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奶 奶 我的奶奶今年已是一位八十三岁高龄的老人。 在我的记忆里,奶奶一直和其他老人家不一样。她从来没有过着急得风风火火的样子,她从来没有因为抱怨而嘟嘟囔囔的样子,她也很少插手做过家务事或者为之烦心的样子。(除非是我们回到了家里才会亲自下厨。)也从来没有过因为老年健忘而失魂落魄的样子。在我每年寒暑假各回家探望她的时光里,她看起来永远气定神闲,精神矍铄。当天已大亮时她醒来,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娴熟将及腰的银发盘起,对着亮处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下缠绕在檀木梳上的落发后扔进垃圾桶。 她仿佛从未老去。 事实上也是如此。奶奶在1981年便退休,在这长达三十多年的退休生涯中,奶奶三十年如一日的在起床后对着小镜子仔细将头发盘起,在百无聊赖的上午坐在客厅里读着厚厚的小说,在下午看电视剧看新闻,在有客人来时起身为其泡茶,缓缓的和他们谈心绪谈家事。 奶奶像一块愈见深邃的翡翠,在日薄桑榆之时闪着幽幽的光。仿佛曾是一位身居闺中的大家闺秀,在年迈之时等待岁月最后的洗礼。 事实上却不是这样。 我的奶奶,姓宋名根荣,于1932年出生于安徽潜山县的西南山区,现在叫作天柱山国家风景区的地方。她有着非常坎坷的少年时代。曾祖父母共生养儿女十五个,我的奶奶,是第十五个。奶奶对哥哥姐姐们的记忆并不清晰,只记得是一个在并不太平的年代里并不平和的家庭,姐妹兄长们做什么事的都有,有经商的,有当兵的,甚至有出家做和尚的。曾祖父母均为农民,家道并不富裕,却出乎意料的送最小的女儿,也就是奶奶去私塾读书,这是到如今为止谁都没有想明白的事,但对于我的父亲和我而言,这又是多么这么珍贵的偶然。 但这意外的读书机会也只持续了两年。1940年,日本军队从河南进攻武汉时途径家乡,奶奶过上了经常“跑反”的日子,(甚至在途中磕掉了半颗门牙,后来补上了银牙);因为日本鬼子发起的化学武器细菌战,奶奶的脖子至今还有长长的残留下的疤痕。她曾经用手指点着这疤痕告诉我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恶行,她一直用“小日本”来形容日本人,也一直无法理解现如今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这是我唯一见到奶奶愤慨的样子。亲身经历的事所造成的影响总是比教科书上要更加切肤,因此,我虽并不赞同,却更尊重。 1943年,奶奶在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世道下继续读私塾,却因为曾祖母去世,哥哥再也负担不起家业而让年轻的奶奶不能继续读书。不仅如此,一年后,这个十二岁的小姑娘以童养媳的身份到了程家。奶奶并不讳言这一段往事,提起的时候眼光里泛起的却是另一种温柔。事实上,奶奶并不是传统意义上“买”来的,因为当时程家缺女儿,而宋家家道也格外艰难,奶奶就在几块银元的聘礼下,缓济了两个家庭的生计。 奶奶到了程家后的主要任务便是帮助太祖母开饭店,那是一家供穷人吃饭和住宿的饭店,所谓的住宿,也就是大通铺上过夜罢了。价格低廉客人就多,有时家里人便得把自己睡觉盖的被子给客人用,奶奶回忆自己曾因为这样而睡在锅灶旁边,用松树的柔软的松针来遮盖取暖。日子虽很是困苦艰辛。但奶奶灵巧能干,一直帮助程家赚钱供应当时还在读初中的爷爷完成学业。 一直到1948年,十七岁的爷爷和十五岁的奶奶才正式成亲。 奶奶之后的生活在我看来,就仿佛是一个全新的篇章。遥远得好像不是她,却又真实的让我确信这就是我的奶奶,是那个神态自若的老人家眉目背后应有的风雨青春。 在爷爷奶奶成亲一年后,爷爷便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县大队。奶奶因为知书达理识文断字而从事宣传工作:加入妇女积极小组,用黄梅戏的形式进行反对封建婚姻的宣传,奶奶一直是唱主角的那个。同时在乡农会里,奶奶也参与土改的工作,但奶奶说,她从未真正打击或打死过任何意义上的“恶霸”,但她亲眼目睹过来自北方的南下干部硬生生的将一群“恶霸”打死。 我是没有血债的,奶奶说。 又后一年,爷爷参军抗美援朝。奶奶面临了或许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到省城合肥参加黄梅戏演员培训(以此开始中国第一代黄梅戏演员之路),或是继续留在家乡做宣传工作 。十九岁的奶奶选择了后者,选择家庭,选择留下。(值得一提的是,另外一位被选去培训的年轻女子,就是当今国内最好的黄梅戏演员韩再芬的母亲。)我们时常调侃,如果当初奶奶的选择不是这样,或许我们家也就成为了艺术世家 (我的爷爷在1950年离家之前曾创作过一部名为《兄妹开荒》的黄梅戏剧,准确意义来说是中国第一部黄梅戏革命题材的现代新戏。但是被当时党委书记署了名,详情参照爷爷的传记《程云生平回眸》)。但这都是后话,岁月翻书般一页页的翻去,历史和过往慢慢被证明为最无价的。 1951年,奶奶留下来,成为了当地第一位女乡长,也是潜山县第一任女乡长,历任清河乡、五庙乡、横冲乡的乡长和乡农会主席等职。如果没有后来的时局的无常变化,或者奶奶也像她的同事一样精通时事,今天她应该至少是县级的退休干部。 1958年,当时全国大跃进大练钢铁。农民没有了地,太多人死于贫穷和饥饿。奶奶在当地的横冲乡工作,又因为当地盛产白果(银杏果),于是有许多人靠白果充食,只是白果微毒,又有许多人因为食白果而死亡。奶奶于是上书县委,要求希望可以把耕地分还给农民。却因此被打击为右倾分子,终于被撤职回乡。在回村后的日子里,举国上下共吃大食堂。由于奶奶从事过行政工作,又难得的认字,于是农民们让奶奶来做食堂的总管(这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地方,善良的农民并不在乎奶奶的右倾身份,又何尝不是幸运的事呢)。奶奶将食堂经营的很好,但自己的婆婆,我的 太祖母却在62年因为饥饿和疾病去世了。不幸的家庭果真是各有各的不幸。 其实关于奶奶的一生,最让我吃惊和惊喜的还是接下来的事情。 在1962年到1978年的时间里,奶奶终于可以做一名传统的主妇,她的生活也就不外乎两件事,种植和养殖。当农民又有了自留地之后,奶奶将山前山后大大小小的土地全部开垦出种植玉米和红薯,也帮助了很多亲眷和邻里的生计。奶奶从来没有下田种过水稻,却极其善于种杂粮等经济作物,也善于养殖猪等牲畜。奶奶会养猪是远近闻名,她会用人不吃的红薯藤和萝卜菜伴在猪食里,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奶奶愿意买一毛四分钱一斤的盐做猪食的调料,从而让猪吃的更香长的更好(这让我想起了《第九个寡妇》里能干的葡萄),而很多的农妇都是不愿意花这个钱的。当地曾有这样的记录,奶奶养过的最大一只猪重达450斤(这是用肉和油的比例推算出来的,因为当时根本没有这么大的称!)。于是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奶奶靠十几块零星的土地,进百只鸡,四五只猪,几只羊几只鹅和三条狗,将一个有七个子女的大家庭经营的风风火火。在我爸爸66年出生后,他便再也没以杂粮为主食了,水稻都可以用卖猪得来的钱和爷爷的工资买来。爸爸说他很感激,这个家庭没有让他吃过苦。 我说吃惊与惊喜,因为自打我记事以来奶奶便从来没有做过家务。家里的上上下下都是姑姑婶婶在打点了,她已然是富贵的女主人的样子。和此形成对照的是,我的外婆是一个闲不下来的老人,她就不止一次羡慕地说我的奶奶命是真好,看起来就是做领导的享福的样子,久而久之让我也慢慢以为奶奶的一生都是清闲的唱唱戏坐坐办公室而已,但这段经历让我对她刮目相看,也让我更加敬佩现在的她。这是怎样一位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女人。 说到这里,我便要提一下爷爷奶奶之间的爱情。两人虽不是自由恋爱,可是我一直视他们为神仙眷侣。如果爷爷还在世,那么他们也拥有羡煞旁人的钻石婚姻了。爸爸说,爷爷奶奶从来没有吵过架,他们是安静又善良的夫妇,在邻里之间享有极高的名誉。在66年,爷爷因为是经常写文章的知识分子而被带上走资派的帽子,这对他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冲击。以至于当晚年的爷爷已经在病床上奄奄一息时还反复说:我没有做错,我什么也没有做错。但那个时候,可以安慰他的只有也只能有奶奶,奶奶抓着爷爷的手说,对,你什么也没有做错,是他们弄错了,他们是弄错了。 爷爷死后,奶奶继续照料爷爷留下来的花花草草,直到他们一株株都死去,院子里没有了爷爷生前的一点痕迹。爷爷死后的家庭聚餐里,奶奶坚持在她的身边留一个空位,放一碗盛的满满的米饭,直到家里的子孙越来越多,饭桌上的每一个位置都需要好好利用。奶奶终成为了只望着儿孙们微笑的安详的老人。 再回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刘少奇被平反,奶奶和爷爷相继被平反。奶奶回到人民公社,不愿意再做乡长,只出任妇联主席,负责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实际上便是在无形之中成为了受欺凌的妇女的娘家人。但奶奶并不愿意承担计划生育有关的工作,她自始至终没有把这个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 我是没有造孽,没有血债的,奶奶说。 1981年,奶奶提前退休了。到1982年为止,爸爸和他的兄弟姐妹共七人全部转为城镇户口,这在当时是一件罕见并且了不起的事。奶奶说,他们从来没有送过礼,一切走的都是正当程序。爸爸说,这很大得益于他们的好人缘,善良的人会有善良的回报。 奶奶已经退休三十多年了。她传奇风光却也不失艰辛的工作生涯已经结束很久。她现在是一位气质超凡的老人家,分得清小说和电视剧里每一个角色,认得清来访的每一位客人,记得清每一项人情俗礼,在和我们通电话时口齿清晰中气不减,有条理地叙述着发生的事,却又不会让我们有一点点多余的担心。可实际上她也是多病缠身的耄耋老人 奶奶膝下有十多个孙子外孙,可是她却坚持不帮忙带孩子(而奶奶是很会带孩子的),因为他相信隔代抚养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好的影响。于是我和我的表堂兄弟姐妹一样,从来没有享受过隔辈宠,没有过特殊的关照,但我们如今都独立刚强,就像奶奶年轻时一样,但是我们都对奶奶有着特殊的割舍不去的感情,让我在写这篇文章时几次要掉下眼泪。 说起隔辈宠,我想我还是体会过的。奶奶在我出生后将我的胎盘埋在院子里的桂花树下,盛夏时节,那一株桂花居然开出了繁密的花朵,飘香四溢,为一奇观。 奶奶说,要把根留下,要把根留在家里。把根留下了,人就有依托了。没有根基的孩子会活得辛苦,能常回家看看总是好的。 心远 字 谦慧(取自爷爷奶奶) 2014\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