8连当战士,不久就参加解放壶关县城战斗。
壶关虽是崔二水的家乡县城,可是他从来未到过。这次,他刚入伍就参加解放县城的战斗,这是他平生第一次亲身参加打仗。在离开家乡向县城方向进发时,他思绪万千。这才亲身体会到,离开了亲爱的老娘和稚嫩的弟妹们,那股难舍之情的滋味在心里翻滚着,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在这块穷乡僻壤的土地上,虽然是十年九旱的苦地方,却是他生活十九年的故土呀!这里的一草一木,一个土坨都是情啦!他越想越难舍。由于是战前的行军,那种紧张、严肃的氛围,驱散了他内心的这些情绪,与战友们一道,疾行在大军的行列之中。
1945年7月底到达壶关县城下,城里驻有日伪军,将他们统统围住。首先,扫清城外的据点(碉堡群)。有一天晚上,班长率领崔二水一班人袭击敌碉堡。因崔是初次参加战斗,又是刚入伍的新兵没有枪,只带着几颗手榴弹,紧紧跟在班长的身后,摸进了敌碉堡,活擒数名敌兵,并缴获了枪支弹药,大获全胜。
把城外据点扫清后,部队采取:只围不攻的策略。并组织周围民兵配合,对城里的敌人进行日夜干扰活动,东放一枪,西扔一颗手榴弹,迫使他们放枪放炮,整日不让他们安宁。待敌人弹尽粮绝时,迫使他们自动投降而获得和平解放。
有一天,崔二水和一名战友上街玩,战友说:二水呀,我俩都不识字,若有什么事都写不来自己的名子怎么办?二水说:你有什么好法子呀?战友说:有呀,刻一颗私章不就行了吗。二水说:对,这个法子好,我俩去刻去。他俩就来到刻私章者面前,刻章者问道:叫什么名子呀?二水想了想,大哥叫金水,随口说出崔银水这个名子。刻章者随手提笔写下崔银水这个名子问道,是不是这三个字。二水答道,不错。自此以后,崔银水的名子,一直延用至今未更换。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对日作战宣告结束。但是蒋介石又开始发动内战,掀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同年10月初,部队由壶关县东上,来到河南省林张一带,参加平汉战役。国民党一个军驻在这里,102团作为后备团,只见前线战斗了一整天,到了晚上战斗停止了,敌军跑了。敌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高树勋率一个纵队和一个军,于1945年10月30日起义,平汉战役胜利结束。部队随之进驻邯郸市进行休整。
1946年6月份,部队来到陇海线上一个叫南丰火车站,铁路上停放着几节车厢上装满了炮弹和枪支等军用物资。为了切断敌军这条运输线,对该站发起猛攻。经一段激烈战斗后,摧毁了敌人的防线,企图突围逃跑,8连奉令阻击。在这次阻击战中,崔银水同志不幸臀部中弹受伤,在送往后方的途中,还听到激烈的枪炮声。经过三个月的治疗,伤愈出院,出院归队后被任命为班长。
1946年的冬季里,在连续两次夜战中,崔银水同志受伤两次:
第一次在淮北地区内一个叫杨山这个地方,与敌军进行了一次战斗,崔被炮弹片击中鼻梁与右眼角交界处,经包扎治疗后痊愈,但弹片至今未被取出。
第二次,在河南省境内叫上官村这个地方,是个平原地区,四周建一道土城墙。据团侦察排介绍,城内住一个营的敌军。天黑时,我军派102团攻城,战斗打得很艰苦,直到半夜才攻破城池。据俘虏交待,在我军未攻城前,敌又增派一个营进城,是导致我军伤亡过大的主要原因。崔在战斗中,炮弹片从头顶骨与皮层之间通过,又是一次有惊无险,经包扎治疗痊愈。
1947年3月,奉令来到河南省汤阴地区,围困了一股敌军的同时,逐一清除城外的据点后。白天除值勤人员外,全部就地休息;晚上,则全力以赴挖战壕,一直通向城墙脚下。并利用战壕做掩体向敌人喊话,进行思想宣传活动,软化敌人的战斗意志。在政治和武力的双重压力下,解放了汤阴城,生擒了敌城防司令孙殿英。
汤阴解放后,部队就地休整,补充人员和枪支弹药,同时亦展开评功授奖活动。崔银水同志自参军以来,在历次战斗中勇敢,荣获三等功,在军人大会上受到表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夜度黄河
通过休整后,从汤阴出发,向黄河岸边靠拢,刘、邓首长在河南省范县李桥镇指挥渡河大军。于1947年6月30日夜,崔银水所在的连长牛福喜命令上船,趁着夜幕起锚向对岸挺进。这夜共有12万大军,在三百里的黄河线上,强渡天险成功。
在过河的过程中,国民党利用空中的优势,对强渡的解放军进行狂轰滥炸;飞机上的机枪子弹,在夜空间像流星雨似的、带着长长的而又刺眼的尾巴洒落在河面上;河对岸又有敌军强大的阻击火力,这种艰难险境是不言而喻的了,妄想阻止解放军过河。但是,在刘、邓首长的睿智指挥下,广大军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以力挽狂涛之势,在枪林弹雨中疾进。离岸边约30至40米时,船被搁浅,指战员们则冒着生命危险,不顾衣湿和泥陷,跳下木船,拼命的冲向彼岸。绝大部分指战员的鞋被河泥陷落,光着脚丫与敌人拼搏。敌人妄想把解放军消灭在黄河里的梦想破灭了。
过了黄河向淮河边进发,恰逢连降暴雨,河水猛涨,无法过河,被阻隔在黄淮之间。这时,蒋介石认为是围歼刘、邓大军的机会,则调集大量的敌军进行围剿。由于刘、邓首长指挥有方,加之全体指战员团结一致,在身无雨具的情况下,不顾雨淋路滑,忍饥挨饿等极度困境中,与敌人周旋捕捉战机。1947年7月间,在山东西南部的荷泽、郓县、 距野、定陶、金乡、鲁县等广大地区,进行一次较大的战役。崔银水所在的部队奉令包围了定陶之敌。有一天正在吃中饭,接到营部命令:敌人逃跑。全营指战员立即放下碗筷,将面饼装入口袋里,挎上背包和枪支,堵住了敌人。崔银水的班共缴获机枪二挺,子弹两个半箱。这次共歼敌四个师部和九个半旅,计5.6万余人,活捉敌中将师长赵锡田。
战斗结束后,在定陶城北一个小村庄上休息,大家这时才将装在口袋里的饼子拿出来吃,这时营长也把饼子掏出来吃,大家都笑了,营长风趣的说,你们知道带,我就不知道带吗!
刘、邓首长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抓住这次胜利时机,向全军宣布。跨过淮河,向大别山挺进,在敌战区内开辟新战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进驻大别山的艰难岁月
(一)
当刘、邓大军从西北一路闯关斩将,挺进大别山之时,刺痛了蒋介石的中枢神经,从黄粱美梦中惊醒了过来,深感坐立不安。急召军事会议,密谋策划,调集20个师,并从河南安阳空运40师驻在大别山外围,形成前堵后截,企图扼杀掉。可是,刘、邓首长则巧妙地避其锋芒,继续向大别山靠拢。当部队到达麻城一带时,被敌40师挡住了前进的路线。因此决定,拔掉这颗丧门钉。我军有意将敌军引到广济高山铺和白水畈一带进行包围,利用蚂蚁山这个制高点,集中轻重武器向敌人猛轰。在强大的炮火掩护下,向敌阵地发起冲锋,喊杀声震撼着战斗的大地,威慑了敌人的士气,敌营里一遍混乱,在强大的功势下,一个个缴械投降。经过一天的战斗,全歼敌军40师和一个旅,大获全胜。扫清了跃进大别山的障碍,震动了国民党的巢穴。
大别山是南京的门户,此地一失,直接影响到蒋府的安宁。因此,蒋想趁刘、邓大军尚未站稳脚跟之际,急令时任敌国防部长白崇禧为围剿总司令,统率33个旅的兵力进行围歼。为了达到全歼的目的,不惜借用日军残酷的“三光”(烧光、杀光、抢光)政策,并利用当地的土匪和地方武装进行破坏活动,到处捕杀地下共产党员及基层骨干人员,妄想把刘、邓大军挤出大别山,其心何其毒也。
大别山区是个山多田少,交通闭塞,经济十分拮据。在国民党统治下,繁重的苛捐杂税和当地的恶霸地痞的盘剥,已是民不聊生了。尤其在近期内,猛增敌我双方的庞大人员,都压在这块焦土上,真是驼子背上加包,够戗。
我军进驻大别山后,虽有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在群众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因处在白色的统治下,不能大力的公开推行。所以,无论在军事上和生活上,都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自渡过黄河后,冲破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圈,在无补充和给养的情况下,克服了千辛万苦,马不停蹄地跃进了大别山。往往是饿着肚子,光着脚丫,坚持跋山涉水,全军没有一个发牢骚说怪话和掉队的,始终保持着老八路的风范。山区的天气说变就变,飘泼大雨倾盆而下,没有雨具和防雨衣,光着头淋,脚踩烂泥,仍行进在崇山峻岭之间。衣服湿了就自身体温焐干,再湿,再干;滑倒了战友们扶起来再走。有时在行军途中,遇到敌人或土匪,地方武装,把他们赶走了再走。有一天晚上,有一位老百姓告知:在这座山背后村子里有一连敌军,经批准后,崔银水所在连奉令向村子推进,紧紧的包围起来,尔后摸进村,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喊出缴枪不杀之声,才把敌人从睡梦中惊醒,一个个乖乖的做了俘虏。一枪未发,缴获各种枪支70余支和一些弹药。
山区的路蜿蜒崎岖,上上下下,沙石裸露,光着脚丫子走在路面上容易伤脚,影响行军。南方人就利用休息时间打草鞋,穿在脚上既轻松又凉爽保护了脚。可是,北方的战友们却傻了眼,不会打草鞋,他们就与南方战友私下协商,以互换站岗而获得草鞋。由于北方人未穿过草鞋,开始穿时往往被新草鞋磨破皮淌血,痛的不能穿。南方的同志们介绍说,为了防止磨脚,在未穿前,将草鞋两边的耳子,在板凳边沿磨光滑后再穿,就不磨脚了;再者,经常穿也就适应了。有一天原地休息,时值下点小雪,崔银水坐在路边,团赵政委走了过来,看见他赤脚穿着草鞋,赵政委说,小鬼呀,你不会缝袜子吗?晚上驻下后,请老百姓教你缝。不要把脚冻坏了,明天还要赶路哩。崔站起来感谢首长的关怀。
时近冬时,部队发下很多的白老布(在解放前农民自纺自织的布)到连队,指导员集合全连人说:这些布是做棉衣用的,你们用稻草灰将布染成灰色,晒干叠好,由裁缝来连队量好,每个人的身体尺寸裁剪好,再发回每个人自己缝制棉衣裤;帽子是八角形,在帽子前沿的上方缝一个红五星。同志们拿着衣料发愁,真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有的同志说,不要愁,随便缝起来能穿不冷就行了。新衣服做好穿在身上,戴上帽子,老百姓见到说,当年的老红军又回来了。
有一次,行军来到英山县境内一个大山里,天黑驻进一个村庄,无粮食煮饭,有一位老人说:你们到那边村子里能不能买点粮食。指导员带了一个班去没买到,只挑了一担南瓜回来了,煮了一锅南瓜汤吃了。那时,人民在战火纷飞,敲诈勒索横行的年代里,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时候了。所以,部队穿行在这水深火热之中,饿着肚子赶路是常有的事,油盐更谈不上了。全军除重病伤员就地留在群众家疗伤外,包括轻伤员没有一个掉队的,闯过了这段艰难的岁月。
曾记得在1948年1月间,天气很冷,崔银水所在连奉令担任保卫刘、邓首长的任务,前面情况紧急走在前面,后面紧张走后面。有一次走在首长前面,傍晚时,全连坐在路边一块田里休息,忽听牛连长一声口令:首长过来了,起立。全连刷的一下站立起来,笑迎首长。刘司令员戴着眼镜,右手插在裤袋里走过来了,邓政委紧跟在后,都侧过脸亲切地看着我们走过去了。首长走后,同志们都说,首长穿的衣服和我们一样,都是用稻草灰染的老粗布做成的。
(二)
进入大别山后,为了重建这块革命根据地,刘、邓首长指示:除留一部分做机动作战外,大部分人员分散活动,有利于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建立地方革命政权。17旅主要在鄂东地区活动,崔银水所在排(3营8连一排)在麻城县第三区。该区以罗家大湾为中心,方园20华里。当时麻城县境内无敌正规军,只有恶霸、地痞流氓组成的“小炮队”和土匪武装,他们各占一方,无恶不作。第三区也有一个叫“歪脖子”的土匪头子,经常下乡抢粮抢物,欺压群众。接受任务的第三天,崔银水就带着全班27名同志来到第三区。在进行全面发动群众的同时,对“歪脖子”进行了狠狠的打击,大长了群众的威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政府武装小分队,打土豪分田地,为巩固革命根据地打下基础。但是,敌人也采取了大包围,小合击的方法,妄想把我们部队挤出大别山。所以,形势变得复杂又紧张,战斗频繁发生。
1947年10月中旬的一天夜里,崔银水带着全班和区小队共39人,住在罗家大湾。北面是大山,南有几座小山头相连,东、西面临一条河冲。天还未亮都在睡觉,哨兵进来跟崔说:有情况。崔一跃起床,连忙出门察看,南面有人说话,北面山上有挖工事的声音,断定是敌人偷袭。立即通知集合,将发生的情况作了简短的介绍后,令机枪手掩护突围。机枪手是山东人,个子大,在睡前未脱枪衣,又害红眼病,磨蹭半天还未打响,崔一把夺过来对南面山上猛打,其它武器齐发,趁着天黑和敌人措手不及时,冲开一条口子,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沿着山脚向西猛跑。一口气跑三里多路,到了一座叫寨围子的山脚下,刚停下来喘口气开始上山,到了山顶天才亮。这时敌人已追到山脚下,我班立即向南转移,刚到半山腰,突然发现东南有两股敌人正向这边逼近,穿着一身黄衣,说明是敌正规军。在这三面受敌的危急关头,崔认真的分析当前的形势,若采取硬拼的话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充分利用山上树密草深,易于隐藏的优势,与敌人捉迷藏,我班就这样悄悄的从西北半山腰转下了山。沿着一条河沟向东北方绕到敌人背后去。约走五里路左右到了一个村庄,本想进村暂避一下。刚到村边时,一位老大娘双手拍着大腿急喊:不好了,村里和山上都有敌人,快跑。这时心里一紧,因为从天未亮到现在已被敌人包围了两次,特别是对敌情一点不了解,没有目的的跑不是个办法呀?因此,找位群众了解一下。群众说,离这有20余里的西北面有座大山,当年日本鬼子都没敢上去,你们到那里去躲一躲。
经群众介绍后,决定向西北去可以摆脱敌人的包围,又可向麻城方向寻找大部队。因此,请位群众带路,约在中午左右来到那座大山脚下,果然是山高岭大,树木森森,芳草萋萋,是个隐蔽的好地方。不敢在山下久留,迅速上山,来到一座大山头上,大家都感到很疲惫,就地休息一下再走。刚坐下又发现敌人在向山上爬,我班立即向北面大山转移,约走两个小时左右,来到山顶才停下休息。崔银水和区长(姓黄,40多岁,大胡子)站在最高处向四周察看,发现西南边半山腰有几户人家。这时才感觉到从下半夜到现在还未吃饭呢,决定派两位战士下山侦察一下情况和搞点饭吃。两位进村后一打听,这里附近没有敌人,示意叫全队下来,进村后,一边煮饭吃,一边了解情况。据了解,两天前有很多我军经过这里向西南去了,听到这一消息很高兴,决定向西南走,可能找到大部队。那知,刚出发不久,发现前方有敌人,立即调转头向北转移,可是北面山上也有敌人在放枪,说明又走进了敌人的包围圈里了。就情况来看,东、西、北三面都是大山,只有南面是几座小山,地形对崔银水他们十分不利。他和区长商量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趁敌人尚未部署就绪之前,打他个措手不及突围出去。为此,崔再仔细观察一下南面的地形来确定突破口,发现前方兵力较少,而且地形较复杂,易攻不易守,易于隐蔽。在崔银水同志的带领下,悄悄的从南坡下山,距敌人约二百米远时,命令机枪、步枪一齐向敌人开火,全班和区小队相互交替掩护前进,等到东、西等三面敌人支援时,我队已冲出包围。迅速向西南方向跑去,连续翻了三座山头才停下来。经查全队少了一名区小队人员,还带走了一支步枪,大家都很气愤,骂他是软骨头、脓疱。时近傍晚,突见四面山上都冒着一股股浓烟。为查明情况,与区长商量,派一个班进行侦察。正在这时,发现有一股敌人从山下上来了,经仔细观察敌人的行动,不像是搜索的。为了避免发生正面冲突,立即命令部队迅速绕到山背后隐蔽起来,待敌人过去后才下山。刚到山脚,正遇到敌人从对面山上下来,相距很近,立即相互射击。崔率兵边打边向山上转移,待到山顶时天已黑了。正是这夜幕之故,敌人未敢追上山来。据现实情况来看,已过去的敌人听到枪声肯定停止前进的了,而后面的敌人就在山下,堵住了去路。因此,要很快突围出去,否则非常危险。于是,立即挑选两名熟悉地形的区小队员,从西边下山,一个在前面探路,一个在后面与大队联络。就这样一段段的摸索来到山下,停下观察片刻时间,确认了没被敌人发现,才大踏步的前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就直奔福田河。到达后,连夜端掉了福田河乡公所,生擒了伪乡长和六名乡警,缴获一支冲锋枪和一支手枪、一支步枪。这一天,虽然被敌人七次包围和三次战斗,除一名区小队员失踪外,全队人员无一伤亡。
(三)
1948年初,崔银水同志在湖北省新洲地区患痢疾。有一天,他筋疲力尽,躺在群众家一条长板凳上。这时有三位老大娘来到他身边,见他病成这个样子,面黄肌瘦,仅是个皮包骨头能说话的活人。因此,这三位老大娘经商议后,每人回家拿一个鸡蛋,煮成荷包蛋端来给崔吃。他深受感动的说:我不能接受这样的重礼。三位老大娘说,我们家没有什么好东西给你补身子,你病成这个样子,我们不忍心。三个人家里仅有的三个鸡蛋拿来,表示我们一点心意。不要客气了,快吃吧!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含着泪吃下这三个鸡蛋。这不是鸡蛋,这是人民的爱心!吃后,崔要向三位老大娘付钱。三位老大娘说,你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挨冷受饿与“刮民党”军队打仗,为着保护我们老百姓的生命安全,你们是好人。这鸡蛋是我们家鸡生的,没花钱,所以,这钱我们不能收。你把这钱省下来买双鞋穿吧。
病好后,崔随部队来到另一个新地区,具体地名记不清了,被敌人包围。他立即决定,趁敌人尚未站稳脚跟时,带一个班,另有连部一名炮兵班长、炊事班长和一名养马饲养员等十余人突围成功,跑到一个大山顶上隐蔽起来。午后,从山下有一个人挑着东西上来了,将他拦住实话相告,并要求他说实话。他说,他是当地一名普通农民。今年家里养了一头猪,时近春节了,怕国民党军队抢去。所以,就将这头猪赶到山里亲戚家杀了。现在将这肉挑回家做过年用。崔说,这猪肉我们不要。但是,你要说老实话,这一带有没有国民党军队?有没有解放军在这一带活动?在什么地方?老百姓说,前面不远处就有国民党军队和土匪;在西边大山的那边有解放军,距这有四、五里路。听到这个消息后很高兴,放走了这位群众,并交待他不要走漏风声。他答应了。
群众走后,立派两名战士下山搞点饭吃。村民们也很热情,准备过年的豆腐做菜给我们吃。刚吃过饭,敌人就来偷袭。幸好有位老大娘指点,逃出了敌人的包围,向西北大山方向跑去。约走四、五里路就到了大山脚下,正准备上山,一位站岗的人问道:你们是什么人?来这干什么?他们把情况弄清后,站岗人说,你们派一人随我见领导。崔就派副班长随他去了。副班长回来说,是本地县大队的人,这样就将部队带到一个村庄住下,煮饭、烧火给我们取暖,亲如一家。晚上,他们领导来了,崔银水一看,来者原是他的副营长,姓秦。与老领导一见面,可就亲热起来了。秦副营长说,部队首长要我在这里组建一支县大队,被任命为大队长,部队经常在这一带活动。你们放心,安心在这里休整一下。在休整的日子里,配合我县三区活动,并将该区区长作了介绍和见面,区长姓王。当前主要是发动群众,组建民兵,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崔银水就答应了。
有一天,崔与王区长和民兵一道,来到三区辖区一个村庄,正好遇到敌人在抢群众的粮食和牲畜。当场崔向王提出打击敌人,王不同意,要求我们隐蔽起来。同志们眼睁睁的看着敌人抢劫和打骂群众,内心实在忍耐不住了,崔主动命令机枪手向敌人扫射,有一名敌人应声倒下,其余的敌人见状就逃跑了。我们立即赶下山来,其粮食和牲畜叫群众就拿回去。还有一名轻伤敌兵,叫群众将他送回去,并请王区长写张纸条子,上写:沿途转送。并向敌伤员说,你回去后,向你们内部人宣传解放军的政策,叫他们不要来骚扰老百姓了。敌伤员听后表示照办。不久,崔银水全班回到大部队,被编入101团,没有回到原102团。
为了粉碎敌人的大围剿,部队开始集中,配合大别山外线的华东野战军和陈赓兵团,进行内外夹攻,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大获全胜。
1948年4、5月份,奉令离开大别山,经岳西、桐城前往徐州,参加淮海战役。离开大别山时还穿着棉衣,出山后便换成两件单衣和两条短裤头,裤脚是紧口的。同志们穿着新衣服多高兴呀!在离开大别山时,同志们编了一首顺口溜,现记录下来:运输大队长蒋介石,工作热心又积极。一天到晚出主意,给我们送来了好武器。排上队伍一二一,一起送到解放区。陈诚负责办手续,实报实销是白崇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杨庄战斗
1948年11月间,101团进入淮海战场以来,接受第一个战斗任务是攻打杨庄守敌,团令三营一连为主攻。
杨庄是淮海战役外围一个据点,它的四周被一座土城墙和护城河所保护,是座易守难攻的地方。连令二排主攻,三排掩护,敌人利用土城墙为掩体,二排人员均壮烈牺牲。副营长一声令下,三排跟我上。经过一段激烈的枪战;副营长受伤,排长和全排同志都光荣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连长又率崔银水的排继续攻城,连长脸部受伤,全排伤亡惨重。崔银水身中四弹:第一弹,打穿了他的棉帽子,棉絮都露出来了;第二弹,穿通了他的左手袖子,未伤皮肉;第三弹,穿通了挎包里的瓷碗;第四弹,擦肩而过,灼焦了他肩上的皮肤。所以,事后战友们说,班长真是命大,必有后福。这时已迫近黄昏,敌人趁夜幕主动撤离。战斗结束后,全连包括伤员仅有18人活着。因此,全营奉令就地休整和补充。当天晚上,全连正在休息时,忽然从门外跑进来一位满身是血的人,仔细一看认出是本连的司号员,同志们都高兴的抱着他,为他祝福,问他怎么搞的满身都是血?他说,他在死人堆里睡了一天,敌人未发现,到天黑才爬起来的。同志们听后说,好险啦。就忙着为他搞饭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凯丽 于 2014-12-16 21:56 编辑

六、困擒敌酋

1948年11月底,离开杨庄,与兄弟部队一道,来与全是美式装备的黄维兵团进行激烈战斗的我军换防。进入阵地后,从眼前阵地的现状来看,在前段战斗中是非常激烈而又惨酷的,人员伤亡很大。
为了摸清情况,有一天,连长直接找到崔银水同志,令他带领两名战士抓名活浮虏回来。接受任务后,从班里挑选一名山东人叫马殿元,身材高大又结实;另一名是四川人,姓名记不清了,身材较矮小,但很灵活。在三排的掩护下,趁着黑夜摸到敌人驻地,被敌人两名岗哨发现,喊道,干什么的?崔答,是换岗的。他们放松了警惕。就在这一刹那时,马殿元一个箭步上去拽住了敌人的咽喉,使他喊不出声来,拖着他就往回跑;另一哨兵被四川人拽倒,崔紧跟上去随手用手榴弹击死,拨腿就往回跑。据俘虏说,他们是黄维兵团下属28师部队,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接访后的部队,坚守着刘伯承司令员的“攻打是有伤亡的,把他们围起来。老鼠总是要出洞找吃的吗,等他们出来才打。”指示。所以,部队整日守在战豪里,值班时就监视敌人的活动,不值班的就抱着枪就地睡觉,一天吃两餐饭。而国民党天天派飞机来扔炸弹,扫机抢,还扔下物资和弹药,很大一部分落在我军防地上。敌人出来抢,我军就打;敌人也打枪不要我军来抢,我军也不还枪,到了晚上,我军才把物资搞回来。
天长日久,敌营内无柴煮饭吃。开始时,他们拆民房、挖棺材板当柴烧饭。这些东西用完了,敌人对着生米瞪着双眼饿肚子。在这种形势的逼迫下,始有少数敌兵趁黑夜,跑到我军防地投诚,逐渐有低级军官也来投诚,发展到整团,整师起义。有一天,在35师防区内,有一个穿着便衣,孤身来到该师某部被炊事班生擒。后逐级上交,经起义和被俘的敌军官认定是黄维本人。他身份被认定后,要他到前线,向他的部下喊话,可是,他就是一言不发。他的已起义的下属骂他“死顽固”。黄维被擒后,他的部队纷纷投诚。我们每到一个地方,就叫戴大帽子的人,吹哨子集合集体投诚。这样一个全美式装备的机械化部队,就这样不声不响的被缴械投降了,割掉了蒋介石心头上一块肉。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获得全面胜利,是军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结果。所以,陈毅元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作者认为,不仅如此,豫、皖、苏的人民亦功不可没。为此,部队奉令就地进行评选英雄模范活动。这次活动内容:主要是根据渡过黄河后,挺进大别山和淮海战役以来的事绩进行一次总结。在这次评英模中,崔银水同志荣获中原野战军六纵队特等战斗英雄,并获得奖章一枚和奖品衬衫一件,上有“人民功臣”四个大字(图二、1);同时,由中原军区颁发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一枚(图三)。崔银水同志由班长晋升排长,马殿元等两名战士荣获一等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百万雄师过大江
评功授奖后,就进入补充休整阶段。因崔银水所在的连队缺额较多,所补充的新员中绝大部分是俘虏兵。经教育后,表现好的被任命为正副班长。
不久,则奉令向长江边推进,崔银水所在连来到枞阳县铁板洲一个村庄驻下,距长江边约15华里。部队里北方人多,很少坐过木船。因此,白天则邀请当地有关人员,来连队介绍有关长江方面的知识:如长江的宽、深度及周边地区的地形地貌、水文和人文习惯,特别是木船的形态、保养和操作等方面。具体到上船时要注意的事项:首先要保持重量的平衡,不能使船体保持一边重一边轻,这样容易翻船。上船时落脚不能太重,要轻一点,不然要影响到整个船身的摇摆。如果船身在摇摆时,船上的人要站稳,千万不要随船摆动;若船有漏水的地方,人不要慌,首先用棉纱或布堵塞漏洞,尔后将船里的水用瓢或勺舀到江里去。船上的船老大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渔民,一年四季都在江面上捕鱼捞虾。长江里的水流那里急、那里缓、那里深、那里浅;江面那里宽、那里窄,全装在他们的头脑里。所以,你们放心上船好了。连队听完这些详细的介绍后,解决了北方人的吓怕思想。并结合上级的指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来鼓舞同志们的战斗士气。
晚上,则步行15华里来到江边,趁着天黑在江滩上,挨着江水向江堤方向挖水漕,以班为单位,轮流换班。春天是个乍暖还寒季节,故农村有句“春风钻牛皮”之说,是说春风寒冷。尤其在夜间挖水漕,江面上冷风飕飕,光着身子泡在齐胸的冷水里,将水里的江泥一锹锹的挖起抛向漕的两边,确实身体感觉冻得够戗。为了防止陡峭的漕壁坍塌,还要用树木沿壁顺序打桩,并将树梢枝桠或作物秸秆,横放入木桩和漕壁之间来支撑漕壁。漕的深、长、宽以所要放入的木船为准。在天亮前,还要将木船放入漕内,并用树枝或草进行伪装,防止白天被敌人发现,派飞机进行轰炸。所以,在这种恶劣条件下进行劳作,若不是革命军人和坚强的毅志,是难以完成的。
在铁板洲约驻半个月左右,于1949年4月20日夜,奉令登船渡江。在启航前,我军阵地万炮齐呜,只见对岸敌人阵地上一片火光,爆炸声不绝于耳。渡江大军在万炮声中,起锚直向对岸驶去。每船能载一个排的人,机抢班先上,机枪架在船头上,子弹匣装上枪,人在枪边伺守,做好战斗准备;以后各班则顺序上船,坐在船的两边,坐好后,为配合船老大提高行船速度,战士们则将自身上的铁锹取下划水。船上没有灯,只用号声进行指挥和联络。船行到搁浅处,战士们才跳下木船,不顾衣湿和江泥陷脚,穿着湿衣,光着脚丫,猛虎似的冲向敌人阵地。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于21日凌晨到达了对岸,无一人伤亡。上岸后才发现,敌阵地被我军强大的炮火摧毁,已无一人。过江的部队用号声联络,并下达前进的命令,全体指战员们来不及洗泥,就用两手自上向下一抹,将腿上泥抹去,穿上鞋又登上新的征途。
敌人比兔子跑得还快。不久,杭州市就解放了而转战到缙云县。到达该县城时,天已黑了,崔银水所在连来到城下,听到城墙上有敌人说话,就就地包围,没有发起攻城。待到翌晨时,才知道敌人已于夜间逃跑了,就这样和平解放了一座县城。以后来到金华市集中,再乘火车来到南京市。在该市休整约20天左右。在此期间,由华东军区颁发一枚渡江胜利纪念章(图四);然后,乘火车来到湖北省孝感市,稍俟休息又向西南进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八、进军巴蜀
由孝感市徒步至四川与湖南两省交界处驻下,请四川籍战友介绍该省的地形、物产和人文等情况,使每个人有个初步的了解。由于当地群众不了解解放军的情况,都跑到大山里躲起来了。经过几天的宣传和部队的实际行动的影响,群众又从深山里回到家里,军民之间的感情得到了改善,可以坐在一起聊天了。有一次群众问道:你们到那里去?崔银水说,进四川打国民党反动派呀。群众很惊奇的说,日本鬼子都进不去,你能进得去?崔说,能。你们不信,再等一个时期就知道了。
此地是个偏远的深山区,山多田少,交通闭塞,生活十分艰苦。他们的农业生产方式十分落后,在白马山一带的农民,仍保持着原始的“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广种薄收,全年仅靠这点收获来维持生计。加之战火频繁等多种原因,造成粮食奇缺。
大军来到乌江边。这是两山夹峙中的一条较大的河流,虽河面不宽,但水流很急,两岸都是悬崖峭壁,仅有一个小渡口,一条小木船,仅能载一个班的人,给全军过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伐竹做筏代替木船,可是北方人不会应用,在过江时连人带筏被水冲走而遇难。几经周折大军才渡过了这道难关,登上牛羊秀山来到四川省涪陵市驻下。在翻山行军的沿途,可以见到许多敌军伤病员和已死的骡马,说明我先前部队,与敌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保卫了后续部队的前进。尤太忠师长正好路过崔银水所在连的炊事班时,班长见到尤师长赤着脚走路,腿都走肿了,感到非常同情,就将自己的一双鞋给尤师长穿。师长不肯接受,经同志们再三的要求下,尤师长收下了,并深表感谢,谢谢同志们的关怀。再见!又继续向前走了。
在涪陵市休整一段时间,即做好西征前的准备工作,要求每个人带足三斤干粮。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想尽了一切的办法,购进了一些粮食,如大米、玉米、面粉和豆类等发到各连队。若是面粉,则做成指头粗的面条,切成算盘珠那么大炒熟,待冷后装袋备用;大米、玉米和豆类等同样炒熟备用。离开涪陵向重庆市进发,于1949年11月30日,该市解放,即转向成都进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成都之战
在行军中,崔银水所在连是前卫连,抵达成都市郊的茂家渡附近。敌军就在靠近茂家渡河边两个小山包上,连长令二排五班攻山。战斗一打响,敌人利用机枪和迫击炮进行阻击,一个班全部遇难。以后数次攻山受挫。二排受重创后,连长随令崔银水排攻山。崔率全排未从正面,而迂回到侧面,刚到山脚就遇到了敌岗哨问道:你们是那一部分的?崔答,我们是师部的。岗哨就打枪。崔就骂道,你好大的胆子,打死了人你负得了责任吗!一边则令二班长带人从侧面模上山。二班长摸上山后,用手榴弹炸死了敌副团长及部分守敌。崔急率二个班冲上敌阵地。因敌副团长死后,军无主帅而自动逃跑。战斗结束,全排仅二班长臂膀被子弹擦破皮,无一伤亡。缴获重机枪二挺、迫击枪二门半(因有门炮座被敌人逃跑时带走)和轻机枪一挺、几十支步枪等,捉俘虏30余人。
过河后,即来到另一个敌军据点——桐桥,101团奉令包围了这个点。敌人想趁我军尚未部署就绪之机突围,我团立即组织力量阻击,经一天的激烈战斗,于天黑时才平静下来。在这次阻击战中,团长不幸中弹光荣牺牲。次晨,连长令三排进攻敌一掩体,这个掩体建在一座小山包上,正好挡住了上山的要道,又是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三排伤亡惨重退回阵地,连长即令崔银水率部进攻。接受任务后,他仔细观察周边地形后说,请求连部集中火力从正面抑制敌人的火力,他率部从侧面迂回到掩体附近摧毁它。这一措施很奏效,夺取了阵地,才知道这里是敌人的军部。据敌军长警卫员说,军长已突围逃跑了。这次共俘虏敌军官兵700余人,轻重机枪、炮、步枪及弹药、银元、金条等物资全部集中上交。
成都市于1949年12月27日解放,即奉令回师重庆市进行评选英模活动,对进军大西南以来,作一次系统性的总结。崔银水同志作战勇敢善战,被评为英雄模范,由川东军区颁发一枚英雄模范奖章、英模手册一本(图五),并晋升为副连长,全连由三个排改为四个排建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十、戒严之夜
通过休整一段时期,适逢抗美援朝战争,奉中央军委令,从刘、邓大军中抽调部分兵力赴朝参战外,并将101团留在重庆、改编为警备部队。
在抗日战争期间,重庆市是国民党中央政府所在地。所以,该市解放时,市内情况非常复杂。因国民党在撤退时,安排一批特务就地潜伏下来,与当地一些反动势力纠缠在一起,伺机进行破坏活动,扰乱社会治安。在夜间,行人在街上被冷枪打死时有发生。为了保障城市秩序稳定,市民能以安居乐业。为此,公安部门进行了长期的深入调查,摸清了情况于1951年3月3日凌晨3时正,实行全市戒严。警备部队负责大小路口,长江、嘉陵江水面上的船只、车辆行人一律禁止通行,接受检查,违者依法拘留。公安部门根据已核实的线索搜捕敌特人员归案。全市共捕3000余人,以后均依法惩处了。由此,全市社会治安大有好转,人心安定下来了。
1952年8月至1953年11月,崔银水同志由重庆市警备部队,调至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军政干部学校学习,毕业后留校任连长。1956年该校由四川省南充市迁至湖北省武汉市,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公安部队学校任连长至1958年12月。1955年8月被授上尉军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11-15 06:55 , Processed in 0.081899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