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海天阔 于 2015-10-9 16:22 编辑
再谈孝道任何伦理道德戒条都不是天条,而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人类理性的产物。 何谓孝道?可不是我们自然产生的一点朴素的亲情。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个“礼”是很繁琐的。“生,事之以礼”难;“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易。因而,往往蜕变成“在生不祭喉,死后祭木头”了。 那么,圣人为什么要提倡这样的孝道?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就是说,如果对于去世者的丧礼能慎重地处理举行,日久之后亦能定期举行祭礼不断追思的话,社会之风俗道德也一定可以渐渐笃厚起来的。 为什么呢?中国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没有信仰意味着精神上没有归宿,也没有约束。所以,孝,很大程度上是做给活人看的。所以,连极力反对礼教的老子也不反对孝道,曰“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还有,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还作乱者,未之有也。”也就是说,在家里被奴役一遍,在学校再奴役一遍,出身社会后,犯上作乱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当然,在漫长的小农经济时代,孝道对于家庭的稳固,宗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起到了很大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文明五千年不倒,很大程度上是孝道的功劳。 可是,就像中药一样,它的副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也凸显出来。这种建立在以家庭为单位的伦理观,容易形成“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社会现象。当然,儒家有一个推己及人的法宝,可是这个法宝起作用吗?“老吾老”都很难办了,何谈“及人之老”?“幼吾幼”更是没有止境的,何时“及人之幼”? 而且,这样个人自扫门前雪的做法,也效率低下。特别是现在社会已进入工业化,我们的孩子少,而且忙碌。如果开展合作,让老人进敬老院,让小孩进托儿所,反倒更好。 总之,在养老社会化已成为一种大势所趋的时候,我们再三地提倡孝道,不禁不让人起疑心:到底是想人民不犯上作乱呢,还是在推卸养老责任呢? 所以,我不喜欢谈孝道,喜欢谈人道,养老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