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海天阔 于 2015-10-9 16:22 编辑
王杨卢骆当时体杜甫有一首赞美初唐四杰的诗:“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意思是:王、杨、卢、骆四位诗人的文体是当时的风尚,某些轻薄的人写文章讥笑他们,喋喋不休。你们这些讥笑别人的人早已销声匿迹、湮没无闻了;而四位诗人的诗,却像长江大河万古长流一样,流传久远,绝不因为你们的诽谤而受到什么影响。 不过,如果后人还死抱着王、杨、卢、骆的“当时体”不放,也不比那些轻薄的文人高明多少吧?那些轻薄文人,正是死守着过去体,所以才会讥笑当时体。同样,死守王杨卢骆当时体的后人,也会讥笑他们自己的当时体。其实,他们是一种人。 时至今日,王、杨、卢、骆流传下来的是作为仅供欣赏的艺术品的某些作品,而不是创作方法。真正值得万古流传的恐怕还是他们的革新精神吧。 这让我想起一个有很大争议的伟人。在全球兴起劳工神圣思潮的年代,他走在时代的前面,闹革命;在全球实施工业兴国政策的时代,他急于求成,大跃进;在全球兴起文化革新思潮的时代,他走得太远,文化大革命。 所以,假如他死后立即出生,依他的个性和智慧,在中国历史上,也许他最反对的是他前世的思想;假如他年轻六十岁,依他的魄力和铁腕,在当今世界潮流中,不知他会闹出多大的动静。 该在纪念堂的,就在纪念堂;该进博物馆的,就进博物馆;该作为文艺作品流传的,就作为文艺作品流传。值得永远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是他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精神! 他的这种精神,不会因为讥笑他的轻薄文人而消亡,也不会因为死守他的“当时体”的孝子贤孙而堙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