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新雨独花开

无情对擂台赛第100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7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鸡冠花未放 [叶广文]
  狗尾叶先生 [某生
]

赏析:
  这是宋龚明之《中吴纪闻》记载的学生嘲先生叶广文的一联,公认的最早的无情对之一。
  
该作借对精彩,尤以“叶/花”、“先生/未放”为精妙。在特定的情境下,讽刺辛辣,令人捧腹。
  
无情对仗本身就是幽默而颇值得玩味的,加上诙谐的表意,可谓锦上添花。此为成功一例。
  
值得注意的是:先绣好“锦”,才谈得上添“花”。在无情对的创作与欣赏中,有很多朋友不能正确看待“锦”与“花”的辨证关系,在机巧的运用上缺乏认识和把握,而一味追求句意上的俏皮与搞笑。其结果,往往成了“麻布袋绣花”了。有时,连麻布袋都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30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裁判(一剑)综评】
  
  
    素来于无情对研究甚浅,心得全无。数年前远离网络,终日为蹈梁谋,更无从学习。今应丑时兄之邀,怀粗识浅见贸然出评,不胜惶恐,或有亵珠渎玉之误还望方家指正。另,联界向来百家百言,各执己见,无情对更是观点纷呈,评判只能依据文艺通理结合个人审美,难免观点相左,欢迎提出异议,互相交流学习。
    所有作品无不承载着作者殚精竭虑的思索,虽难称完美,但即便只是荧火一闪亦不应忽视,因此特设单项奖若干,以示表彰。
  最佳局部应对4名 7、53、66楼“仿佛”;11楼“泽东”( 工巧兼长、出其不意)
  最佳整体应对2名 10楼“云淡日出恶鬼惊”
  17楼“云雾山中玄妙声”
  ( 全句工整无失,且全场唯此二句与14楼在1位借对工稳,尤为难得)
  最佳文采奖1名  29楼“张旭世传草圣名”(笔力苍劲、雄浑厚重)
  最佳行文奖2名  14楼“道貌岸然假正经”(行文自然流畅,无丝毫斧凿之痕)
  最佳立意奖1名  17楼“云雾山中玄妙声”(语意逻辑清晰,且能与出句貌离神合)
  特别创意奖1名  39楼“苏印日中美意德”(化七国名称借对入联而无大失,其难度之大、用心之巧令人叹服)
  
  声明:以上所有单项奖皆建立在语意清晰、行文流畅且对字大体工整无失的基础上,若无此底线,某单项即便再突出也必失去意义。
  
  综合优秀奖7名  
  4 楼“诉日军卑劣兽行”
  10楼“云淡日出恶鬼惊”;
  11楼“读懂泽东美帝慌”
  14楼“道貌岸然假正经”;
  29楼“张旭世传草圣名”;
  30楼“感悟民心是主流”
  59楼“嘉庆后边是道光 ”
  
  综合优胜奖:17楼“云雾山中玄妙声”
  理由:局部应对(云雾山)借对工巧,直逼11楼;整体应对全局无失,不输10楼;行文流畅直逼14楼;立意之妙略胜诸楼;唯文采稍逊29楼。堪称集大成者,综合考量,当为17楼加冕。特别说明:29楼为优胜者最为有力的争夺者,惜“张”字虽以动词借对成功,但与17楼之“云”相比究逊一筹,加之立意因素,惜居第二。
  
  关于无情对声律探讨一二
  
  评联时发现许多作品在对字时,盲目地或避失替、或避粘律、或避孤平、或避孤仄、或追求古音,以至于受其束缚放弃最佳选择,就此谈谈个人观点。
  一 平仄之替本为节奏顿挫而定,所谓2、4、6偶替的马蹄韵律,仅针对律诗、绝句中的标准句式二/三句式、二/二/三句式而言。比如:读懂/泽东/美帝慌,这是一个标准的二二三句式,节奏点在懂、东、帝三处,此三处当有平仄之替,恰符马蹄韵。若非标准句式,倘能于节奏点交替平仄更好,倘不能则罢,刻板遵循“246必对”原则毫无意义。比如:“叹/晚秋来/美女愁”,语意模糊不清,若不守平仄交替之束缚,大可对成“叹/晚秋后/美女愁”,则语意清晰许多。
  二 避免粘率本为上下联节奏点之声律对称,这在标准联中是必须的,比如:啼明/天下/真神气,张旭/世传/草圣/名。但若在无情对上下联节奏断点不相吻合的情况下,再刻板地避免粘率,则毫无必要。
  三 孤仄、孤平之说本来也用来限定律诗、绝句中的标准句式,若是在非标准句式中刻意避免,则大可不必。比如:“ 诉日军卑劣兽行”,“军”字对“天”稍宽,想必是作者为避孤平,否则完全可以对作:斥日本卑劣兽性,“本、天”皆取根本之意(以人为本、以食为天)。
  四 非独无情对,其实现今任何诗、联皆应提倡今音。古音固然可用,但大可不必刻意追求、以此为荣。声律本为诵读美感而定,明明现代普通话更符合今人诵读习惯,却偏偏要让读者古音今读,令所有声律带来的美感丧失殆尽。弘扬古音除了能彰显自己入道之深(其实也彰显不了,一个平仄显示器足可满足需求),更不知还有何用。此言论打击面太宽,点到为止吧。
  
  总之,声律、对仗等这些外在的东西都是为营造美感服务的,若不能营造美感,反处处受其限制,岂不成其奴隶?尤其是无情对,本来选字难度就大,为何进一步作茧自缚?随着时代变更,古人制定的许多标准已不合时宜,本该及时摈弃,但有些方家食古不化、固步自封,甚至以卫道士自居,故弄玄虚,把本来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人为抬高诗联门槛,不知用心何在。我辈应秉持最基本的文艺审美观,摈弃那些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让文艺创作重新回归到追求内涵至上的本初。以上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偏颇之处,欢迎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5-2-23 19:24 , Processed in 0.06930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