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海天阔 于 2015-10-9 16:24 编辑
孤独之旅《孤独之旅》是当代作家曹文轩的一篇小说,写的是一个叫做杜小康的少年和父亲一道,离开母亲,离开老师、同学,离开村庄里的熟人,离开人,到荒无人烟的芦荡放鸭,杜小康在大自然的风雨中,在孤独中长大的故事。 “(他与父亲)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由于远离人群,杜小康体验到了极端的孤独。这似乎意在说明人类的博爱是客观存在的。 “后来,父子俩都心里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荡,再面对着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惧起来。”这似乎又在说明,人类对博爱的需求只是后天的习得。 然而,当杜小康在一场暴风雨中长大,看见鸭子下了蛋,“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子下蛋了!’”这里和父亲分享的,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他们即将结束远离人群的孤独的喜悦。看来,被爱以及爱人的需求都是人的天性。 有意思的是小说的开头:“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到了另一番境地,杜家的独生子杜小康失学了,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杜小康由被社会紧紧拥抱,到一下子被突然抛弃。作者的目的似乎不是在提出一个社会问题。 孤独源于被抛弃。然而人生是免不了被抛弃的,是免不了孤独的。父母没有征求我们的意见,没有经过我们的授权,就把我们带到这个世上。我们当即被抛弃了,不能再与父母同呼吸共命运了,更不能心心相印了。然而,我们也就自由了、独立了、自主了。可是,我们这个“自我”是怎么来的,我们不得而知;我们死后这个“自我”是否仍然存在,如果存在,将走向哪里,我们也不得而知。我们不得不存在着,我们注定是个漂泊者。 孤独是人生的必然,追求爱与被爱也是人生的必然。当我们接受了“孤独是人生的必然”这个现实,我们才能长大,我们也才能更好地去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